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旅游扶贫典型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导读:培育旅游扶贫典型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1.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2. 实施旅游扶贫的优势条件 3. 旅游扶贫的模式 4. 旅游扶贫的功能优势及主要发展模式 5.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是什么 6.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有哪些 7.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分析 8. 精准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 9. 旅游经济扶贫
1.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精准扶贫、买农产品、开发旅游景点
2. 实施旅游扶贫的优势条件
那么扶贫旅游对当地的影响有哪些?
1、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
旅游扶贫上,乡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是扶贫中国的重要环节,基本上各地方的旅游扶贫方案中都有强调要在旅游扶贫中不断加强相关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
基础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当地的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住宿餐饮、购物服务等方面的硬件配套服务以及相应的信息服务、医疗服务等。
这样一来,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也会得到较大的改善,能够生活得更加方便舒适。
2、能够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旅游扶贫可以通过推进“旅游+”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脱贫”。
打个比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就可以通过旅游扶贫来进行带动,比如可以开办果蔬采摘园,农产品加工体验基地等,吸引游客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能够解决当地贫困户和其他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
扶贫旅游的开发,带来的不仅仅是游客,也带来了许多的创业人才和就业岗位。这对于原本只能依靠种地为生的贫困户和当地剩余农村居民来讲,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在家门口找工作给家庭增加收入,让日过得更好了。
可以这么来讲,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途径,能够让更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让绿水青山给山区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而通过鼓励开办农家餐饮、农家旅馆、开发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方式,也能使贫困户变商户,真正解决了群众增收问题。
此外,旅游扶贫必然会加速当地电商产业的发展,不仅地方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得以拓宽,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会更加“互联网化”,在购物消费上也会更加方便。
但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扶贫虽然也强调对地方生态的保护,但是在具体实施下来,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应该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进行约束,这样旅游扶贫才能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旅游扶贫的模式
乡村旅游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老百姓,产业链条长、产业要素多。我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全产业融合发展,走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市场竞争力更大、前景更好,群众参与度高、受益面广,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书写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多彩贵州模式”。
就拿我的家乡威宁来说吧,目前,威宁已成功打造了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总规模达5000亩,其中核心度假区产业种植规模2500亩,辐射带动周边产业规模2500亩,总投资3亿元。观光园位于该县草海镇民族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是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项目。
威宁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紧紧依托草海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优越区位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立足于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高附加值现代农业产业链,按照“产园结合”的经营模式,在发展香草产业的基础上构建集旅游观光度假、创意文化产业、香草副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一三产业高度融合互补的良性机制,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基地,成为贵州省农旅互动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体现威宁精准扶贫的样板工程。
如今,威宁黔韵紫 海休闲农业观光园每日接待游客达1000余人次,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和市民拍摄婚纱照的好去处。
以上事实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可以振兴乡村的捷径。
4. 旅游扶贫的功能优势及主要发展模式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提升农村社会大众经济收入、完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意义。
从乡村旅游在提升居民经济收入方面的作用机制来看,乡村旅游能够为农村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产生的各类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这对于革新农村居民思想、提升农村居民工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形成良性循环;从乡村旅游在完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作用机制来看,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依赖于完善的交通设施、文娱设施、通信设施作为支撑,而在互联网环境下。
农村旅游开发主体还需要实现网络覆盖,从而为农村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者旅游体验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这决定了完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路径以及乡村旅游开发主体的必然选择。
由此可见,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大众经济收入的提升能够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开发主体所开展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则对于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5.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是什么
乡村旅游是2003年提出来的,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5年5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
6.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有哪些
“三区三州”既是一条脱贫攻坚线,也是一条旅游大环线,更是一条民族团结线。“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专列”的开行,创造了“铁路+文化旅游”扶贫新模式,也为“三区三州”旅游大发展、扶贫大推进、合作大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以来,在文旅部宣布重启“跨省游”后,为了消解疫情对文化旅游业的影响,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文旅“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1+5”推广营销活动在与西部五省区市充分对接的基础上,于8月初盛大开启,在全国打响了政企合作跨省游“第一枪”,创新了跨省旅游推广营销新模式,为促进疫情低风险区深化周边旅游市场合作、加快旅游经济复苏开了先河。
“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冠 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车体以甘肃文化旅游特色元素包装设计。专列每到一地均引发当地文旅业界关注,成为行进的甘肃“文旅宣传队”“博物馆”。
在“兰州馆”观看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展示,在“武威馆”欣赏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贤孝”表演……省文旅厅组织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文旅部门、文旅企业、文艺演出团队参加此次跨省推广营销活动,并在专列车厢内设置展馆,对各地特色文创商品、非遗产品、农特扶贫产品进行展示推介。同时,“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还走进5个省会城市,共举办3场推介会、5场交流座谈暨签约仪式。甘肃省市两级文旅部门、多家文旅企业分别与五省区市文旅部门、企业累计签署各类合作协议65份。
7. 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分析
一、高端品质游走向大众
当下,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占据主体,而小康旅游正在快速兴起,二者将统一在高品质旅游当中。
可以看到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进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过渡的新阶段。这为文旅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即产品多元化、消费场景化、产业数字化、服务品质化、秩序规范化。因此,在新形势下,旅游企业应服务国家大局、强化文化引领、加强先进科技应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着力发展高品质旅游。
二、红色旅游迎来高潮
据文旅部统计,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而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必将迎来新一轮高潮。
事实上,近两年很多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了深度开发,通过融合化、创新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将革命历史运用声音、动画、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还原,使红色旅游由静态向动态转型,使红色旅游产品从“单向输出”向“寓教于乐”转变,使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出《延安延安》等红色演艺精品、井冈山AVR红色体验馆等场景体验。红色旅游景点被打造成精品景区的同时,红色旅游的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游客群体开始出现年轻化、家庭化的发展趋势。
三、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在近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后疫情时代,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乡村旅游正迎来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从宏观政策角度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开,意味着大量政策资金会投放到乡村,用以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乡村旅游产业环境会快速而普遍地提高。从消费群体角度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居民群体的基数正在迅速扩大,乡村旅游潜在需求持续增长。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乡村旅游正不断推出自然观光、亲子陪伴、健康养生等类型服务项目,提升乡村民宿品质,开发乡村美食、夜间游览、主题研学等产品。
四、“近处的风景”惹人眼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对长途出游仍有顾虑,而且长假期间大多数中小学校仍然对学生的出行进行限制约束,也就导致了很多家庭不能远 ,这就使得人们有时间对短途周边游和本地游进行深度挖掘,“重新发现周边和家门口的美景”就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随着近年来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周边游模式已获得了足够的市场认同与推崇,持续数年的高速增长需求所带来的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的完善化,让这一模式已经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而本地游的深挖,又能让本地居民更好地体验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短途周边游和本地游将是后疫情时代,市场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选择。
五、小众目的地成“新宠”
后疫情时代,那些曾经被游客忽略的、小众的隐秘目的地,正在被更多人挖掘出来。它们在自然风光、文化内涵或者深度体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没有传统景区的人挤人,因而其旅游体验自然更好。
尤其是当游遍全球、旅行经验丰富的游客们回归“国内游”时,他们更期待发现那些不曾出现在主流视野中的目的地,这些“小众”中蕴含的隐秘、新鲜、深度的体验恰恰可以为这群游客带来灵感,成为大家实现疫后“旅行自由”的重要选择。
六、体验型产品备受追捧
疫情之下,安全出行成为游客考虑的重要因素。一家一团、三五好友的小团甚至两人成团的小团游,因为具备更安全、私密、自由等特点,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趋势。携程数据显示,元旦私家团选择率占跟团总人数的比例,从去年的10%提升到30%,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安全游“买单”。
与此同时,游客们对目的地的新玩法和游玩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只是“打卡”和蜻蜓点水的体验,因此更加个性化和私密化的定制游、深度游等体验型旅游产品必将受到更多认可和追捧。与传统跟团游相比,选择这类产品的游客可以完全自主选择旅游的时间、线路、内容、出游方式、出游伙伴、旅游服务方式、服务商以及支付方式等,呈现出主题化、小众化、深度化、随意化、碎片化、可调化的消费特征。
七、智慧旅游花式升级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让旅游目的地从线下走上云端;直播催生的“云旅游”和“网红带货”成为文旅企业抢滩的“新蓝海”;互动性、沉浸式、立体化的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的融合,又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免接触服务、“一机游”平台模式正加速推动智慧景区的建设。
新的一年,科技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持续赋能旅业,为游客带来更多耳目一新的体验。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变得成熟,我们有理由期待,旅游行业将变得越来越智慧,智慧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上的主力军,为传统旅游行业融入更多的智慧。
八、预约旅游快速降临
以前人们去景点玩是“说走就走”的即兴游,在如今疫情防控的常态背景下,“景区门票预约制”成为了文明出游的新趋势。近日,国家有关文件强调指出,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旅游预约时代正快速降临。
事实上,旅游预约制在国外的落地已相当成熟,而疫情只是催化了国内的这一过程。对景区和游客来说,常态化的预约制是一种双赢:在保护景区文物和自然资源的同时,让游客获得更安全、更有尊严的游览体验,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2021年,有形的景区门闸和无形的预约渠道争夺战进一步激化,将拉动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同步实现在线预约服务,预约旅游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新形式。
九、综合营销成引流法宝
2020年,从携程BOSS直播带货到“甜野男孩”丁真 走红,从《隐秘的角落》带火湛江文旅到《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综艺营销,文旅行业各显身手,借助直播、短视频、影视综艺节目等营销载体,与文化媒介跨界融合,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旅游营销成绩。
8. 精准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乡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
现代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贡献,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而且为地方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削弱了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旅游者的迅速增长和现代人的特点,现代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9. 旅游经济扶贫
带动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缓和贫富差距大的问题
Hash:7bf8801f844297daf20bef1ed0696752511c65ff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