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北朝墓群

磁县北朝墓群

北朝墓群

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这是一片古墓群。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真实来说,位于临漳的六朝故都邺城,与磁县相邻,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培育军将,曹操死后也确实葬在距离邺城很近的磁县这一带。从社会的虚妄来说,自宋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成了0臣,特别是元代以后,丑化曹操的社会风气日烈。元末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曹操塑造了一个0诈的艺术形象,甚至在第七十八回这样描绘,曹操临终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自宋以后有许多咏疑冢的诗,如:“疑冢多留七十余,谋身自谓永无虞”(京镗);“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范石湖);“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俞应符)。这些都是古人不作实地调查,任凭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造成的。

这些古墓,其实是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与曹操无任何关系。自公元534至577年,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城,与邺城相邻的磁县,就成为北朝时两个王朝用以聚族而葬的墓地。这片北朝墓群,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现有古墓130多个,都有高大的封土,如俗称“天子冢”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墓,其残存的封土还高达30米,直径120米。北朝墓群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批准,对其中几座破坏严重的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0土了大量器物,如墓志、壁画、瓷器、陶俑、金币等,从出土器物来看,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仅对6座古墓的发掘,就出土陶俑6000多件。这些器物塑工精美,造型生动。尤其可贵的是在发掘的墓中,大多绘有彩色壁画。

东陈村东魏墓共有四座,当地俗称“四美冢”。1974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座,据墓志,墓主人为东魏尧氏赵君墓。继发掘尧赵氏墓之后,1975年又发掘了一处尧赵氏三子尧峻墓。从发掘情况看,尧赵氏的墓被盗过,许多文物被毁,这次仍出土陶俑136件,日常生活的各类陶俑几乎都有,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文武侍从、奴婢、伎乐等前呼后拥的壮观场面。

1975年对东槐树村高润墓进行了发掘整理。高润墓志记载为“北齐故侍中假黄钺左丞相文昭王”,葬于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这座墓出土陶俑381件,墓室四壁有保存较好的彩色壁画,其中墓室北壁壁画较为完好,是一幅“举哀图”。高润壁画墓的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我国北齐时代的绘画面貌和独特风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页空白。

1979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茹茹公主墓,这是东魏丞相高欢之子高湛之妻、谙罗辰可汗之女的墓。卒葬于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茹茹公主墓墓道两侧,各有长达21米的彩色壁画,这是东魏画迹的首次重大发现。从墓0土了各种陶俑1056件及一些陶马、陶骆驼,其数量之多,为全国各地发掘的北朝墓中所少见。在出土的八件金器中,有两枚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金币,对研究东魏时代中国和拜占庭帝国东西方交往关系,提供了新的珍贵材料。

1987年至1989年,在前湾漳村抢救发掘了一座陵墓,因没有墓志,难以断定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但就其墓葬规模看,可以断定是一位北齐皇帝陵,极有可能是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或北齐武成帝高湛,或北齐后主高纬)的陵墓。这座墓出土陶俑1800 件,其中有文吏、军卒、鼓乐手、乐舞人、仆人俑等,有立姿、坐姿和骑马俑等,形象逼真。墓道壁画保存有320平方米,主要画面为左右对称的出行队列,有人物106个,显示了帝王葬仪的威严与隆重,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

北海发现六朝隋唐时期古墓群!

关 注 玉 东 临 风

这是一次令人关注的考古:迄今为止,北海还没有发现过规模如此之大、分布如此集中的六朝隋唐时期古墓群。

——自2021年3月开始,北海市博物馆对全市沿海、沿江地带持续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新发现了10余处遗址及遗物分布点,并 确认了北海福成镇大树根古墓群年代约在六朝至隋唐时期,在北海乃至广西全区均属罕见。

大树根古墓群周边采集乳钉纹陶器

大树根古墓葬群位于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古城村委大树根村,分布面积约70000平方米,目前已有近三十座墓葬暴露在地面上。该墓葬群最突出的特征是墓室普遍采用一种俗称“砂轮片”的石片构筑,也有部分墓葬以砖石合构,形制狭长而浅,规制简陋。

大树根古墓群分布范围示意图

地表裸露的墓葬

根据初步调查勘探, 大树根古墓群大约有200多座古墓,结合墓葬形制及采集遗物的特征,推测该墓葬群的年代约在六朝隋唐时期。从墓地采集到的遗物有陶器、瓷器、铁器等类,可辨器形有硬陶四系罐、夹砂陶釜、青瓷碗、铁刀,陶器纹饰比较丰富,有水波纹、乳钉纹、叶脉纹、篦划纹、弦纹等。此外还发现较多几何纹砖及少量“窅亭”铭文砖

大树根古墓群周边采集陶瓷

“窅亭”铭文砖

几何纹墓砖

几何纹墓砖

几何纹墓砖

北海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被誉为记录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为配合“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进一步摸清北海全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自2014年以来,北海市博物馆持续开展北海市沿海考古调查工作。

考古调查现场

2021年度复查了南流江沿线分布的石康古城、大浪古城、廉州古城、草鞋村汉城等古城,并系统调查了北海市内其他带有“古城”地名的地点,包括石康镇水车村委古城角村、石湾镇石湾村委古城村、福成镇古城村委古城村。其中,福成镇古城村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土墙遗迹,初步推断为一处古城址。

大浪古城遗址——码头遗迹

草鞋村遗址

福成镇古城村古城遗址周边采集陶片

海地区瓷土储量丰富,地理位置近海,交通便利,具备极佳的窑业区位优势。经过历年来的持续检查发掘,目前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窑址有山口英罗窑、石康豹狸窑、廉州草鞋村窑、高德缸瓦窑、南康的田头屋窑、营盘东窑、西窑、福成下窑、上窑、红坎岭窑等10处,已登记为文物点的窑址有南康晚姑娘窑、廉州瓦窑坡窑、兴港谭村窑、赤江窑等4处。 2021年,新发现了山猪坑岭战国秦汉聚落、屋街水汉六朝墓葬、瓦窑岭唐代窑址、油行屋宋元遗址、榄根缸瓦窑明代窑址、木岩塘清代青花窑址等10余处遗址及遗物分布点。

瓦窑岭窑址采集遗物

此外,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的古代港口、码头等相关遗存,一直是北海地区考古工作的重点。2021年考古调查的重点也包括系统调查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遗存,特别是海丝古港、古代码头、古代沉船等遗存。目前发现相对明确的码头遗存有乾江码头。

乾江码头

除上述古城址、古窑址、古港埠外,考古调查还发现少量聚落居址、古代军事设施、古墓葬及一般遗物采集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海,文脉流长,底蕴深厚。2000多年前,船队从这里出发,沿着中南半岛和印度洋沿岸的东南亚各国及南亚国家,直达波斯湾,开启了影响深远的海上丝绸之路,孕育出辉煌璀璨的海丝文明。这些考古发现,为“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北海将继续进行沿海考古调查,全面摸清北海沿海遗存情况,进一步理清北海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开展古代港口、码头和古代窑址的专项调查,系统调查北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遗存,摸清北海在各个时期窑址的具体分布情况,探索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联。

来源:北朝考古

温馨提示:

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精彩回顾

赵忠祥生前90万画作,死后698元贱卖,没人要,坑惨无数投资

方力钧先生在隔离期间的创作,中国人强烈的无奈无助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邯郸文化网

www.handanwenhua.net

广西北海发现六朝隋唐时期古墓群

广西北海发现六朝隋唐时期古墓

新华南宁电(记者陈露缘)北海博物馆近日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古城村委大树根村发现7万平方米古墓葬群,初步调查勘探大树根古墓群约有200座古墓,专家推测该墓葬群的年代约在六朝至隋唐时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据介绍,该墓葬群最突出的特征是墓室普遍采用一种俗称“砂轮片”的石片构筑,也有部分墓葬以砖石合构,形制狭长而浅。墓地采集遗物有陶器、瓷器、铁器等类,可辨器形有硬陶四系罐、夹砂陶釜、青瓷碗、铁刀。陶器纹饰比较丰富,有水波纹、乳钉纹、叶脉纹、篦划纹、弦纹等。此外还发现较多几何纹砖及少量“窅亭”铭文砖

北海市博物馆联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近年来持续对当地沿海进行考古勘探调查。2021年北海市先后新发现了山猪坑岭战国秦汉聚落、屋街水汉六朝墓葬、瓦窑岭唐代窑址、油行屋宋元遗址、榄根缸瓦窑明代窑址、木岩塘清代青花窑址等10余处遗址及遗物分布点。

邯郸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旅游攻略

北朝考古博物馆

北朝考古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磁县,和谐大道与京广铁路桥西路北,博物馆南邻和谐大道, 北接铁西纬二路,东为天河大街,西接益泉北路,占地200余亩,总投资1.66亿元,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主建筑分为两层,2020年9月19号开馆。

北朝考古博物馆景点分布,从东到西依次是大门,丝路驼铃,神道,音乐喷泉和博物馆主馆。博物馆陈列以走向隋唐为主体,分为煌煌帝都、巍巍陵寝、泱泱文明三个展厅和一个别展厅,特别展厅主要展示了湾漳北朝大型壁画墓复原,按1:1的比例设计。壁画总面积700平方米,进墓道两旁的壁画就有320平方米。北朝考古博物馆的文物有陶俑、壁画、瓷器、金银器、石刻等1000余件珍贵的文物与观众见面。

丝路驼铃西域石像生人面镇墓兽

景区位置

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位置图

景区门票 凭身份证免票参观,带口罩

开放时间

参观用时 3至4小时。

适宜季节 室内景点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