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

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

昆虫科学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之一。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成功中学内。面积约600多平方米。1968年筹建,1971年建成。该馆收藏世界各地昆虫标本,包括许多模式标本,约5万余件。另有台湾的昆虫生态影片和幻灯片,昆虫鸣叫的录音带以及有关昆虫的民俗工艺品等。陈列厅的昆虫展品约1万种3万件,分别放在600个标本盒内。该馆收藏世界各地昆虫标本,包括许多模式标本,约5万余件。另有台湾的昆虫生态影片和幻灯片,昆虫鸣叫的录音带以及有关昆虫的民俗工艺品等。陈列厅的昆虫展品约1万种3万件,分别放在600个标本盒内。其中有世界闻名的珍贵蝴蝶标本──雌雄合为一体的阴阳蝶。该馆还有台湾的“蝴蝶谷”地区的立体模型。该馆放映蝴蝶的生态电影,展出蝴蝶生态照片。春夏期间有时还展出活的昆虫。

该馆的中国古典式豪华客厅,从地面到天花板摆设着经过特殊加工的1.6万只蝴蝶和昆虫标本,有昆虫宫殿之称。

该馆的科学普及活动相当活跃,指导、协助教师进行昆虫教学,提供各种幻灯片和影片,举办昆虫比赛、讲演和采集。

地理位置

台北市中心区域位于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于市区北边与台北县接壤处,整个山系于市区内大致向南延伸并趋缓,直抵圆山、大直与内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内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为1,120公尺,次高的大屯山为1,092公尺,山系中心地带与北投侧的外缘地带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区东边的内湖、南港与南边的木栅多为丘陵地形;标高约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则横亘于信义、南港两区之间。

台北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4℃,年降雨量为2100多毫米。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五分之二。5月底至9月为夏季,气温炎热潮湿,温度约为25.2℃-28.6℃。10月至11月为秋季,温度约为22.2℃-24.2℃。12月至2月为冬季,气候较冷,温度约为15.3℃-18.5℃。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而寒冷多雨,但很少有低于零度的气温出现。

发展历史

(一)1968年开始筹备,于1971年1月1日开幕以静态展示为主。

(二)1980年起除了静态展示,接受询问,提供师生研究所需的协助,积极推动蝴蝶保育工作。

(三)1990年起不定时做动态展示、讲解、演讲、研习会,并积极调整展示内容、形式,不仅有传统的「生物学博物馆」功能,并略具「科学教育馆」之功能。

馆藏文物

(一)馆藏标本约五万件,其中在昆虫博物馆内展示者三万件。

(二)有关昆虫之民艺品、教学媒体及其他展示物多件。

(三)馆中不乏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珍贵标本,如「模式标本」、阴阳蝶等。另有过去五十年间,于蝴蝶王国—台湾,发生过的特有蝴蝶民俗文化及已经绝迹的蝴蝶谷生态奇观等珍贵动画及记录。

博物馆目标

收藏及展示由本校教师也是校友陈维寿老师,历经30年收集的标本及有关昆虫资料,并借以推展乡土昆虫之保育观念,并以昆虫为主题进行科学教育。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参观记(下)

不久前在我的台湾之旅中,特意把台中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目的地,很大原因是因为坐落在这座城市的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参观完之后,感慨颇多,绝对不虚此行。

寓教于乐,注重体验感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不光小朋友们兴趣盎然,大朋友们同样觉得乐趣无穷。这种感受得益于各个展厅中都很多的体验式设施。

动手摇动一个个展板前不同的转盘,就可以看到不同动物的体温差异,还有拉洋片一样展示的各种动物的不同前进方式。

此外,也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小朋友和大朋友们真正实现了玩中学,通过轻松娱乐的形式把严肃的科学知识传达给参观者。

展厅里的不少珍贵化石标本都立牌表明严禁触摸,为了让参观者尤其是小朋友直观感受到大自然中其他物种的样子,也会有一些专门鼓励参观者触摸感知的人造展品。

关注本土生态与文化

在每一个展厅中,都能感受到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想要传达的“人与自然”的观念,跟随着展览,从各个角度去了解人类和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关系。

馆中还专门设有介绍台湾南岛语族的展厅,台湾原住民的发展历史和生存现状都得以展示。还有介绍台湾各个时期考古发现的展厅。

农业展厅中,还专门展示了台湾地区关于农业的民谚俚语,并很有创意地以“田言米语”作为展示名称。一些台湾本地的生态资源和动植物种类也被部分还原在展厅里。

通过内容丰富的关注本土的展览,让参观者从多个层面增加了对台湾的了解,这些无论对于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是很有意义的。

身在此地,不管长期还是暂时,都应该多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就为参观者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走过一个个展厅,看过一件件展品,顿觉长了不少知识,也在展览的引导和启发下,从纵向到横向地思索身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思考或许就是台湾自然博物馆想要带给参观者的收获吧。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参观记(上)

撰稿 | 史卫静(志愿者

摄影 | 史卫静(志愿者)

图片处理 | 何海滨(志愿者)

责任编辑 | 何海滨(志愿者)

“窥探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热河生物群特展”在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

2019年11月27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窥探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库——热河生物群特展”在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

该展览分为“走进热河生物群”、“遇见热河生物群”与“见证龙飞上天的证据”三大展区,展出我馆93件馆藏古生物化石标本,其中包括距今1.25亿年前的真兽类(有胎盘)哺乳动物——攀援始祖兽、保存有皮肤的大型禽龙类——杨氏锦州龙、难得一见的恐龙木乃伊——鹦鹉嘴龙、已知发现最早的具有机构色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小盗龙、原始古鸟类——圣贤孔子鸟以及早期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等珍惜古生物化石标本。这些栩栩如生的古生物能够带领观众朋友们进入热河生物群的世界,一探生物演化的奥秘。

本次展览展期为六个月,时间为2019年11月27日—2020年5月26日。在陈列设计上,首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古生物陈列设计中,既突出了自然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又弘扬了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北京自然博物馆一直秉承着“收藏自然历史遗存与物证,专注自然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精心服务社会与公众”的理念。因此多年来,收藏了大量“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并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有新的发现,已经在Nature、 Science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本次展览共展出我馆“热河生物群”珍稀古生物化石60多种,这些化石的集中展示,不仅扩大了两岸博物馆间的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彰显了科技创新与古生物研究的长足进步与迅猛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自然博物馆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通过展览,不仅会给岛内的青少年朋友们和恐龙爱好者带来意外的惊喜;也一定会扩大两岸博物馆间的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自然历史文化。

走一趟心智的奇幻旅程 | “脑中乾坤”科普主题展+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的讲座!不容错过...

“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是眼睛也会骗人!”做完视错觉效应之后,同学们纷纷发出惊叹。“那不是眼睛骗了你,实际上是你的大脑产生了错觉。”看到同学们的兴奋劲,在场的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博士向同学们讲解其中的奥秘。

随着期考结束、暑假到来,“脑中乾坤”科普主题展大陆巡展第一站选择了南宁。南宁市中山路小学的同学们作为第一批观众,对各个主题展位进行了深入体验,更为难得的是,同学们可以面对面聆听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博士精彩的科学报告会。

科普主题展分为结构的脑、知觉的脑、感性的脑、理性的脑、变动的脑和波动的脑 6 个展区。展览将国内外脑科学重要研究内容和成果转化为丰富有趣的科普展览和互动游戏,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到各种实验当中,并在实验中解开了心中的谜题。

体验结束后,同学们来到科技馆的学术报告厅,认真聆听了孙教授的主题讲座《走一趟心智的奇幻旅程趣味科学讲座》,讲座从科学角度为公众揭开自我认知极限的秘密。精彩的互动实验、科学的讲解激发同学们的探索欲望,科学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来源|南宁市中山路小学

通讯员|张宝方

审核|杨辉林

编审|韦婉秋

编辑|米米

校对|吴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