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南隅。
苏州文庙是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任苏州郡守时创建的,经历代增修扩建,占地极广,屋宇甚众。根据《吴县志》记载,南宋淳祐年间即有屋宇二百十三间,现存建筑除大成殿外,大部分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大成殿西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宏伟壮观。苏州文庙现辟为碑刻博物馆,内有四大宋代碑刻:地理图碑、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地理图碑”的大小与天文图碑相近,碑端正中榜题阳刻隶书“地理图”三个字。碑刻绘了中国宋代的地形图,分上图、下文两部分,分别为1.24米和0.49米。上部的地形图,采用了线条和形象图形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法,对中国大陆的山脉、河流、森林、长城,以及各路、府、州、军的地理位置等,都刻画得十分清晰,历历在目。碑下部的36行、645字释文,大致记述了自夏禹至宋的历代版图变迁情况。此图与中国现代地形图相对照,除海岸线出入较大、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不清外,其余则大体相符,它与西安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三幅全国性地图。“天文图碑”高1.90米,宽1.08米,是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刻制的。碑端正中榜题阳刻隶书“天文图”三字。碑分上下两部分,分别为90和70厘米,上部是圆形全天星象图,下部为解释文字。星图以天球北极为中心,用三个同心圆(北极恒显图、天球赤道、南极恒隐圈)加上相距不等的二十八宿宿度线来表示,共绘刻280个星座、1343颗恒星。根据《元史》记载,宋朝曾在景祐、皇祐、元丰、崇宁年间进行过四次星象观测,此星图即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观测结果绘制的。下部的解释文字正文41行、2140字,简要叙述了天体、地球、北极、南极、赤道、日月星辰和日食、月食的成因及当时所知的天文学知识,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所具有的水平。世界天文学界对此图评价甚高,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图,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帝王绍运图碑”高1.83米、宽1米,比前两碑略小,碑端正中榜题“帝王绍运碑”五字,为阳刻隶书,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的体例完全一致,显出一人之手。碑刻画了中国古代帝王世系表,分上图、下文两部分。上部以图表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中路自黄帝、颛帝、帝喾、尧、舜五帝开始,经夏、商、周、秦、汉直至隋、唐、大宋宋理亲为止,共十三个朝代、247个帝号,这是被视为“正统”的王朝;左路为秦六国、五代僭伪;右路为春秋十二国、“东晋夷狄杂处中夏”(五胡十六国);左右对称,以补中路“正世”之不足,把中国四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名、帝号,在图表中排列得十分详尽清楚。下部有解释文字36行、550字,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对“自五帝以降,迄于国朝,凡一百九十五君,历三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中“世道之理乱、王统之离合”,作了简要的评述;第二节,是对宋太祖创业维艰的追思;第三节是对整个历史所发的“自古及今,治不能十一,而乱常八九”的感慨。此图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三碑,是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由黄裳绘制,由当时任浙西路提点刑狱之职的王致远在淳祐七年(1247年)摹刻的。
“平江图碑”高2.76米,宽1.45米,较前面三碑都大,碑额刻古朴的双龙抢珠纹饰,正中隶体阴刻“平江图” 字。此碑为整块青石,额、图通体相连,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碑上端刻有平江府城的全图,图上将整个苏州城的城市布局、面貌、主要建筑官署、寺观、庙宇、园林、商行、书院、库房第宅的分布及山脉、河流、湖泊、桥梁等详细地刻画了出来。图上河道如经如纬数以百计,共长约82公里;桥梁359座,充分反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特色。图上记载的寺观庙宇有50多个,古塔12座,跨街楼坊65座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为研究宋代苏州城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1年苏州文庙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与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合并为“苏州文庙及石刻”。
景点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人民路635号
古时“教室”迎来现代首展,大运河碑刻拓片展亮相苏州碑刻博物馆
9月20日,作为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运河文创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忆江南——苏州大运河碑刻拓片展”,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拉开帷幕。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苏州碑刻博物馆原创精品展,入选了“2019年江苏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以及“2021年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以精选的70余件碑刻拓片为载体、以大运河为脉络,将运河水利、历史遗迹、城市商贸、市井生活、帝王巡幸、文化技术等内容串联起来,讲述了“一条河、一座城、一通碑”中苏州城与大运河的故事。
明伦堂是苏州文庙府学的核心建筑,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原成德堂的基址上建造而成。古时,这里是莘莘学子读书弘道的“教室”;而在新时代,通过2018年完成的建筑修缮及2021年进行的内部展陈提升,明伦堂以博物馆临展厅的面貌全新展现在大众眼前,成为面向社会大众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场馆平台。
据悉,作为明伦堂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忆江南——苏州大运河碑刻拓片展”将持续至9月26日,免费对市民游客开放。(张思羽)
苏州金砖博物馆附近景点 苏州金砖博物馆到苏州博物馆多远
1. 苏州金砖博物馆到苏州博物馆多远
展览馆外有窑洞展示金砖生产过程 停车是免费的,下午四点之后禁止入内,四点三十闭馆
2. 苏州金砖博物馆预约官网
苏州金砖博物馆当然是看各个朝代的金砖和缩小版的街景
3. 参观苏州金砖博物馆感悟
1
苏州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2
苏州碑刻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613号
3
苏州戏曲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14号
4
苏州丝绸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2001号
5
苏州刺绣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274号
6
苏州园林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2号拙政园南部
7
苏州革命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三香路1216号
8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314号
9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西北街88号
10
苏州城墙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干将东路相门城墙景区内
11
苏州状元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纽家巷3号
12
苏州历史货币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斑竹巷7-1号
13
苏州砖雕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学士街天官坊肃封里2-1号
14
苏州南社纪念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山塘街800号
15
苏州古丰阁门窗家具民艺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校场桥路8号朴园
16
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山塘街东杨安浜2号
17
苏州苏扇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卫道观前16号
18
苏州无言斋民俗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梅花新村44幢2层
19
苏州苏帮菜餐饮文化博物馆
姑苏区
苏州市姑苏区带城桥路99号1号、2号楼
20吴中博物馆吴中区苏州市吴中区澹台街9号
21
陆巷社区博物馆
吴中区
苏州市东山镇陆巷古村景区
22
苏州江南茶文化博物馆
吴中区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西坞158号
23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相城区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西路95号
24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
相城区
苏州市相城区万里路268号B栋
25
苏州东吴博物馆
高新区
苏州市高新区鸿禧路20号
26
苏州中学西马博物馆
工业园区
苏州市工业园区港田路360号苏州中学园区校内
27
苏州基金博物馆
工业园区
苏州市工业园区李公堤三期二号楼
28
吴江博物馆
吴江区
苏州市吴江区笠泽路450号
29
柳亚子纪念馆
吴江区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中心街75号
30
江悦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博物馆
吴江区
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镇菀坪迎丰街5号
31
常熟博物馆
常熟市
常熟市北门大街1号
32
翁同龢纪念馆
常熟市
常熟市翁家巷门2号
33
江南农家民俗馆
常熟市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34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常熟市
常熟市沙家浜镇芦苇荡路188号
35
常熟美术馆
常熟市
常熟市西门大街117号
36
太仓博物馆
太仓市
太仓市上海东路100号
37
宋文治艺术馆
太仓市
太仓市太平南路38号
38
郑和纪念馆
太仓市
太仓市太 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环路1号郑和公园
39
吴晓邦舞蹈艺术馆
太仓市
太仓市沙溪镇中市街游客中心
40
朱屺瞻纪念馆
太仓市
太仓市浏河镇郑和南路36号公园内
41
顺宝斋钟表博物馆
太仓市
太仓市城厢镇南门街21-1号
42
太仓维新遗址陈列馆
太仓市
太仓市双凤镇维新村温州工业园
43
张家港博物馆
张家港市
张家港市杨舍镇暨阳西路
4. 苏州金砖博物馆到苏州博物馆多远啊
主要材料:石料、木材、陶瓷瓦当
明代做柱子的木料多是产自川、粤、闽、浙的楠木,清朝后因为楠木已极为稀少多改用东北的松木。
故宫的石料也是来自于各地,汉白玉是北京房山区大石窝的,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来自河北曲阳县,御花园等装饰的太湖石是产自太湖的,城砖是山东临清的,大殿里的"金砖"则是苏州烧制的。
5. 苏州金砖博物馆怎么走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最新开放时间
每周一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园)
六月至十月,每周六晚上延长开放时间至21点。
6. 苏州金砖博物馆逛一下需要多久
在预约界面直接增加预约人即可以,非常简单。
7. 苏州金砖博物馆到苏州博物馆多远距离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位于元和街道御窑花园北面,包括游客中心、金砖博物馆、交流中心、生产用房、附属景观工程及遗址保护构筑物,其中,生产用房将集中展示御窑金砖烧制、加工、检验等“活态”制作过程;交流中心预留了可供参观者简单制作金砖泥坯、在金砖上练习书法的互动空间
8. 苏州金砖博物馆在哪个地铁站下车
苏州这些博物馆小孩子也可以去,其中包括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城墙博物馆等
9. 苏州站到御窑金砖博物馆
金砖是一种两尺见方的大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在故宫的重要宫殿中都铺设有这样的砖。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它们依然光亮如新。故宫太和殿内共铺设金砖4718块。
产地
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金砖出产在苏州郊外。因为苏州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而且苏州靠近大运河,运输方便,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几百年来,它的工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有资料记载,在光绪三十四年,江苏苏州的御窑村还有御灶二十四座,“金砖”就是在这一年停做的。现在御窑村的村民姚兴民家中藏着多块“金砖”,其中两块是明代正德元年五月出窑的,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金砖”了。
制作方法
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打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 p>铺设方法在铺设金砖时,先须按尺寸切磨加工,以使墁好的地面严丝合缝。然后经过抄平、铺泥、弹线、试铺等几道工序把砖铺好刮平。最后在墁好的金砖上浸以生桐油才完工。每个瓦工和两个壮工每天只能墁五块
“金砖”名字的由来
金砖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金砖是由苏州所造,送往京城的,所以是“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另一种说法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朝的时候,一块金砖价值一两黄金,所以叫做金砖。
金砖,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金砖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金砖是由苏州所造,送往京城的,所以是“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另一种说法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朝的时候,一块金砖价值一两黄金,所以叫做金砖。
苏州博物馆在设计上是如何体现苏州建筑文化和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这种在城市机理上的嵌合,还表现在东北街河北侧1~2层商业建筑的设计,新馆入口广场和东北街河的贯通;亲仁堂和张氏义庄整体移建后作为吴门画派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区相融合,保留忠王府西侧原张宅“小姐楼”(位于补园南、行政办公区北端)作为饭店和茶楼用等;新址内惟一值得保留的挺拔玉兰树也经贝先生设计,恰到好处地置于前院东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