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作用及意义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家族尚不多,便置祠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祠堂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源远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一、祠堂的由来祠堂起源与始祖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特权。祠堂也就成为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也有人祠堂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凡祀帝王先师的祠宗庙,而祀公侯、先贤的称为祠,这些宗祠均为官庙公祠。只有宗族为先祖所建的祠庙,才是通常真正意义上的祠堂。每姓必建祠堂,必安显祖,名门大族还建多处祠堂。如:杨、顾、朱、王等姓氏,又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别。较多的祠堂附近,就是他们的祠田、祠产。二、祠堂的构成和分布(一)祠堂建筑:它是全族祭祀的场所,是用来对族众进行尊祖敬宗为主题的礼仪宣教的所在,重在精神上教化族人。(二)祠田族产,是全族的公产,大多由族内各界人士募捐义赠,也有的是族内某人的遗产或贤达受封爵、赏赐田产的一部分,祠田多寡不一,无锡地区有些宗族富甲一方,祠田广达数千亩之多,它主要用途之一是用来赈灾恤族、救济本族贫苦族人,它是古代社会福利保障的一种初级形式,重在从物质经济上团聚族人。(三)宗谱、家谱、家乘等谱牒文献的编修。宗谱最直接反映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它是通过对该宗族的祠堂组织、职能机构、血缘、世系、祭祀活动、宗规家训、宗族田产、恤义学等基本内容,作多方面的完整历史记载,使同族人明根论辈.重在维系族众的血缘联系。各地宗祠中.比较大而完整的管理设置通常由:

一、传统的作用:1、祭祖: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2、正俗:是家族宗亲联系、汇聚、议事、定规、处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活动地点。兼有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处。3、教化:是族人进行礼制、礼法、礼教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4、权利:是宗族以族长为代表的最高权利机关和权威的象征。族长由宗族推选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5、法庭:是传统上的道德法庭,族长有绝对的行权权威。是处理家庭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化解纠纷、处理矛盾的地方。凡有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本族。这五项作用,其中祭祖与正俗过去现在都一样,只要不是搞封建迷信活动, 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至于教化、权利和法庭的作用,尤其是法庭的作用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只能在国家体制、法律、法规、规定和准许的范围之内,主要对团结、凝聚族人合力和约束族人不良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二、现代的作用:祭拜的含义是崇敬和缅怀,感悟宽厚与仁爱,是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寻求祖先的庇护和保佑。敬祖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一个追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依托与精神安慰的传承。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每天都只是跪在祖宗的灵前,很虔诚、很恭敬地祈祷祖先来保佑庇护,而不去劳动创造,结果只能是饿死。因为仅凭祈愿,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所以明确祠堂的现代作用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祠堂的作用在保持了祭祖和正俗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团结交流的基地: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健康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2、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地域的民俗博物馆,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通过了解祠堂的建筑风格、文化起源、社会历史作用;族谱、族规、族训的文化渊源,先祖的开拓创业精神,历代贤达明智的进取意识等等。达到了解家族、传承、变迁的缘由,掌握家族、民族历史,进一步掌握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同时影响、教育族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使家族、社会、国家更加兴旺昌盛。3、促进与搭建和谐的载体:家族建立一系列的“扶贫助残、奖勤罚懒、标榜立新”等制度,开展“树新风、扬正气、尚科学、促和谐”为主旨的活动。促进家族内部比、学、赶、帮、超,比贡献、学科学、赶先进、帮后进、超先贤。全面杜绝黄赌毒盗,弃恶扬善、崇贤举廉。对特殊困难族人给予资助,对在各行各业对社会、家族做出突出贡献的族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祠堂建榜铭文,在族内广泛宣传学习,对个别族人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制止。从而达到族内的事务有人管,族内好事有人传,促进家族内部和谐统一,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和谐。三、建立词堂的深刻意义: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象征,其含义与意义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的精神遗产和精神基础。1、感恩报效,行为表率:简单地说就是知恩回报,为人作表率。前面讲了祭拜的含义是崇敬和缅怀,感悟宽厚与仁爱,是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寻求祖先的庇护和保佑。通过祭拜的过程,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与道德风范,感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勇于开拓和无私的奉献。深刻认知“树本有根,水本有源”,人的根本是祖先。没有祖先,就没有父母,没有父母,何来我们?养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首先报效的行为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不离不弃。特别是在老人长辈年高体衰多病需要照顾的时候,更要倍加关怀、关心、呵护、爱戴他们。侍汤奉药,洗衣送饭,问寒问暖,让老人在人生的暮年切身感到子女的孝顺与敬俸,安享晚年。真正达到为老人养老送终的目的。二是言传身教,感化子女。学习礼俗,尊重掌握传统道德修养,温故而知新。给孩子讲解祖先开拓创业的历史,历代贤祖的品德风范与功绩,让孩子了解过去的社会历史状况,继承先祖品格作风,知过去想未来。同时,行为与言谈举止给孩子做表率,“知 贤能任,知耻而退”。为人行事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张扬,不喧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伸张有度。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目标,积极努力奋斗。三是厚积而薄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也是一样,根深叶自繁。要博爱、多学少抱怨;体健时多劳,心静时多思,怡情养性,大智若愚,知足常乐。2、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俗话说“创业难,守成更难”。这个“更难”难在哪里呢?难在了没有发展,没有了进一步的开拓与创造。一口只够10人吃的水井,到20个人的时候吃水就成了主要问题!再往后,如何守?难不难?真的好难呀!祖宗创的家业再大,留的再多,金山银山,后人不思进取,不劳而获,坐吃山空,只能坐以待毙!所以,发展是硬道理!继承先辈坚忍不拔的开拓创业精神,不断的开拓进取,谋发展,而且要谋长远的发展,谋世世代代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家族进一步兴旺发达。还有,要有忧患意识,要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我们在做事时常常把“最好”挂在嘴边。“最好”是个极限词,空前而绝后,意为终止了。人们常说“日中而西,月盈则虚,”什么事情都是盛极而衰。从发展的角度看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试想,如果我们祖先把什么事情都做的天衣无缝了,那我们后人岂不是无所事事而游手好闲了?要“常留三分田,待凭后人耕”!上对祖宗,下对后人,都有个交待,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做绝做完。总之,继承和发展就一句话:人不能无所事事,要劳动,要创造。幼年时好学上进,成人时认知本分。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各尽其能,各出其力,代代袭承,才能从本质上“光宗耀祖”,才能使我们的家族永远繁荣昌盛!补:宗族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当代中国农村宗族的分布近年来已经非常广泛,但相比较而言,农村宗族的发展程度、组织水平和活动频率,目前普遍高于其它省份,而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因而也能更集中地反映当前农村宗族已面临和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宗族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般说来在党政机构发育比较健全职能发挥较好的农村,它主要作用是消极的;但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在党组织涣散、政权职能发挥扭曲的地方,它却起到了某些为群众谋利益的替代作用。就其消极作用的方面看,宗族思想对于加强社精神文明建设的危害,主要在于滋生封建意识,抑制了创新精神,培植排外情绪,滋生人治观念,抑制民主意识。不利于乡村基层政权与村民自治制度发挥作用,有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同时不利于乡村法治社会的形成,危害农村社会治安但是,事物是复杂的,从另一些地方看,尤其在落后的地区,农村宗族制度又并非完全只是陈腐的传统遗存和阻滞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也在起着某些不可忽视的积极的作用。诸如:促进农民互相帮助,增加传统的责任意识,对农村非法权力进行制衡。

Hash:31f01e9332944089e782846f9415931d1a8726c6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