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

AA级旅游景区

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环境清幽的衡山路上,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虽然礼拜堂平时不能入内,但礼拜日时可以进去参观,古老的建筑、翠绿的大草坪,若赶得巧还能听到唱诗班天籁般美妙的音乐,可静下心来感受宗教氛围。

这座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礼拜堂为红砖结构,里面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堂内可容纳七百余人。国际礼拜堂的圣诗咏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

国际礼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应邀在此讲道,而美国前总统卡特全家也曾来此参加过礼拜及访问。此外,该堂也为在沪外侨举行英语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

上海国际礼拜堂是怎样的?

  上海国际礼拜堂 在上海西南地区有一条带有浓郁欧式情调的幽静马路——衡山路。闻名中外的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就坐落在衡山路53号。站在马路旁茂盛的法国梧桐树下,透过欧式风格的铁栅栏向里眺望,就能看到在终年翠绿的大草坪映衬下,国际礼拜堂典雅的清水红砖建筑显示出它特有的庄重、肃穆与祥和。

   2001年1月出版的《上海宗教志》这样描述这座着名的教堂:“国际礼拜堂是一座近代哥特式砖木结构的建筑,该堂呈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屋顶呈交叉形木屋架。大门朝北,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镶嵌梅花纹玻璃。堂的左侧为3层楼房,底层为牧师办公室,三楼是小礼堂。

  ”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宁静的衡山路上,不知有多少次凝视过这座已有近八十年历史的优秀近代建筑;又每每在教堂钟声敲响时进入大门,在礼拜堂后排座位上静静地坐一会。出于对历史的偏爱,我总让遐想去追随那已逝去的岁月,感慨万分! 教堂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历史命运紧紧地相联在一起的。

  国盛,它则荣;国衰,它则败。尽管它是一座圣殿,但绝不是世外桃源。国际礼拜堂的历史,无疑是中国近代基督教历史的一个缩影。 上海国际礼拜堂门口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瓜分的一块肥肉。1842年屈辱的《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等五个城市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的第一站。

  自此之后的百年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签定不平等条约,接着是赔款、割地、立租界。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天主教、基督教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上海这个大码头,继英国、法国等列强前来掠夺后,自然也少不了美国人的光顾。1923年,在华美国人集资在当时的贝当路(今衡山路)开始建造这座教堂,以供在上海的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人享用。

  该堂最终在1925年竣工并开始使用,英文堂名为ShanghaiCommunityChurch,中文名称为国际礼拜堂。 今天,任何人都会明白,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人民遭受三座大山压迫之际,这座教堂的主权当然只能在美国人手中,无论是该堂的管理机构理事会的理事,还是该堂的牧师、信徒,都只能是以美国人为主。

  更为荒唐可悲的是,进入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座教堂内不能讲中文,却都得讲英语。在该堂偶尔有少许几名中国牧师,也只是充当配角而已。这是一部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 “基督教传到中国不久之后,帝国主义便在中国开始活动,又因为把基督教传到中国来的人们,主要的都是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来的,基督教同帝国主义便在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之中发生了关系。

  ”1950年9月,由吴耀宗、江文汉、江长川、崔宪祥、刘良模、郑建业等26名基督教领袖及团体负责人共同倡议发表的《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一划时代的三自宣言中的这段结论,不正是对1949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历史,包括国际礼拜堂历史,最好的总结吗? 只有当中国革命胜利,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后,国际礼拜堂才与全中国千千万万座教堂一起,真正回到了中国信徒的手中,国际礼拜堂才得以新生,中国基督教史才得以翻开崭新的一页! 新生的国际礼拜堂见证了50年代初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的发起,见证了三自爱国运动的发展。

   1950年,第一次全由中国人组成的国际礼拜堂理事会推荐出了该堂第一位中国理事长李仲道,当李仲道 生以理事长的身份站在主席台上代表国际礼拜堂作拥护三自宣言讲话时,他的眼眶应该是湿润的,众多的中国信徒的眼眶一定也是湿润的。 1958年,国际礼拜堂同样见证了上海基督教实行的联合礼拜,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它便成了徐汇区联合礼拜的主要场所。

   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国际礼拜堂与全国千千万万个教堂一样,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堂里的管风琴、洗礼池、铜十字架等宗教设备毁于一旦。礼拜堂的石柱在流泪,信徒的心在流泪! 1978年冬天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改变了整个中国。不久,牧师与信教群众随之获得了相应的尊严,庄严的礼拜堂同样再次获得了它的新生,人们比作这是第二次解放! 1981年1月4日,一个既平常又不平常的星期日,千万个信徒会永远铭记着的一天。

  因“文革”而关闭了15年之久的国际礼拜堂重新开放!从清晨开始它就迎来了来自四面八方久违了的信徒,整日络绎不绝。信徒眼中盈着热泪,牧师眼中也盈着热泪,他们相互拥抱着,祝贺着。这是幸福之泪,喜悦之泪!从此,庄严的圣乐又重新在大堂内回荡! 如今,随着参加崇拜的信徒人数越来越多,每逢星期日上午两场礼拜开始之前,大堂、二楼大厅、三楼小礼拜堂,1400余个座位就早已坐满。

  90年代来,信徒先后奉献了双层大型电子琴、三角钢琴、闭路电视等设备,近年在大堂内又安装了几台大功率空调机,既增加了宗教气氛,又使礼拜堂条件大为改善。 近二十年来,国际礼拜堂信徒中涌现了众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和“三八”红旗手。他们中有不辞辛劳长期义务为街道里弄居民送医送药的退休医生张锷、为祖国争光赢得“女排三连冠”的中国女排前主力队员李国君,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的上海市海峡律师事务所女律师项黎等,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光作盐”。

  90年代以来,当我国部分地区遭到严重自然灾害时,国际礼拜堂的信徒积极参加“献上一份爱,奉上一片情”的赈灾活动,为灾区踊跃捐助棉被、棉衣,为希望学校捐款助学。送往灾区的包裹中既有刚从商店中买来的崭新的棉被棉衣,也有慈祥的老妈妈在灯下用针线补上每一粒钮扣的寒衣,送往贫困山区孩子们手中的都是簇新的书包、文具和课本。

  至于为福利院、敬老院、伤残儿童特殊教育基金会、社会帮困基金捐款,信徒中的医务人员下街道里弄提供义诊、医疗谘询服务,配合社区为街道里弄一些孤寡老人洗头、洗脚、洗衣、护理等义务服务,其人次更是无以计数。这不正是处于新时代的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国际礼拜堂内景 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生动的写照吗?我一直在想,一个礼拜堂在过去由谁出资建造,曾有几位传教士当过牧师是无足轻重的;而今天广大信教群众大量的默默无闻地为国家、为社会所作的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倒是应该大力颂扬和赞美,并引以为自豪与骄傲的! 作为国内外着名礼拜堂之一,自80年代初复堂以来,国际礼拜堂除每年接待千余名港澳台与国外来宾外,还接待过许多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宗教领袖,他们中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夫妇、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王后、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尔大主教乔治·凯瑞、香港基督教圣公会主教白约翰夫妇等。

  至于每逢星期日前往该堂参加宗教活动的港澳台及海外信徒,更是无数。为了更好地接待外籍信徒 ,在1981年复堂之初该堂就成立了专门接待海外信徒的小组。此外,在大堂后楼正中设有外宾专座,并配有同声翻译器,可将牧师的讲道内容同时译为英语提供给外宾。随胖泄?哟蟾母锟?帕Χ龋噗瓷虾9?鳌?绦暗耐夤?嗽嚼丛蕉唷?996年9月起,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国际礼拜堂每星期日下午开设专供在沪外籍人士参加的英语专场礼拜,由中国教职人员主持宗教仪式并用英语讲道,深受外籍人士的欢迎。

  目前,来自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约700位元基督教徒在这里敬拜赞美主。繁忙的外事来访接待,既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外国朋友之间的友好往来,同时也对外宣传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状况,起着重要的民间外交作用。 在中国,一个教堂走出过一位主教已属少见,而国际礼拜堂却先后走出过两位中国基督教主教,一位是已故的才华横溢的沈以藩主教,另一位就是德高望重的丁光训主教。

  这在全国是少有的。 早在1962年,年轻的沈以藩牧师就担任了国际礼拜堂联合礼拜的主席。1980年12月复堂前夕直至1994年8月在山东威海不幸病故,他一直担任着该堂主任牧师一职。1988年6月在上海祝圣为主教。作为中国杰出的宗教学学者、神学教育家、教务活动家,他在国内外基督教界享有较高的威望。

  沈以藩主教生前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教育系列高评委暨研究系列高评委委员、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全国政协委员。他为中国基督教事业,也为国际礼拜堂而呕心沥血。其英年早逝,对国际礼拜堂、对中国基督教事业都是很大的损失。

  沈以藩主教将永远受到他生前曾倾心倾力工作过的国际礼拜堂信徒的缅怀和思念,他的着作与情怀将永远留在他所热爱的信徒心中。 40年代中期,当时年仅三十多岁的丁光训曾在上海担任国际礼拜堂的牧师数年,他那聪慧过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旺盛的精力与流利的英语令众人倾倒。

  此后,无论是他赴加拿大、美国留学,还是长期在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担任院长,或80年代初起出任全国基督教两会的主席、会长,他的心中始终惦记着上海的基督教,惦记着国际礼拜堂。 2000年4月7日,春意盎然,晴空万里,国际礼拜堂迎来了一位久违的老人,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熟悉,那样地深情。

  宽敞的礼拜堂内早已座无虚席。当丁主教健步走向主席台时,众人都行注目礼翘首仰望着他。此时此刻,他那宏亮的声音重新又在大堂内响起。在一个多小时题为《神学思想建设在三自50年中的地位》的演讲中,丁主教不仅系统地阐述了50年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还从“因信称义”四个字在历史上曾两次发挥过的作用,讲到当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他明确地告诉大家:“至于神学思想,那是对基本信仰的解释和理解,两千年来有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每每是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为的是?明信徒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基本信仰的不变。”丁光训主教的演讲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继1998年11月中国基督教两会在“济南会议”上决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以来,丁光训主教已在各种场合作了多次讲话,阐明神学思想建设对当代中国基督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想,他老人家对中国、对上海的国际礼拜堂是厚爱的,是很看重的。我相信,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必将在中国基督教史上写下崭新的篇章! 国际礼拜堂大草坪终年郁郁葱葱,苍翠茂盛,它预示着国际礼拜堂,乃至整个中国基督教事业青春常在。

2021年国际礼拜堂开放时间?

2021年国际礼拜堂开放时间?

上海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开放时间为:平时不对外开放,周日7:30、10:00、19:00做三次礼拜,游人可进去参观。

上海有什么地方可以去?

上海游玩参考一览:!

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个现代化,但又拥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海派文化城市。上海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迷人的城市风貌、繁华的商业街市、欢乐的节庆活动和脍炙人口的各邦菜肴。近几年来,上海相继竣工的重点工程更是展示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还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人流熙攘、灯火璀璨的活力。

吃:苏浙汇(茂名南路127,延安路延安饭店隔壁) 荣腾鱼乡(四川北路) 吴江路(平凡 ,甜蜜蜜 ,小杨生煎) 穹六人间(岳阳路150号)

喝:上岛咖啡(南京路步行街) 香啡阁 九龙冰室(静安寺) 一茶一座

玩:淮海中路M-box(酒吧) 桃江路东平路 汾阳路的宝莱纳(酒吧) 外滩3号

乐:汉源书店 逛街

去淮海路百富勤三楼m-box吧,上海所有好的酒吧我都去过,那里最好,有很棒的歌手。汾阳路的宝莱纳有很好喝得黑啤,桃江路的噢玛利亚有很休闲的乡村音乐,外滩3号和18号是高消费场所,但很值得。

如果楼主是外地朋友,请看以下内容

浦东陆家嘴不错

东方明珠 金茂大厦

难得来一定要看看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还有就是建议去东方绿洲

很不错

如果有时间 去朱家角也是不错的 浏览一下上海古镇 吃吃那里的特产

最后城隍庙是一定要去的 带一些梨膏糖和五香豆

楼主如果是随便逛逛,请看以下内容 :

如果是吃的,那就是吴江路,小吃都很多,在上海也比较有知名度。

如果买衣服,那就是七浦路,襄阳路。

如果是酒吧,那就是衡山路,淮海路。

如果是夏天,

从2005年起,上海将投资50亿元,在奉贤区东海杭州湾辟出10公里长的海岸线,建造全国最大的人工沙滩――“碧海金沙・黄金海岸”,采用圈水隐堤、沉泥碧水的技术,将浑浊的海水和滩涂变成水清沙细的“碧海金沙”。届时人工沙滩的总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像这样的人工海滩建设,国内尚无先例。2007年,集风景、旅游、度假、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碧海金沙・黄金海岸”,连同连绵数公里的滨海观景长廊将恢弘呈现,上海人拥有592公里海岸线却只能去外地海滨度假的历史也将改写。而位于奉贤滨海的纯西班牙风格度假别墅“LACALA阳光海岸”和“棕榈滩别墅”,已经成为奉贤别墅板块的先行者

海湾旅游区 57120888 海湾旅游区海鸥路1号

热带风暴地址:新镇路78号(近顾戴路).

2008年热带风暴水上乐园开园时间为6月21日-9月2日。

星期一 14:00 ~ 23:00

星期三&日 10:00 ~ 23:00

星期二&四&五&六 10:00 ~ 24:00

园内娱乐设施:

●风暴滩:

●海盗滑道群:

● 群龙争霸滑道群:

● 冒险家乐园(供儿童游玩)

● 南部活动池是一个面积约500平方米、平均深度1米的活动区域,水面上漂浮各类形象逼真的动物浮标,供游客玩耍。

● 北部活动池是一个面积约500平方米、平均深度1米的活动区域,设置有水球比赛场地。

● 冰封隧道内长约75米,设大量冰块降温滴在水面上,空中还有喷雾降温,沿岸两侧设置了假人模型,形态各异,漂流其中,感觉像在北极。

● 海盗船游乐区模拟海盗船残骸场景,采用“连锁反应”原理设计制造各类小机关,并设有4条小型滑道,供儿童娱乐;

● 小恐龙滑梯有四条宽而低的滑道,专为儿童设计。

如果是景点: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陆家嘴金融区

・世纪广场 ・上海科技馆 ・浦东国际机场

・国际会议中心 ・新上海商业城 ・磁悬浮列车

・滨江大道 ・世纪大道 ・新国际博览中心

・外滩 ・人民广场 ・新天地

・南京路 ・豫园商城 ・龙华旅游城

・七宝老街 ・上海大剧院 ・淮海路

・衡山路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国际赛车场

・外滩观光隧道 ・南浦大桥 ・延安东路隧道

・杨浦大桥 ・桥乡金泽 ・古城松江

・市工人文化宫 ・上海展览中心 ・邮政大厦

・外白渡桥 ・枫泾古镇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美术馆 ・国际饭店 ・中唱小红楼

・交通大学 ・孙中山故居 ・周公馆

・张闻天故居 ・马勒别墅 ・嘉道理别墅

・王伯群住宅 ・陈桂春住宅 ・马立斯别墅

・鲁迅故居 ・席德俊住宅 ・丁贵堂住宅

・海上小白宫 ・长乐村 ・淮海坊

・石库门住宅 ・尚贤坊 ・四明村

・常德公寓 ・泰兴大楼 ・豫园

・青浦报国寺 ・鸿德堂 ・松江醉白池

・川沙天主堂 ・董家渡天主堂 ・青浦曲水园

・沐恩堂 ・古镇朱家角 ・青浦课植园

・徐家汇天主堂 ・龙华寺 ・松江方塔园

・松江清真寺 ・国际礼拜堂 ・松江唐经幢

・城隍庙 ・佘山天主堂 ・崇明学宫

・徐光启墓 ・云间第一楼 ・嘉定孔庙

・嘉定法华塔 ・黄母祠 ・青浦青龙塔

・堡镇贞节牌坊 ・奉贤海湾旅游区 ・金山卫城

・陆家嘴中心绿地 ・世纪公园

・海洋水族馆 ・鲁迅公园 ・黄兴公园

・金山石化海滨 ・徐家汇公园 ・崇明岛

・东方绿舟 ・城隍庙 ・古镇朱家角

商业区

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东路自西藏中路到河南中路段)

淮海路商业街

四川北路商业街(虹口区)

西藏中路商业街(黄浦区)

特色商业街

福州路文化街 东台路古玩街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北京东路生产资料街

茂名南路酒吧茶艺街 襄阳路服饰市场(已废除)黄河路美食街乍浦路美食街

七浦路服饰街 衡山路休闲娱乐街 云南南路小吃街 梅川路购物街

四大商业城(商圈)

徐家汇商圈(徐汇区)豫园商城(黄浦区)

闸北不夜城(闸北区)东方路商圈(或新世纪商城,浦东新区)

其他主要商业圈

静安寺商圈(静安区) 五角场商圈(杨浦区) 中山公园商圈(长宁区和静安区交界处)

特色商品市场

福佑路小商品市场 铜川路水产市场

著名景观

人民广场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 上海科技馆 上海海洋水族馆

上海大剧院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外滩 豫园 陆家嘴金融区 东方明珠

历史建筑

孙中山故居 宋庆龄故居 鲁迅纪念馆 中共一大、二大会址

新天地 静安区石库门建筑区

现代建筑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大上海时代广场 恒隆广场

其他景观

上海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昆虫馆 大观园

世纪公园 朱家角 大世界(暂时停业整修中) 七宝古镇

人文古迹

枫泾古镇 朱家角古镇 老城隍庙 玉佛寺 大观园 七宝古镇 陈云故居 上海文庙 上海老街

静安寺 下海庙 鲁迅故居 方塔园 古城公园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玉佛禅寺 韬奋纪念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 刘海粟美术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

李白烈士故居 德艺陶瓷陈列馆 上 鲁迅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 宝山烈士陵园

黄炎培故居 崇明前卫生态村 张闻天故居 叶家花园

上海美食街大全

云南路:上海人下“馆子”去的最多的要数云南路了。不仅长安饺子楼、金陵酒家、三和楼菜馆、老正兴菜馆等日渐兴隆,并且弄口过街楼下也开始设摊供应宵夜,成为沪上闻名的美食街。云南路上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烤鸭和小金陵盐水鸭。还有“鲜得来”排骨年糕,“小绍兴”的白斩鸡,“南翔”的小笼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水饺,“老四川”火锅等,当然最让人“牵肠挂肚”的要数“新疆烤羊肉”了,老远就能闻到羊肉的香味,2元钱买上一串,让你离开云南路的时候都有些恋恋不舍。

黄河路:从南京路拐进,你会感觉进入了一条森林之路,高大密集的餐馆门牌在向你频频招手。你已经进入了一条生猛实惠的餐饮超市。

乍浦路:虹口著名的美食街,紧邻市级商业街四川北路,这里汇聚着各地特色菜肴的饭馆、酒楼,是沪上中产阶层宴请、聚会的首选。交通:100、848路乍浦路终点站、63、563路吴淞路终点站,61路天潼路终点站,途经乍浦路,在海宁路上设站的有6、13、14、17、25、 147、220、223、510、922路。在天潼路上设站的有19、65、928路。

上海小吃

南翔小笼、香菇素菜包、鸽蛋圆子、擂沙团、油氽排骨年糕、蟹壳黄、凤尾烧卖、生煎馒头、桂花糖藕、鸡粥、薄荷糕、绿豆糕、千层油糕、太白拉糕、油条、大饼、豆浆、粢饭、鲜肉锅贴、咖口厘牛肉汤、虾肉小馄饨、百果馅酒酿园子、油墩子、油炸臭豆腐、烘山竽、开洋葱油拌面、枣泥酥饼、萝卜丝酥饼、白糖莲心粥、牛筋百叶汤、桂花红豆汤、三丝眉毛酥、五香茶叶蛋、醪糟汤圆、五丁包、八宝饭、油氽馒头、炒年糕、血糯火羹、冷面、粉丝鸡血油豆腐汤、三鲜豆皮、阳春面、素鸡、红豆沙、海带

国庆节人较多,还是在携程网上将酒店订一下,例如在地铁四号线浦东大道站上的如家,交通很方便,晚上可步行去陆家嘴,看看东方明珠、世贸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去正大买买东西;乘坐四号地铁可到南京东路去逛南京路,到第一食品店买上海食品;到人民广场站去参观上海博物馆;到南京西路站去吃王家沙小吃,吴江路上还有很多小吃如小杨生煎...上海还有很多旧居值得看看,建议多上网查查,做做功课,如上海旅游网,或上海旅游热线962020

法租界贝当路的美童公学和国际礼拜堂

又到了梧桐树绿,枝叶遮天蔽日的时节,天气不冷亦不热,徜徉在衡山路上,看看那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建筑,颇有一番韵味。如果你对它还不够了解,那么请带上《海上遗珍:衡山路》去吧!

//////////

衡山路是上海64条风貌保护道路之一,也是上海高档住宅区,沿街两侧集中了许多公寓建筑、花园洋房。衡山路10号,现在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4研究所,如果打开1947年出版的《上海商业行号名录》,这里标注的是“Shanghai American School”,也就是“上海美国人学校”(俗称“美童公学”)。这是一所什么学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我们得先从上海美租界的历史说起。

上海美租界

19世纪中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国家实力列于英、法等发达国家之后,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提倡“利益均沾”,意思就是,像美国这样的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应该享有发达国家在殖民地的利益,这个政策后来发展成为“门户开放”政策。

美童公学旧址(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4研究所)

1947年地图

衡山路10号是Shanghai American School,对面75号是美国人学校教师宿舍。

继中英《南京条约》之后,1844年7月3日,中美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中美正式建立邦交关系。8月,美国政府任命费信登(Henry Fessenden)为驻上海第一任领事,不知什么原因,这位领事并没有到任,于是,1846年夏,美国重新任命已经在上海的旗昌洋行大班吴利国(Henry G Wolcott)为驻上海领事,这是世界外交上常有的事。吴利国作为商人而被自己的国家任命为外交官,十分兴奋,于是就把领事馆设在旗昌洋行在外滩(今福州外滩)的院子里,并定制了一面美国星条旗,高高升起,迎风飘扬,好不得意。在英租界内升美国国旗,此事立即遭到盛气凌人的英国人的反对、抗议。他们声称: 上海英租界是英国的领地,这里除了英国国旗外,不许升任何其他国家的旗帜。此事还得到上海道台的默认,并同意把它写进《上海租地章程》。在自己的领事馆不能升自己国家的国旗,这位从来没有处理过外交事务的美国领事,被英国人弄得手足无措,又无可奈何。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倡“利益均沾”,这下不仅没有“占便宜”,反而吃了哑巴亏,有口难言。该事件在上海近代史中称为“升旗事件”。

1848年,吴利国指使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传教士文惠廉(Willian Jones Boone)向上海道申请,意欲像英国人那样,在上海设立美国人居留地。上海道认为,在“升旗事件”中,美国人吃了亏,就口头答应,把吴淞江(苏州河北岸虹口三里之地作为美国人居留地,就是后来的“美租界”或“虹口美租界”。几年后,美国领事馆在苏州河北岸的美租界建立,美国的星条旗在上海美租界升起来了[1863年,上海的英、美租界正式合并,称“上海英美租界”(Shanghai Foreign Settlement),就是后来的公共租界。上海是唯一曾经有过美租界的城市,中国的任何通商口岸都没有美租界]当然,早期的美国侨民绝大部分居住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美租界。

上海的美国人

上海开埠后,侨民人数长期占城市人口的3%以下。据1948年上海市文献委员会编印的《上海人口志略》统计,1895年,上海公共租界侨民人数为4684人,法租界侨民人数为430人,合计5114人(1895年,上海两租界的总人口为297847人,侨民人口仅占约172%)。有统计,19世纪后期,上海美国侨民人数在侨民人数中排名第四,据此估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美国侨民人数在700—800人之间。租界时期,侨民之间会以国别、宗教、教派形成许多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壁垒分明,互不往来。侨民子弟人数不多,于是,在上海的教会、租界工部局等机构创办了不少的华人学校,但没有侨民子弟学校。一直到1886年,英国规矩会才在上海英租界北京路创办了一所上海规矩会学校(The Shanghai Masonic School)。这是一所不分国别、性别和教派的侨民子弟小学,可能由于经费不足,这所学校于1889年移交给工部局,改称The Shanghai Public School,上海人称之为“西童学校”,不久就迁虹口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建设新校址。按西方国家习惯,男女应该分校上课,20世纪后,随着侨民人数的增加,侨民子弟的学龄儿童数量上升,于是,工部局在虹口创办男校,开始男女分校上课,上海人分别称之为“西童男校”、“西童女校”,仍然是不分国别和教派的学校。20世纪后,部分国家在上海创办只招收自己国家侨民子弟的学校,如英国的Cathedral School for Boys(无中文名称,可以译为“圣三一男校”,校址在今九江路219号)、Cathedral School for Girls(无中文名称,可以译为“圣三一女校”,校址在今华山路,即今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德国也在虹口黄浦路德国领事馆对面创办“德国子弟学校”;日本人的子弟学校就更多了。

美童公学

20世纪后,上海美国侨民人数上升加快,为了解决侨民子弟上学困难,1911年,上海的美国商会、美国协会出面,联合美国基督教公谊会、长老会、圣公会、监理会、复临安息日会等8个教会,组织成立Shanghai American School,没有中文名称,上海人称之为“美国人学校”(即美童公学),是一所不分男女、教派的美国人子弟学校。学校实行董事会制度,董事由美国商会、美国协会和8个基督教会代表组成。据说,学校的初创经费大部分来自美国政府从清政府那里获得的“庚子赔款”,日常经费则来自美国本土和在华侨民的捐款。学校实行美国的教育课程,设小学和中学,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的同等学校。实际上,当时在上海的美国侨民子弟的学龄儿童的总数有限,再分成不同的年级,每个班级的人数更少,所以,学校也酌情招收其他英语系国家的侨民子弟。据1922年版《上海指南》记载:“美国中小学,在北四川路48号。”“北四川路”就是现在的四川北路,这里是“美租界”,是美国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区,美国人学校设在虹口是理所当然的。不过,20世纪20年代,

1918年地图

纵路是北四川路,横路是窦乐安路Darroch Road,即现在的多伦路。早期的上海美国人学校就在这里。

上海的门牌号与现在的不一致,无法确定当时的“北四川路48号”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好在笔者找到一张1918年上海字林洋行出版的Map of Shanghai,在现在的四川北路多伦路口,即四川北路1822—1920号的位置,清清楚楚地标着“SHANGHAI AMERICAN SCHOOL”,这里后来被新沙逊洋行建设为狄思威公寓和余庆坊里弄住宅。

在19世纪末以前,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西界,均在现在的西藏中路和西藏南路。1899年,公共租界扩张成功,租界的西界伸到了静安寺。1900年和1914年,法租界两次扩张成功,今肇嘉浜路以南、华山路以东的土地划进了法租界。租界的市政建设较快,没过几年,沪西就成了新的市区,成为上海中高档住宅区,沪东的侨民或富裕的华人陆续向沪西搬迁,租界相应的城市配套设施也相继从沪东向沪西转移,许多美国人迁到了沪西,美童公学也应该向沪西搬迁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远离欧洲战场,成为欧洲战场军火及战争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供应商”。战争使美国发了大财,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上海的美国侨民也与日俱增。虽然上海的虹口是美租界,但是许多富裕的美国人相继迁居到沪西的“上只角”。由于美国人分散居住,上海的美国侨民没有形成自己的“社区”,许多美国人混迹于英国人之中,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许多外国人嘲笑上海的美国人是“假英国佬”或“半吊子英国人”,这使有志的美国人感到懊恼。1921年,美国亚洲协会上海分会表示,上海的美国人应该把“上海变成一个真正生活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生存的地方”,应该在合适的地方建立一个美国人的“社区”,使美国人摆脱“半吊子英国人”的窘境。在亚洲协会上海分会的主持和帮助下,美国人学校决定与其他的美国机构和美国侨民迁居到沪西法租界(现在衡山路303号的西湖公寓原来的名称叫做“华盛顿公寓”,321号的“集雅公寓”的英文名称是“Georgia Apartments”,规范的译名应该是“佐治亚公寓”,是以美国佐治亚州命名的。这些公寓都是美国房地产商投资建设,住户以美国侨民为主),建立并形成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社区”。

衡山路旧名贝当路,筑于1922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陆军总司令、陆军元帅贝当(Philippe Ptain)的名字命名。美国人学校抢先购进沿贝当路的土地56余亩(实际面积37210平方米),建设新校址,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默飞(Henry Killam Murphy)设计。默飞,189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8年与人合作创办Murphy & Dana建筑设计事务所,1914年来中国,主持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前身)的总体改造规划,并参加设计燕京大学办公楼、民主楼、图书馆、外文楼大礼堂、学生食堂,清华大学大礼堂、图书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主楼,上海沪江大学总体规划和部分校舍设计,上海复旦大学简公堂,以及岭南大学部分建筑的设计。现在的一些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者以为,是默飞把西方大学校园设计的“Campus”理念带进了中国,就是校园不宜过分强调对称式布局,而“不对称”更有利于与自然环境协调,有利于校园空间的扩张、延伸,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空间和遐想;在建筑上,部分选用中国元素融合于校园建筑。有人认为,默飞是中国近代出现的近代建筑“中国化”、“本土化”的倡导者、引路人,此说有失偏颇,也不符合历史事实。20世纪后,在如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西方建筑“中国化”的倾向,尤其是西方的宗教建筑和教会学校建筑出现了明显的“中国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初许多在华的基督教会力图摆脱他们母国教会的干涉,掀起了一股基督教的“本色化运动”(indigenous movement or natur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也就是中国基督教本土化运动,首先表现在西方宗教建筑的“本土化”、“中国化”,不过,默飞对中国近代校园及学校建筑的发展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的。

法国总司令、陆军元帅贝当

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默飞

贝当路美童公学建于1922年,主建筑,也就是教学楼,假三层砖木石混合结构,以中间的大门为中轴线,中轴线上建有尖顶塔楼,站在衡山路上直接可以看到高耸的尖顶;两翼对称,清水红砖外墙,檐口和窗架部分用白色石材,红白相间,建筑色彩艳丽、明快;坡顶平缓,出檐不远,合理配置屋顶窗(即俗所谓“老虎窗”)。

学校对面的贝当路75号是“American School Hostel”,就是“美童公学宿舍”,而实际居住者是美童公学的校长Henry H Welles,所以,这幢所谓的“宿舍”是校长住宅。其北侧相邻的贝当路53号就是现在人们所谓的“国际礼拜堂”,它原来的英文名叫做Community Church,中文名“美国社交会堂”。关于它的历史或者故事更是众说纷纭,似乎均与事实相去甚远。众所周知,世界的基督教按教派、国别区分,同一个教派的信徒,不会去同一个教派但不是同一个国家的教堂做礼拜;同样,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也不会去不是自己教派的教堂做礼拜。举例说明: 英国圣公会的信徒不会去美国圣公会的教堂做礼拜;美国圣公会信徒也不会到美国监理会教堂做礼拜。初步统计,近代进入上海的美国基督教教会约有8个教派,还有一些为这8个教派以外的信徒。有的教会在上海建有教堂,如圣公会的救主堂,监理会的摩尔堂、景林堂,北长老会的怀恩堂、清心堂,复临安息日会的沪北堂等,有的教会在上海没有教堂。美童公学就是在上海的多个基督教教派联合体为了避免宗派分歧而创办的美国人子弟学校。于是,约1917年,上海的美国基督教徒成立了一个不分教派的美国人唱诗班(活动场所在杜美路,今东湖路),英文名称就是Community Church,中文名称“协和堂”或“国际礼拜堂”。美童公学建成后,没有教堂,于是由美国教会的联合体在学校的对面建设“国际礼拜堂”,实际上是美国基督教的“联合教堂”,是一个不分教派的美国基督教教堂。

国际礼拜堂建于1925年,许多人以为是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的作品。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2016年6月《上海城建档案·专刊》中说:

国际礼拜堂于1925年3月8日揭幕,占地73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礼堂可容纳700余人。教堂由布雷克设计,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内部为全木结构,室内设备齐全,建造时就装有暖气设备。

《专刊》没有标出英文。不过,我见到过一份原始的资料,国际礼拜堂的建筑师是J H Black,译名“布雷克”不错,但是,承建商的英文名为“Whay Ching Kee”,好像怎么念也无法与“江裕记”联系起来,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另外,教堂的屋顶承包商是Paul I Fagan & Co,即美商美和洋行。

国际礼拜堂的建筑平面呈曲尺形,假三层砖木石混合结构,主立面朝西面临贝当路,人字形的陡坡覆盖教堂,在上海众多的教堂建筑中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本文摘自《海上遗珍:衡山路》,

中华书局2018年8月出版。

《海上遗珍:复兴路》即将面世,敬请期待!

在百年衡山路阅读建筑,读懂人文,

感受上海城市历史变迁的温度

主 编:方世忠

中华书局 2018年8月出版

继《海上遗珍》第一辑《武康路》2017年出版之后,2018年出版的第二辑《衡山路》依然延续原有的风格,收录了著名学者、作家等撰写的关于衡山路(辟筑于1922年,旧称贝当路)和宝庆路(辟筑于1902年,旧称宝建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章,既有对建筑历史沿革的精确考证、对轶闻趣事的生动记述,也有对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文化名人的深情回忆,透过细枝末节,感受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