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逸国际酒店是几星级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导读:天逸国际酒店是几星级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1.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 概述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 3. 复调音乐的发展过程 4. 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 5. 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及特征 6. 复调音乐产生于哪个时期 7. 复调音乐的发展由来 8.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 9.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作文 10.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什么

1.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贺绿汀,《牧童短笛》,中国复调音乐的代表。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该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曲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2. 概述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

欧洲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时代。从那个时代到巴洛克时期之间,大致可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三个阶段。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的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从这里开始,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是从这里开始。这个时期最早出现过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公元前4世纪前后,古希腊悲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此时期音乐的特点是:第一,音乐的含义比现在的更为宽广;第二,音乐与其他艺术尚未分离,并且音乐被认为是与其他科学门类如:天文、数学等有密切联系;第三,音乐是单音音乐,且音域较狭窄;第四,已经出现多样的音乐体裁及音阶调式。古罗马的音乐是从古希腊借鉴过来的,罗马人在古希腊音乐的原有基础上扩大了音乐的演奏规模,使音乐在古罗马时期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的音乐文化是指公元5世纪至13世纪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欧洲音乐文化。在中世纪最大的音乐文化中心罗马出现了以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一世的名字命名的格里哥利圣咏。在这之后出现了带花腔的“散文诗”,“填词”圣咏调。从11世纪开始,西欧文化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城市,教会音乐因此有了新发展——产生了复调音乐。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发生在欧洲各国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新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解放、平等、博爱等要求。这些主张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塑、绘画及文学中,并扩展到了这两百年间的音乐文化中。于是,复调音乐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高峰,世俗音乐中更多的反映了现实生活,音乐文化呈现出越来越世俗、明朗和感情化的倾向。

第二章 巴洛克时期

第一节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概述

欧洲音乐史中的17世纪初叶至18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更准确的说是始于1600年而结束于巴赫逝世的1750年。这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的第一个伟大时期。

“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 一词。它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规则的珍珠”;二是“荒谬的思想”。显然,用这一词语来概括1600—1750年这一段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是带有贬义的。当时人们确实认为“巴洛克”的音乐是“怪异”、“夸张”甚至是“畸形”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巴洛克”一词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贬义,而成为专门指代这一时期音乐风格特点的专有名词了。

巴洛克时期是欧洲音乐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重要的声 、器乐以及综合的音乐体裁如歌剧(包括正歌剧、喜歌剧)、大型声乐套曲(包括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协奏曲(包括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奏鸣曲(包括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及独奏奏鸣曲)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简述

蒙特威尔第

蒙特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音乐家,与1607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歌剧《奥菲欧》。

3. 复调音乐的发展过程

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4. 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时期,音乐的特点是逐渐变化的。早期文艺复兴音乐作品主要是对第三间隔的依靠作为和音。从12世纪开始的复调音乐在整个14世纪变得更为细致而不依靠声音的表述。15世纪初的音乐趋向简单,声音致力于平滑。到16世纪开始转向古典流派。

  14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义制度和理想开始衰退,骑士制度、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统治的普遍的权威走向衰落。

哥特式大教堂建筑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经院哲学受到蔑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从封建贵族的城堡和采邑转向城市。

城市中手工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贸易日趋发达。中世纪后期的半停滞的、地方化的、非赢利性的经济,逐渐过渡到充满活力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西方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时期开始了。它被称做文艺复兴,约从1300年持续到1650年。

  文艺复兴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则借助古代的音乐理论来支持自己的一些新的音乐理论观点。瑞士理论冢海因里希·格拉瑞安(HeinrichGlarean,1488-1563)在他的《十二调式》(1547)中,在中世纪8种调式基础上又增加了4种新调式——结束音在A上的爱奥利亚(aeolian)和副爱奥利亚(hypoaeolian),结束音在C上的伊奥尼亚(lonian)和副伊奥尼亚(hypoionian),从而以12种调式取代了传统的八调式系统。他自称已重新建立了阿里斯多塞诺斯的调式体系。

意大利作曲家、理论家维森蒂诺则更为激进。他在《现代实践中的古代音乐体系》(1555)中试图证实,“不仅古代的自然音体系应该存在,而且古代的半音和等音也同样是合理有效的,并阐述在当代复调音乐中如何应用它们”。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在卡梅拉塔会社的学者和艺术家“所写的关于古代音乐性质和情感说的一系列论文中,古典复兴的精神依然强烈,它们为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戏剧性的诗歌进行富有表情的谱曲的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正是这一试验导致16世纪末歌剧的诞生”。

  尽管文艺复兴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的倾向,但是仍然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5世纪,音乐家一般服务于国王或贵族的小教堂(chapel)、教皇的小教堂或大教堂的唱诗班。小教堂是宫廷中主要的机构之一。

为了在宗教仪式中进行各种宗教音乐的演出,教堂需要歌手、作曲家和音乐作品。服务于宫廷的乐师有教士和游吟艺人两类。前者至少是低级教士,后者一般是俗人。

15世纪的作曲家仍然主要是教士类型的音乐家。他们在教堂的学校里受过 训练和教育,多数人被培养为歌手,少数成为作曲家。游吟艺人多是演奏乐器的乐手,他们的演奏技艺是以师徒的方式传授的。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的音乐作为中世纪音乐的进一步延续,它继承了中世纪已积累起来的一些音乐成果,另一方面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它在传统基础上又有一系列新的突破和发展。

在15世纪的欧洲的音乐舞台上,来自欧洲大陆北方低地的勃艮第作曲家和法—佛兰德作曲家及英国作曲家占据主导的地位,他们培育了一种以宗教体裁为中心的泛欧洲性的音乐风格。

源自14世纪的等节奏经文歌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定旋律的弥撒套曲成为重要的音乐体裁。15世纪30、40年代文艺复兴音乐风格的一些新的倾向已出现,如三度、六度音程作为协和音程被广泛接受,经文歌和弥撒曲逐渐从三个声部扩展到四个声部的织体,复调模仿手法被偶尔使用。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年,欧洲的音乐创作有了重要发展。尽管定旋律的创作方法仍然被使用,但是作曲家们开始以一些音乐动机作为音乐的最小的单位形成相互关联的乐句来构成一首作品,模仿手法被系统地运用,在以复调模仿为主的作品里间或出现对比性的和声式织体部分的安排被普遍采用。对于丰满和声的追求和模仿手法的采用,使音乐的各个声部相互协调显得重要起来。

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在已有的固定声部基础上,先构成一个二声部的框架(固定声部与高声部),其他声部再依次添加上去的创作方法退居次要,而几个声部同时创作的新方法逐渐成为主流。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彼德罗·阿龙(pietroAaron,1489-1545)在1524年的一篇论文中推荐了这种新的方法。

5. 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及特征

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是一种演唱方式,即歌唱圣咏时演唱另一个声部。

1、平行奥尔加农

平行奥尔加农是最早出现的,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其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从而构成二声部音乐

2、反向(逆向)奥尔加农

反向(逆向)奥尔加农,是约11世纪时,平行奥尔加农的新发展,出现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然后四度音程平行进行后,最后以同音结束

3、华丽奥尔加农

华丽奥尔加农,约12世纪左右的新形式,奥尔加农声部转向上声部,形成一音对多音的花唱式,这样的形式,使格里高利圣咏成为了持续长音的低音声部与上方声部形成对比

6. 复调音乐产生于哪个时期

复调之父是——巴赫,巴赫老爷爷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复调音乐的大旗。

7. 复调音乐的发展由来

主调音乐最初是在世俗的民间音乐中展开并萌发出来的。

通俗来说,就是在多声部的一部音乐作品中,它的某一个声部作为主要旋律,而其它的声部都是用来衬托和作为伴奏,去突显这个主要的声部,同时这些音乐中歌词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

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当中,就出现了最早的复调音乐。它是由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各自独立的声部曲调,建立在良好的和声关系之上,进行展现。

16世纪后期的音乐风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也就是复调逐步走了主调音乐。

8.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

复调音乐是相较于主调音乐而言的。主调音乐就是我们通常听到的有一条主线旋律,还有伴奏和声,是古典主义时期海顿确立的。

在海顿之前,复调音乐占据主流,通常由两条或几条旋律交织进行,两条或几条旋律又有非常和谐的和声逻辑,我们 常听到的巴赫的创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维瓦尔第的弦乐作品等等都属于复调音乐。至于巴赫与贝多芬,巴赫是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的作曲家,和声学也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他是被门德尔松发现并发扬光大的。

贝多芬属于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承前启后的一个作曲家,他后期很多作品深受巴赫和声思维的影响,如《庄严弥撒》中的赋格等。

9.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作文

【复调音乐】:在音乐中,能听到两条甚至两条以上旋律,这些旋律之间地位几乎平等,谁也不服从谁,这就是复调音乐了。

【复调音乐的发展史】:起源于公元9世纪。到公元16、17世纪出现“严格复调”,以合唱为主。严格复调里个声部乐句起落不一,横向连绵不断,纵向效果清澈和谐。公元18世纪前后,就是巴赫生活的时代。复调音乐再次兴起,但这是在主调音乐的基础上构成的复调音乐,因此是主调、复调集合的织体。写作上比16世纪的复调自由的多,所以称为“自由复调时期”。表现为:横向旋律多样,逻辑严密;纵向和声丰富,进行有力。加上声乐与器乐的融会贯通,使音乐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从18世纪到今日,主调音乐又一次占了上风。其实很多人眼里的主调音乐就是主旋律+伴奏而已。实际上,自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以来,只有流行的通俗音乐才是纯粹的主调音乐。而专业作曲家的作品,一般都会掺和复调的技法。例如在肖邦圆舞曲的伴奏中,我们也能听到隐藏在里面的旋律。

不仅复调音乐本身带给人精神上美的陶冶,而且它是学习多声部音乐的基础。即使在19世纪的主调时代的作品里,也能发现各声部之间微妙的关系,发现大量的复调片段。

复调音乐中,每个声部都在歌唱。所以可以锻炼人对分析声部、分析旋律线、乐曲结构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演奏者对手的控制能力——平衡各声部的层次关系。

学习复调音乐有助于对秩序感的培养。因为复调音乐建立在多旋律结合基础上,十分讲究各声部自身进行和相互的关系,所以形成了一系列逻辑和格律。这些内容的训练,有助于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秩序感的提高。

我们中国的民族乐曲一般都是单旋律的。那么去了解西方的乐曲,就得先学习复调音乐,锻炼自己多声部的思维能力。

10.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什么

1.布艮第乐派

  15 世纪上半叶活跃在布艮第(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等)宫延的音乐家群体.该乐派音乐风格的形成直接受到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的影响,音响上趋于优美细腻,悦耳和谐,尤以三度的旋律音程,布艮第乐派也被称作第一尼德兰乐派。乐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第一代作曲家杜费(Guillaume Dufay 约1400-1474)和班舒瓦(Gilles Binchis 约1400-1460),创作了大量表现宫廷爱情的三声部的歌谣曲(在三声部中,高音部最为突出)

  2、佛兰芒乐派

  15、16世纪活跃在佛莱芒的音乐家群体。佛兰芒乐派使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把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而且常采用尚松、牧歌、维勒莱等世俗声乐体裁进行写作。佛兰芒是历史地区,也称作尼德兰地区,即今天比利时及法国西北部。音乐史上称佛兰芒乐派为第二 、第三尼德兰乐派。佛莱芒第二代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 Pres,约1440-1521),第三代作曲家奥兰多.迪.拉索(Orlando di Lasso,约1532-1594)等人。影响很大。

  3、罗马乐派

  代表音乐 家帕勒斯特里那(Palestrina,约1525-1594)。与同时代相比音乐风格较为保守,很少用变化音,即使用变化音和不协和音也是非常谨慎地进行解决,因此音响纯净和谐。采用模仿式复调。旋律平稳流畅,很少大跳,采用自然音阶教会调式,在拉丁文歌词的处理上注重重音及其含义,整体结构清晰。基本不用乐器伴奏,只有少量使用管风琴。

  4、威尼斯乐派

  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音响恢弘,色彩绚丽,采用双合唱队(甚至达到五个合唱队),有乐器伴奏,如管风琴、号角、维奥尔琴等。器乐以庄严、灿烂,对比鲜明为特点。威尼斯城内的马库斯教堂为其活动中心,该乐派对欧洲器乐的形成和主调音乐的早期发展,有较大影响。 威尼斯乐派作曲家:维拉尔特(Willaerte,约1485-1562),加布里埃利(叔A.Gabrieli,约1515-1586、侄G.Gabriele,约1557-1612)。

Hash:15282850bc63a14303c3a3913e290f467a44044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