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故里景点 药王孙思邈故居在哪里

1. 药王孙思邈故居在哪里

云台山更好。 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

 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不禁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流连忘返。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2. 药王孙思邈的家乡

中国只有三大药王:

一为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世尊为药王。

二为扁鹊,洞晓医源深明医理,传黄帝《素书》即与扁鹊论脉法,后世祀为药王。又战国时渤郡人有姓秦名越人者,精于医学,在齐、赵行医,人亦以扁鹊称之,祀为药王。道教尊扁鹊为药王真君,《正统道藏》收有《药王八十一难真经》。

三为孙思邈。后人尊之为药王,奉祀不辍。为祀药王常于夏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药王会。

扩展资料

中国四大药都:

1、安徽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

2、河南禹州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

3、河北安国

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4、江西樟树

中国药都之一——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


3. 药王山孙思邈故居

药王谷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与江油市接壤的药王山上,海拔1400~2000米,度假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药王谷紧靠九环东 线(江油—平武),距李白故里江油市23公里,距绵阳市64公里,距成都市166公里。


4. 药王孙思邈墓在哪里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

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

羽翼三圣,调合四时。

降龙伏虎,拯衰救危。

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祠堂纪念。陕西耀县药王故里孙原村现存有药王孙思邈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及孙氏茔园,药王碑苑和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开展规模宏大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有来自日本、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5.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

孙氏一生以济世活人为己任,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他提出“大医精诚”,要求医生对技术要精,对病人要诚。他认为医生在临症时应安神定志,精心集中,认真负责,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一样看待;治疗中要不避危险,昼夜、寒暑、饥渴与疲劳,全心赴救病人,不得自炫其能,贪图名利。这也正是他身体力行,躬身实践的写照。

他曾亲自治疗护理麻风病人达600余人。他的高尚医德足为百世师范。宋·林亿赞曰:“其术精而博,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后视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

孙思邈积一生医学经验,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较全面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他的医学思想和学术成就主要反映在九个方面。

第一、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学说,改六经辩证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相结合的分类诊断方法,使理论更切合实际。

第二、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收载医方6500多个,无论是经方、古方、俗说单方均系统整理,大多注以出处。

第三、诊断学上把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突出反映在消渴、霍乱、附骨疽、恶疾大风、雀目、瘿瘤等病的描述和治疗上。

第四、治疗学上创用了新的医疗技术。如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术、葱叶导尿术、食管异物剔除术、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等。

第五、在药物学上,重视地道药材以及药物的种植采集、炮制和贮藏,并在药物七品分类基础上按药物功用分为65章,以总摄众病,便于医生处方用药。

第六、重视妇幼保健,强调妇幼设立专科的意义,为小儿、妇产建立专科创立了条件。

第七、丰富了养生长寿理论,讲求卫生,反对服石,提倡吐故纳新,动静结合,并辅以食治、劳动,使养生学和老年病防治相结合。

第八、在针灸方面绘制彩色三人明堂图,创孔穴主对法,提倡阿是穴及同身寸法,对针灸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九、在炼丹生涯中,记录了硫黄伏火法,是我国早期火药配方,在火药发明上有突出贡献。

孙氏的著作,除上述外,史志见载的颇多,大多已散佚无存。

由于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杰出成就及其崇高的医德医风,使之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爱戴,其影响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千百年来,用来纪念他的庙宇遍布各地,尤其是在他的家乡耀县,早在唐朝后期就在城东药王山为他立祠 。此后宋、金、元、明、清各代在那里陆续增建了药王庙,并建有碑亭、石刻等。

如今明朝建的药王庙保存完好,庙内有“孙真人”居住过的石室太玄洞,洞外亭内有明刻《千金宝要》、《海上方》石碑。相传当年孙思邈洗药用的洗药池和他亲手种植的柏树还完好无损。这些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珍爱。每年二月,人们都在药王庙举行仪式,隆重纪念和缅怀这位名垂千古的伟大医药学家。


6. 药王山孙思邈纪念馆资料

2021年药王山景区开放中7:00~19:00。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供有药王菩萨,而且山顶的招拉笔笔洞寺为业医喇嘛所居。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原有低矮丘陵相连,修路时挖平小段。

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坐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鲁普。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66道两边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尺尊两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的造像。洞内光线暗淡,全靠酥油供灯照明。如果去看,千万别忘了要带头灯。


7. 孙思邈纪念馆

一处,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山门以西。

孙思邈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山门以西,处于药王山景区东西轴线的核心位置,是铜川药王山文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总占地面积约45亩,总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项目主体建设工期为6个月,预计总投资1.2亿元。项目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地上两层、地下两层的台地式建筑(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都与规划道路相连接)。地面主馆面积约7000平方米。


8.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在哪里

1、中华“医祖”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著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3、唐代“药王”孙思邈(公元541—682)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4、明代“医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於世。

扩展资料

其他中华名医:

1、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 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2、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

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9. 孙思邈的药王庙在哪里

河北省安国市药王庙庙会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和农历十月十五日

  安国药王庙,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北宋又拓址新建。庙中祭祀人物为汉武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邳彤,他为政清廉,精于医理,经常行医于民间,深得百姓拥戴,死后葬于安国南关。相传邳彤在宋朝"显灵",为宋秦王治愈了顽疾,故为他立了这座庙。庙门额上"药王庙"几个大字是清朝大学士刘塘题写的。整座建筑占地25亩,分四进院落和两个跨院一个广场,共17座单体建筑。庙前有两根铁铸造旗杆,庙内有药王墓、十大名医像、药王正殿、寝殿等,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纪念古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孙思邈故里与药王山

从商代的伊尹到春秋期的扁鹊,从晋代名医王叔和到宋代的儿科圣手钱乙,都曾在东阿一代行医济世,而金代的伤寒大家成无己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正是这些原因,千百年来东阿县便有拜药王的风俗,许多地方都有药王庙,老百姓生病了喜欢向药王祈求健康、平安,据说就连康熙、乾隆南巡时也曾在此祈求健康,并题匾留念。


11. 药王孙思邈纪念馆

为纪念我国隋唐时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而建,位于陕西耀县城东的药王山上。药王山,又称五台山,因与长安县南五台相对,亦称北五台。平均海拔高度约1000米。药王山是孙思邈的隐居之地,明代修建的药王大殿位于五台中的显化台上。


孙思邈故居景点 孙思邈的故里在哪里 孙思邈

1. 孙思邈的故里在哪里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2. 孙思邈的来历

山药又名薯蓣,原名薯豫。属薯蓣科,为多年生植物,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有3000多年。据《本草纲目》载:因避唐代宗名"豫"讳。改薯蓣为薯药。宋朝,宋英宗名"曙"故又改薯药为山药,才有了现在的山药之名。受李时珍的影响,这种说法流传很广。其实山药的名称由来已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指出:"薯蓣生于山者,名为山药,秦楚之间名玉延。"薯蓣和山药两个名称在历史上是长期并存的。


3. 孙思邈的家在哪

孙思邈为唐代医学家,代表作有《千金方》,所以与孙思邈同时代的有李白,杜甫,王勃等


4. 孙思邈的故乡在哪里

孙思邈出生在北周时期,社会动荡,他住在太白山上的村子里,这个地方盛产药材,而孙思邈又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立志要钻研医药学,经常进山里采药,自己制作各种草药药材,有时候还自己亲自适用,酸甜苦辣咸,功效、药用,都要亲自验证。

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发现许多新的疗法,在学术史上都是重要的发现和突破。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相传,从前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不能正常排泄,孙思邈看病人痛苦煎熬的样子,也是十分的焦急,一时之间却也没有别的办法,正好看见旁边的孩子拿着葱管在玩儿,孙思邈受到了启发,于是决定用这个方法试一试,然后自己用嘴对着葱管吹了起来。果然,在他的努力下,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恢复了正常。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孙思邈为人聪慧,又十分的重视医德,不管病人是什么身份,得了什么病,都一律一视同仁。

还有一件人尽皆是的小故事,说是孙思邈到长安一带行医,在途中遇到丧礼,却见棺材中不停的滴着血,孙思邈过去一问,原来是孕妇难产,一尸两命。孙思邈觉得不正常,开棺一看,那孕妇果然流着血。孙思邈当即拿出针灸,产妇完全苏醒过来,后来又生了孩子,母子平安。长安的人们一看,纷纷赞扬孙思邈医术高超,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医学家。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被誉为是“古代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不过人们提起孙思邈的时候,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孙思邈这个人到底活了多少岁。

根据史料记载,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81年,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享年102岁。这是历史上比较清晰的记录。但是也有不同的说法,据记载,孙思邈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但是在北周时期,洛阳总管独孤信曾经见过他并赞其“神童也”,而独孤信卒于 公元557年,所以有人推算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到公元682年,他活了141岁。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传说,可信度比较低,大多数史料记载,孙思邈卒于682年,而关于他出生的时间却又有不同的几种说法。

第一种,生于公元581年。根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孙思邈当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享年102岁。

第二种说法是生于公元560年以前,费得道在《中国医学略史》中推测,孙思邈在578——579年间至少年逾弱冠,如此,孙氏应在公元560年以前诞生,其享年应为120岁以上。

还有一种说法,生于公元541年,这里的缘由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了。但是根据孙思邈和他儿子孙行的年龄又推翻了这种猜测。

孙思邈怎么死的

孙思邈死因不详是历史上的一大憾事,跟据历史准确的记载,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岁,葬在故里孙原村孙氏祖坟。

他小的时候就体弱多病,但是为人却是极为聪明早慧,通晓诸子百家,被人誉作“神童”。从前隐居在太白上中,对医学上的民间药方和经验十分重视,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研究医学,对医德特别重视,提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要分别治疗,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要特别注意,是张仲景过后研究中医中药比较全面的人。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第一卷这样重要的位置来说明。他本人更是以德养身,以德养性的杰出人物。

出生于西魏时期(541-682)的孙思邈出生时间也是有好几种说法,有的人说他活了90多岁,有人说他活了102岁,还有说法称141岁或者165岁,虽然具体的年龄已经无法探究,但是他确实是个百岁老人,长寿之星。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卒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那么孙思邈到底是如何去世的呢?

关于孙思邈的死亡,史书上只给了四个字——无疾而终。还有的野史上也说孙思邈最后得道升仙,长生不老,当然这也都只是猜测,具体的真实情况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记载和说明,历史上伟大而著名的人物,孙思邈死因不详。

孙思邈后代

孙思邈出生在唐代一个贫穷人家,他自小聪慧;被人称为药王。他的故乡在现今的陕西省,他写过很多关于医学的书籍,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关于孙思邈后代却知道的不多。

那么孙思邈成年后娶谁为妻?孙思邈后代又有哪些人?这几个问题流传多种说法;其中两条被人们广为流传,第一个是:孙思邈四处行医,路过一个村庄;遇见有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大家都哭的很伤心;孙思邈走近一看,发现棺材下面正在滴着鲜血,孙思邈就开始疑虑'棺材里的人已经死了,为什么还有鲜血在滴?死人的血不是会凝固吗?于是就问'棺材里的人是怎么死的?一男子说棺材里是他昨晚难产而死的老婆,孙思邈听完让他们开棺;然后给棺材里的孕妇针灸、喂点药,他的老婆就活过来了,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跪谢孙思邈的救命之恩。

之后孙思邈就继续前往村庄里面行医,遇到了一位病了的大娘,正有一位姑娘正在照顾大娘;她叫林月、行医的,但医术没有孙思邈高超;只医治些小病痛,孙思邈诊治大娘,林月在一旁帮忙,两天后大娘好起来了,孙思邈和林月就结婚了,一年后、生一儿一女,儿子叫孙正权;女儿叫孙正琴。流传的另一个说法是:孙思邈在同村是救过大娘,但没有遇见林月、诊治好村里的病人后就继续出发行医了,他这一生没有结婚生子~


5. 孙思邈的后人在哪里?

传说药王 思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

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

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


6.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是哪里

孙思邈祖籍陕西省,他被够为药王,著有《千金方》


7. 孙思邈故里是哪里

陕西耀县孙原村孙思邈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其故里为陕西耀县(现今耀县已经升为铜川市耀州区,又分老区和新区)孙原村(现存有药王孙思邈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及孙氏茔园,药王碑苑和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开展规模宏大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有来自日本、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供参考


8. 孙思邈的家乡在哪里

中国只有三大药王:

一为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世尊为药王。

二为扁鹊,洞晓医源深明医理,传黄帝《素书》即与扁鹊论脉法,后世祀为药王。又战国时渤郡人有姓秦名越人者,精于医学,在齐、赵行医,人亦以扁鹊称之,祀为药王。道教尊扁鹊为药王真君,《正统道藏》收有《药王八十一难真经》。

三为孙思邈。后人尊之为药王,奉祀不辍。为祀药王常于夏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药王会。

扩展资料

中国四大药都:

1、安徽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

2、河南禹州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

3、河北安国

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4、江西樟树

中国药都之一——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


9. 孙思邈的家乡是哪里

洪荒之节,水来而土堰,混沌之时,风起而林挡。

人食百谷,焉无积疴于身,天降大医,幸有良方可治。

天覆地载,万物为尊,古往今来,人命独贵。

夫大医者,术之精也。

天下之病,变态多,其本则一,人间之药,疗法众,对症则专。

得稳当之名者,常有耽搁之误昧经权之妙者,终无致之明。

病之万情,线索寻觅,医之一心,头绪逼清。


10. 孙思邈的故居

原文是明月皎洁,万物喜其滋润,盗贼却恶其光明,出自郭德纲先生演出定场诗。

意思 是:月光明亮洁白,照亮万物,滋养万物生长。但盗贼却讨厌他的明亮,干坏事不好下手了。

这句话引申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里的《君臣对》,是唐太宗用人之道受到启发的精典之作。后变句见于药王孙思邈故居旁庙里的碑文。

《君臣对》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

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

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11. 孙思邈的故里在哪里啊

本职工作是医生!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 [1-2] 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3-10]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11]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铜川市孙塬镇:寻访药王孙思邈故里 孙思邈

铜川耀州区东南的孙塬镇内,分布着药王祠、药王出生地、药王幼读遗址和药王墓等。相传,这里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故里,保留着很多跟他相关的遗迹和传说。1992年4月20日,孙思邈故里被公布为第三批陕西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1年2月16日下午,我和家人游览完药王山景区后,前往不远处的孙塬镇孙家塬村,寻访这里的唐代药王孙思邈故里。首先,我们来到药王正街北侧的药王祠,它是孙思邈故里最重要的古建筑

拾阶而上,登临台地,迎面是药王洗药池。旁边的山坡上,有药王挂药柏。相传,孙思邈曾经在这两株柏树上晾晒草药,树干被压弯,形成了卧柏。

洗药池

挂药柏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敕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崇宁三年(1104),朝廷拨款修建药王山北洞庙宇,当地华原县利用此款对孙思邈故里祠堂也进行了扩建。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孙真人祠”。

洗药池北侧的高台之上,有两座南北相对的大殿,分别为“药王大殿”和“圣母殿”。它们始建于北宋时期,明清以来,多次修葺。在“文革”期间,这里遭到破坏,只剩下这两座大殿。

药王大殿和圣母殿

药王大殿

药王大殿和圣母殿的平面均呈“凸”字形,周围树木茂盛,环境优雅惬意。药王大殿内供奉着孙思邈的塑像,两侧山墙和后檐绘有孙思邈生平事迹的壁画;圣母殿内供奉着孙思邈父母的塑像,两侧山墙绘制二十四孝故事图。

药王大殿后面的墙壁上,镶嵌着两块清代的石碑,分别为竖立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62)的《重修孙真人祠暨圣母殿碑记》和《四方助绿善士信女姓名》。

圣母殿

清代石碑

在药王祠的东北角,有一段残存的夯土,长约10米,宽约2米,高约1.5米。上方长有树木,下方青砖包裹,为宋代以前孙原堡子的城墙遗址。千百年来,风吹日晒,历经沧桑,已经失去了曾经高大的原貌。

离开药王祠,沿着药王正街向东,尽头是老堡子旧址,为孙思邈的出生地。如今,这里三面临沟,建筑大多已毁,只剩下零星的几段夯土墙,以及几孔残破的土窑洞和大量的砖瓦残片。隔着山沟,放眼望去,一片荒凉。

在孙塬镇北侧,古槐路的尽头,有一个小院子,为药王幼读遗址。这里有一株古槐树,高约15米,树围4.5米,树龄已经1000多岁,旁边保存着孙思邈曾经读书的窑洞,以及一块清康熙十年(1671)竖立的敕封孙真人古宅碑。

孙思邈(581—682),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他少时学医术,博览经史百家,崇尚老庄学说,多次被皇家召见。他毕生研究医药学,总结临床经验和理论,收集方药和针灸等著作。其中,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影响最大,对医学发展影响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自由行旅游攻略

  • 孙思邈故里景点 药王孙思邈故居在哪里

    孙思邈故里景点 药王孙思邈故居在哪里 1. 药王孙思邈故居在哪里2. 药王孙思邈的家乡3. 药王山孙思邈故居4. 药王孙思邈墓在哪里5.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6. 药王山孙思邈纪念馆资料7. 孙思邈纪念馆8.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在哪里9. 孙思邈的药王庙在哪里10. 孙思邈故里与药王山11. 药王孙思邈纪念馆


    2024-03-25
    849 51
  • 孙思邈故居景点 孙思邈的故里在哪里

    孙思邈故居景点 孙思邈的故里在哪里 1. 孙思邈的故里在哪里2. 孙思邈的来历3. 孙思邈的家在哪4. 孙思邈的故乡在哪里5. 孙思邈的后人在哪里?6.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是哪里7. 孙思邈故里是哪里8. 孙思邈的家乡在哪里9. 孙思邈的家乡是哪里10. 孙思邈的故居11. 孙思邈的故里在哪里啊


    2023-09-20
    1665 8
  • 铜川市孙塬镇:寻访药王孙思邈故里

    在铜川市耀州区东南的孙塬镇内,分布着药王祠、药王出生地、药王幼读遗址和药王墓等。相传,这里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故里,保留着很多跟他相关的遗迹和传说。1992年4月20日,孙思邈故里被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2021年2月16日下午,我和家人游览完药王山景区后,前往不远处的孙塬镇孙家塬村,寻访这里的唐代药王孙思邈故里。首先,我们来到药王正街北侧的药王祠,

  • 陕西旅游——寻访药王孙思邈故里 孙塬镇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上图:为耀州孙塬镇药王祠】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

    2022-01-03
    323 83
  • 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处 陕西药王山

    药王山景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面积10.1平方公里。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碑石林立,风景优美。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著书立说,后世尊称他为“药王”,药王山因此而得名。药王山从汉代开山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山上有关中地区面积最大的古柏林,有金、元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有药王大殿及医方碑、太玄古洞、洗药池等景点50余处,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至明

    2022-02-07
    661 74
  • 湖南有片“四十八面龙山”美称的国家森林公园,药王孙思邈曾采药居住于此!

    攀罗直上最高峰,峰势湾环一径通。二水分流飞瀑下,万山全沓乱云封。人随鹏鹗空中渡,僧住烟霞世外逢。回首天梯都历尽,到门才打午时钟。龙山森林公园龙山森林公园位于邵阳市新邵县东部与娄底涟源南部,因山体庞大浑厚,山势高峻挺拔,山形伸展如龙而得名。美丽巍峨的龙山,有48面山峰,形似巨龙,有“四十八面龙山”之称。2009年,新邵县龙山森林公园和涟源龙山森林公园合并升级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统一

    2022-03-22
    1314 70
  • 孙文公园(孙文公园后来居上什么意思)

    孙文公园(孙文公园后来居上什么意思) 参观记作文500字 古韵孙文公园:以伟人名字命名,以美丽壮观扬名我的家乡写景作文中山值得去的旅游景点孙文公园的景点简介


    2023-10-29
    512 62
  • 潮汕习俗小孩拜走孙是什么意思呢?

    潮汕习俗小孩拜走孙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传统文化在潮汕地区传承的比较好,假如你家乡有同样民俗你们愿意参加吗?潮汕人拜神是怎样的习俗?


    2024-03-07
    489 71
  • 孙文西路上,除了“思豪大酒店”,还有“永安侨批局”

    20世纪70年代的孙文西路,两座塔楼建筑清晰可见。在孙文西文化旅游步行街靠近烟墩山一侧,至今矗立着两座带塔楼的民初南洋风格建筑,活像并峙的双峰,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两座被视为标志性建筑的高楼,一座是思豪酒店,另一座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永安公司银行,又名永安侨批局。思豪大酒店(摄于2012年)永安侨批局始办于1918年,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世界经济复苏,侨汇重

    2022-01-30
    809 78
  • 2020年长沙旅游景色:思邈公园,桃花岭公园,桃花谷,石燕湖

    桃花岭公园桃花岭景区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桃花岭公园规划面积约4360亩。桃花岭公园中包括洪寺庵水库、腊八寺遗址等重要景观节点,分为五个分区。公园入口区寓意“粉桃迎客”,以大面积桃林、草坪以及人工水景湖营造城市自然公园景区入口;景观跌溪区为“林涧探踪”,打造自然叠水景观;景观水库区利用水库湖面和绵延的山脉,使之成为公园最具特色的景观;特色水景区则结合层层分布的人工鱼塘,打造一处

    2022-02-17
    459 37
  • 孙子、孙武、孙膑是什么关系?

    提到中国古代兵法,我们常常会想到“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经典名句,它们都出自于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凝结着古人的智慧韬略,也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在春秋战国时期,“子”是对人的尊称,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等。孙子当然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兵家著作

    2021-12-28
    1682 0
  • 在长辈眼里,外孙和孙子的区别?孙子是自己的,外孙是外人的?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但是在爷爷奶奶这些长辈心里,可能就未必那么公平了。同样是隔代子孙,老人对待孙子和外孙真的一样吗?其实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看完扎心了!网友【可可可西】妈对我很好,爸对我很好,可是还是回不到以前,我有弟弟,有侄子,爸妈做生意,家里条件很好。带孩子回娘家总是很心酸,爸妈对我的孩子和侄子不一样,我理解,因为不生活在一起,可是接受不了,我不想说具体

    2021-12-28
    1666 89
  • 楼子孙村:先有孙家村 后有楼子孙

    据楼子孙村76岁的孙荣庆老人介绍,据《孙氏族谱》记载,孙姓始祖孙功能,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在孙姓人迁来之前,这个村以贾姓为主,但村名已无从可考。奇怪的是,该村虽然贾姓人居多,但是贾家的男性却不繁盛,有人便给贾家出了个主意——招养老婿(一种婚娶俗称。指入赘者。凡家中只有女儿没有男儿,不愿女儿嫁出而招入女婿的称为养老婿,也称招仔婿。凡养老婿,男的要改用女家的姓

    2022-02-10
    263 49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