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自驾进西藏一路宣传家乡煎饼
近日,一个开着二手夏利车进西藏沿途宣传家乡煎饼的潍坊小伙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火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80后”是临朐县辛寨街道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曾永。8月17日,记者联系到曾永,听他讲述背后的故事。
带着煎饼开车进藏 一路直播吸粉不少
视频中,这辆小小的夏利车车顶装有旅行架,堆满了生活用品,车身贴着“临朐县鲁农家庭农场煎饼生产队”的标识,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小伙走走停停,从初入夏季的山东到赤日炎炎的成都,再到冰天雪地的米拉山口,用操着“潍坊味”的普通话向网友介绍自己沿途经过的惊险路段及美景、美食。
引起网友围观的,不仅仅是他独自开着一辆老旧的小夏利就敢驶入川藏线的勇气,还因为他不时掏出随身携带的特产山东煎饼分给沿路的村民和驴友,对方吃得津津有味,让观看者也忍不住想尝一尝。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年轻人是临朐县辛寨街道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曾永,他此行的目的不是旅游,而是想看看村里生产的煎饼是否经得住环境和时间的考验。
经过前期准备,5月21日,将村里的工作暂时交代给其他村干部,曾永带着密封袋封装的100公斤煎饼和母亲揉好的香椿咸菜,开着二手夏利车上路了。
这次去西藏,他对过程进行了直播,一是让网友知道他的行程,二是想把朱家峪村及临朐的众多美食推向全国,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抖音平台粉丝噌噌涨,如今已经超过3万人。
作为一名“80后”农村“当家人”,曾永有着更加开阔和现代的思维方式。曾永是土生土长的朱家峪村人,2015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前,这个职位已经空缺了两年,曾永对此也有犹豫。地处辛寨街道西南山区的朱家峪村共有272户、960口人,像许多当地的山区村落一样,村里种地“靠天吃饭”,村民收入微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村里底子薄弱。而曾永此前带领村里的一批青壮年在外承包工程搞装修,收入可观,扎根村里工作肯定要放弃一些东西。
自小在农村长大,曾永对于这个村庄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属于丘陵山区,水系不发达,但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当地素来有种植小米的传统。“村民大都种着家里零零散散的一亩三分地,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再加上投入不科学,年成好时也谈不上啥效益,更别提年成不好的时候了。”曾永一语道破村里发展的窘境。
上任不久,曾永就提出流转土地进行小米规模化种植。他个人出资流转村民的土地,并为不愿意流转土地的村民免费提供种子及技术支持,对产出的粮食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如此一来,获得了不少村民的支持。2016年,曾永带着村委成员去了省农科 院,三次对接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管延安教授,回来后确立了“绿色、无公害”的高端小米种植发展路径,并成立临朐县鲁农家庭农场。
为保证产品质量,2018年,农场在全县率先建立开通可视农业系统,所有客户可随时登录农场网站,从播种到浇水、锄草、施肥、收获,通过视频24小时实时观看监督。2020年4月,农场注册“沂山谷道”商标,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中国绿色健康食品”标志。
煎饼生产队解决了近20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农场产品逐渐打出了名气,但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村民闲了下来。怎样让村民有活干、有钱挣?当看到自己农场生产的小米、薏米、地瓜时,曾永眼前一亮——摊煎饼。
“我们沂蒙人喜欢吃煎饼,但一家一户摊煎饼工艺不能统一,酸甜不等,卫生条件有待完善和提高,一直形不成规模和品牌。”曾永认为,煎饼也要做高端,因此他一开始就定位于营养、高档、旅游代餐。
曾永想方设法对接了一个煎饼出口企业,获得了他们的配方,今年2月份开始筹备,3月份投资40多万元购进煎饼机、石磨、封口机等设备,组成“临朐县鲁农家庭农场煎饼生产队”。
车间里,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摊煎饼,有的分拣、包装,还有一位妇女负责架起三脚架全程直播。来自广州、黑龙江、四川等地的客户不断通过直播平台下单,仅半小时就成交3000多元。
只要有时间,曾永也会亲自上阵直播:头戴解放帽,一身中山装,一条白色的毛巾搭在肩上,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橱柜、自行车、提包等道具做背景,他对自己的定位是“鲁农杂粮生产队队长”。试水“直播带货”,曾永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蹚出了新路子。鲁农家庭农场生产加工的煎饼在网上销量不断增加,解决了近20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煎饼品质打动客户 订单太多供不应求
煎饼的名声打出去了,可定位为旅游代餐的煎饼储存能力如何?面对不同气候、不同环境能否做到不干裂、不涨袋?曾永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带上煎饼自驾去西藏,于是就有了这趟西藏之行。
曾永是名户外运动爱好者,经常跟随驴友驾车出游。出发前,他在车顶装上了行李架,也对座位进行了改装,便于在车内休息,所以才敢一个人上路。让他最难忘的是,在潍坊市对口支援的西藏南木林县,曾永遇上了临朐的援藏干部。“当他们吃到家乡煎饼的时候,感动得热泪盈眶,家乡的味道让他们无限回味。”曾永自豪地说,往返21天的旅途,全程9000公里,村里生产的煎饼无涨袋、不变干,可以说经受住了考验。
回到家乡后,许多沿途品尝过朱家峪村煎饼的驴友等纷纷下单,来自北京、上海、云南等地的客户也先后联系到他,煎饼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好多订单不敢接。”曾永遇到了“快乐的烦恼”,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1200平方米的车间,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增加煎饼的品种,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前段时间,临朐县委宣传部成立“网红志愿服务队”,组织召集全县有影响力的“网红”代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推介临朐特色,近日,曾永也加入其中。
本报记者 周晓晴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Hash:61c18b5ff2d4feb16a9231c5b5d8b5feb61b119e
声明:此文由 潍坊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