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趋坊-学士街

苏州吴趋坊-学士街,学士街是苏州城区西部的一条南北向街道,以明代大学士王鏊府第在此而得名。吴趋坊和学士街离的很近,两条街都是苏州吃宵夜的好地方。吴趋坊有固定的小饭店,也有摆在街边的小摊,吃的种类多到让人挑花眼,小龙虾、麻辣烫、牛骨头汤、米线、串串烧……相对吴趋坊来说,学士街还多了一些烧烤、火锅和甜品店。逛吃逛吃两条街,不撑破肚皮才怪!

苏州吴趋坊-学士街美食

苏州吴趋坊-学士街饭店

苏州吴趋坊-学士街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吴趋坊

苏州古城7、8、9号街坊,目前最正宗的苏州古城街坊

古城7、8、9号街坊位于古城西北,具体范围为北至尚义桥东街—桃花坞大街一线,西至外城河,南至西中市—东中市一线,东至人民路,总用地面积54公顷。

城市设计根据相关保护规划和要求,整体安排空间格局,保护延续历史文化,在“城市双修”的理念之下,探索在苏州古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特色塑造与品质提升、环境治理与设施配套、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业态转型与文化兴盛”等多方面所起的引领和协同作用。实现对苏州古城街坊物质空间的精细化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且,通过此次城市设计任务为之后的古城街坊中“城市双修”任务的开展提供范本。

7、8、9号街坊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包括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五个历史地段:

阊门历史文化街区:7号街坊是阊门历史文化街区的组成部分,且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名胜古迹分布于此,最著名的有苏州八大门之一的阊门遗址,以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典私家园林——五峰园,有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清代名医曹沧州故居等。

五个历史地段:桃花坞下塘历史地段、阊门下塘历史地段、同仁街——更楼弄历史地段、阊门内下塘历史地段、河沿街历史地段。

7、8、9号街坊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包括:1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环古城河点段。 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园、志仁里。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阊门遗址、泰伯庙文山寺、外五泾弄近代住宅长鎏村雷允上诵芬堂药铺。12处控制保护建筑:邓宅,曹沧州故居、元宁公所、余宅花园、福济观北、福济观南、明远堂赵宅及会所、陆润痒故居、崇安里曹宅、永丰仓船埠、崇真宫桥、庄宅。

但是,除外城河、阊门遗址、泰伯庙有较好的开发,由于文化景点与外界道路联系较弱,标识不明。缺乏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服务设施,许多历史价值丰富的历史遗存雪藏于街坊深处,如,7号街坊的五峰园、8号街坊的文山寺、福济关、阊门内下塘的永丰仓船埠等等。

基地自古以来便是繁华的坊市,传统产业众多,基地内相关历史名人众多,还有许多典故和传说。

传统习俗和重大节日:苏州“轧神仙”庙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南宋,兴盛于清至民国。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民间宗教活动演变成一个大庙会,现主要活动已移至南浩街。

传说典故:泰伯传说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伯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受到后世所敬仰。现7号街坊内有泰伯庙一座。

重要非遗:阊门一带,文化积淀深厚,医药传统制剂方法(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制扇技艺、灯彩制作技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昆曲、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装裱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7、8、9号街坊,商业开发少,苏州味道浓厚,几乎是目前最正宗的苏州古城街坊,但是,众多的文化传统,却散落于街坊各处。传承和发扬都具有难度。街区定位不明朗,缺乏物质特色与精神特色,原有民俗文化与居民生活脱离,文化产业与街道商业缺乏关联与互动。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苏州东吴大学旧址景点票价 东吴大学校址

1. 东吴大学校址

首先,东吴大学并不是大陆地区现有高校的名称,目前台湾地区有一所东吴大学。历史上的东吴大学是民国时期设立的一所教会大学,于1900年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是现苏州大学的前身。

1952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和苏州大学同宗同源。

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入选高校。经常被评为中国最美高校,校园环境优美,近年来发展迅猛,在一些综合排名基本可以进入全国前五十名。加油,苏大!

2. 东吴大学在哪个校区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占地600多亩。

1、截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占地面积3739亩,建筑面积166余万平方米。

2、学校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3个校区。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22位;设有26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本科生27258人,硕士研究生12160人,博士研究生4038人,留学生2598人。

扩展资料:

苏州大学校区划分可以分为三大校区(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或者细分为8个校区。

1、天赐庄校区(校本部):原东吴大学校址,现在主要是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使用。

2、相门外校区(北校区):原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并入苏州大学。现在主要是纺织学院使用,与本部相隔一座相门桥。

3、可园校区(南校区):原苏州医学院,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现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

4、蚕桑地校区(东校区):现在主要是商学院、体育学院和留学生使用,与本部隔护城河相望,建有东吴桥连同两校区。

5、独墅湖校区(新校区):分北(一期)、南(二期)两区,2007年起陆续起用。为苏州大学新校址,主校区,部分学院已搬迁至此。

6、阳澄湖校区:原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2012年并入苏州大学。现主要是机电,沙钢,城市轨道学院使用。

7、文正校区:为文正学院(独立学院)所在校区。

8、周庄校区:为应用技术学院(独立学院)所在校区。

9、老挝校区:位于老挝首都万象,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国外校区,也是老挝国内第一所外国大学。

3. 东吴大学校址在哪儿

苏州大学各个学院;现存本部(天赐庄),东区,北区(原丝绸工学院合并),阳澄湖校区,独墅湖校区五个校区,苏大文正学院(越溪)和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周庄)是独立院校,一般不与苏大同提,苏大原有西校区(原蚕桑专院合并)现已弃用,南校区(原苏州医学院合并)现划归苏大附一院使用,不再做苏大医学部教学担当。苏州大学,简称苏大,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并 入苏州大学。

4. 东吴大学是哪个学校的前身

是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是民国时期设立的教会大学。它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5. 东吴大学校址在哪里

480分。苏州大学的前身,原名江苏师范学院,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6. 东吴大学地址

江苏科技大学目前有12个学院;

1,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2,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3,机械工程学院;

4,电子信息学院;

5,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6,经济管理学院;

7,数理学院;

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外国语学院;

10,人文社科学院;

11,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12,南徐学院;学校总共有四个校区,东 西 南 张家港 。东校区在镇江市梦溪路上,离市中心很近,是主校区,除了人文社科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南徐学院这三个学院外其他学院都在东校区。

西校区在镇江市四摆渡,属于市郊,是人文社科学院和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所在地。另外,所有大一新生不论哪个学院,都要先在西校区就读一年或两年南校区位于市南徐路上,也属于市郊,是南徐学院的所在地,南徐学院是学校的民办二级学院。张家港校区位于张家港市,部分专业设在那里。

7. 东吴大学百度百科

东吴大学是台湾重点实力高校。不是985也不是211。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现今已是台湾重点实力高校。

东吴大学秉持中、西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有特色、具前瞻性的优质教育综合性大学,培育兼备专业与通识,富创意及执行力之社会中坚人才。

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涵盖各指标科系,为一完整之综合大学)、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多年来靠校友奔走,惨澹经营,乃有今日之规模。 本校虽然校地不大,但颇能善用资源及拓展地缘关系。外双溪校区有文、理、外语三学院计十五学系,山明水秀、视野清朗,又临近故宫博物院,堪称为凝思勤学之佳境;而城中校区则有法商两学院之七学系及推广部,因在全国政治商业之重心,藉此地利,便於延聘学有专精之学者,得使教学能收理论与实务兼顾之效;因此,东吴地灵人杰,内涵精致,洵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综合大学。

8. 东吴大学还在吗

苏州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的前身,苏州大学是江苏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学术水平强大,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在全国高校排名中,苏州大学稳居前50强,成为全国省属高校发展的领头羊。

9. 东吴大学是什么学校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10. 东吴大学校门在哪里

梅陇路130号正门(南门)。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是国家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

11. 东吴大学原址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大报恩寺塔立于南朝寺庙发祥地和江南佛教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 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 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

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孙权建 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称,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庙。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

东吴赤乌十年(247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 建初寺和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复建,名长干寺; 南朝陈为报恩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

建德六年(578年),齐地佛门遭劫。闻率僧众四十余循海路奔建康。辄遇大风波,楫折船沉。忽现巨龟,负众僧出水,须臾抵建康。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龟对曰:师父曾记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龟也。闻恍然大悟。奏闻宣帝,帝大悦,敕建报恩寺,香火祀之。

唐朝年间,“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僧可政得唐三藏玄奘大师顶骨舍利,于长干寺建塔瘗藏;宋天禧元年(1017年),重修后的长干寺改称天禧寺,寺塔易名“圣感”;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为“慈恩塔”。

明永乐六年(1408年)毁于火,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敕工部于原址重建,明成祖以纪念 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命工部于此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九年始完工。“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的修造,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大报恩寺在永乐、宣德年间建造,正值郑和率领下西洋船队多次远洋海外之时,因而,郑和对这项工程难以全力照顾,工程进展缓慢,弊端展现。为此,1428年(宣德三 ),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此时已出洋回国任 南京守备的郑和“即将未完处,用心提督”,限期完工。竣工以后,郑和还特其从海外带回的“五谷树”、“婆罗树”等奇花异木种植在寺内。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 琉璃宝塔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 金陵的必到之处。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遭雷火袭击,天王殿,大殿、观音殿、画廓一百四十余间焚为灰烬;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僧人洪恩募捐银数千两使之得以重修。

清顺治十八年以后,内府及地方均有拨款修缮记载。最后一次是1802年(清嘉庆七年)修复竣工后,绘塔图并附志。

咸丰四年(1854年),大报恩寺塔被毁,关于被毁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清军攻克 雨花台后,太平军为防清军占据大报恩寺对城内造成威胁,太平军先下手为强,遂“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另一说则是1856年,正逢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塔,架炮攻击城内,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 炸药,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也被由此引发的大火全部烧毁。也有人认为是曾国藩下令炸毁的。

清同治四年(1865年),江宁机器制造局就大报恩寺遗址坡下菜地造住房十二间,工作间八十余间,廊五十余间,寺院遗址渐被蚕食瓜分。

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窑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2004年后,南京市开始筹划复建事宜,2007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启动建设。

2008年8月7日,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铁函中发现了七宝阿育王塔等一系列世界级文物与圣物,内藏“佛顶真骨”。

2010年,大报恩寺重建工程被列为南京市2010年城市建设“十六个重大项目”之一,同年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向该工程捐赠10亿元人民币。

2010年6月12日,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在栖霞寺隆重举行,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寺法堂供奉的一个月里,有近20万人前往瞻礼。

2011年6月,被评为“ 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4月25日,第三届 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开幕,大报恩寺出土的佛顶骨舍利从发现地 南京迎请来到了香港。

2012年11月,大报恩寺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5月,大报恩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3月,大报恩寺轻质保护塔主体完工,该塔共有9层,由轻钢结构和玻璃筑成,外立面由玻璃幕墙组成。

2015年12月16日上午10点18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举行开园仪式。12月17日,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