贾思勰祠

贾思勰祠

贾思勰(公元477-538年),寿光市城西南李二庄一带人,曾任侍中、部郎中、青州别驾、高阳太守等职。他一生潜心治学,能“身居一郡,博识宏通”。他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之本,也是安邦之本,主张“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认为“力能胜贫,谨能胜祸”,把商业流通认为是“益国利民不朽之术”,还主张节约。以上这些见解,迄今,贾思勰祠,贾思勰祠简介,贾思勰祠-潍坊市寿光贾思勰祠旅游指南

贾思勰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贾思勰的故乡

1. 贾思勰的故乡

贾思勰[(jiǎ sī xié),生卒年不详,北魏(公元386~543年)时人,益都(今属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人,生活于我国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2. 贾思勰是著名的什么家

贾思勰非常重视劳动生产,而鄙视不参加劳动生产和不懂得劳动生产的人。

他在《齐民要术》的序文里引经据典地说:一个农民不耕种,可以使一些人饥饿;一个妇女不纺织,可以使一些人挨寒受冻。又说:人生要勤恳劳动,勤恳地劳动就可以不至于穷困。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贾思勰在当时不可能看出人民的饥饿和贫困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但是他主张勤劳生产这一点是很对的。

对于像孔子那样在封建社会被尊为圣人的人,他也指出不懂得生产劳动是孔子的一个缺憾。

他说:当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求学习耕田的时候,孔子因为没有亲身经验,便回答说:我知道的不如老农。这就是说,像孔子那样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学问也有不到家的地方,也有一些事情是不会做的。

因此,他要求人们要善于学习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贾思勰特别强调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他说,哪怕你有禹和汤那样聪明,但是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参加实际生产的人高明。

他讥笑那些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生产知识的人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那不能算是有学问的。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养成了注重实践、谦逊谨慎和踏踏实实的作风,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3. 贾思勰的历史贡献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教导人民要根据天时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农业生产。他很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提到顺(应)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意思是,种植农作物要充分利用“上时”(最好的时机),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才能获得好收成。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不失农时”和“因地制宜”的道理。他认为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贾思勰,生平不详,北魏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曾任高阳郡(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太守,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533~544),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 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彰显贾思勰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开发区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

4. 贾思勰的生平简介

勰拼音:xié[释义] 同“协”(多用于人名)。 贾思勰(xié),约在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间(533~544),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贾思勰是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太守。

5. 贾思勰的简介

齐民要术系统地记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6. 贾思勰的故乡是哪里

《齐民要术》

贾思勰,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光南),生卒年月不详。做过高阳郡(郡治一说在今河北高阳东,一说在今山东临淄西北)太守,曾游历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后来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业并研究农牧业生产理论。

他的专著《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 书名中的“齐民”,意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产方法”。从该书的署名上知他曾任高阳太守。书约写成于6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他从传统的农本思想出发,著书立说,介绍农业知识,以期富国安民。

该书最初在民间辗转传录,至北宋天圣年间才官刊颁发给劝农使者,以指导农业生产。&

7. 贾思勰故里

孔孟故里,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 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齐国大夫晏婴;   战国时期 名医扁鹊; 哲学家子思; 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 建筑工匠鲁班; 围棋名手弈秋; 军事家孙膑;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子; 思想家_梁赤;   汉代 医学家淳于意,其女儿使废肉刑的缇萦; 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 文学家东方朔; 经学家匡衡; 文学家韦玄成; 农学家汜胜之; 文学家孔融; 经学家郑玄; 哲学家仲长统; 文学家王粲; 文学家刘桢; 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 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山东沂南); 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孙炎;   晋代 数学家张邱建; 文学家羊祜; 玄学家王弼; 文学家左思; 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 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 诗人颜延之; 文学家鲍照; 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文学家温子升; 文学家王籍; 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 名医徐叔向; 医学家王叔和; 史学有崔鸿; 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 画家展子虔;   唐朝 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 诗人储光羲; 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 学者胡旦; 文学家王禹_; 学者、文学家石介; 医学家钱乙; 文学家晁补之; 医学家成无己; 女词人李清照; 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 历算学家张行简; 水利家王居卿; 围棋名手刘仲甫; 古代建桥工程专家 辟之; 画家张择端; 金石学家赵明诚; 画家梁楷; 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 金末史学家孔元措; 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 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 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 史学家、文学家王恽; 水利家贾鲁; 文字学家杨桓; 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 散曲家杨朝英; 戏曲作家高文秀; 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 戏曲作家康进之; 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 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 机械家王诏; 民间水利家白英; 文学家谢榛; 戏曲家李开先; 散曲家冯惟敏; 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 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 书画家邢侗; 文学家、诗人于慎行; 散曲作家刘效祖; 名医毕荩臣;   清朝 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 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 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 历史学家傅以渐; 经济学家张尔岐; 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 文学家田雯; 诗人曹贞吉; 史学家张昭潜;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戏曲作家孔尚任; 书法、绘画家潘伍云; 诗人赵执信; 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 医学家黄元御; 书法家刘墉; 地方志学家李文藻; 学者孔继汾; 学者孔继涵; 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 民间名中医綦沣; 文字学家王_友; 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 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 金石学家陈介祺; 医学家蔡玉珂; 教育学家武训; 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 艺术家孙中新; 藏书家杨以增; 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 金石学家吴式芬; 针灸名医杨作质; 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 名医臧应詹; 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8. 贾思勰老家

  贾思勰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农业方面有一位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贾思勰。他有一本传扬海内外的名著《齐民要术》,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此书很感兴趣,并且深入研究,贾思勰的故事也因此书而被很多人而重视。

  贾思勰的故事中《齐民要术》始终是贯穿整个过程,他的一生都在为研究农业而奋斗着。贾思勰出生在山东寿光,祖上是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他的祖上就都很喜欢读书,尤其对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知识非常感兴趣,在祖辈们的熏陶下,贾思勰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很高的兴趣,这也为他以后能著成《齐民要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贾思勰在成年后,曾走上仕途之路,在山东做过高阳郡太守等职位。他在位期间,前后到过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没到一地就会非常认真的考察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并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学习当地农业知识,还经常去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询问有经验的老农,学习种植方面的知识。到中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把学到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进行传授,并亲身实践。他还曾养过牲畜、家禽、鱼等,也种植过庄稼、蔬菜、果树及其他一些林木。

  在公元533年至554年,历时十一年的时间,他分析、整理、总结后,终于著成了农业科技方面的巨作《齐民要术》。此书涵盖范围甚广,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知识。从贾思勰故事里我们应该知道,只要肯努力,一定就会有作为。

  贾思勰的成就

  贾思勰是中国历史上北魏时期有名的农学家,他历时十余年著成《齐民要术》,这也是贾思勰的成就。贾思勰著成的《齐民要术》不仅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史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而且还为生物发 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要论贾思勰的成就不单单是著成《齐民要术》这么简单,他对后世的影响力很大,而且包含了很多方面。

  首先,他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记录了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如何准备,到生产后产品的加工与制作;从种植到养殖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记载,这为当时的生产力,也为后来的社会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其次,使得动植物的养殖种植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齐民要术》中对饲养牲畜、家禽、渔业等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并总结出“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经验。而且对养殖中动物的雌雄比例都做了详细的讲解。

  在对农产品的加工、酿造、烹调、储藏技术上也有详细的记载。酱油、醋、酒都发明的很早,但是详细的制作过程没有记载,而在《齐民要术》中有记载,也是最早记载成品制作过程的著作。他还记载了农业生产技术。在载种蔬菜瓜果、植树、养鱼、酿造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怎样经营,甚至如何售卖,怎样利用农产品产生多层次的效益。

  贾思勰的地位

  贾思勰的历史地位是无人可替代的,他所著的《齐民要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给后人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并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还在农产品的加工与制作上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方法。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著名的农学家,他曾为了能著成《齐民要术》多次出行到外地,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农业生产经验做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亲身实践学到的生产经验,历时近二十年最终完成了史诗级的著作。

  在贾思勰生活的年代,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依据,是经济的主要来源,《齐民要术》的完成使得贾思勰的历史地位提到了触不可及的高度。

  他所描述的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非常详细,而且还提出了根据气候的变化,变换不同的耕作方法。他指出秋天要深耕,而春夏要浅耕,耕种时宁干勿湿,过湿土壤会板结,还不如不耕。强调作物生长时要勤除草,勤松土。还记载了许多对农作物的品种介绍,还有肥料的种类和施肥方法。

  他还在农产品的加工与制作上作了详细的描述,而且还提供了如何提高产量和收益效率。酒、酱、醋等都有详细的制作过程,这在史书记载上是第一次出现。并且他还叙述了制作后如何售卖等方法,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贾思勰的历史地位不仅限于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而且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时,曾参考过《齐民要术》,甚至至今还有学者在研究他的《齐民要术》。

9. 贾思勰是哪里的人

贾思勰的龙血体系齐民要术中有记!

10. 贾思勰后代

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关于贾思勰的介绍【全面点】大神们帮帮忙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公元六世纪)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是山东益都人,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后来回到家乡,经营过农牧业,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间,在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此外,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记载的农谚有三十多条。全书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农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齐民要术》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贾思勰对关于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中耕除草等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总结和提高,从理论上说明了这些技术措施的重要意义。又如,贾思勰总结了前人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豆类作物在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上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绿肥作物纳入轮作周期,《耕田第一》书中分析说明了轮作的好处,对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作出科学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在播种时间上,贾思勰引用农谚:以时及泽,为上策之,说明要以季节、气候和墒情作为根据。在《种谷第三》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必须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 其次,《齐民要术》非常重视选育良种对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书中仅谷种就搜集了八十多个品种,并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较科学的分类。还叙述了播种前怎样进行选种、晒种、浸种和用药物或者肥料拌种等种子处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 贾思勰还初步提示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联系,描述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问题。 贾思勰介绍了许多改变旧的遗传性、创造新品种的经验,涉及到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其中不少经验和论点对于指导今天农业生产仍有现实意义。进化论的创立者,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从达尔文所引述的内容看,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还记述了当时果农熏烟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音云,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就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看天气判断降霜的经验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应用。 另外,《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六世纪以前家畜家禽的饲养经验并搜集记载了兽医处方四十八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如直肠掏结术和疥癣病的治疗方法,历时一千四百多年,现在仍然沿用。 齐民要术》中还有我国独特的制曲、酿酒、制酱、作醋、煮饧(音形,xíng,糖稀的意思)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艺的翔实记录,其中许多是现存最早的资料。 总之,《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 ,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贾思勰的农学著作为 简述本书内容及历史地位

《齐民要术》全书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此外,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记载的农谚有三十多条。全书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农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齐民要术》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贾思勰对关于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中耕除草等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总结和提高,从理论上说明了这些技术措施的重要意义。又如,贾思勰总结了前人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豆类作物在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上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绿肥作物纳入轮作周期,《耕田第一》书中分析说明了轮作的好处,对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作出科学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在播种时间上,贾思勰引用农谚:以时及泽,为上策之,说明要以季节、气候和墒情作为根据。在《种谷第三》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必须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
  其次,《齐民要术》非常重视选育良种对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书中仅谷种就搜集了八十多个品种,并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较科学的分类。还叙述了播种前怎样进行选种、晒种、浸种和用药物或者肥料拌种等种子处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
  贾思勰还初步提示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联系,描述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问题。 贾思勰介绍了许多改变旧的遗传性、创造新品种的经验,涉及到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其中不少经验和论点对于指导今天农业生产仍有现实意义。进化论的创立者,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从达尔文所引述的内容看,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 在植物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还记述了当时果农熏烟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音云,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就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看天气判断降霜的经验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应用。
  另外,《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六世纪以前家畜家禽的饲养经验并搜集记载了兽医处方四十八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如直肠掏结术和疥癣病的治疗方法,历时一千四百多年,现在仍然沿用。 齐民要术》中还有我国独特的制曲、酿酒、制酱、作醋、煮饧(音形,xíng,糖稀的意思)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艺的翔实记录,其中许多是现存最早的资料。
  总之,《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它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贾思勰,北魏时期 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
  贾思勰
  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