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壳运动产生断裂凹陷形成的湖泊有哪些?

导读:由地壳运动产生断裂凹陷形成的湖泊有哪些? 湖泊应该禁止养鱼吗?你怎么看? 专家:目前九寨沟景区湖水透明度可达12米左右,这说明景区水质情况非常好,水体透明度已恢复至震前水平。你怎么看? 可以深挖鄱阳湖和洞庭湖吗?

首先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

在青海省的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山之间的坳陷带内发育有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和库赛湖等;在可可西里山和唐古拉山之间发育有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多格错仁等。沿黄河分布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亦是由几组断裂控制而形成的构造湖。

我国台湾省有著名的日月潭,是玉山、阿里山山间断陷盆地积水而成的一个高山构造湖。

中俄国境线上的兴凯湖,是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形成的构造湖。

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湖泊应该禁止养鱼吗?你怎么看?

可以啊。不养鱼闲着干嘛?

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特别是今年,随着养殖网箱的拆除,各地渔民叫苦不迭,对于湖泊应不应该禁止养鱼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相对分析,不搞一刀切:

一、合理规划,适当养殖:湖泊中的污染物不仅仅是养鱼引起的,包括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的力度还比养殖鱼大得多,饲养少量的虑食性鱼类,不仅可以预防赤潮等污染,还可以让湖泊多种水源更加干净。从这方面来说,适当养殖是有益的。

二、重点湖泊,禁止养殖:根据湖泊所处的位置不同,应该合理的分析,因为湖泊是大家的,不是私人的,大家都应该有权利享受湖泊带来的效益,如果专门承包给私人养鱼,因为养殖需要产量,就存在大量的投饵行为,造成湖泊污染,因为个人利益,影响到大家对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这样的养殖是不行的。

专家:目前九寨沟景区湖水透明度可达12米左右,这说明景区水质情况非常好,水体透明度已恢复至震前水平。你怎么看?

九寨沟是风景秀丽的地方,但是从前年受到七级地震以来,自然风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震后是通过人工休复的湖水以及瀑布!虽然水色依然,但是自然的风景以不在!都是人工修复的景点了,不过想去看看蓝色的水,还是可以去看看的!但是最好避让雨季前行,原因是因为刚刚地震不久,好多山坡泥石还是存在松动,如果碰到大雨的话,会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然后就是九寨沟属于川西地区,地震高发区地带!去旅游必须做好一切安全准备!如果非要去九寨沟的话,那我也祝福你旅游愉快!来回平安!!如果想看看蓝色水和美景又是安全的地方,建议去我国的贵州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县先七孔景区也同样有深蓝色的山水美景!

又能去旅游了,很期待

可以深挖鄱阳湖和洞庭湖吗?

可不可以深挖鄱阳湖与洞庭湖呢?这又涉及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如何协调问题了,这里要有几个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要深挖鄱阳湖与洞庭湖?要解决哪些问题?未来如何处理好人类与湖泊之间的关系?

湖泊是陆地上相对封闭的集水洼地,从长远来看,湖泊演化最终要走向灭亡,只是有的湖泊快些,有的慢些,延长了死亡时间而已。与河流有补给关系的湖泊,河流动力强,搬运作用旺盛,消失的速度可能要快些。

湖泊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禀赋较好的资源,即使人类活动没有影响,也要面临着泥沙淤积,湖泊死亡。当然我们人类利用的好,可以改变湖泊的演化进程,终身为我们人类服务,前提是我们人类如何认识湖泊的运行规律,进行科学干预,才能让湖泊青春永驻,绿水长青。

鄱阳湖与洞 湖是长江中下游两座蓄洪湖与调节湖,今年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鄱阳湖与洞庭湖水灾非常严重,余后又让人们陷入深思,我们如何处理好人类与湖泊之间的关系。十八世纪初,洞庭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经历了不足300年,洞庭湖缩小为2800平方公里,缩小了一半以上。鄱阳湖湖水越来越浅,形成了“丰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两湖问题非常突出。湖面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方面原因,两湖位于山地丘陵区,水汽旺盛,降水较多,发育着很多河流,加之地形似如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最后河流全部汇集到湖水中,河流是自然界中动力作用最强的外力作用,它把上游泥沙搬运到下游,沉积下来,对于两湖而言,往往使湖泊缩小,湖水变浅,这是主因。

另一方面原因是人类活动过度干预,围湖建圩,过度垦植,也是导致湖面缩小的一个因素。

为什么要深挖鄱阳湖与洞庭湖呢?

通过我们深挖可以改变湖水的蓄水能力,两湖地区四季降水不均匀,通过湖泊多蓄水,旱时可以从湖泊引水、调水,涝时可以多蓄水,减轻对围堤的压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湖泊开展养殖业,让八百里洞庭,富饶的鱼米之乡再次重现。

深挖两湖还可以为长江解忧,长江历史上多水患,武汉做为长江中下游800多万人口城市,这里的水灾一直是很严重,通过两湖分洪,可以减轻城陵矶至九江河段洪水压力,为武汉解围。三峡水库下面的长江干流上,没有一座水库可以蓄洪、调洪,而两湖可以承担三峡水库之功效,所以深挖意义重大。

深挖鄱阳湖与洞庭湖可行吗?

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两湖流域内泥沙淤积非常严重,长江流域梅雨期,年际变化大,水文大年降水强度非常大,今年小时级别降水多地达到300多毫米,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携带的泥沙不亚于黄土高原一次泥石流的暴发过程,泥沙所到之处,掩埋山间洼地,淤平河坝,最后泥沙汇入湖泊。湖泊运转了三百多年,清淤的工程量超出我们的想象。

二是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人们难以抵挡自然条件优越的湖岸边诱惑,人们在湖边垦殖,建房,修建工厂,这里早已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家园。下图是洞庭湖水面积变化。

如果深挖湖泊,会导致湖岸边落差加大,夏季降水后,雨水及河流侵蚀加重,导致湖岸边水沙失衡,加剧了对湖岸边的侵蚀,长此以往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构成威胁。如地基下沉,地面出现裂缝,建筑物倾斜等自然灾害。

其次,湖泊淤积泥沙的速度与我们挖湖的能力,比一比、赛一赛,最终我们人为之力是抵抗不了自然界的泥沙沉积速度,我们这样做是与大自然掰手腕, 这样不是我们解决湖泊问题的办法。我们有黄河治淤经验,治理黄河泥沙不是用天鲲号开挖河道,而是利用人造洪峰清淤河床,把淤积的泥沙冲到大海。实践证明,我们充分利用水沙平衡,掌握好河流运行规律,河床才慢慢降低。

我们怎么治理两湖,如何改变它们的命运?

对于两湖治淤来说,首先是解决治沙问题,在可以修建水库的上游,建好水库,把洪水拦蓄在上游,让泥沙不下山,少下山,控制好泥沙的入湖问题,实现清水入湖。

其次,常备不懈,开展好绿化工作,从长远着想,着眼于未来,加强水土保持。只有提高了植被覆盖度,把泥沙留在山上,清水下山,湖泊才能保持旺盛的青春。

第三,疏通两湖入长江河道,让湖水中泥沙随洪水迁移,以水带沙,以水携沙,逐渐降低湖底的高度,这才是正确解决湖泊问题的方法。

从长远来看,湖岸边都 是我们上百年来人类建设的美好家园,让我们大范围退耕还湖,已经做不到了,这要牺牲我们几十年发展的成果,只有在现有基础之上,从河流与湖泊的自然规律出发,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在有财力的条件下,可以清淤挖湖,以之为辅,延长湖泊的使用寿命,这才是解决两湖问题万全之策。

十八世纪初,洞庭湖面积6000平方公里;如今洞庭湖不足2800平方公里。主要是近二百年围湖建圩,过度垦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围湖筑堤,全部是人力,取土就在大堤三百米开外。绕大堤行,一边是河、湖(堤外);一边是取土后留下连绵的大小池塘(堤内)。九十年代后,为加固防洪堤,在洞庭湖区,政府投资兴起一轮“填塘固基”运动。绞吸式挖泥船,将河、湖泥水泵送堤内,泥沉淀淤积,水顺沟渠流走。还有一种渣土车高地运土填塘。深挖洞庭湖、鄱阳湖,个人以为没必要。但以国家战略,重新规划两湖,一方面疏浚洪道,畅通航道,一方面将淤泥用于圩中地势平整。技术已完全达到,但因为涉及堤垸中人民财产、建筑、生产……耗时长、投资巨大。从长远看,绝对是功在子孙后代。比如将洞庭湖腹地某垸试点,全垸居民迁出或大堤安居(高度设计长远点,超五百年不遇的洪水标准),挖泥船浇灌,将整垸筑高到设计标准。洪道清淤、航道通畅,“垸”成了“大陆”,解除了年年抗洪抢险的威胁,不是惠及子孙?借题闲话,不喜请绕道。谢谢!

Hash:42b9915647e7e88f299decf8fc6a4a486fd1e33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