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岗红薯

张武岗红薯产于平顶山市叶县境内的辛店乡王文成村。其主要特色是:无须、甘甜,分层次,色质好,常吸引舞钢、舞阳、叶县及平顶山市民前来品尝选购。属产地特色类。

红色武平•百年征程 | 让红旗在武平张天堂革命基点村永放光芒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一百年来,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一百年来,牢记使命、不懈奋斗!

一百年来,不断胜利、屡创辉煌!

为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开辟 《红色武平·百年征程》栏目,精选编发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武平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性成就,武平革命斗争建设百年征程中的红色故事和革命人物,普及党史知识,树立正确党史观,讲好武平故事,让武平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红土地上 红旗不倒

——象洞光采张天堂自然村革命简史

张天堂革命基点村属象洞乡光采(岗背、岗寨)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象洞乡东南部白石顶山下。

解放前张天堂因地处高山峡谷之中,水冷土瘠,粮食产量低下,山上虽有丰富的竹、木资源,但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而得不到开采和利用,许多好竹秀木腐朽在山窝之中,农民生活贫困之极。然而,就在这高山落湖之村,有着让人瞻目称赞的光荣历史。

01

中共武平临时县委诞生地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在广州上海福州厦门上杭等地的武平籍青年学生纷纷加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组织。同时,受组织的委派陆续回到武平活动,1926年冬成立共产党武平小组,翌年5月,上杭国民党右派继其主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5月7日发动清除共产党事件,原在上杭活动的练文澜、谢秉琼、梁心田、张玉衡(涤心)等武平籍共产党员和中共上杭支部书记林心尧(永定人)连夜撤出上杭县城转至武平。谢秉琼、林心尧俩于5月8日转移到武平万安下镇村谢秉琼家中。当夜,林心尧在谢的小店中被驻武平的国民党军拘捕,遭尽严刑拷打,11月又被敌枪杀。谢秉琼连夜进山窝,才免一难。

练文澜等回武平象洞后,并没被反动气焰吓倒,仍坚持活动,同年10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受挫后,北撤路经象洞时,把企图阻击起义军的地方民兵打得溃不成军。起义军的活动有力地推动着武平的革命斗争,同月,即成立中共武平特别支部。随后,上级委派蓝湾用、蓝维仁、蓝为农(均为上杭人,后为革命烈士)等来武平活动,协助象洞等地开展工作。1928年春后,时为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的邓子恢曾二度来象洞指导革命斗争和党的活动。他走村串户,自编革命民歌,广泛宣传革命斗争形势和经验,发动农户参加农会组织,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邓子恢担任中共西临时特委书记后,又派员来武平,并要求武平共产党员深入农村,发动斗争,扩大党、团组织。不久,武平的东、西、南、北部的革命斗争也发动起来。

1928年冬,全县中共党员代表于张天堂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武平临时县委。会场之所以会设在张天堂,是因张天堂地处高山之中,四面环山,只有一路可通,距光采有10多华里,是个得天独厚的好地点,原中共武平特别支部成员多数在象洞地区活动,但为了安全,代表们夜住村民家中,白天隐蔽在村右边的山窝里开会,无需严防护卫,可万无一失。

会议由陈道(陈一,江西寻乌人,寻乌农民暴动失利后,来武平活动,后又调红四军工作,革命烈士)主持,先由各代表汇报各地革命斗争情况,后由练文澜报告闽西乃至全国革命斗争形势,使与会代表深受教育,更加激发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会议还着重如何发动农民抗交租谷、发展党、团组织、准备武装暴动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必要的决定。会议的第三天,10多名代表全县40多名党员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选举出练文澜、张玉衡、陈道、练宝桢、蓝为龙等5人为临时县委委员。再经委员会议,选举练文澜为书记。至此,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宣告成立(翌年6月改为中共武平县委,10月,中共武平县委一大后,选陈道为县委书记,练文澜调任异地工作)。

临时县委成立后,曾一度设立在张天堂陈氏祠堂,指导全县革命斗争的发展。临时县委办公旧址,被民团烧段,全国解放后,村民献工备料重新修复,挂上标志,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育激励青少年

02

人民武装集结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独享抗战胜利果实,继续坚持独裁统治,凭其军事优妄图在短期内清灭人民武装力量,1946年6月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为反击国民党军队向革命据点的猖狂进攻,1947年5月,中共闽粤边工委和中共粤东地委决定恢复中共(上)杭武(平)蕉(岭)梅(县)边县委,并以杭武蕉梅武工队和部分西路进大队队员组成,由谢抡瓒为队长、谢毕真兼政委(边县委书记)、饶仁珊任副队长的杭武蕉梅游击队。游击队人数不多,虽20余人但素质较好,按“先粤东后闽西南”的战略方针,不到半年时间,先后摧毁蕉岭的南、北礤和梅县的松源、桃源、尧塘等国民党乡公所、自卫队。至年底,队伍扩展到150多人。翌年1月,根据中共粤东地委扩大会议的决定,杭武蕉梅边县游击队改番号为粤东支队第七独立大队。象洞等地青年参加这支人民武装队伍。

1948年3月初,独七大队又配合粤东支队主力一举攻占蕉岭县城,给予刚上任的国民党闽粤“剿匪“总指挥涂思宗以沉重打击。涂思宗急忙从广州赶回,将指挥部移至松口,并在大埔大麻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以韩江为经,从潮安北上到上杭的中都、武平的象洞,以丰顺为心向铜鼓峰、阴那山,横过韩江到永定下洋为纬的十字扫荡”计划,妄图以优势兵力,消灭粤东支队和独立第七大队。

人民武装队伍为避敌锋芒,减少损失,保存实力,即从蕉岭县城撤出。独七大队第一中队在谢毕真、谢抡瓒的率领下,经北礤的多宝石转移到武平象洞光采张天堂等地驻扎,并开展扩大革命据点和解放全中国的宣传活动。不久,刘永生也率粤东支队主力到光采张天堂村与独七大队第一中队会合,深受张天堂村人民群众的欢迎。两支队伍的集结消息很快被涂思宗获悉,于是急忙拼10个连的兵力,分成六路人马,奔袭张天堂,妄图把人民武装消灭在这小山村中。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两支队伍却秘密地转移到光采水口的透水坑隐蔽,同时迅速挖筑工事,设立机枪阵地,据险以待来犯之敌。4月13日,国民党军兵分六路奔向张天堂。其中担任主攻的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三团的所属的薛莜青营长亲率两个连,由松源经石寨直奔光采;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二团的一个营从上杭中都和河埔出发;蕉岭刘粤民的先遣营从北礤的黄佑前进;武平“戡乱自卫大队”的两个中队从象洞和岩前出发。时过上午9时,粤东支队高山哨发现广东方向均有160多敌人在水口马岌岗发后就地休息,经刘永生支队长测看实情后,即令3个山头的轻、重机枪、排枪同时向地群猛烈射击,并令支队的“迎队”、“接队”越过小溪冲向敌军。正在坐地休息的疲倦不堪的群敌突遭突击,来不及半点还击,就溃不成军,急向磨湖子和企山子方向逃窜。其余5路敌人,本来就士气低落,听到猛烈的机枪声,心惊胆颤,都在中途折回。尤其从武平出动的二路自卫队,摄于人民武装力量的威力,在事前即向独七大队表示”决不主动配合进攻”。国民党军思宗谋划的六路进剿计划成为泡影,还遭死伤30余官兵的惨败。

03

龙岩专署首任专员陈仲平的故乡

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老战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仲平(原名陈维兰)于1913年出生在象洞张天堂一个贫民家庭。其父陈长熙早在陈仲平4岁时就因贫病交加早逝。由母亲三妹和叔父抚养长大。在象洞小学读高小时,深得中共党员练宝桢的器重培养。1929年9月(农历八月初五)参加象洞区农民武装暴动,曾任上岗背乡苏维埃政府秘书,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后,矢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他为革命作出的不朽贡献却永远铭记在闽粤边人民心中。

1931年秋,中共武平县委白区工作部为了配合中央苏区的斗争,决定向广东方向发展组织,开辟梅县松源的工作。于是受武平县委白区工作部的委派,时为中共象洞区委宜传部长的陈仲平以学生身份进入松源六甲中学活动。他首先以学习成绩优良而得到师生们的信任,逐步把革命工作开展起来。他以创办“读书会”为基础,成立“赤色学生会”,再发展共产党组织。经他的努力,于1933年上半年,中共松源支部重新建立,并亲任党支部书记。是年冬,陈仲平在六甲中学毕业后,又以教员或职员为掩护,把党的活动延伸到松口,建立起中共松口支部。后任中共梅县工委组织部长。抗战期间,陈仲平曾任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委员、王涛支队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

陈仲平前后有10年奋战在粤东,但他利用回闽参加会议或率部在闽 西活动,或利用节日回家乡之机,在家乡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活动。

1934年初,他亲自从松口护送越南革命者李碧山(李班)到武平象洞,将其交给武南游击队,由他们护送进入中央苏区中心地——瑞金。在陈仲平的努力下,开辟了松口——松源——象洞——武北——四都——瑞金的红色交通线,并经这条交通线连续不断地向中央苏区输运药、食盐日用品等奇缺物资。

1936年6月,受中共闽粤赣省委派遣陈仲平进入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地下党任支部书记。

1937年春节,陈仲平从松源回到象洞,秘密联络本村的谢毕真等人,发展中华抗日义勇军成员,并成立中华抗日义勇军武平小组,此后队伍逐步扩大,成为武平抗日教亡的主要力量,重建了中共武平党组织。

1938年下半年,陈仲平受中共梅县中心县委的委派,以中共武平县特派员的身份回象洞指导工作,与谢毕真等人共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发展党员。在他的指导下,1939年春节后,中共象洞区党代会在象洞梁坑召开,选举产生新的区委成员。此时仅象洞区就恢复建立了8个党的支部,117名党员。

1940年调任中共漳州中心县委,9月任中共大埔县委副书记。1947年秋,调闽西经济工作队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秋任王涛支队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后任粤东地委宣传部长。1949年5月,广东梅州解放后,陈仲平以梅州地委副书记的身份兼任梅县人民政府县长,同年10月调任龙岩地区专员。

1950年2月,陈仲平担任龙岩地区专员期间,由于武平地区匪患猖獗,他亲自回武平领导剿匪斗争。同年7月,为加强对剿匪工作的领导,中共武平县委领导班子进行整顿,他受命兼任武平县委书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他身披戎装,奔波于家乡的崇山峻岭、河川深谷之间,领导军民取得剿匪斗争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全县的匪患基本得以肃清。更为可贵的,陈仲平在回张天堂奔母丧期间,获悉匪首林某某隐藏地点的信息时,他以工作为重,立即率部前往共同战斗,直把匪徒一举剿灭后,才回家处理母亲的丧事。

张天堂村人民对陈仲平非常敬重,非常支持。不论他在粤东活动,还是回到家乡,保密工作极为严密。只要陈仲平一回到家,村中人民群众就围着他,要他讲述外地情况,介绍外地革命活动的经验,询问全国形势,征求工作意见。陈仲平也不失时机地宣传革命道理,勉励乡亲们坚持斗争,让家乡红旗永远飘扬。

陈仲平的家,因他参加革命,一次次被地方民团劫、拆、烧,一家人被迫住进山中茅屋。解放初期,政府拨出专款为其建造几间土木新房。资金是少量的,但经张天堂村群众送料献工,不到半月,一幢一厅二室新房拔地而起,陈仲平含着热泪,亲临家家户户感谢乡亲们的一片热情。

1957年,陈仲平曾遭康生、曹轶欧夫妇的迫害,打成“右派分子,被开除党籍,从行政10级降为14级,还被贬往山西省委党校,后又下放农村(原在中央党校,任哲学研究所副主任),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调回原单位工作。陈仲平蒙冤20年,但他坚信党,兢业为民,勤恳工作,深受地方人民群众爱。

04

全村人民为革命到底铁了心

张天堂村从土地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胜利都是革命的据点,是红旗不倒之村,全村人民对革命坚定不移。1928年冬建立起村农民协会。1929年与上岗背联合,建立党的支部和乡苏维埃政府,该村的陈维能、陈维善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张天堂是王涛支队、象洞工作团、粤东支队等人民武装活动的据点,人民群众热情支持和参加战斗。全村计有参加革命20多人,建国后被评定的革命烈士3人,“五老人员”2人。

由于张天堂全村人民矢志革命,因而成了国民党保安团、地方民团的眼中钉。尤其涌现了像陈仲平这样的中共闽粤边重要领导人,更让他们恨之入骨,对张天堂村大肆地围剿和洗劫。张天堂村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抢、掠、烧、杀,以至许多村民无法在村居住,有的隐藏深山,有的外逃他乡,生活无着,土地荒芜。据1952年老区调查材料,张天堂村原有26户83人,至1949年解放时,全村只剩16户45人,被烧房屋达30多间,造成绝户就有10户。

张天堂村人民虽惨遭迫害,但他们坚持革命铁了心,与敌人抗争到底。尽管敌人一次次惨无人性的进剿,可待敌人一离村,村民们又从大山之中回转村中,重修家园,恢复生产,继续战斗。新中国建立后,村民们更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立即组织起来,全力投入修复家园的战斗。1952年就有90%的农户,87%的村民加入互助组,后转入农业合作社。党和人民政府对张天堂革命基点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解放初期,政府下拨专款,使村中的烈属、军属、无房户享有粮食和棉被、衣服等物的救济。村中也开办学校,方便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天堂基点村更有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大为改善,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他们决心发扬当年参加革命的那种大无畏精神,把革命基点村建设得更好,让革命红旗在张天堂村水远飘扬。

来源:中共武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供稿

编辑:林娟、吴萍

审核:刘凌平

监制:陈珍英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

免责声明

1、 凡本号有标注“出品:武平县融媒体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获授权的媒体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号转载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号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发布”,本号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公益广告拍摄地,在武平这里!为福建味道代言~

党史故事 | 苏区前哨·红耀武平:一代名将刘亚楼 ①

投稿爆料邮箱

xw@wprmt.cn

分享+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跟着一张路线图,玩遍武汉红色地标

武汉市的党史遗址普查工作于2010年3月19日启动,主要是对建国前的党史遗址进行一次系统、全面、大规模的普查,摸清革命遗址底数。

这次党史遗址普查,武汉共整理登记上报普查总数175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50处,重要历时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7处,革命领导人故居20处,烈士墓19处,纪念设施30处。如今,很多重要遗迹都已得到保护,有些还建成纪念馆,对大众免费开放。而且大多位于武汉的中心城区,行车方便,下面就跟着这张路线图一起去吧!

汉口

这一站可以说是武汉历史足迹的集中展示,从江汉路C出口出来后,右转过横穿江汉路,进入鄱阳街,一路直行,可以到八七会议纪念馆(江岸区鄱阳街139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日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

此处还有一个重要地标不可错过——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江岸区胜利街165号)。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以“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命名的纪念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观众凭身份证领取参观券有序进行参观。每日参观限额为2500名。

只要仔细找找,这一带还能看到许多重要党史遗址。

1.中共中央组织部遗迹(江岸区铭新街13号,靠近吉庆街

2.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江岸区吉庆街126号,原辅义里27号)

3.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汉口中山大道708号)

4.中共中央长江局(1927年)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江岸区珞珈山街,原珞珈碑路12号)

5.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汉口旧址(江岸区胜利街332-352号)

6.中共中央长江局(1938年)国际宣传组遗迹(江岸区洞庭街冷冻厂附近)

7.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江岸区长春街57号),不过,要想去这里,需要在中山大道转30路至芦沟桥路。虽然要转车,不过中山大道改造后,公交行车顺畅,也很快就能到达。

汉阳龟山

龟山可坐公交到古琴台站下车,或者直接坐地铁6号线在古琴台下,从A出口出站,即可见到龟山入口。顺着入口的楼梯上山,即可到向警予烈士陵园和红色战士公墓

武昌司门口

如果从汉口坐轮渡到武昌的汉阳门或黄鹤楼码头,过街就是一片红色历史的集中区域。如果天气不错,身体状态又不错,从码头过马路后顺着武昌的临江大道步行,有两个路口一定要关注,一个是“红巷”进入这个路口直行,就可以直达武汉革命博物馆,著名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就在这里。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入;周一全天闭馆。

如果从临江大道进入中华路的路口再直行,走到都府堤左转,路口就是武汉党史馆,再直走就是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入;周一全天闭馆。对面的廉政公园中,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经常会有相关的展览可以参观。

武昌首义路

首义路的首义广场,既是武昌的一个交通枢纽,也是著名的革命地标。辛亥革命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同时,附近还有中共中央军委武昌办事处旧址(武昌彭刘杨路乾福巷6-13号),以及中共武汉区委机关遗迹(首义路省民主党派大楼附近,原武昌黄土坡下街27号)。都是步行即可到达的距离。

重要党史遗址分布

1.中共中央组织部遗迹(江岸区铭新街13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江岸区吉庆街126号,原辅义里27号)

3.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江岸区胜利街165号)

4.中共中央军委武昌办事处旧址(武昌彭刘杨路乾福巷6-13号)

5.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省总工会旧址(江岸区友益街16号)

6.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汉口中山大道708号)

7.共产党武汉支部机关遗迹(武昌多公祠5号)

8.中共中央长江局(1927年)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江岸区珞珈山街,原珞珈碑路12号)

9.中共武汉区委机关遗迹(首义路省民主党派大楼附近,原武昌黄土坡下街27号)

10.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汉口解放大道2185号)

11.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武昌都府堤20号)

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遗迹(江汉区自治街41号)

12.“八七”会议会址(江岸区鄱阳街139号)

13.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武昌解放路南段)

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湖校区遗迹(洪山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内)

14.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江岸区长春街57号)

15.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汉口旧址(江岸区胜利街332-352号)

16.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武昌昙华林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

17.中共中央长江局(1938年)国际宣传组遗迹

(江岸区洞庭街冷冻厂附近)

18.《新华日报》社大陆里旧址(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4-6号)

19.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旧址(黄陂区蔡店乡姚家山村)

20.木兰山风洞革命活动旧址(黄陂木兰山西南坡半山腰处)

21.三店徐王湾“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新洲区三店街坨坑村徐王家湾南“王氏宗祠)

22.侏儒山战役遗址

(侏儒山为武汉西部屏障,是通往江汉平原的重要战略要地)

大家都在看

来源:人民网

供稿:曹海宁

@所有版权归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这座博物馆用钢3500余吨,如今变成网红打卡地:张之洞与武汉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

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历史与科技的结合,过去与现代的碰撞,“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是武汉之行不可错过的博物馆之一。这是国内唯一反应张之洞与“汉阳造”的专题馆,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座综合性工业博物馆。

北滨汉水,东望梅子山,在汉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闻名中外的“汉阳铁厂”,曾被西方列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它作为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企业,汉阳铁厂的创办与辉煌,在武汉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之洞与武汉之间的相互成就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提到张之洞,一定会紧连“汉阳造”,说起“汉阳造”,不可没有张之洞。一人一城之间的深厚历史,在武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内都有迹可循。

然而能够全面、又打破常规的历史展现,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不可不去。这一座“飞檐翘角”、形似方舟的博物馆,不仅承载着百年历史文化与汉阳辉煌,也变成了众人趋之若鹜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走进博物馆,奇特的建筑结构和空间,开启了一套全新的叙事视角,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令许多人为之迷恋。

这座博物馆是在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基础重新原地扩建的,是武汉第一座全钢结构建筑体,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所设计,万科公司和武钢集团联合扩建,分为地上地下共7层,共用钢3500余吨。

武汉的博物馆很多,但是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可以说是整个武汉最具有设计感的博物馆了。

在这3500余吨的钢铁结构博物馆内,既打破常规的工业设计,也运用了许多现代科技,令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畅游的同时,也能够与历史完全地“互动起来”。

馆内以黑红色调为主,整体风格简约大气,肃穆沉稳,几何组合中夹带着浓郁的工业风,这意味着当年张之洞创办钢铁企业的历史缩影,且大量非正交的构件营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光影结合,又显示出冰冷钢铁的艺术与柔和。

位于三楼的多功能活动厅可以称得上是整个博物馆最受欢迎、人气最高的一层了。这一层主要内容有“历史学家看张之洞”、“张之洞在武汉”、“放映室”、“张之洞的《智库》”、“张之洞图书馆”、“张之洞的《劝学篇》”。

在陶冶情操,感受历史的同时,这里也成为了一个疯狂拍照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年轻女孩前来打卡。

但在三楼的有关张之洞“内容”之间,既充满了耳目一新的设计感和科技力量, 也让历史文化内容呈现的与众不同,令人不由自主“置身其中”,想要一探究竟。

张之洞是谁?

张之洞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年自号抱冰老人。他是晚清重臣,也是洋务派首领,1889年调湖广总督。

他与武汉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

张之洞督鄂18年间,为武汉建设与发展,几乎涉足了所有领域,包括有钢铁、兵工、纺织、造纸、剪裁、教育、农业等。他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武汉早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武汉人亲切称为“武汉城市之父”。

“汉阳造”是怎么回事?

在张之洞创办的众多企业中,“汉阳造”最负盛名,响彻中外。像钢轨、铁料、枪炮、弹药等产品都被称为’汉阳造’”。他所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首个,也是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也是武汉崛起的象征。

1985年汉阳钢厂划属武钢,武钢接过了汉阳铁厂的’火炬’,中国钢铁工业在汉阳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位凭借一腔热血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武汉、为湖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汉阳铁厂,已成为武汉市区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在遗址门前竖立着一座门楼,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门楼左边有一个巨大的钢模,数吨重的钢模被安放在一块基石上,上面镌刻着“华夏钢源”。

走进门楼,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半身塑像映入眼帘,这里是原先为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后在其基础上重新原地扩建,即为今天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博物馆内收集了当年汉阳铁厂大量的图片与实物,在现代科技和大胆构筑的设计中,张之洞与武汉之间的历史渊源,一目了然又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