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

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

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旧址纪念馆”),坐落于青岛市四方区海岸路18号,该房屋营造于1904年,砖木结构,外墙为红色清水砖墙,蘑菇石墙基,属德式风格的建筑。旧址纪念馆全部房屋占地面积4069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多平方米。

海岸路18号,原系青岛四方机厂工人宿舍。1923年8月,0青岛组成立。1923年10月,邓恩铭被四方机厂“圣诞会”聘为秘书,将圣诞会逐步纳入青岛党组织的领导之下。1924年3月,为便于开展四方机厂的工运工作,0早期0员王象午调四方机厂任职,居住在该院内9号。1925年2月,青岛党组织改称0青岛支部。其后,中国0人在此领导了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并推动形成了青岛历史上反帝-的第一次热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邓恩铭、王尽美、-、李慰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先后在此工作过,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工人运动,推动青岛革命的发展。

1982年12月31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并立碑,确定海岸路18号为“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同时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中国0建党80周年之际,0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建立了“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并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旧址纪念馆的陈列内容,由原状陈列和0青岛历史展两部分组成。院内9号,房屋结构及内部布置,基本按照当年原状恢复。“0青岛历史展(1923年8月~1949年6月)”,分为9部分,展出历史文献、实物和照片共270余件。

广州红色史迹——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新塘支部遗址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遗址

点击“广州市情”关注我们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

广州红色史迹——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新塘支部遗址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遗址

遗址位于今广州市城区新塘镇新何村,原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伍氏祠堂,现已不复存在,它是大革命时期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的诞生地。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北京召开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党所面临的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扩大会议后,中共广东区委汲取了在革命高涨时期没有大量吸收党员的教训,决定按中央扩大会议提出的“努力发展党员的数量及严整党的组织”要求,逐步放手吸收党员,发展广东党的基层组织。随后,中共广东区委派遣了阮峙垣、李沛群前来增城开展党建工作。他们首先来到本县工人数量较多、工农革命运动基础较好的新塘地区进行活动,考察和培养建党对象,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926年年初,通过考察和培养,经中共广东区委批准,搬运工人和当地农民伍来成、伍钟泉等6人,被吸收为中共党员。是年春节后,广东区委派李沛群到新塘,在沙贝村伍氏祠堂(著存小学旧校址)秘密召开党员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新塘支部,宣布伍来成担任支部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它是增城县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

新塘支部成立后,工作重点是开展工人运动。由于新塘是东江下游一个商贸比较发达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故搬运工人很多,主要在火车站、水运码头和各个商行做苦力,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新塘支部的党员多数是搬运工人,为了生存,为了工人的利益,他们根据广东区委的指示,深入到搬运工人中去做宣传工作,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同资本家和买办资产阶级做斗争,同封建把头做斗争。1926年4月,新塘地区由党直接领导的搬运工人组织——新塘劳动同德工会成立了,会员有100多人。是年9月,同德工会会员增至600多人,其影响遍及全增城,成为新塘乃至全增城举足轻重的工会组织。

1927年4月15日,广州国民党当局发动“四一五”大屠杀。是日清晨,反动军警四处出击包围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省农会等群众团体的办公处,搜捕共产党人,并接连3天在广州全城实行戒严。

“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国民党增城县党部,下令解散工会、农会组织,通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形势逆转,新塘党支部立即部署工会、农会骨干疏散。暂时投靠亲友走避他乡隐蔽起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新塘党支部暂停公开活动,全体党员隐蔽起来,积蓄力量,迎接新的战斗,为日后建立增城县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8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举行全体会议,决定改组党的各级组织,把计划组织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暴动工作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派遣一批曾参加过广州起义而被通缉的已经撤至香港的党员干部返回广州,建立和发展党组织,筹划和发动革命暴动。增城籍人阮峙垣被省委委任为中区巡视员,奉命从香港返回广州,负责改组东莞宝安、增城等县的地方党组织,筹备军事活动,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在这个时候,阮峙垣秘密来到新塘,并与中共新塘支部书记伍来成同志接上了关系,在沙贝朝市坊的伍氏祠堂建立了党的地下联络站,向党员传达省委的指示。随后,从广州调派中共党员罗耀辉、张全业两人到新塘工作,恢复和发展新塘党组织。2月下旬,在阮峙垣的主持下,新塘地方党组织进行了改组,正式成立中共增城县委。伍来成为书记,钟欢、伍钟泉、阮树熙、阮客亮为县委委员,伍苏南为候补委员。常委会由伍来成、钟欢、伍钟泉三人组成。县委机关设在伍氏祠堂。增城县委直属省委领导,下辖新塘市(二区)委和瞰吓支部。

增城县委成立后,活动地区主要在新塘镇及广九铁路沿线。在党的建设方面,根据省委关于要“尽量吸收在此次暴动中勇敢的工农和知识分子入党”的指示精神,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相继又建立了同德工会支部、艇民支部、农民支部和猪屎地支部。仅半年时间,党组织发展壮大为1个市(区)委、2个工人支部、3个农民支部,党员增至42人。同时,在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县委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领导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工人运动方面,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恢复和建立秘密工会组织,使新塘的工人阶级重新组织起来,继续为革命而斗争。在农村工作方面,县委根据当前的形势,着重做好宣传工作,传播各地农民举行革命暴动的消息,揭露地主豪绅残酷剥削农民的情况,引导和发动农民继续参加革命,秘密恢复农会组织,计划筹组农民赤卫队,为革命武装斗争做好准备。

1928年4、5月间,阮峙垣按省委的指示,筹划深圳、东莞、增城在夏秋举行武装暴动,并在新塘秘密组织工人、农民赤卫队进行军事训练,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注意,明显加强了戒备,派了一个师的军队分驻增城各地,暴动计划未能实现。在此期间,石龙市(镇)委和广州河南区委机关遭敌人破坏,一些负责人被捕牺牲,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县委部署党员和赤卫军成员注意隐蔽,严防敌人的破坏。6月,县委书记伍来成根据省委的通知,就严峻形势向广州市委做了汇报。

1928年7月,广州市委向省委做了汇报,就目前党的工作状况,建议广州地区划分为东区、西区、南区、东郊区南郊区、北郊区和新塘区等区进行管理。省委批复了广州市委的报告,对广州市区的党组织做了调整,撤销了增城县委和新塘市(二区)委,改组为新塘区委。9月,由于广州市委机关遭受严重破坏,党的交通联络中断,新塘区委无法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新塘地方党组织暂时停止了活动。

个旧址所在地伍氏祠堂已经清拆,原旧址现已建成民房。

文章来源:《广州红色史迹》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编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东江纵队从化大队活动基地

江北支队四团干部会议遇袭地旧址

杨梅潭伏击战遗址

从化县革命政权吕田乡人民政府、从化县人民政府遗址

解放良口圩之役旧址

解放从化的云台山战斗遗址

从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江纵队游击队活动地青云书舍旧址

关注我们★

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地旧址—江城区综合文体服务中心(原阳江市江城第八小学)

江城红色印记

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地旧址大门口

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地旧址—江城区综合文体服务中心(原为阳江市江城第八小学)位于阳江市区书院街64号。

1937年10月,中共广州外县工作委员会派王传舆(黄文康)、容兆麟来阳江,进一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建中共阳江地方组织。

经过王传舆等人的积极努力,广东青年群文化研究社阳江分社(简称“青年群”),于1938年4月10日成立,社长由广东省国民党阳江党务督察陈绍禹担任,王传舆、林驳树、谢天普、陈奇略、陈萼、张希哲、曾传谈、程浩光、姚耀先、姚珍妮(女)等10人为干事,由王传舆主持日常社务,直接领导阳江抗日救亡运动。“青年群”是以广东省立两阳中学和阳江县立中学的学生为主体,由共产党掌握下进行活动的抗日团体。同月,成立了主要由机关职员、社会青年、中小学教师和青年学生组成的“阳江大中文化社”、“阳江青年抗敌同志会”、“阳江基督教会青年社”(简称“基青社”)。这些抗日团体以“文化活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为工作方针,以演戏、说书、歌咏、漫画、夜呼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激发和提高群众的爱国热情。

1938年三四月间,林树(林输)、林克、陈奇略等3人加入共产党,这是重建中共阳江地方组织过程中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同年7月,中共阳江特别支部在县城濂溪小学(今为阳江市书院街64号的江城第八小学)成立。特支书记王传舆;委员林树负责宣传,林克、陈奇略负责组织,并决定陈奇略负责广东省立两阳中学、林克负责阳江县立中学的学运工作。

同月,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决定由“青年群”倡议,联合各抗日团体、各校师生,发起组织各界纪念“七七”抗战一周年声势浩大的火炬示威游行。同时,组成联合下乡巡回工作队,由王传舆带队,到织、大八合山、塘口、儒洞等边远地区宣传抗日,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

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地旧址全貌图

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地旧址遗址前栋楼房(江城区图书馆、江城区文化馆)

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地旧址遗址后栋楼房(城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成立地旧址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原称“濂溪书院”。民国时期为濂溪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江城第八小学,并进行改建、扩建,扩建面积增至4270平方米。现主要建筑为两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前栋楼房1991年重建,建筑占地面积450平方米,高五层;后栋楼房1997年重建,建筑占地面积450平方米,高五层。2011年8月学校撤并,该址处于闲置状态,2015年1月,前栋楼房用于江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后栋用于城南街道居家养老中心。

来源: 江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审:江城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jc3118663@163.com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

西安市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位于蓝田县孟村乡郗家河村。

■ 蓝田第一个中共组织特别支部创建地

——郗家河村郗波亭旧居

1927年初,中共组织决定侯德普负责蓝田中共组织的创建工作。已经结婚的侯德普与郗波亭、陈子敬等精心制定了一个婚后在郗波亭家宴请诸友的党员聚会办法。

在宴会的形式下,会议由侯德普、陈子敬主持,侯德普传达了中共陕甘区委关于加强中共组织建设的指示精神和建立中共蓝田组织的意见,陈子敬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与会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今后蓝田革命斗争形势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蓝田特别支部,隶属中共陕甘区委领导,侯德普任书记,刘肇沛、陈子敬分别担任组织干事和宣传干事,特别支部活动驻地设在郗家河村郗波亭家。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活动,发展中共组织。之后蓝田特别支部更名为中共蓝田支部。随着中共蓝田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把农民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2009年7月,中共蓝田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孟村乡郗家河村修建了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同年,纪念馆被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西安市党史教育基地。

■2009年7月,修建的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

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县委、县政府对“原蓝田孟村特别支部纪念馆”进行改造提升。

升级后的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设“勉学、共进、创新”三个主题展馆,以“曙光初现、组织初建、革命初心”为主线,主要展陈有“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蓝田有较大影响的46位革命英烈生平简介、照片、遗物以及中共蓝田县委组织沿革展板等,完整再现蓝田党史发展历程,鼓励后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再创辉煌,建设美好幸福的新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