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玉米

四平玉米

四平市粮食行业协会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茎强壮,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 具有开发高营养、 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 变异种类丰富, 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 变异系数过大、 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缺点, 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不足, 同时也提高了育种速度和质量。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斥资1.2亿,扩建3万平米!保定新“四馆”来了,你知道是哪四馆吗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止,那些璀璨的浪花便是人类的智慧。

每座城市都会有些地方,专为人们盛放精神的食粮,承载心灵的梦想。从清晨的一本书,到落日后的一场演出,从饱览古今千年历史,到青年画家展出的一副作品。对于城市而言,文化场馆是实现城市从生产空间转化为生活空间的重要标志。

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2019年5月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中央深改委公共文化改革任务为契机,投资1.2亿元对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和市美术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21年6月21日,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关于“保定四馆开馆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称,保定新“四馆”将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改建提升后的“四馆”总建筑面积由1.5万平方米增加到4.5万平方米,场馆功能整体优化拓展,设备设施全部更新换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四馆”将是展示“五个保定”的平台窗口,精神文化传承高地的有效支撑、品质生活之城的刚性要素。为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加快建设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贡献力量。

文化场馆建设 激发城市活力

东方欲晓,晨晖初上。

似锦的朝霞撒在保定东湖上,抹在关汉卿大剧院上。分别由苏叔阳和范曾题字的“关汉卿大剧院”“保定市博物馆”,彰显着这座城市文化底蕴之深厚。

2021年5月,家住在东湖附近某小区的孟女士带着孩子站在剧院外向内张望,“听说保定市博物馆、美术馆和群艺馆很快就要对外开放了,我特意带着孩子来看看。”从孟女士和孩子的眼中我们看到了期待。

回首近几年的努力,保定市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9月,保定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保定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及博物馆(以下简称“四馆”)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提高保定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改造提升后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将分别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Ⅴ类公共美术馆的标准,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跻身河北省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建设中上游水平。

保定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在不断激发城市活力,其背后不但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如今,一个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即将华美绽放,正在给世人带来更多精彩。

免费开放 共享文化硕果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保定市群艺馆内曲声悠扬。

“我喜欢跳舞,这里的老师也很好。”今年8岁的王梓涵,在妈妈的陪同下,报名参加了群艺馆举办的“春雨课堂”中的舞蹈课,与她同一批的学员还有十余人。

记者了解到,除舞蹈外,群艺馆还举办了二胡、声乐、钢琴、油画、茶艺等八大门类艺术课堂,且全部免费。

近年来,保定市群艺馆根据群众的需求,依托馆内免费开放阵地培训的品牌项目“春雨课堂”,充分发挥文艺辅导的培训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培训,共有一百余次,课时培训达两万余人。

为创建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呈现出“群众受益、文化提升、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包括群艺馆在内的保定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均已免费对外开放。

保定市群艺馆馆长王简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以全民艺术普及为目标,以惠民文化活动为杠杆,打造不断撬动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版图的新突破、新亮点。”

此外,保定市博物馆举办的全国文物图片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美术馆春节期间的送春联活动,图书馆举办的送书下乡活动等,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弘扬了保定本土的优秀文化,使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传承保护传统文化 滋养城市灵魂

前些年,在网络大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来众多观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一时间“文物医生”“文物复活术”在成为热词,这部纪录片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而这样的别开生面的故事也时常在保定“上演”。

保定市博物馆馆长马力介绍,该馆与保定市文物管理所合并后,具备文物修复的职能,馆里不乏能人巧匠,其中年近70的杨永贺以擅长修复陶瓷器、青铜器、化石著称。

“如果一副古画或瓷器有缺失部分,杨永贺可以依照文物风格将缺失部分完美再现。”马力说。据了解,1983年考古发掘的涞水智人就是由杨永贺最先辨别并参与发掘的。这一发现对研究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公共文化场馆的重要使命。采访中,各党群干部均表示,他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丰富古城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添砖加瓦。

文旅融合 满足多方旅游需求

白天看展览,夜间赏大戏。

提升改造完成后的保定市博物馆,与关汉卿大剧院形成动静两相宜的完美组合。作为城市会客厅的保定市博物馆,展出了从涞水智人(黄种人)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脉络清晰、内涵丰富,跨度长达2.8万年,成为了游客了解保定、认识保定必不可少的一站。据悉,届时保定市博物馆内除展览外,还设有极具保定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

据业内人士表示,以后游客来到保定,可以先参观博物馆,对保定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游览古城区内的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景点,深入实地了解保定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也将成为一条畅游保定历史的精品线路。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是文化场馆馆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文化场馆面临的全新挑战。保定市博物馆将打造成为兼有历史、人文等多种价值的文化景观,充分挖掘文化旅游需求,以优质的展览,完善的公共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搭建“博物馆+”的连接模式,通过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径。

镇原惊现四千多年前2.2米佩玉巨人

核心提示: “镇原”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最早出现于元代。据《镇原县志》记载:其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之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故土。据《禹贡》记载:镇原为雍州属地。《括地志》:宁、原、庆三州,周先祖公刘不窋居此,古西戎属地。

庆阳镇原县博物馆,2010年新建落成,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珍贵文物771件。

在该馆“常山下层文化展厅,有一座1991年在三岔镇大塬村大塬遗址发掘的墓葬(M4)复原景观,巨人骨架长约两米二(男性),左手边上有碧绿色玉环一件,身边有七十余件大小陶器陪葬,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考古发现第一高人!“陇东佩玉巨人”至今沒有正式报道,但从此景像可以看出《山海经》中记载的奇人异事并非空穴来风。

华夏文明国家,帝王佩玉和君子佩玉已经完全制度化。儒家伦理强调的“古之君子必佩玉”,过去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古”。如今知道常山下层文化的年代距今4900年左右(一说距今4300年),其年代大约比孔圣人建立儒家学派的春秋时代还要“古老”大约一倍。如果说儒家和道家都属于有文字记录的华夏文化的小传统,那么四千多年前的陇东巨人佩玉景象,就突出呈现了玉文化大传统的深远和辉煌。

镇原县境内发现常山下层文化遗址和文物的情况,多达300多处,其中发现有玉器的约二、三十处。尤其是三岔镇大塬村大塬遗址一带,据当地老乡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大量陶器出土,多到可以用卡车装载。审视看该遗址的地理位置,恰好位于陕甘宁三省交接处。这又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信息,伴随着常山下层文化的一系列未解之谜,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尤其是从中国玉文化史的全局视野看,陇东史前玉器发现的意义非同小可。

常山下层文化的未解之迷?

第一,常山下层文化的人种族属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两米以上的高大身材?要知道西北史前文化墓葬的骨骼,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左右。

第二,齐家文化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足30岁,大塬遗址M4这位约50岁的男性佩玉巨人,莫非是当时社会中德高望重的老寿星?

第三,常山下层文化的来源是怎样的?或者说是如何从仰韶文化中脱胎而来的?

第四,常山下层文化是怎样构成齐家文化源头或源头之一的?

第五,常山下层文化的玉器生产来源如何?是北方红山文化,还是中原龙山文化?

第六,常山下层文化玉器所用玉料产地在哪里?为什么其玉器颜色较为单一地呈现绿色蛇纹石特征?这和齐家文化玉器原料的多样性形成鲜明对照。

第七,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特殊位置看,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龙山文化时代的大量玉器生产与常山下层文化玉器的关系如何?哪一个是源,哪一个是流?

第八,河南灵宝西坡仰韶文化墓葬新出土的10件暗绿色蛇纹石玉钺,距今5000左右,是目前已知中原史前玉礼器生产最早的案例。它和陇东的常山下层文化玉器,在用玉材料上较为相似,是否有源流影响的关系?

(来源:《第九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手记:巨人佩玉 惊现陇东——常山下层文化的未解之迷》,作者: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深读:常山遗址与常山下层文化

位于甘肃东部的镇原县深居黄土高原。由于长期交通与通讯不便使这里固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得以较好地留存下来。在经济社会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镇原依然保持和继承着多姿多彩的民俗传统构成了驻留在工业文明以外的历史图景。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渭河流域——支流茹河,东西穿越镇原全境。在距今约七千年前,一些氏族公社就逐渐在渭河流域、茹河两岸定居下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着历史和文明。

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常山文化就是继仰韶文化、齐家文化之后,专家在镇原发现的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原始文化遗存。

镇原变迁

“镇原”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最早出现于元代。据《镇原县志》记载:其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之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故土。据《禹贡》记载:镇原为雍州属地。《括地志》:宁、原、庆三州,周先祖公刘不窋居此,古西戎属地。

明时正式置称镇原县。《明史·地理志》:明初仍为镇原州,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县,属巩昌府总帅府,后改平凉府。清代李从图所修县志称:镇原州降为县后,县城仍在镇原州旧址,镇戎以西的地方划为开城,后为固原州。清时仍沿称镇原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改属泾州。民国初改属泾原道,十五年(1926年)后直属甘肃省政府。十七年,属甘肃省第三区西峰专署。从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属甘肃省庆阳专员公署,1956年庆、平合并,归平凉专员公署。1960年庆、平分署,又归庆阳专员公署管辖。2002年6月,庆阳地区撤区建市,治所西峰,镇原县遂属庆阳市辖地。

常山遗址

记者从镇原县文化馆了解到,镇原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全县有三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二十九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两处周、汉时代遗址。在这些遗址里,先后发现和出土过古脊椎动物化石,有鹿角马牙犀牛骨骼、石核、石片、刮削、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这些都充分说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亦历经了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和氏族社会解体,阶级社会出现三个阶段。”镇原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侯占春告诉记者,在镇原挖掘发现的常山遗址和常山下层文化就是“继仰韶文化、齐家文化之后,专家在镇原发现的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原始文化遗存。”

据侯占春介绍,常山遗址位于镇原县城西约三公里的茹河南岸旁。在常山的东侧山下,有一块坐西向东,面临茹河的小台地。台地南北一千米,东西六十至三百米。由于水土流失,地面上现有四条东西向的沟,将台地划分为五块。1979年5月和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工作队先后两次对常山遗址进行调查和挖掘,台地内普遍发现古文化遗存。第一地段和第二地段主要为西周遗存,它的东西两侧有西周及唐宋时代墓葬;第三地段为先周遗存,出土有先周陶器及人骨;第四地段为西汉晚期遗存,挖掘发现有房基、灰炕和大量汉瓦碎片,同时还发现有汉墓。

文化遗存

“常山下层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的一种原始文化遗存。据炭—14测定,其年代在公元前2930±180年左右,它的相对年代晚于仰韶文化而早于先周文化。

“常山下层文化”遗存发现的陶器残片数量很多,能斗合复存的七十多件。这些生活用具有它独特的一面,陶器陶胎一般比较厚,质料有夹砂和泥质两种。颜色以橙黄色为主,红褐色次之,砖红色少见,灰色稀少。烧制火温一般不高,质地坚硬。除形制细小的小杯、罐耳是手捏的以外,一般器皿都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陶器上有绳纹、蓝纹、堆纹、方格纹、指甲纹、锥刺纹、划纹、锯刺状凹沟和彩绘等。如鬲、盉、平底甑、尖底甑、斜耳罐、双大耳罐、单耳杯、陶盆等。工艺先进,制作精细,都是“常山下层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陶器。

据专家考证,“常山下层文化”所反映的生活以农业为主。石斧、石刀和陶刀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首次发现使用泥坯烧制的陶刀。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当时农业发达,刀的需用量较大的一种迹象,同时出土的小石,是利用扁平三角形小砾磨刃而成。具有浓厚的细石器工具遗风。而出土的骨刀柄,则是一种典型的细石器工具。有专家认为:这种工具,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只见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西部青海东部,这就说明“常山下层文化”不仅与关中、甘肃西部等原始文化存在着联系,而且与活动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使用细石器工具的文化,也存在着某种联系。

独特建筑

洞穴式建筑,亦称地穴式建筑。人类初始,不懂得建造居宅住屋,大多利用天然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如史前人住过的北京周口龙骨山洞穴、河南安小南海北楼顶山洞穴、江西万年仙人洞穴、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等等,地理分布南北皆见,是比较普遍的事象。

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和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创造居住条件的工具之不断改进,地穴式、半地穴式、窑洞式等形式不一的洞穴式建筑类型相继出现了,其造型变化也导入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迂回曲折的渐进过程。

“常山下层文化”遗存发现的房址,形制特殊,由住室、门洞和坑道组成。住室是一个口小底大圆袋形土坑,门洞为拱形顶,通往屋外的道路是斜坡竖井坑道。屋内环筑“白灰面”式草拌泥,但地坪用火烤过。估计是平顶住室,坑道有人字形小棚,它实际上是属于一种窑洞式的房子。有专家认为,史前居宅形式多样性的形态,是与自然环境的差异紧密相关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地貌,具有土层单一、胶结紧密、粒度较细和垂直节理极为发育的结构,经流水侵蚀及其他地貌营力作用,造成了以塬、梁、峁为代表的沟深坡陡、沟壑纵横的景观。“原始居民选择何种形式的半地穴式住宅,固然与当时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恐怕与某一地域的生活习俗和崇尚心理也是分不开的。”

发掘前后

也有专家认为,“常山下层文化”,是因发掘于甘肃镇原县常山文化遗址而得名的。对此,研究者亦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它不完全是“齐家文化”。它与齐家文化有密切联系,但又与陕西客省庄文化的陶器有相似之处,三者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据《改革开放30年镇原大事记》记载:1978年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胡谦盈主持,对城关镇常家山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获得了一批陶器和其他器物。经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2930年(±180年),较齐家文化要早900年。鉴于这种文化的器形和年代均与齐家文化差别较大,因此胡谦盈先生将这种文化遗存命名为“常山下层文化”,以示与齐家文化的区别,并认为“常山下层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以后的一种原始文化遗存”。这个资料的发表对探索我国原始文化尤其是对研究泾渭水流域古文化的有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遗址最引人注意的是常山下层的文化遗存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它是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并被命名为“常山下层文化”遗存。(也有资料认为常山遗址的发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白云翔,在1979年秋参加甘肃省镇原县常山遗址发掘,首次发现并命名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常山下层文化”,并首次在陇东地区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窑洞式居住址。

来源:庆阳都市网

关注

一百四十平米饭店中式装修

先中式装修有设计费,设计费是150-200一平米,这是专业的。
其次是装修材料,什么价位的都有,这就得根据你的预算做了,10万能装20万也能装修;
最后就是一定得出效果图,这就是为什么收设计费了

中式餐厅设计元素都有哪些

1、屏风
屏风是中式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元素,也是现代家庭中应用得最多的元素之一。中式屏风的制作样式多种多样,有挡屏、实木雕花、拼图花板等组合而成。还有一些黑色描金屏风,并在其表面做上手工描绘花草、人物或者吉祥物等图案,描绘的图案色彩强烈、搭配分明。在现在的客厅和中式餐厅中都会摆放这样的屏风,既能作为隔断所用,又能增添室内中式古典气息。
2、官帽椅
官帽椅又叫着圈椅,官帽椅在整个中式风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明清时期家庭中使用最频繁的家具,同时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其造型合理,线条简洁。很多选择中式风格的人不会选择屏风,往往会选择造型优美的官帽椅,官帽椅能够抛开繁杂而多样的雕刻式的设计,从而简化了古典中式风格的厚重感,让官帽椅成为了中式装修风格的精髓所在,更是成为中式装修风格的点睛之笔。
3、灯光、字画
古代是没有灯光的,而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更多的利用灯光的照射来营造出理想的中式风格。合理的灯光照射加上古典形式的字画,让古典元素充满活力,并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来。中式风格装修往往会在客厅或书房中挂上一两副字画,同时能增加书香世家的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修身养性的家中环境。
4、花板
花板中雕刻的内容比较多样,往往会雕刻象征极限如意、福禄寿喜等传统的中国式吉祥图案,其形状多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多边形都能在雕刻花板中找到。在花板中能够找到中式古典的艺术性。特别是四方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并可直接挂在客厅的沙发或电视柜上面,为室内增添一种古典、优雅的感觉。
5、条案
条案在古代是用来祭拜之用的供台,大型的尺寸有3-4米,小型也有几十厘米的。条案的四角的造型多样,有马蹄、卷纹等形状,台面也有翘头和平头两种。现代家庭中多用在玄关处或者走廊中,在条案上摆放一些中式装饰物,也能体现出条案的衬托的作用,衬托出一种和谐、庄重的气氛来。

南昌茶楼中式装修 ,据了解雕刻时光中式装修装饰设计机构在南昌有过多处茶楼设计案例,口碑很不错

我感觉雕刻时光中式设计公司挺不错的,在北京做全国的业务,在公司的官网上都有他们做过的案例可以查看,雕刻时光中式设计机构是一家以住宅,别墅,豪宅,会所,茶楼,展厅,酒店,度假村等各类项目为主的专业设计机构,凭借着对中式家具的透彻领悟和对传统文化的酷爱,成为业主中式装修、中式设计之首选品牌。并以公司出色的设计,优质的施工质量,成为中式装修设计行业里的佼佼者、信誉公司。

北京雕刻时光中式设计机构将一如既往的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提供完善、更完美的服务,为您的生活、工作创造温馨、舒适、健康的环境而不断努力!我们的目标是以客户满意为核心,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酒店中餐厅装修有哪些设计要点

1、餐厅餐台
中式餐厅对于餐台的选择相对比较随意、融洽,不比西式餐台,因此,中式餐厅一般都是选择正方形或圆形餐台,而且不会一味的追求大,至于高度方面,餐桌高度一般在70—75厘米之间。
2、餐厅餐椅
中式餐厅的餐椅和别的装修风格很不相同,除了以功能 和对餐桌的匹配外,对造型也有一定的要求,以契合中国传统文化,还有是色彩方面,一般是以餐桌为主题;餐椅一般高度在45厘米左右,且坐着的时候应该使人略微靠后。
3、餐厅灯具
中式餐厅一般对灯具的选择偏淡一些,主要是要与餐厅的整体装饰风格一致,达到餐厅所需要的明亮、柔和、自然的要求,当然在选择灯时最好选择下罩式和组合型的。
4、餐厅色彩
中式餐厅的色彩应该以温暖、淡雅、舒适的淡黄为主,以此来营造洁净、淡雅的气质,增强人们就餐时的舒适感,增加食欲,同时,一般中式餐厅还会在周围增加一些绿色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