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公仔

石湾美术陶瓷的俗称是“石湾公仔”,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有五千年历史,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支奇葩。石湾陶民以岭南人的兼容性,学习北方名窑的优点,形成“石湾公仔”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是民窑生产,创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并充分吸收了国画写意笔法的精髓,强调概括和夸张,具有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的特点和具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谢谢你,石湾公仔街

佛山陶瓷,一向闻名全国

而说到岭南的陶瓷

当然少不了石湾

甚至有民谣唱道:“石湾瓦,甲天下”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曾了解过它

但今天,提莫将带你一起

石湾公仔街走一趟

去感受这门古老的手艺的魅力

从南风古灶公交站下车

就能看到一条颇具岭南特色的街道

店里店外满满当当的陶瓷公仔

这就是佛山有名的“公仔街”

沿着道路向前

提莫发现了一间装饰古朴的店铺

然而更为引人注意的是

店招牌写着的“刘传”、“三代传人”字眼

听在石湾长大的小伙伴说

这里藏着一个在陶瓷界颇具盛名的老先生

这位名叫刘传的刘老先生

作品曾在英国伦敦博览会上展示

还被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定为珍贵文物

那么厉害的人物,提莫当然要去拜访一下啦!

走进店里,展柜上摆着福禄寿、笑面佛等

中国古代寓意吉祥如意的神仙人物

墙上挂着刘老先生的个人简介

短短的几行文字

展示了一代陶瓷大师传奇的一生

刘老先生的嫡子刘桂乐

传承了父亲的手艺,并发扬光大

获得的奖项摆满了整一个橱窗

店里的老板娘说,来这的大多是回头

他们的卖的石湾公仔不仅制作精良

而且价格还实惠

这个三代传承的名气

还得感谢一直以来街坊的支持

让提莫最有感触的,是这个

名为“孝不能等”的老妇人陶瓷公仔

脸部神色实在是惟妙惟肖

让提莫不仅想起家中的父母

时光不等人,平时多陪陪他们

就是他们最大的慰藉

明年就是狗年

店铺里的陶瓷师傅已经在着手明年的生肖陶瓷

这精细的毛发纹理

就足以看出师傅的技艺非凡

离开刘老先生的店铺后

提莫继续沿着公仔街一路向前走

便走到了这个充满石湾人回忆的地方

这个斜坡,是许多石湾小伙伴

小时候最喜欢玩耍的地方

推着滑板车,上到斜坡的最高点

踏着滑板车用力一蹬,一个劲地往下滑

风在耳边呼呼刮过,人影在两旁闪过

下冲的过程中心无旁骛

只需要感受那纯粹的速度与激情

童年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在我们闲逛的过程中

还发现有不少店铺卖这种陶瓷小卖件

几十块,就能把他们带回家

挂窗台上有种古朴自然的味道

这里还有个石湾陶瓷博物馆

门口堆得高高的陶罐,格外有味道

让提莫忍不住拍照

里面让提莫印象最深刻的

莫过于这幅东平河的陶瓷浮雕

不知道的远看还以为是

陶瓷雕刻版的《清明上河图》呢

仔细看,无论是房屋、小船

还是路上的人物等等

一切的元素,都有着特定的颜色搭配

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神韵

让我不禁感叹制作大师的技艺高超

整个博物馆不算太大

但充满着陶瓷的艺术气息

室内还有不同造型的陶瓷作品

让我了解到石湾陶瓷更多的故事

附近还有一些卖日常用品的陶瓷店

茶具、碗碟、花瓶、摆设等,应有尽有

有兴趣的不妨来看看哟

这间小店还将多肉植物种在陶瓷器皿中

可爱的多肉配上精致的小陶瓷罐

我也忍不住买上了几个

作为一个佛山人

其实我对佛山的陶瓷并不十分了解

而这门传统又古老的技艺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也有些枯燥乏味

但如果你有空,不妨来石湾公仔街走走

或许你会更了解佛山

更了解佛山曾经的故事和辉煌

谢谢你,石湾公仔街

因为了解了你,所以更爱我的大佛山……

你与石湾公仔街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记得在文章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哟~~

佛山陶都,“石湾公仔”的发祥地

前几日趁着放假,想着和家人到佛山的南风古灶逛逛,可到了南风古灶的门前却打起了退堂鼓,里边很小而且需要门票,一大家子人要是买票进去也就不值了。于是就到了在南风古灶附近的商业街看看,陶制的大盆和大罐子很是漂亮!

偶然间,进入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馆里的展品可真是精致,也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像下图,我就觉得后边那些圆形的家伙很像巨型细菌呐!特别是中间那个蓝色的看着还不像是个好细菌。

下图是“竹林七宝”,恕我眼拙,只看出来一个弹琴的,其余六个看起来是来看热闹和闹事情的。

下面这六小只就很可爱嘛!就像是柯基抢了驯鹿的角,耀武扬威地、大摇大摆地走着。

梦中的舞者,成功激发了我文艺的小细胞,多美丽的一件艺术品啊!而且那种蓝色也特别地好看。

下图的福禄寿也是在博物馆拍的,只是有没有看官能告诉我,它们身上的500是什么意思呢?

还有这个浮雕墙,细看还是很精致的。

虽然没有进入南风古灶,但逛逛周边的商业街和博物馆也是受益良多的。

陶艺之困:石湾公仔街为何越走越迷茫?

关注“佛山龙狮体育之困”之后,我们将视野关注到佛山另一张文化名片——石湾陶艺

在佛山诸多工艺美术中,当代石湾陶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作品不仅进入到中国一级拍卖行,近日还走进美国陶艺50年庆典年会展览上,石湾陶艺家还与世界陶艺家共语陶文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石湾陶艺发展一路畅通,无困惑之说。第一篇,记者从其重要的商业集贸地——石湾公仔街谈起。

商户:“石湾公仔街更像一条旅游街”

很多人买石湾公仔,大多数首选到石湾公仔街。当购买经验丰富后,他们再买石湾公仔,就不会直奔公仔街,而是跑到深巷里面的各家大师工作室聊天、饮茶,谈生意……

▲石湾公仔街卖着琳琅满目的各类陶瓷实用品。

在石湾地区,公仔街一度成为石湾公仔的重要销售市场。近年来,公仔街上的商户直呼“生意大不如前”,纷纷转行、转租,销售的陶艺品种越来越多,宜兴紫砂壶、家具摆设、陶瓷碗碟茶具一应俱全,成为综合性低端陶艺销售市场。

“说到底,如今的公仔街,卖得并不是纯粹的石湾公仔,多是迎合游客的陶瓷实用品和旅游品。”藏家阿添告诉记者,在景德镇陶瓷很多专业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商品定位、市场专业程度都是清晰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就可以到某个专业市场;然而你在公仔街,几乎看不到石湾陶瓷名家的原作或精品,满街的“达摩”、“钟馗”、“观音”陶艺印制品,相似度极高。

同时,记者也观察到,南风古灶、石湾公园极易受到旅游的影响,遇到旅游旺季,容易出现人丁兴旺的景象,但公仔街并不因此生意大热。阿棉是公仔街专营名家陶艺的老商户之一。阿棉认为,“旅游热,旺丁不一定旺财,很多游客只是进店问问价,对于陶艺艺术品,他们不了解,不会花较多的钱购买,商铺生意主要靠常年积累的客源。

一级市场缘何生意差?

商户阿招告诉记者,公仔街市场走低,原因是综合性的,最重要的是受时下廉政之风以及整体经济影响,影响着市民对艺术品的消费。

▲来自外地的碗碟、茶具,应有尽有,并且价格低廉,吸引了很多游客。

据了解,公仔街市场的商铺产权大部分掌握在经营户手中,各个商铺都是独立运营,由于没有成立相关的商会等组织机构,很难形成规模性经营,市场品味难以提升; 遇到商业危机或周转不灵时,商户们便会采取转租的方式转嫁经营风险。

记者曾经采访陶艺家曾鹏,他说,过去很多藏家前往他的工作室,提出想在他工厂直接购买作品,都被其婉拒。曾鹏建议他们前往由代理商经营的专营店购买。

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充分保障了代理商的商业利益,也让艺术家有了更多的时间创作作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陶艺销售人士陈先生告诉记者:石湾公仔的销售市场并不像景德镇瓷器市场分工明细,代理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石湾公仔街即是主要的一级市场;眼下很多艺术家,为了求得更多的商业利益,不仅跑市场,还要谈生意、谈广告宣传,身兼数职,还剩下多少时间用来创作作品?

“很多外地客商在公仔街,看到谁的作品不错,只要花费5元钱就可以买到陶艺家的手机号码,然后就可以电话联系、上门洽谈业务……”陈先生说:“作为一级市场的公仔街,商铺作为零售商或代理商,没有充足利润,如何会去代理大师的作品呢,杂卖各类陶瓷工艺品或许就是目前商家们想到的出路。”

卖陶瓷还得多吆喝

“一条主题街,为何不组织一些宣传、促销活动呢?”当记者提出这一疑问时,商铺老板阿棉说:“都是独立运营的,都是各顾各地做生意,谁管谁呢!”随后,记者有选择性地在数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店铺中问出同样的问题,大多数店主与店员都表示并未考虑过此类的问题。

这不禁让记者想到平洲玉器商会抱团发展这一案例。平洲珠宝玉器协会会长梁晃林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由于行业自律的缺失,平洲玉器市场出现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现象,为规范玉器市场的交易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01年行业成立平洲珠宝玉器协会,不仅制定了“平洲玉器市场交易行规”,还引进了国家级玉器鉴定中心,会员们凡是卖假货,将给予除名处理。

这是依靠良性市场管理,平洲玉器市场,一跃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玉器市场之一以及中国最大的缅甸翡翠玉石集散地之一。

对此,东方印象艺术馆负责人谭浩深认为,没有突出的外在形象,没有独具特色的引力点,以及长远发展方向,公仔街即便是升级换代也难以带来更大的市场效应,“建立商会组织,从而抱团发展,对于公仔街发展或许是一个契机,制定行规,并通过有组织的策划、包装,面对市场,卖瓷器还得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