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你知道多少?

导读:龙山文化,你知道多少? 一、龙山文化,你知道多少? 二、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的人类历史在什么朝代有人居住? 三、古称瀛洲,有京南第一府的美称的地方是哪里

一、龙山文化,你知道多少?

龙山文化 (Longshan Culture),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博物馆,位于济南市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名为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是山东首座史前遗址博物馆。2012年10月下旬,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

1928年春,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出土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陶器以泥质加沙黑陶为主,有鼎、鬲、豆、瓮、盆、杯等,特别是黑陶,质地坚硬,薄如蛋壳,造型精美,可谓该文化的代表。因地处龙山镇,并完全不同于以彩陶、红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便定名为“龙山文化”。

1994年,济南、章丘共投资600多万元兴建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筑专家扬洪勋设计,为全国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会土城之建筑风格。2012年10月下旬,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改造后的展陈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展品也以实物展示为主增加到八处微缩景观复原,参观者能更加直观的了解龙山文化生产和生活景象。此外,博物馆还新增了参观者休息区、学术报告厅等。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每一件文物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符号,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城市的过去。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丰富文化遗产将为打造“文化济南”、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的人类历史在什么朝代有人居住?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在东汉就有人居住。根据1993年5月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新光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早在3700多年至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概述

  公元前4世纪,一队队马帮从一座气势磅礴巍峨雄峻的山峰上穿梭而过,跨过奔腾不息的澜沧江,踏出一条通往西亚各国闻明于世的“蜀身毒道”——西南丝绸之路。留下了“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的歌谣。这座名彪史册的大山叫“博南山”,山峦四周方圆2884平公里的区域,就是永平县。

  永平县位于大理州的西部,东邻漾濞和巍山,南接保山,北连云龙。

  全县国土总面积为2884平方公里,下辖伯南镇、龙门乡、杉阳镇、广街彝族乡、水泻彝族乡、龙街镇、北斗彝族乡4乡3镇。有7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543个自然村。

2.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历史

  永平县历史悠久,1993年5月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新光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早在3700多年至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永平建置历史较早,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就已立县。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是为永平立县之始。“博南”一词,系境内一座大山之名,因为博南山山势雄峻,绵延百里,是博南古道必经的重要山脉,故以山名,取名博南县,隶属永昌郡管辖。自东汉建县,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隶属关系一直未变。

  唐武德七年(624年),废郡设州,云南共设有七州,永平隶 匡州管辖,但时间不长,治所置于何处,亦无从考据。唐代中叶,南诏崛起。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改永昌郡为永昌节度,在汉置博南县地设置胜乡郡,隶属永昌节度。宋代大理国时期,废永昌节度,改置永昌府,永平仍称胜乡郡,隶属永昌府管辖。

  元宪宗七年(1257年),忽必烈灭大理国后,废除郡县制,改设万户府、千户所,永平改称千户所,属大理万户府管辖。元至十年(1273年),取消万户府,千户所之设置,行省以下改为路、州、府、县四级设置。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借东汉明帝“永平”年号为名,改置永平千户所为永平县,隶属永昌府管辖。

  据《永平县志》载,“永平”二字的含义有两种说法:其一、元代为纪念东汉明帝“永平”中始置博南县的功绩,故以汉明帝年号“永平”二字为县名。其二、元代为安定社会秩序,故取县名“永平”,寓意社会“永远安定太平”。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永昌府为金齿卫,二十三年(1390)年,改卫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废使司,置永昌镇。嘉靖元年(1522年),罢镇,改称永昌军民府,后又取消“军民”二字,直称“永昌府”。永昌府名称在明代虽然几经变革,但永平与永昌府之间的隶属关系一直未变。

  此外,明代因战乱后军用民食需要,曾在云南境内实行屯田制,开展大规模的屯田活动,设置卫、御、所机构。永平设御,至清代康熙五年(1666年),因为御政弊端百出,遂裁撤,屯赋并县。

  清初沿袭明制。清末实行“厅、道”制,永平属迤西道。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1913年)云南军政府成立,废除清代府、厅、州,但保留县制,改清代迤西道为滇西道,次年,又改称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厅道制,推行省县两级制,永平遂脱离永昌府,直属省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云南全省设十二个政务视察区,二十三年(1934年),增划为十六个视察区,二十七年(1938年),改政务视察区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保山设第十二督察专员公署,永平重新划归其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十二月九日,云南和平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2月28日,经中共滇西北地委呈报中共桂滇黔区党委批准,永平县由保山划归大理区。1950年1月,永平县划归滇西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大理地区行政公署。1956年11月,大理白族治州建立,永平县隶属其管辖。1958年10月,云龙、永平两县合并,称永平县。1961年3月,又恢复原永平、云龙两县原建置至今。

三、古称瀛洲,有京南第一府的美称的地方是哪里

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冀中平原腹地,距今有2700年历史。河间之名始于战国,承袭了古河间国的名字,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其名,古称瀛洲。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上,勤劳智慧的河间人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河间诗经文化、西河大鼓都为人们所熟知。

Hash:d1aec835336a96b7ddb0e0024b61e054ce81427c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