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慈云寺

万州慈云寺

万州慈云寺位于重庆市万州西部,原名慈云庵,长江三峡风景区上游,毗邻太白岩,南邻乌龙池,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宜人。该寺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迄今150多年历史,创寺尼师释崇莲曾受清帝咸丰御赐表彰,成为一代名师。慈云寺是万州有名的佛教胜地,有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历史,是理想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观光休闲地。

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年久失修,原有大雄宝殿已焚毁,仅存古山门及部分用房,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和佛教文化的发扬光大,重建于1989年,现占地面积近十亩,寺庙坐西朝东,南北宽约45米,东西长为90米,北高南低,自然起伏大,高差为30多米,现在的慈云寺,殿宇轩昂、佛像庄严、梵音悠扬、鸟语花香,香火日益旺盛,四面八方的信众、游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现在寺院主要布置有前后山门、大雄宝殿、圆通宝殿、三圣殿、伽蓝殿、燃灯殿、弥勒殿、韦驮殿等寺庙建筑群。大山门为寺院的主要出口,为二重檐仿古建筑,山门横额书“慈云寺”三个大字,系赵朴初的手笔。

大雄宝殿供奉的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圆通宝殿正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的金塑法身,天冠中有阿弥陀佛圣像,是人们心目中最具有慈悲心的一种观音圣像,背面供奉的是一尊二十四臂缅甸玉观音,两边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现身十方诸佛国土度脱重生的三十二应身像;三圣殿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像;伽蓝殿供奉的是伽蓝菩萨;燃灯殿供奉的是燃灯古佛;弥勒殿供奉的是弥勒菩萨;韦驮殿供奉的是韦驮菩萨。

另外寺院还新建了素香斋,为广大香客、游人提供素食和休闲之地。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一段

慈云寺附近的快捷酒店 杭州灵隐寺周边快捷酒店

1. 杭州灵隐寺周边快捷酒店

白乐桥,梅家坞区块民宿,酒店都可以考虑。

很多上海人会走的一条小众旅游路线,灵隐寺,法喜寺,梅家坞,云栖竹径,宋城,一条线走走。

2. 杭州灵隐寺附近的酒店

杭州洲际酒店、杭州西溪万怡酒店、全季酒店(杭州西溪店)总共三个酒店

杭州洲际酒店简介

杭州洲际酒店位于杭州钱江新城核心――中央商务区CBD,由洲际酒店集团进行管理,将其打造成奢华的酒店。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城市的又一新地标。

杭州洲际酒店拥有设备齐全的客房,其中包括一间总统套房,一间CEO套房和28间行政套房。所有的豪华套房和行政套房皆配备宽大豪华卧房,以及一间创意别致的起居室,更拥有观景落地大窗,可以坐拥钱江风景。一楼、二楼是会议室;三楼安装了很多设备,比如电脑机房、监控等,四楼、五楼就是杭州洲际酒店的大堂。

杭州西溪万怡酒店简介

杭州西溪万怡酒店是万豪旗下品牌。紧邻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距西湖、灵隐寺约7公里,距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仅4.6公里,距未来科技城5.5公里。酒店紧邻文一路隧道,紫之隧道可快速直达市中心及各区域,如:云栖小镇、钱江新城、滨江区、奥林匹克中心以及国际博览中心等。

酒店拥有160间宽敞的客房及套房,足不出户即可饱览城市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优美景观。所有客房均配备有席梦思床垫和亲肤纯棉床品照顾宾客整晚安心睡眠。所设2家餐厅和酒吧,包括万荟轩、西溪晴雪以及大堂吧。酒店附带3个会议室,包括一个面积140平米多功能厅。

全季酒店(杭州西溪店)简介

全季酒店(杭州西溪店)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西路710号,距离杭州汽车西站2.5公里,车程约10分。距离杭州火车城站约15公里,出租车35分钟可到达。距离杭州火车东站约15公里,出租车35分钟可到达。距离西湖景区约7公里,出租车15分钟可到达。

酒店有环境优雅的大堂商务会客区内还提供免费现磨咖啡及红茶,全季杭州西溪酒店是您智慧、练达的理想选择。全季品牌是一家在概念上秉承儒家五德思想—温、良、恭、谦、让思想的酒店。在服务上我们提倡人们需要及适度的安然享受。

3. 杭州灵隐寺附近的酒店推荐

优点:安缦是国际顶级奢华度假酒店,与其他酒店不同,安缦从不关注高大上,而注重文化,隐秘,迷人。安缦的选址多在文化和历史结合的地方,杭州保存最好的古村落法云村改造而成,坐落在灵隐寺景区里,周边就是法云寺永福寺灵隐寺佛教学院,是杭州的佛教圣地,也是杭州的制茶圣地。

缺点:知名度不高。

4. 杭州灵隐寺周边快捷酒店价格

你是开车来吗??我月底去,订了灵隐寺这边的酒店!!主要看你经济,经济还可以的话!订在 茅家埠那边,或者 满觉陇……!!这两个地方去各个景点都挺方便!公交车也有!如果想定便宜点酒店,那就市区吧!城站那边!!景点嘛……西湖,灵隐寺,这是要去的吧!小众的,龙井村,九溪烟树,钱塘江,钱江新城晚上有灯光秀…………主要看你自己喜欢哪一类的风景啦…………

5. 杭州灵隐寺住哪个酒店方便点

安曼法云 酒店位于杭州灵隐的法云弄,群山环抱,溪水绕流。竟然只有40间客房,价格在4000元-25000元一晚不等。你说的是它吗

6. 杭州灵隐寺周边快捷酒店有哪些

杭州安缦法云酒店位于西湖西侧的山谷之间。沿路两旁竹林密布、草草木青翠,经过植物园和西湖内部水路,便来到天竺寺和天 古村落。

安缦法云即坐落于天竺古村另一侧,北高峰之麓,毗邻灵隐寺和永福寺。此处包括周围茶园在内,占地面积共计14公顷,是最不像酒店的酒店。

7. 杭州灵隐寺附近最好的酒店

灵隐寺是不可以去住的,因此不存在要不要钱。

但是丢当义工或志愿者可以免费就歺。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8. 杭州灵隐寺住宿攻略

想要在寺庙住宿,就要到寺庙的客堂咨询一下,如果寺庙接受挂单,就可以住下,如果止单了,那就不能住了。

在寺庙居住或长或短,都要遵守寺庙规矩,否则不共住,是要被迁单赶走的。寺庙的作息比在自己家要规律,一般晚上9点半就要回寮了,早上4点半做早课。

河南郑州 天竺高僧摄摩腾创建的慈云寺

慈云寺始建于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是由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亲手创建的民间第一寺院,素有“释源”“祖庭”“中华第一寺”之誉。寺院占地面积约60亩,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曾有十余次大规模重修。现在的慈云寺,是在明朝寺院的原址修复和重建,完整保留了当时的建筑格局。

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峦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

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据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四周群峰,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颠。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要从中国佛教发展史谈起,自公元前五世纪东亚产生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位大思想家之后,儒、道、佛教就逐渐产生,在政权的作用下,儒、佛率先步出国境,而道教也相继发展,并互相影响。据资料记载,佛教已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只不过是民间形式罢了。正式由官方接持,大约以汉明帝时为最早。最旱受到皇帝礼遇的就是白马寺与慈云寺的奠基者摄摩腾与竺法兰。

古中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最初在洛阳(今偃师境内汉魏洛阳城翻译《四十二章经》,这已无庸置疑,但“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就有待商榷了。

首先从年代上讲,二高僧来到洛阳,住的是国家接待外国宾客的官邸鸿胪寺,并非伽蓝,更非白马寺。因为当时中国尚没有寺院。“寺”还是官府机构的名字。为使僧人专心翻译经卷,宫府后来为二僧修了“精舍”,一望而知,“精舍”之意也与“伽蓝”相去甚远。“白马寺”是为了纪念二僧在此处译经,后来才由“封建国家创立的第一座官方寺院”(《洛阳志》第十五卷七页)。据东魏(534-550年)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初创的寺位于雍门外,或因其建筑式样和梵文音译而称“塔寺”,或因其教而称“佛寺”,并无白马寺之名称。据考证,大约在西晋时。才有白马寺之名”(参看《洛阳志》十五卷第二节:寺院创立)。而位于汉代洛阳(今偃师境内)东不远处的慈云寺,则是“汉、唐、宋、元敕建重修”“古刹慈云寺号释源……法竺兰、摩腾、三藏宣。后显大唐并宋帝,重修至正、至元年,大明建立如来殿。”(见景泰元年三月,慈云寺住持僧觉顺撰《重修青龙山慈云寺》碑)。其它古碑也多有记载,如“汉明帝永平七年有僧摩腾、竺法兰……云游此山,因其山川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故其山满月之形,水曲银河之派……有祖师(指二僧)降蛛之处,二老(指摩、竺)谈经之所……至于唐三藏法师,奉敕重修庄严宝地,自兹以往,或兴或废修置不一……少林同祖,白马同乡”(见天顺四年。赐进士第中顺大夫河南知府,汉中虞廷玺撰,朝议大夫、广东左参议、洛阳杨铭书之《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碑》铭。)青龙山间有古刹名曰慈云大寺“(见大明正德三年《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记》),可见慈云寺建寺开始即以“慈云”为名,比“白马”寺之名字早二百余年。

唐宋以前的慈云寺发展史,文字资料不多,只能根据当时佛教发展的总趋势及慈云寺周围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碑文资料,简作阐述。

东汉时期(碑文载汉明帝永平七年),摩腾、竺法兰草修慈云寺。幽静环境中,二僧结跏跌座。静修悟禅,相互谈经说法,商讨译经中存在的问题和宣扬佛法的办法。并招收信徒宣扬佛教宗义;还斩除了寺院附近结网伤人的大妖蛛。

东汉末年。慈云寺以西的洛阳成为战乱中心,巩县是洛阳的门户,慈云寺附近的虎牢关、旋门关、小关、巩密关、辕辕关等战事频繁,董卓毁灭洛阳后自巳也披刺,埋在慈云寺附近(今董陵村)。数百里内荒无人烟,慈云寺毁灭殆尽。

魏晋时期,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后。重新营造宫殿,魏明帝时,崇信佛教,在洛阳及县周围修建伽蓝浮屠。西晋初期又在巩洛一带修建寺庙,慈云寺烟火又盛。但好景不常;“八王之乱”不仅祸及洛阳,慈云寺近处的关隘、小道,也争战频纷。

北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及其母胡后皆崇佛,在洛阳龙门、巩县大力山下凿窟、造像、修复寺院,洛阳内外有佛寺一千三百六十七处,慈云寺日趋兴隆少林寺也于此时建立起来。因二寺邻近,慈云寺又系祖庭,僧众来往频繁,续焰排字,相互支持,因而至今慈云寺的古碑上仍记有“祖风是务,佛日增光,少林共祖,白马同乡”的铭语。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洛阳毁灭几尽,史书记载;洛阳内外的宫寺民居,“存者什二三”,慈云寺位居深山,当时名士又多藏山区,可能侥幸存下来。

隋文帝杨坚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于尼姑庵,在庵中生活了十三年,在尼姑智仙抚育下。对佛教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感情。统一天下后,诏告臣民“任听出家”,并令各地按人口出钱建寺造像。家住巩、偃交界处的官宦子弟陈袆(后来的唐三藏,法名玄奘)就随其兄出家在巩县净土寺(今石窟寺)。在隋炀帝迁都洛阳后举办的大型佛事活动--无遮大会上,经过挑选,“度男女一百二十人为僧尼”,唐三藏被选中后仍在净土寺随师诵经,学业大进。一直到他十九岁,瓦岗军起义攻陷慈云寺附近的洛口仑,才与仲兄陈长捷奔洛阳,又到长安。此时的唐玄奘,对慈云寺已很了解,并十分敬慕,为他后来重修慈云寺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是慈云寺最兴盛时期。由于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等都重视佛教,尤其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唐玄奘自印度取经回来后,把佛教推向了高潮,唐太宗,唐高宗都为其写了《圣教序》。唐三藏成了皇帝的座上客。唐三藏在洛阳期间,曾奉旨重修慈云寺。并亲自到慈云寺“开演大法,广度迷津”慈云寺名声大振。一直到唐武宗“会昌灭佛”,香火才渐次冷落下来。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后,即在巩县选建皇陵。“昔宋祖因山而陵,远取诸象,故葬于青龙山之阳”宋代佛、道并重,曾在宋陵内外建了许多寺院,如罗汉寺、定香寺、宁神寺、十方院、会圣宫等,请僧人颂经念佛,以超度和庇佑其先人,青龙山是其陵墓的重要龙脉,因而皇帝下令对慈云寺重新修装,使其成为受国家保护的重要寺院。这与碑文中宋代“敕建”相符。金兵入侵,对宋陵大肆盗掘,陵区寺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元兵入主中原,元世祖忽必烈崇奉喇嘛教(中国佛教的一支),禅宗中的临济,曹洞二宗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汉族大量逃逸,有的躲入寺院,“后显大唐并宋帝,重修至正、至元年”、“至正年间宗主广慧清辩大师续后重兴”,可见慈云寺在元代的近百年中,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曾两次敕修,仍然灯灯相续,焚呗不断。并于至正、至元(1355--1340)作了重修,至今存有两方元代塔铭和部分石刻。元代对出家僧尼采取本寺住持及耆老等保举、即给披度的政策在慈云寺保留了很长时间,现存碑文中屡有记载。

明朝是慈云寺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十七岁出家于觉寺,建国开始就举办法会扶持佛教,以安定人心。朱元璋以后的明代诸帝大都对佛教采取扶持利用的态度。据慈云寺碑文载,大明正统九年(1455)二月,英宗朱祁镇皇帝曾下令天下重修梵刹。在施主李普信与云水五德禅师等率领下当年就对慈云寺进行了重修,于“正统(l448)十一年成造”。第一次重修为后来的大修奠定了基础。第二次由长沙太守之子、国家最高佛院北京能仁寺国师弘善妙智的高徒觉顺(号南宗)从北京寻访祖庭于此,经过筹措,进行了一次大修,在朝廷和河南府的支持下。此次大修所筹资金甚巨。几乎牵涉到河南府各州、县、卫,巩县的各个村落,全国的十个省府。从明代宗景泰六年秋(1455)至明英宗天顺二年夏(1458)。历时三年多。奠定了慈云寺的基础和规模。

第三次由主持僧德安于明孝宗弘治庚(壬)子(1492)至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进行重修,又增建了伽蓝殿、祖师殿、两角门钟楼、方丈、厨库、客舍、僧房和寺周围墙。

第四次重修由寺中主持道科、道增、道悟、道重等四人与归乡耆老杜德仁、赵景春、杨景等负责。全面重修的基础上,又增建了金刚殿、闰罗殿、官亭、斋厨。此次修建时间在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之前。

第五次修建也在嘉靖中兴时期,由主持道科发动全寺僧众十方募化,在寺后峰峦上始建地藏十王殿,“栋宇隆起,神像焕赫,凡登游瞻拜者,莫不以为此寺之奇观也。”

第六次重修于明神宗万历六年四月(1578)至万历九年(1581)十月,因寺内经常出事,以为风水有碍,将地藏十王殿拆除改建在天王殿东之隙地上。

第七次由僧人永随率领,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千佛大殿。

第八次由施主郝小泉及侄郝石重出资,于万历四十七年(1611)重修斋堂五间。

第九次由僧人远逢、永修福田于崇祯四年(1631)对水陆殿之三十六轴神像作了彩绘。

第十次由主持僧远逢于崇祯十年(1637年)创建白衣阁。东西房、格扇门、木梯,修建台阶三十六级,石栏杆廿八根,月台。

慈云寺自正统九年(1444)至崇祯十年(1637)的192年中,经过大小无数次的创建、增建、重修,已达到“远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未逾此也。”

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及当地起义军万余人“潜避”慈云寺及其属区内,“营踏遍野,飞鸟难入其中。树木僧房烧毁一空,甚至人马作秽。粪有尺余,其残破景象大不堪观矣!”

清代是佛道衰落期,但在官、僧、俗的努力下,顺治至乾隆时,又进行了十多次修补。其中以乾隆四十八(1783)年动工时间延续达十多年,工程较大。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黑石关建高级小学,附设建成师范科,提慈云寺资产(香火地七顷)作为经费(此校后改为蚕桑中学、县立中学等)。但寺院尚有一定资产。佛寺香火一直延续到清末。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第一次修补与最后一块塔铭。第一次是大清立国后的第一个年头,(顺治三年1646年),按院承差李胤兰招募慈云寺僧人时,正殿前面忽然倾倒,后由僧众捐钱若干买草数十担对大殿进行了补茸,“不数日而成焉。”就在纪念这一次《草修正殿记》中,却对慈去寺自东汉至明末的发展作了一次全面总结。最后一块宣统元年(1909)的“上自下彦和尚塔铭”,通过一个归俗和尚牛护兰之笔,将慈云寺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铭文所记“光绪丙午(1906),朝廷变法。寺产归学堂十分之七,并迫身归俗。遗师独苦,口异常在,光绪戊申(1980)乃圆寂焉。身廑为殓殡并泐绪石,以志半僧师徒之情,云是为序。”其情至深,其意极明,不仅是慈云寺夕照中的最后一笔,恐怕也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最终总结。

传说牛护兰之后,慈云寺还有一个叫了太的僧人,民国初年去十方院存身。从此,慈云寺渐趋荒芜。民国十七年(1939)提倡破除迷信,寺中许多佛像被捣毁;民国二十年(1931)以后,原由归黑石关蚕桑学校的慈云寺庙产权交归新心中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冯玉祥下令拆寺建学,寺院殿堂的砖瓦木料被拆运至北山口建新心中学用,尤为可惜的是,寺中一棵与慈云寺同年的、大有十圈、遮荫数亩的大白果树,也被伐掉,运往北官庄学校,建了一座三层高每层八间的教学楼。使这棵华北之最从此泯灭。

徒步穿越郑州巩义慈云寺的路线怎么走?

这段时间被巩义北庄这条徒步路线吸引,由初次浅探引水洞到这次的深度游,还有下一次的野驴沟环线游,三次把北庄到慈云寺这条徒步路线走过瘾了。

这第二次也是按引水洞口的路线图指引行走,其中的各种岔路和歧途也算经历了不少,由于这次路线生疏,计划到慈云寺后原路返回,全程约15公里。

从引水洞进入后过第一个水坝不再赘述,这次行程前看的天气预报,早晨有小雨,到10点半后雨会停,山谷中此时正是云雾缭绕。

过第一座水坝后的这段峡谷有点长,名为石羊峡,顺峡谷一路下坡,小溪在路两旁若隐若现,快到石羊峡尽头,这里的小溪不再羞涩,赫然出现在了路中央。

石羊峡的尽头是后寺河,河道上横着一座水坝,这是第二座水坝,按路线图指示应该向左转,此处有两条路可过水坝,一条是左侧山路,一条是直穿后寺河沿河道过水坝,左侧山路较陡,不适合老人儿童。

过水坝再向前约200米,就看到暗河转为地上河了,虽说水量不大,但也终归遇到水流了。

沿河道而行,过一段平坦的小鹅卵石河道后,出现巨大的怪石,这里就是“滴水沟”了,两侧悬崖峭壁上确实不断有水滴下,却越走越不像路,最终一个大水潭拦在前面,看来我们是走错路了,原路返回,拐弯处,发现右侧有上山的小路,一路而上坦途大道,在悬崖的上方绕过水潭而下。

这个水潭应该是“竹箱潭”了,此潭由来已久,非雨水临时蓄积而成,这条路也是很成熟的了。水潭边上有叫不上名的一丛丛小花很招人眼。

至此,一路上小溪与峡谷就再也不分离了,小溪在谷底百转千回高低起伏,这一段的路线应该是最经典的。

此时雨住云开,清泉溪流,可稍作驻足,洗手洗脸后,精神倍增。

层叠的页岩越来越多,这个小瀑布上突然发现了一条小蛇,三扭两扭就上了沟,消失在一旁的树林中。早已多年没见过蛇了,这或许是青龙山给我们的欢迎礼吧。

过小瀑布后,小溪逐渐消失,大约又走了2公里,真正的后寺河出现了。沿河岸有石头铺成的小道。

沿河岸小道前行约30分钟,就看到了第三个水坝,回头再看此处的后寺河,景象蔚为壮观,雾气层叠的青山在平缓如镜的河面上映出墨绿色的倒影,远近虚实的景色分不清究竟是水倒映了山,还是山迷惑了水。

这个水坝也是最后一处拐点,在水坝上遇人正在乘凉,借问慈云寺怎么走,过水坝走左侧小道是条近路。

半小时后,隐约发现一处大规模庙宇,猜测应该就是慈云寺了。看山路还有2公里左右。

途中遇到一座大型石质庙宇,名为“祖林”,慈云寺的“祖林”是安葬和纪念创建慈云寺的汉传佛教的两位创始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之所。

一路向前右拐,就看到慈云寺,特殊时期闭门谢客,只得在墙外留影。沿原路返回时,已略有疲惫感,山路的十几公里可不比平路。

此次徒步全程时间将近6个小时,属于中等强度,如果玩水,最佳地是小溪山谷那一段,普通游客再向前走略显吃力,回程最后两个水坝之间的峡谷一路上坡,耗费体力较大,不适合儿童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