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望月

犀牛望月

介 绍 “犀牛望月”在风箱峡下段的长江北岸,盔甲洞东侧的山顶上。北山虽不高,但却峰峦峥嵘。 远远望去,只见一只犀牛站在山头望着西天,形似犀牛望着夔门秋月,故得名“犀牛望月”,“犀牛”山色铁青,在蓝天的衬托下,如同一幅剪影悬挂在峡中。

安徽黄山市

犀牛望月景点简介 犀牛望月?

1. 犀牛望月?

犀牛望月源于我国的易学和内丹学说。“牛”是易学的“坤”卦的另一种表述,指大地,对应人的身体。“月”是易学“坎”卦的通俗说法,对应人体的肾精。“犀牛望月”指身心寂静,目光返照,气沉丹田时,肾精化为阳气沿督脉到达头顶的“泥丸宫”。

2. 犀牛望月的故事

区别在于吴牛喘月是嘴巴对着月亮,而犀牛望月则是独角对着月亮。

3. 犀牛望月图片

犀牛望月

【拼音】:xī niú wàng yuè

【释义】: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出处】:"犀牛望月"《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犀牛的角是弯曲的,且长在眼睛前部,视线受到角的影响,看到的月亮也是弯的。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宾语;形容长久盼望

另外,有武术招式名叫犀牛望月。

4. 犀牛望月指什么生肖

吴牛喘月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唐·李白《丁都护歌》

5. 犀牛望月镜

犀牛望月(xīniúwàngyuè)

解释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出处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示例

过望则见,盖~之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第四卷

在长江三峡的风箱峡下段的长江北岸,盔甲洞东侧的山顶上。北山虽不高,但却峰峦峥嵘。

远远望去,只见一只犀牛站在山头望着西天,形似犀牛望着夔门秋月,故得名“犀牛望月”,“犀牛”山色铁青,在蓝天的衬托下,如同一幅剪影悬挂在峡中.

三峡风光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谓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带一围,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容长久盼望。

相关典故

一说是历史成语:

也叫“吴牛喘月”,“吴牛喘月”就是一条成语。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水牛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惧怕太阳曝晒而喘息不止。比喻害怕类似的东西,亦指炎热的暑天。此语出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这是晋武帝嘲笑一位有风湿病大臣的俏皮话,没想到竟成了一个成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丁都护歌》一诗中曾有:“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之句,感叹船工之苦。

一说是一个神话:

犀牛原来是天上的一位神将,受玉皇大帝的指派,向下界传达起居规范,要求人们:“一日一餐三打扮”。意思是注重礼仪,少食甘味。而犀牛到花花世界后被扰乱了心神,将玉皇大帝的旨意传达成“一日三餐一打扮”,把天帝的意思全弄反了。天帝大怒,将它罚下天界。由于它思念天宫生活,一到晚上就抬头望月,这就是“犀牛望月”的缘起。

还有一说是一个传说:

雁荡山下有个姑娘叫玉贞,父母早亡,六岁 就给花老财当牧童。玉贞每日晚睡早起,与牛相依为命。花老财是个贪色鬼,他见玉贞生得这么漂亮,起了邪心。

一天夜里,花老财叫管家和打手将玉贞绑起来,正要朝姑娘扑去,岂料一条铁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财脸上打来,并耸起两只锋利的角,戳中老财的眼睛。老牛乘机咬断了玉贞姑娘的绳索,跪下讲:“快,快骑到我背上!”原来老牛是神仙下凡,只见它撒开四蹄,朝凌霞山顶跑,打手们叫喊着围了上来。跑呀跑,跑到山岗头,没地方好跑了,老牛叫玉贞姑娘站在一只牛角上,玉贞姑娘就乘着牛角飞上天去了。老牛变成了只独角的石犀牛。玉贞姑娘一直飞到了月宫里,从此犀牛仰头朝天,在想念女主人。于是有了犀牛望月的典故。

6. 犀牛望月民间故事

犀牛望月指的是生肖虎。“犀牛望月”中“望月”指代的是玉兔,而牛和兔中间的生肖是虎。所以,犀牛望月代表的生肖应该就是虎。

犀牛望月是汉语成语,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出自《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7. 犀牛望月风水宝地特点

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锻炼身体柔韧性。

8. 犀牛望月颈椎锻炼方法

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它出自《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9. 犀牛望月的寓意和象征

“犀牛望月”出自道家著作《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犀牛的角是弯曲的,且长在眼睛前部,视线受到角的影响,看到的月亮也是弯的。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民间流传更广泛的寓意为翘首企盼幸福生活。

相传犀牛本是天上的神牛,奉玉帝御旨,下界传达“一日一餐三打扮”,他却传达为“一日三餐一打扮”,玉帝便让其下凡到人间造福。犀牛为了尽快解决人间疾苦,让百姓生活富裕,安康,便每当月圆之日,回到天庭请求玉帝派财神爷光临人间,助他一臂之力。从他上天庭那日起,人间便有了犀牛镇家灵,望月回天庭,殷诚月儿圆,财神来光临的顺口溜。

此件镜架,独角犀牛呈回望状,上托镜槽。犀牛作自然跪卧状,回首,架上置镜,犀牛呈望月状。

此展品制作精细,犀牛骨架上的肌肉栩栩如生。犀牛背上托起一个弯月形的用来搁靠铜镜的部件,中有空槽,摆放铜镜时,只要将铜镜插入空槽之中,铜镜便稳稳地靠在弯月形的部件上。

石犀牛景点 犀牛望月景点

1. 犀牛望月景点

犀牛望月

汉语成语。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出自《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2. 犀牛望月?

紫檀犀牛望月镜

高两米重一吨,采用东南亚的铁梨木雕刻而成,是国家的一级文物,同时也是乔家的镇宅之宝,整个宝贝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镜子代表圆圆的月亮,中间是祥云,底座是犀牛,因此叫“犀牛望月镜”。犀牛望月镜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堪称为稀世之珍品。镜子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上面镜子呈圆形,代表月亮,中间祥云,底座是一只犀牛,"犀牛"的谐音是"喜牛",是大吉大利,喜从天降的吉祥物。 当年的晋商巨族-乔家大院的主人闻此传说后,便尊奉"犀牛望月"为生财镇宅之宝。

3. 犀牛望月百科

乔家大院的犀牛望月镜,有一个最早的监控系统,是一颗水晶球,在屋子中央,通过它可以监控院子里大部分地区,这一原理,就是一面凸镜,通过光的反射看到是否有人出入。

“犀牛望月镜”就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传说几千年前,犀牛本来是天庭上的一位神将,可不知犯了什么罪,被玉皇大帝扔到了人间,犀牛望月镜也就由此而来。

4. 犀牛望月在什么地方

寓意翘首企盼。

一说是一个神话:

犀牛原来是天上的一位神将,受玉皇大帝的指派,向下界传达起居规范,要求人们:“一日一餐三打扮”。意思是注重礼仪,少食甘味。而犀牛到花花世界后被扰乱了心神,将玉皇大帝的旨意传达成“一日三餐一打扮”,把天帝的意思全弄反了。天帝大怒,将它罚下天界。由于它思念天宫生活,一到晚上就抬头望月,这就是“犀牛望月”的缘起。

还有一说是一个传说:

雁荡山下有个姑娘叫玉贞,父母早亡,六岁就给花老财当牧童。玉贞每日晚睡早起,与牛相依为命。花老财是个贪色鬼,他见玉贞生得这么漂亮,起了邪心。

一天夜里,花老财叫管家和打手将玉贞绑起来,正要朝姑娘扑去,岂料一条铁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财脸上打来,并耸起两只锋利的角,戳中老财的眼睛。老牛乘机咬断了玉贞姑娘的绳索,跪下讲:“快,快骑到我背上!”原来老牛是神仙下凡,只见它撒开四蹄,朝凌霞山顶跑,打手们叫喊着围了上来。跑呀跑,跑到山岗头,没地方好跑了,老牛叫玉贞姑娘站在一只牛角上,玉贞姑娘就乘着牛角飞上天去了。老牛变成了只独角的石犀牛。玉贞姑娘一直飞到了月宫里,从此犀牛仰头朝天,在想念女主人。于是有了犀牛望月的典故。

5. 犀牛望月是哪座山的奇景

答:犀牛望月打一动物指的是生肖虎。“犀牛望月”中“望月”指代的是玉兔,而牛和兔中间的生肖是虎。所以,犀牛望月代表的生肖应该就是虎。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6. 犀牛望月 哪座山

成语:犀牛望月 [xī niú wàng yuè]

犀牛望月,汉语成语,拼音是xī niú wàng yuè,注音是ㄒㄧ ㄋㄧㄨˊ ㄨㄤˋ ㄩㄝˋ,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出自《关尹子·五鉴》。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形容长久盼望。

示例:

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

明·陈继儒《太平清话》第四卷

7. 犀牛望月山在哪里

当初在选择建造大佛时候,在河南境内也是寻遍了许多名山大川,这个地方也是来来去去好多次,最后还是选择在这里建造。

因为当时查看选址的释延佛大和尚感觉:这个玉枕山龙脉,源自伏牛山之石人山,奔腾止此,遂形成玉枕,然后开帐,个字中出,形成此势。

观之可见,青龙蜿蜒雄居于左,白虎频顾蛰伏于右,于尽头处则形成犀牛望月之局。

寺前大河回环,嘎然成湖;面前群山连绵,万莲竟开,形成云水大案之天然屏障。

四周罗帐周密,八风不透,山上经年祥云缭绕,紫气氤氲升腾。所谓:灵光源自天簌,根基接通须弥。诚为世间稀有之佛国宝地也!

8. 犀牛望月是哪里的景点

珠海的石景山又叫犀牛望月山。

因为山顶有一块巨石很像犀牛的头、而山形就像是犀牛的身形,远看,就像一头翘首望月的犀牛。

与其山峰相连的东北面,叫船底山.船底山是珠海广播电视发射塔,主塔高180米,钢结构,塔重量约610吨。

每晚华灯尽放,与市区中的灯光相辉映,给珠海的夜景添加色彩。

9. 犀牛望月传说

神话传说中的圣山,相传乃是鸿蒙元气凝结所化。

大罗山巅之上有一洞,名唤玄都洞。洞内有一宫,名唤八景宫。太上圣人(太上老君)居其间,普讲道德箴言。

大罗山仙境之美有诗为证,诗曰: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坡生瑞草,地长灵芝。根连地秀,顶接天齐。青松绿柳,紫菊红梅。碧桃银杏,火枣交梨。

仙翁判画,隐者围棋。群仙谈道,静讲玄机。闻经怪兽,听法狐狸。彪熊剪尾,豹舞猿啼。龙吟虎啸,翠茖莺飞。犀牛望月,海马声嘶。异禽多变化,仙鸟世间稀。孔雀谈经句,仙童玉笛吹。

怪松盘古顶,宝树映沙堤。山高红日近,涧阔水流低。清幽仙境院,风景胜瑶池。此间无限景,世上少人知。

玄都洞之美有诗为证,诗曰:

金碧辉煌,珠玉灿烂。菁葱婆娑,苍苔欲滴。仙鸾仙鹤成群,白鹿白猿作对。香烟缥缈冲霄汉,彩色氤氲遶碧空。雾隐楼台重叠迭,霞盘殿阁紫阴阴。祥光万道临福地,瑞气千条照洞门。大罗宫内金钟响,八景宫开玉磬鸣。开天辟地神仙府,才是玄都第一重

安乡黄山头风景区(安乡黄山头风景区犀牛望月)

公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没有

牛浪湖

牛浪湖是曾经“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而声名卓著的“公安派”三袁的中坚袁宏道,死后就安葬在离牛浪湖不远的法华寺白鹤山一带。袁宏道一生酷爱山水,饱览江南名胜,写下了大量赞美自然的诗文,他死后家人没有将他归葬在故里孟家溪荷叶山,而是选择这里作为一代文豪的最终安歇地。在公安县的历史文化遗迹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也是坐落在牛浪湖之滨的邹文盛墓。据《明史》记载:邹文盛,公安人,弘治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还领兵作战,屡建战功。他死后,嘉靖皇帝赐以御葬,赠太子少保。当时,连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严嵩都对他敬重有加,送他致政归里时赋诗“力倦风尘屡乞身,都门冠盖送归人。”家乡人更是以他为荣,明公安籍广东左布政史何珊辞官返乡后,每每以文盛公的品德为楷模,修身养性,“辅国功成便乞身,锡归尤荷圣皇仁。崇阶要秩邻三少,全节完名更无人。”

卷桥风景区

卷桥水库水位于公安县西南部,北邻长江、南接武陵山脉。北距荆州城90公里,西北距三峡大坝120公里,西南距张家界150公里,地处长江三峡、荆州古城、武陵源三大旅游区的中心部位。地理坐标:东经110°23ˊ00"—100°36ˊ10",北纬29°55ˊ00"—30°06ˊ30"。规划控制面积116平方公里。

卷桥风景

卷桥水库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从三峡至张家界湘鄂国省级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穿过景区,交通十分便捷。水库始建于1959年,主要工程有拦洪大坝、小坝、溢洪闸、输水闸、泄洪闸、明槽、滚水坝、进水闸和分水闸等。水库承雨面积16平方公里,总容量1180万立方米。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同时兼有三国、巴楚历史文化遗存。

南平文庙

南平文庙始建于明朝初期,位于公安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南平镇(旧县城),坐北朝南,现有范围东西宽80米,南北长120米,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原有黄墙、礼门、义路、半池、大成殿、启圣典等,现存大成门、大成殿、棂星门半池、二通石碑等。据革命史料记载,1930年7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六军,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公安南平会师,两军前委在文庙召开联席会议,合编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并在文庙空侧地召开群众大会,贺龙总指挥在会议上讲话,因此,南平文庙成了红二军团的诞生地。1982年,湖北省人民 *** 将兼有古代建筑和“革命文物”双重身份的南平文庙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平文庙

三袁墓

袁宗道、袁中道墓园的修缮,遵循明代有关丧葬礼制,明代丧葬礼制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对各级官吏卒后的墓冢大小,墓园进深、面积,坟墙高矮等都有明确而细致的说明。袁宗道、袁中道的墓园就是参照《明史卷六十.丧葬之制》同时考虑到文物保护和旅游观光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

三袁墓是公安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 *** 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好三袁墓,公安县人民 *** 决定分两期分别对袁宗道、袁中道墓和袁宏道墓进行恢复性修缮。三袁墓园的修缮是由公安县三袁墓修缮工程领导小组主持完成,公安县博物馆具体负责,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设计,荆州市古建公司承建。

黄山头风景区

黄山头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部,为鄂南湘北边界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结合部。荆(荆州)东(东岳庙)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从北侧穿过。距荆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 的游览胜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黄山,因“土石皆黄色故名”。

黄山头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5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主峰顶端有建于北宋时的“忠济庙”、“谢公墓”,南麓有建于唐宋时期的“南禅寺”,二顶有建于宋代的“云霄宫”,东麓有奇石“犀牛望月”、“仙人掌”,西麓有掘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白龙井”,北麓有“连理枝”,共誉为黄山八景。黄山多幻神秘,兆晴则光耀紫烟,为“黄山瑞蔼”,兆雨则轻云书轴,若“玉女披衣”,为公安八景之一。解放初期修建的全国更大的水利工程--荆江分洪节制闸就横卧在黄山脚下的虎渡河上,山麓建有南闸纪念公园,用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庄严肃穆,上面镌刻着 *** 、周恩来为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题词。 黄山头是荆楚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商、周、战国遗址,晋、唐古墓葬等古迹达19处,遍布四周。东汉名将马援及农民起义军领袖覃儿健,宋代杨幺,明代李自成农民军,清代太平军都曾在此鏖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德怀、贺龙亦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唐代柳宗元,宋代范成大,明代“三袁”,清代陶澍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黄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动物种类有獾、果子狸、松鼠等。各种植物1000多种,其中水松、金钱松、菩提树、红果铁冬表为珍稀树种。黄山盛产蜈蚣、骨风、对月草等名贵中药近百种。

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之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汛期天气反常。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较常年延长了约一个月的时间,造成长江流域雨日增多, 6、7两个月太平洋副热带暖气流势力又较弱,最终造成了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由于上游洪水来量大,而荆江河道安全泄洪又远远不相适应,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果断决定首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泄洪总量达122.6亿立方米,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的安全,发挥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作用。

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不仅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直接受益,而且对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和沿江城乡75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世界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荆江分洪工程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是保护荆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5月25日,荆江分洪闸(北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5年,荆江分洪闸(北闸)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鸡鸣城遗址

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嘴村和王家厂村交界处。GPS测定的地理坐标为N29°55′41.6″,E111°59′03.8″。南距洈水河约1KM,东[1] 北距公安县城约30KM。该遗址为一新石器时代城址,平面略呈圆角梯形,南北长约480米,东西宽330-43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距今5000多年。城垣外有城壕。城内高地沈家大山一带有厚达2米以上的文化层。城东南100米外也发现一处小型遗址,文化层厚1米以上。城址范围内采集有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文化遗物。

鸡鸣城遗址对研究江汉地区远古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聚落形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有二神夜间在此筑城,商定鸡叫停工,本方土地在此作祟,假装鸡叫,二神弃城而去,故名鸡鸣城。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东南和西南角有明显的转折。南北更大距离约500M,东西约400M,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一条水渠和一条简易公路横贯城址的北部,将城址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城垣周长约1100M,顶部宽约15M,底部宽约30M,一般高出内外2-3M,西北部城垣更是高出其他城垣部位1-2M左右。城垣外面的护城河,周长约1300M,宽20-30M,深1-2M左右。

鸡鸣城遗址

根据城址范围内采集到的文化遗址推测,鸡鸣城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也不排除有更早或更晚的遗址的可能性。鸡鸣城自1996年发现以来,先后有省内外及国外专家前来考古参观,对鸡鸣城保存如此完好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调查勘探表明,鸡鸣城是一处大型聚落,文化内涵丰富,年代久远,城垣、壕沟保存较好,是长江中游较少的一处史前城址,是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的珍贵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和江汉平原这一地区文明形成过程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鸡鸣城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游安乡黄山头(篇一)

游安乡黄山头(篇一)

文/前行者

  十多年没去安乡黄山头了,在妻女提议下,要不去-下黄山看看,沿着黄安公路,乘班车从县城去发,一路北上,望窗外外观漂亮农家屋舍,一扫而过,两旁欧美扬两排林立,茂密高耸,我无暇顾及,心里老盘算着多年不见的黄山又会是怎个样子呢!急迫想见的心悬浮着……

  黄山,因黄土得名黄山,位居安乡黄山头镇,是湘北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俗有阳面为安乡,阴面为公安,黄山横亘在鄂湘之间,东西走向婉延连绵数公里,一马平川,一峰独秀,是洞庭湖平原中一座独一无二的璀璨明珠!刚过理兴档车前方几公里就隐约看到高大巍峨的黄山了,一眨眼功夫,汽车很快到了黄山脚小,还是这座山,只是黄头镇,日新月异,变化可大啊!我极力回顾原来的模样,举足不前,辨别去找登山入口方向,在当地人指引下,爬了-段山路,就到了上山的索道车,几多分钟,很快就到了电视塔下,下缆车到山顶还要走段山路,不一会儿,黄山就在我的脚下兴奋劲-下来了,抑制不住兴奋,

  站在山顶远眺,美不胜收,尽现眼底,朝下可看到安乡大片农田,错落有致,绿油油的,虎渡河和松滋河隔山相望,守护着黄山,黄山坡上满是不知名的树木,参差不齐,山顶有条路直通黄山庙,烧香拜佛是少不了的,路经谢公真人之墓,我虔诚望去,浮想联编,黄山,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有龙脉在此人杰地灵,据说很多年前,荆江分洪,在修建大坝时,死了不少人,在深夜鬼哭狠嚎,夜夜不安,公安县 *** 知情后,在黄山一角,修建了荆江分洪纪念塔,已告亡灵,还有一种说法,石匠在石碑上雕刻的两龙戏珠,龙刻活了显灵,最后让人钻悼了双眼,然后再告平息,这是个传说,不过东有黄山纪念公园,西有黄山庙相呼应,黄山才得此为安,迁徒到黄山永久居的人很多,也有看好黄山风水,早早购置阴宅大有人在,阔别十多年的黄山啊!你依旧很美,游过了多少名山大川,依旧忘不了儿时见到的黄山听说黄山已是国家级森林公国,满是欢喜!黄山人会迎来新的曙光,旅游业-定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指日可待!

  黄山还有很著名土特产,黄山绿茶黄山重阳菌,名镜湖鱼,黄山乌龟黄山 板鸭等特色美食!等着你,黄山人特有热情和淳朴的民风,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我身临其景,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不得不告别黄山完成了一次故地重游!

湖北省公安县黄山头在什么地方?

在湖北省最南边,是湖南湖北两省交界的一个小镇。靠山傍水,有山但不算高,三百多米,山顶有很多寺庙。虎渡河为长江的直流。黄山头镇风景很美的,人也很热情。欢迎你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