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聊节日:全国唯一崇拜青蛙的神秘节日

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人类先民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为该民族的图腾、崇拜物、标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龙、凤、蛇、鹿、鸟类、虎、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崇拜物。

壮族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对蛙的崇拜,壮族的许多民间艺术中都出现青蛙的形象,最为有名的是蛙纹铜鼓以及花山壁画的蛙神崇拜。虽然,许多在人类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已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祭祀蚂拐的习俗却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蚂拐节是壮族一个重要的节日,也被叫做青蛙节,这一天壮族人祭拜的不是掌管施云布雨的龙王,而是青蛙,这不得不说是个奇怪的现象。

蚂拐节活动主要流行 东兰县红水河两岸的金谷、巴畴、长江、隘洞、东兰长乐大同等乡镇的壮族村寨,它是通过祭祀、埋葬青蛙来预测年景、祈求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民俗活动。节日从 正月初一开始,历时各地不一,有的5至7天,有的长达一个月。可以一个村(屯)单独举办,也可以由几个村(屯)联合举办。

所有的节日庆祝都离不开美食,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过蚂拐节当地人都吃什么:

东兰豆腐圆

东兰豆腐圆色泽诱人,美味无穷。轻轻咬下一口满嘴都是香甜香甜的味道,表皮清脆甜可,越是咀嚼味道越是显现,里面不仅润滑滋口,而且馅料更是让人回味良久,不禁让人吃了一个又一个!

【武篆镇油团】

武篆镇油团,以当地糯米作原料,加工、粉碎、泡水、过滤,然后捏成鸡蛋大小的圆团,用当地的山茶油煎炸熟透,尔后除尽余油,倒入细碎的黄糖搅拌,等到黄糖将油团裹严,便可出锅味道其 妙无比。

鸭血粑

杀鸭子时,将鸭血滴入已备好在圆盘子的糯米中,让鸭血凝结盘子里的糯米后,随着鸭子一起放入蒸锅用高火蒸,鸭子熟后再继续蒸约半个小时,鸭血粑就蒸熟了,将其切片即可食用。有的还喜欢将鸭血粑油炸后再切成片食用。油炸过的鸭血粑外脆里软、焦黄清香,让人百吃不腻。

【龙蹦】

用猪小肠做外表,里边灌装猪血、米饭、花生香料等,煮熟以后做成的一圈圈“龙”样的小吃,最长的有两米多,吃时切成三厘米长左右一段,便于一口吃下。因所选配料不同,味道各异。有花生味、芝麻味、八角味等。由于“龙蹦”柔软,富含铁元素,老少皆宜。

除了吃美食,蚂拐节最重要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蚂拐节程序有找蚂拐——祭蚂拐——游拜蚂拐——丧蚂拐——歌会。下面小编就给您详细解释一下,蚂拐节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

【找蚂拐】

正月初一早饭后,大人小孩三五成群下田间地头寻找蚂拐,按惯例取两只,一公一母。并交由主持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将蚂拐装入一节剖开的竹筒内(称“蚂拐棺”),合好绑紧,用彩色纸糊面。第二天,青少年们抬着“蚂拐”巡游本屯各户,念诵祝词。祝贺主家新年万事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祭蚂拐】

正月十五日,在沿袭固定的蚂拐坟边竖起五六米高的彩色纸幡,摆上祭品,敲打铜鼓皮鼓,祭祀蚂拐。

【地葬蚂拐】

如东兰县巴畴乡的巴英屯是二月初二,金谷乡弄法屯是二月初三,而大同乡切近屯则在正月二十八,但都在正月二十五至二月初七这段时间内。葬蚂拐的仪式不同,规模也有大有小,巴畴乡巴英屯仪式最为隆重,每次活动总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内容也很丰富。以此为例简述。

这天早饭后,屯里响起三声“地炮”,青年们就扛上四面铜鼓上村边高坡上敲打,直到傍晚才回家。晚上全屯男女老少汇集纸幡下,举行葬蚂拐仪式。葬蚂拐前,先将去年旧尸骨取出,观其颜色,据说骨黄预示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骨白则干旱,五谷歉收,而棉花却丰收;骨黑则庄稼、人畜有病有灾。然后,由一老者念诵祭词,埋葬新蚂拐。

【化装表演】

葬蚂拐前,外村赶热闹的后生源源而来,此时,两位老翁戴假面具,用破布烂蚊帐裹身,扮成“蚂拐公”和“蚂拐婆”,在一群各戴七丑八怪假面具、手持棍棒的“蚂拐仔”的护卫下走进人群中,众人自动让出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来。约成俗定,这条过道一直到散场也无人敢去侵犯。

“蚂拐公”和“蚂拐婆”过过道和巡垌一周之后,即悄然离去。“蚂拐仔”们则留下维护秩序。之后,过道上出现“算命先生”、“渔翁”、“卖药郎”等几个角色,按角色持道具作兴表演,内容均为预祝新年万事如意,消灾除难,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接着两男两女(女的也由男的装扮)在过道上齐唱赶鬼歌。这一过程,如今大多地方已经从简不盛行了。

【对歌】

主持人宣布歌场纪律,与一人齐唱开场歌后,蚂拐歌会开始,十多几十对歌手按男女分排,双双对对唱山歌。内容有天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人情、生产劳动等,但大量的还是恋爱歌,直唱到天亮,并约定下次歌会再会后才结束。至此,整个蚂拐节就在天亮以后结束了。

这时候您肯定会好奇,这闻所未闻的神奇蚂拐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壮族人又为什么崇拜青蛙呢?

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因为丧母而痛苦不堪。他听到屋外青蛙“呱呱呱”的叫个不停,一时烦躁难耐,就用热水把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从此,青蛙不叫了,天再也不下雨了。人间便开始大祸临头。东林吓坏了,去求神祖布洛驼和河神母妹洛甲,得到神训应向青蛙女神赔礼道歉。于是东林赶紧在大年初一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以后,人间又得到青蛙女神的保佑,风调雨顺。从此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

还有一个说法。远古时代红水河一带遭逢大旱,人们祈雨无效。有只小蚂拐(青蛙)变成一个英俊的小后生,并由村寨中的韦姓人家收作养子,取名“龙王宝”,从此红水河畔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几年后,外族入侵,生灵涂炭。龙王宝应征带领兵马,潜入红水河凿穿敌军船底,敌人官兵沉入河中。立下大功的龙王宝被封为驸马,却在与公主成婚前,因褪下的“蚂拐皮”被烧毁而随之死去。人们为纪念龙王宝对壮乡的功德,因此定下“蚂拐节”。

除了蛙人婚媾的神话故事外,壮族地区至今仍流传着许多蛙与丰饶崇拜文化有关联的歌谣和神话故事。比如流传于广西大新县壮族地区的《会说话的青蛙》 、广西东兰县大同乡里龙村流传的《蚂虫另歌》 等都是描述青蛙对于人类农业生产的神奇作用。在这些神话传说中,青蛙被赋予了非凡的智慧,并被视为民族的保护神,成为了人们崇敬与歌颂的对象。

生殖崇拜是人类原始初民信仰的基础。原始先民起初只认识到女性有生育功能,以为新生命就是女性自身生长出来的。为了增加人口,他们实行女性生殖崇拜。

青蛙由于自身的体形以及强盛的生殖力,被壮族先民视为女性的化身,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从表面上看,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相似,一样圆浑而膨大,蛙口与女性的阴户亦相似;从内涵来说,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子繁多,一夜春雨便育出成群的幼体,因此,蛙作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深受远古先民的膜拜。”

人们这种对于生命繁衍的祈盼,常常是通过神话与传说的形式来体现的。上文所提到的有关青蛙与生育神姆六甲、蛙人婚媾等神化 传说故事就是壮族原始先民对生命诞生的愿望。 壮族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适应特定的地理环境,便以稻作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因此,对稻作丰饶的祈盼,也就在壮族自然崇拜文化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青蛙与稻作丰饶文化的关系一直比较清晰地保留在壮族传统文化中。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古代社会中,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水,基本上是受制于自然降雨。换句话说,每年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在壮族传统文化中,青蛙对于丰饶的影响也常常是通过其与雨水的关联来体现的。

在壮族先民看来,密集的蛙声与滴答的春雨是交织在一起的。青蛙具有预告降雨和控制水旱的能力。于是,先民便以为青蛙具有某种神秘的超级力量,能够支配雨水的降临。因此就认为,只要虔诚地崇拜青蛙,就能感动雷神普降春雨,随之就产生了以青蛙为对象的崇拜活动和祈雨活动。青蛙崇拜充满了浓厚的对于稻作崇拜的文化意味,是壮族先民对自身稻作文明精神生活追求的一种寄托。青蛙崇拜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变迁,蛙在壮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式,蛙在壮族人民的心中仍然居于神圣的地位,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Hash:099828f33ff691c3c16344749334368c336ce43d

声明:此文由 塔罗占卜Auror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