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古庙会源自西汉,每年只办一次历时15天,赶会人塞满村道

秋收过后,冬小麦种下了,农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这时各地的庙会也就争相开始上演。一般来说,庙会大都是借着一个祭祀的名头而举办的物资交流活动,时间有长有短,以一天、三天为最多。但在山西运城夏县的西下晁村,每年一次的庙会会期却是15天,且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庙会。当地人为了赶这个会,往往要提前一两个月准备。图为西下晁庙会上赶会的人们,几乎塞满了村里的街道。

西下晁村位于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运公路之间,全村约900户4000余口人。西下晁古庙会起源自西汉末期,距今已经2000多年。相传,西汉名将晁错曾在这里居住。晁错当上宰相后,为了使家乡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就通告每年古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五日在西下晁进行集会。当时,来自宁夏甘肃河南陕西等7省的商贾都带来了当地的货物来会上交流,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图为近日航拍的西下晁庙会盛况。

经过两千多年的延续,西下晁庙会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会期最长、往来商贾最多的古庙会,在方圆百里范围内名闻遐迩。今年的农历冬月初一,西下晁庙会再次如期举行,笔者于初五日驱车前往做了实地探访。图为清晨,在庙会上设摊的商家开始整理、摆设自己的商品。

今年的西下晁庙会和往年一样,会场设在紧邻大运公路北侧的大街小巷和一片空地上,共有三个主要分区,一个是美食街,一个是商品区,另一个是游乐区。不论走进哪一个区域,都是摊贩林立、人山人海,各种招徕顾客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人走在其中,根本迈不开步,只能跟在前面的人亦步亦趋。图为人们围在一个售卖童鞋的小摊前挑选鞋子。

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在游乐区玩耍。现在的庙会,除了各色物资,游乐设施也很齐全,碰碰车、网红桥小火车、滑滑梯等数十种大型游乐设备集中在一起,让来逛庙会的孩子们乐开了花。据了解,这些经营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通过网络交流群互通信息,哪里有庙会就往哪里去,相约着共同挣钱。

笔者逛完了美食街,走过售卖服装、杂货和农产品的区域,在村边一个小巷里,看到十几个摊位在卖传统的手编器具,因为其中一些已经很少见到 ,属于即将消失的生活用品,顿时引起笔者的兴趣。图为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在挑选簸箕。这些簸箕都是附近的村民手工编制,平时是走街穿巷售卖,在庙会上,这样的一个新簸箕可卖80元到100元不等。

图中的两位老人是一对夫妻,他们赶会是来卖农闲时手绑的扫帚。据老人介绍,他们的扫帚每一个都绑扎得很结实,经久耐用,其中大个的用来扫房子,小个的扫炕,比商场里卖的塑料扫把好用得多,而且价格还不贵,一个也就10元左右。

在这个区域,笔者还看到两家专卖木制案板的摊位。案板是厨房用具,在城里,人们用的案板都很小,也很薄,而这里卖的案板大的有一米多长,普通的也有六七十公分。“农村人喜欢用大的,因为蒸馍、擀面条方便,能够施展开。”一位正在买案板的大嫂笑着介绍。

走到小巷的尽头,只见不少中老年人围着一家卖竹编制品的摊位,正热烈地和卖家讨价还价。这个摊位是卖竹编制品最大的摊位,物品非常丰富,有竹篮、竹筐、竹篓、竹耙子,都是农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平时,这么丰富的品类是很难遇到,所以吸引了不少人询价、购买。在卖家的三轮车顶上,笔者还看到几个用草编织的圆圈,不知是啥用具,后经打听才知道,那是农村蒸馍时用的草圈。朋友们,你知道草圈是咋用的吗?欢迎文末留言讨论。

Hash:558ad42c247c00a6314bf816a48bbebd2c30a36c

声明:此文由 大河乡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