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旅游意义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

导读:佛教的旅游意义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 1.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 2. 论佛教文化与旅游 3. 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4. 佛教对旅游的影响 5. 与佛教有关的旅游胜地 6.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密切由来已久 7. 佛教与文化的关系 8. 佛教和旅游的相互关系 9.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密切

1.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

古代中国的旅行形式:

1、普通百姓的近游

经常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游记赞美名山大川,但实际上古代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碍于财力、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是不怎么远行的。一般都会选择周边游。他们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春节庙会、元宵灯市、踏青、端午划龙舟、重阳节登高等。

不要认为这些旅游活动会无聊,这些旅游活动还是比较精彩有趣的。春节庙会,主要有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市等。

元宵灯市,张灯结彩,吃元宵,猜灯谜,表演戏曲和杂耍技艺。清明踏青之风盛行于宋代,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开封城外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2、商人的商务旅游

中国历史上的商务旅游活动开展得很早。史书所载的“肇牵车牛远服贾”就属于商末周初商人的商务旅游活动。战国时期,商务旅行进入了发展阶段。如巨商吕不韦就曾长途跋涉,到赵国邯郸从事经商活动,并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最后当上了宰相。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大多“重农抑商”,再加上交通不便,山林草泽密布,社会服务业不发达,饥饿、疾病和死亡时常威胁着在外行商的游子,这也导致史书对历代商人的经商活动的具体记载并不充分。

不过,李白的《长干行》就描写了商人远处经商,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也表现了歌女对经商丈夫的抱怨之感。

3、文人和士大夫的旅游

从战国时期开始,游学就十分盛行,《史记·春申君列传》载:“﹝春申君﹞游学博闻,事楚襄顷王。”游学的意思是“游异地,从师求学。”游学可以来增长见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还可以很好地推销自己,为日后仕途埋下伏笔。

在中国古代,很多名人都有“游学”的经历。如司马迁、诸葛亮、杜甫、以及唐宋八大家等均有丰富的远游经历。南宋诗人巩丰《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就描绘了古代学子远行求学的心态:“士游乡校间,如舟试津浦;所见小溪山,未见大岛屿;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

古代文人们所进行的拜访友人的活动也是旅游的一种。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留下了众多访客诗篇。孟浩然写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就表现了其前往洛阳寻访古人。

仕与隐是中国文人生命的双重旋律。文人大多喜爱优游于清丽隐逸的山水田园之中。祖咏因为长期未被授官,仕途一直不顺,后来隐居于汝坟别业,他的山水田园诗《终南望余雪》也广为传诵。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就表现了超脱社会,皈依自然的思想。

4、帝王巡游

而统治阶级的旅游和其他人区别甚大。帝王出游规模之宏大、排场之奢华堪称之最。帝王巡游,是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现象,是指帝王到其统治地区巡视与游览,其目的或为巡视各地、或为封禅拜祭,是以巩固政权为目的的旅行活动。

帝王在巡视或封禅的同时也兼游山玩水,瞻仰前代帝王或名人遗迹。周代有三位天子喜欢旅游,周昭王、周宣公和周穆王。

其中周穆王的旅游是周代帝王巡游的代表与典型,在我国古代旅游史上占重要地位,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是我国最早的游记。此外,隋炀帝下扬州,清乾隆下江南等都是尽人皆知的帝王巡游的典型事例。

扩展资料:

其他种类的旅行方式:

1、侠士探险

说起中国地理水文的集大成者,莫过于明朝伟 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徐霞客先生。他纠正的、创新写的地理水文、植物、民俗人文古籍史料天下无双。

徐霞客历经30年考察写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系统地记录了自然、人文民俗、地理水文等,他走过的许多地方,即便是现在资深的驴友、探险家都未曾到访,即便是名声在外的探险家、植物学家、摄影师约瑟夫·洛克都为之折服。

2、仗剑天涯

如果古代也有边旅游边赚钱的职业,那李白就是最成功的代表了,即便是现代的人,也非常羡慕这种旅游。

诗仙李白,出发蜀都,可谓阅历千山万水,其传唱的诗句也万千无数。在盛唐时期,李白已名声在外,时常被各地名士、文豪邀约,不仅有好酒好肉,还有钱粮相赠。

李白所到之处,皆成就了美谈。比如安徽泾县的桃花潭,望族名士王伦邀请李白,就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古绝唱。

2. 论佛教文化与旅游

寺庙是弘扬佛教、道教等文化的地方,去寺庙旅游可以促进各个学派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让人们心中充满信仰、提升个人的修养。

同时,寺庙是精神圣地,人们用来修行的地方,净化心灵。寺庙中可以祈福,心诚则灵。但是,寺庙里也有一些缺点、就是规矩很多,比较教条。

3. 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说起这件事不得不说这也是山西人的一种感恩之情,为什么呢?

由於近些年来随着开革开放的大力发展,江浙沪一带的经济首先在全国经济腾飞,先富了起来,再加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他们走出家门,五台山成为他们首选的夏日旅游首选打卡地,这是因为在领略佛教文化的同时,清凉胜境的休爽使他们避暑休假的绝佳首选,越来越多的江浙沪游客来到五台山,参观朝圣的同时慷慨解囊大力赞助捐助五台山的建设,为五台山的发展提供很多经济上的帮助,好客的山西人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善举帮助,以免除门费的方式感恩报达。不得不说这是山西人对江浙沪人民的深情厚谊。

4. 佛教对旅游的影响

拉卜楞寺民俗旅游,依托当地特色,将佛教文化和当地特色旅游相结合,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宣传藏族和佛教文化

5. 与佛教有关的旅游胜地

广州有名的寺庙分别是、

六榕寺:佛教;六榕路-小巷-净慧路(步行)

华林寺:佛教;长寿路,209路-恒宝广场;地铁一号线-陈家祠

海幢寺:佛教;海珠区同福中路,地铁市二宫站

大佛寺:佛教;惠福东路-小巷-广仁路-越华路(步行),从北京路进不到5分钟路程

三元宫:道教; 应元路-锦汉展览中心-步行-兰圃,33路,地铁中山纪念堂站

五仙观:道教; 惠福西路-小巷-大德路-小巷-大新路-小巷(步行)

仁威庙:道教;陈家祠,193路-石基路。

其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现在香火比较鼎胜的有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等。

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州越秀区光孝路北端,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据《光孝寺志》记载,这里最初为公元前200年南越王赵建德之住宅。寺名曾几次更改,南宋1151年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650年清军南下,炮轰广州城,光孝寺也笼罩于战火之中。清军入城后,光孝寺被占为兵营,隔年又由于广东贡院在清军入城时毁于战火,故把光孝寺作为贡院。期间,光孝寺进行过修建。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是岭南最早的古刹之一,也是现在广州最著名的古迹。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 构威严壮丽,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面宽35.63米,进深24.8米,显得十分雄伟壮观,是广东最大的佛寺大殿。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东晋至唐,印度许多高僧曾到光孝寺讲律传法,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

6.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密切由来已久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其它因素相互关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联,应吸取宗教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服务。早在公元前30000年-公元前10000年间的中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它对人类的精神、文化、科技、道德、风俗及生活方式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宗教与其他形式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而产生的宗教文学、宗教美术、宗教音乐、宗教建筑艺术等宗教文化,作为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人类文化史的财富,也是极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文化资源。三峡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为我们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7. 佛教与文化的关系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上文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在谈论敦煌之时所说。

而民国时候的梁漱溟先生则认为,世界有三大文明体系:一个是西洋文明,一个是印度文明,一个是中国文明。

但也有将印度文明排除在外,将中国、伊斯兰、西方文明并列视为世界三大文化体系的说法。

不过总的来说将世界分为四大文化体系更准确一些,除非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视为一个斗争的整体。

1,在这四大文化体系中,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生存环境最为恶劣。

按地理位置而言,我国东北的哈尔滨是北纬45度,可是在欧洲,巴黎是北纬48度,伦敦是北纬51度,柏林是51度到52度之间,均比哈尔滨还要靠北,而伊斯兰世界的生存环境则是沙漠居多。

所以对于欧洲和伊斯兰文明而言,和大自然斗争,和人斗争贯穿了整个文明体系,自古至今战争不断。

不过,科学本质上也是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对宇宙的认识,这也是为何科学回产生于西方的原因所在。

2,与欧洲相比,印度几乎都处于热带,古代的印度对历史漠不关心,探讨的均是生死问题,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宗教,比如佛教,印度教。

古印度文化的特点是涅槃,想的是如何超越生死,解决生死的问题。

众生皆苦。

3,中国文化体系我们都很清楚,大约可以用“和”字来概括。

在古代没有比中国地理环境更好的地方了,四周被高山大海阻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同样是花开花落,古印度看到的是万事万物终将毁灭,而中国人看到的是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生不息。

所以,中国人重视历史,与其他三大文明体系相比,唯有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或者说历史和对祖先的崇拜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于是,如何在天、地、人之间保持和谐,便成了儒道等各家学说所关心的问题。

8. 佛教和旅游的相互关系

宗教旅游是世纪上最古老的一种仪式。宗教旅游:它是以朝 、求法为目的进行的旅游活动。西汉末年,佛教初传中国,至南北朝和隋唐,它已进入鼎盛时期。如北魏时,洛阳已有大小寺庙1367所。还开辟了石窟寺多处。这一时期著名的僧人云游家有法显、玄奘、义净。

9.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密切

这和恭敬之心是没有关系的。据在下所知是因为镁光灯对佛像会产生损害,尤其是铜制的佛像。为了保留这些好不容易建造的佛像,也不愿意浪费那些布施者的金钱,所以有这样的制定。包括现今一些佛寺都有这样的告示,不允许拍照。当然这规定以及概念是从旅游局以及文物保护局所发起的。因为早期的比丘对这些科学说法并不了解,只有经过单位的推广以后,这些说法才被接纳以及采用。楼上的说法其实都对,但这种保护的行为和真正的佛家并没有关系。只要当成单纯的文物保护就行了,毕竟这些都是消费者的血汗钱。

Hash:eae7f170a598cb02a598d4cdb6009dfd93e4162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