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洪福寺

定襄洪福寺

洪福寺,在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洪福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斗拱柱头用单抄双下昂。补间用45°斜拱,构造坚实而美观。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卢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1829)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有9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大佛为“释迦牟尼”佛,置有火焰背光。两旁分别为弟子迦叶和阿难立像,定襄洪福寺,定襄洪福寺简介,定襄洪福寺-忻州市定襄县定襄洪福寺旅游指南

杨旭平分享:定襄洪福寺彩塑欣赏

编者按:

1、你不可能每次重要的展览,都能在场观摩,所以展览的分享是一种交流的需要;

2、就算你到场参观,一般而言,每人每次都无法在国际级大博物馆一次看完所有展品,所以分享就是一种交流的必要;

3、就算一般的博物馆,由于每个人对展品的侧重都不相同,每人对同一件展品的理解与聚焦点也各自不同。所以留下的图片的角度,聚焦,侧重都不同,所以分享就是一种交流的必须。

此次我们选取大家提供的博物馆分享展品图,就是一个个人立场,个人审美,个人视角的博物馆巡礼。欢迎大家提供博物馆巡礼主题稿,与同道分享美物与历史。感谢杨旭平提供资料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供稿分享。分享内容将在乐艺会各平台传播。

洪福寺于山西省五台地区,拥有彩塑的瑰宝的寺庙

原为一座寺院。现存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配洪福寺大殿内的宋代彩塑是该寺的典型代表,也是五台山地区寺庙彩塑的瑰宝。正殿佛坛上现存九尊宋代彩塑,极富现实感,生动感,不愧为世间少有的佳品。

五间正殿悬山六檩,进深三间,构造极其坚实美观。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庐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九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为释迦牟尼,两旁为迦叶、阿难,又两旁为文殊普贤,再两旁辅塑两尊胁侍菩萨,最外两旁为金刚两尊。整个塑像群韵律和谐,排列合度,精妙别致、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想像,与一般翻版习作大有悬殊,对研究传统雕塑技巧有相当价值。

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两旁为四尊龙王,又两旁为十尊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寺院内有金代天会十年经幢一通,又历代补修碑六通。

本内容图片均为作者授权提供乐艺会发布

文字摘编自展览公开资讯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上海奉贤洪福寺介绍

洪福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传说,清朝乾隆高宗皇帝六下江南,曾亲临该寺,见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赞叹不已,当即下令免收当地百姓三年赋税,黎民百姓同声称赞“洪福齐天”,自此该寺更名为洪福寺,因寺而有洪庙镇。

据清光绪重修《奉贤县志》卷二十记载:洪福寺“在十五保六十一外图,建自前朝。国朝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贼,里人李麟仁倡捐募建。”“文革”期间,寺宇毁圮。1995年,洪福寺从洪庙镇钦公塘北侧移地重建于唐城街东侧,总占地面积为三十二亩。时任上海佛教协会秘书长的荫远老法师不辞辛苦,为新洪福寺的诞生奔波忙碌。1997年11月终使洪福寺焕然一新,寺院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由圆明讲堂方丈明旸大和尚亲自主持。

现洪福寺前为一广场,正中朝南为高大的四柱三层牌坊,坊上大匾“洪福寺”三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为赵朴初先生所题,背面书“降福斋家”四字,意为洪福普照降福行善之家。牌坊后为歇山顶山门殿,殿额很特别的为“共证菩提”四字,两侧对联“无量有情方便三门皆得入,十方诸佛涅槃一路更无差。”

山门殿后为天王殿,殿内供手持念珠、身背布袋弥勒比丘相佛像,两旁分立四大金刚,背后为韦驮天将。“天王殿”三字是由日本书画家、和平文化财团副总裁野吕雅峰所题。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三层三檐翘角建筑,在上海的诸佛寺中堪称高大宏伟

天王殿后为寺院的中央庭院,一拱放生桥架于放生池上,过放生池为大雄宝殿,大殿为楼阁式歇山顶重檐建筑,中间“大雄宝殿”四字红匾为明旸法师亲题,左右为“药师如来”、“洪福无量”金匾。按照荫远老法师要建一座东方净土道场的理念,所以洪福寺的大雄宝殿内很特别的不供释迦牟尼佛,而主供东方三圣,即主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左右为“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三圣均用百年樟木雕成,身高5米,法相庄严,左右两旁立十六罗汉和十二药叉,十二药叉意为十二时辰的保护神。洪福寺是汉传佛教中少见的大雄宝殿主供东方三圣的名刹道场。

1999年11月,荫远老法师驻锡洪福寺,成立了“洪福寺学戒堂”,贯彻“以戒为师,以戒为本”的理念。2006年1月,洪福寺成立了“洪福书画院”。

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洪福寺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普利十方水陆法会、华严法会、药师法会、三步一拜朝圣普陀山、慰问高龄老人等。

如今的洪福寺仍延续着“洪福齐天”的传说,保佑着当地信众,更期待着所有人都能够延年益寿,福寿康宁。

地址:奉贤区奉城镇洪庙社区唐城街303号

联系电话:021-57132124

繁峙县古建筑:洪福寺

忻州网讯 洪福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山会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53米,东西宽30.3米,占地面积1594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扩建、嘉靖十年(1531)重修,清咸丰十年(1853)续修。

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除正殿为近代、东配殿为明代以外,其余均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后廊式结构,单檐悬山顶。东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结构,单檐悬山顶,柱头补间均设四铺作单抄斗栱。寺内存明代重修碑1通,清代重修碑3通。1985年,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