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这个典故?

“三顾茅庐”这个典故肯定有。

而且近二千年来,无论是典籍、史官,从来没有否认这个典故。这个典故经历岁月的考验,一直为人们所使用。

关于刘备“三顾茅庐”的具体描述,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岂願见之否?”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玄德冒雪再访孔明图)

巜三国志》先主传中,没有“三顾茅庐”的描述情节,但是,在陈寿“惜字如金”的文字中,还是可以一窥这件事的蛛丝马迹,请看: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亁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翻译一下:曹操打败袁绍以后,亲自南下攻打刘备。刘备派遣糜竺、孙乾与刘表联系,刘表亲自出城迎接,以上宾礼对待,又给他添加兵力,让他屯驻新野。荆州的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起了疑心,暗中防备。

也就是说,在驻屯新野期间,刘备已经开始招览天下人才,所以豪杰纷纷来归附,诸葛亮与刘备的认识,应该是这个时候。

为什么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没有交待这件事呢?

我认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各个军阀和各个谋士,都在组合自己的集团,作为先主的刘备,应该记叙的事情太多,陈寿作为一个史官,自然清楚刘备的身份、地位,所以明确自己记录的问题应该轻重有序。所以把“三顾茅庐”的事情放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来记录,这是作者的记录布局,我们只能承认历史,没法要求古人达到今天的众多要求。

(诸葛亮上前出师表图)

Hash:5d1aba5a2486bf39a09c93bd51f0421fcf220080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