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蜂蜜

龙门林地面积18万公顷,山地遍布各种林果,林中的鸭脚木花是蜂蜜酿制的上等材料。此花酿制的蜂蜜香味别具特色,再加上龙门山区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公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酿造出“龙门纯蜂蜜”。龙门蜂蜜集美容、保健、药用于一身,其中尤以地派镇出产的冬蜜为最佳,其色纯白,味道清纯,冬季可形成固体状,富含有机酸。龙门养蜂已有几百年历史。至2002年止,年饲养量达5.3万多群,蜂蜜年总产量1300多吨。现在龙门蜂蜜已经成为了游客必买的龙门特产之一,龙门蜂蜜为当地蜂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念好“扶育融”三字经,打造“中华蜜蜂谷”,龙泉中蜂产业这样干!

11月13—14日,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现场会在衢州衢江区召开,对下一步深化畜牧业绿色创建、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出了具体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主持会议并讲话,副厅长刘嫔珺作工作部署。

龙泉市农业局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汇报了龙泉市中蜂产业情况,并介绍了龙泉发展中锋产业主要做法,践行浙江蜜蜂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念好“扶、育、融”三字经,打造“中华蜜蜂谷”,开启龙泉市乡村振兴新篇章。

念好“扶育融”三字经

第一,念好“扶”字经。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先行和机制创建,高标准实施蜂产业振兴行动。

第二,念好“育”字经,通过主体培育、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高质量推进蜂产业提升行动。

第三,念好“融”字经,通过“中蜂+扶贫”、“中蜂+文化”和“中蜂+旅游”,高水平抓好蜂产业联合行动。

打造“中华蜜蜂谷

近年来,龙泉市借助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的好势头,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全市中蜂养殖户从2015年的1200户增长至2018年的2011户,中蜂养殖群从2015年的13500群增长至2018年的25000群。2018年中蜂50群以上的养殖户97户,最多的达360余群,规模养殖不断涌现。大力推广中蜂活框养殖、中蜂饲养管理等新技术。打造了锦溪—住龙、竹垟—宝溪等6条乡镇甜蜜旅游风景路线,已建成3个蜂情山村。通过举办采蜜节、蜂收节等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龙泉生态、龙泉蜂蜜、龙泉蜂文化,叫响了“龙泉蜜语”品牌,打造“中华蜜蜂谷”,让中蜂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下一步,龙泉市将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着力在主体培育、品牌营销、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把蜜蜂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龙泉精准扶贫的“金钥匙”和山区生态农业的“金名片”,让龙泉农民“蜂”光无限、让龙泉农业“蜂”情万种、让龙泉农村“蜂”景独好。

来源:剑川农业

体验“最美的甜”!今天,龙泉锦溪镇江南蜜蜂谷游客“蜂拥而至”!

龙泉市第二届蜂旅文化

甜蜜开幕啦!

张有钢 摄

初夏五月

蜂飞蝶舞

香蜜四溢

数千人齐聚江南蜜蜂谷

参加蜂旅文化节启动仪式

张有钢 摄

5月26日,龙泉市第二届蜂旅文化节暨中蜂扶贫启动仪式在锦溪镇黄永村“江南蜜蜂谷”举行。市委书记王顺发出席活动,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胡福良应邀出席。

在启动仪式上,市农办精准扶贫,向各村困难农户代表捐赠蜂箱和蜂种。今年计划扶持600余名低收入农户,免费赠送3000箱中蜂,构筑龙泉的甜蜜事业。

龙泉市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养蜂历史悠久。目前,龙泉市中蜂饲养量已近2.5万群,比2017年增加0.5万群,主要分布在锦溪、住龙、城北、西街、竹垟等乡镇(街道)。

近年来,龙泉市坚持扶贫与开发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抢抓全域旅游发展契机,通过组织原生态、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盘活农村经济,积极推进文旅、农旅等融合发展。

殷小明 摄

活动掠影

广场的舞台上

孩子们化身黄色可爱小蜜蜂

翩翩起舞

台上小孩的表演活泼可爱

台下的小孩也是乐不可支

新婚燕尔的夫妻品尝巢蜜

甜美的蜂蜜保佑他们日子甜甜蜜蜜

蜂蜜比喜糖更有好寓意

糖会融化会坏掉

而蜂蜜却是天然的防腐剂

代表着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

台上新人甜如蜜

台下的观众口福也不浅

蜂农早已准备好了天然新鲜的蜂蜜

金黄色的蜂蜜泛着诱人的光泽

香气在空中弥漫

老远都能闻到一股子甜蜜的味道

蜂蜜竞拍活动开始啦!

品尝过蜂蜜的游客观众早已按耐不住

190!230!300!!

此起彼伏的叫价直接把活动掀向了高潮

10瓶蜂蜜顿时被一抢而空

■■■■■

活动结束后,胡福良在黄永村乡村振兴讲习所与全市养蜂协会的会员及养蜂大户进行交流座谈,分享养蜂经验,指导发展方向。当日下午,来自锦溪镇乡村振兴讲习所中蜂养殖实训基地的讲习师为贫困农户现场授课。

蜂蜜小知识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

蜂蜜对某些慢性病还有一定的疗效。常服蜂蜜对于心脏病、高血压、肺病、眼病、肝脏病、痢疾、便秘、贫血、神经系统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等都有良好的辅助医疗作用。

蜂蜜含有其他多种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所以还是天然的美容保健品,备受青睐。

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同时,蜂蜜中含有的酶和矿物质,帮助提高免疫力。

见习记者 季通斌 李志翔

编辑 季通斌

你知道周渭祠门楼为何又叫“蜜蜂楼”吗?

周渭,字得臣,恭城路口村人。出生于残唐五代之时。他家境贫寒,幼丧父母,在叔伯抚养下勤奋读书,善诗能文;为人急公好义,具有胆略识才,后来在北宋做监察御史,终其一生,是封建社会的一位正直不阿,廉洁奉公的清官。他的事迹,在《宋史》《平乐府志》以及清光绪十五年版,民国二十六年版的《恭城县志》均有记载。

周渭祠是纪念周渭的庙宇,庙址在恭城镇兴隆街,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重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渭祠的门楼,是全庙建筑的精华所在,面阔三间,分明间,左右次间和梢间。木构架是在四根立柱上端,用两横梁和横枋牵间成一间。再在两梁之上架层叠梁架以木桁,桁通一间之左右两端,从梁架顶上脊瓜柱上逐级降落,至前后枋上为止,瓦坡曲线即由此而定。桁上楔椽,排比并列,以承望板;望板以上始铺瓦作,这是构架制骨干最简单的做法。遵循这一原理,门楼按梁架檩数分配,结构属“九架前后廊”,屋顶两层结构都是歇山式。

门楼最独特壮观的造型艺术是它的斗拱。屋面的顶层和下层之间都饰有斗拱,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特征之一,即为求减少桁与翘相交处的剪力,故在翘头加横的曲木拱。在拱之两端与翘相交处,用斗形木块垫托于上下两层共和翘之间,使曲木与斗形木块结合在一起,用以支撑伸出的檐,谓之斗拱。斗拱的作用是使房檐的重量逐次集中下来,直到柱的上面。门楼斗拱用于檐下带有装饰性,“一斗三升”是最简单的形式,其名称很多,结构复杂各异。

周渭祠门楼上的斗拱每组分为坐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其中鸳鸯交手斗是少见的。该斗始于“一斗三升”,以坐斗为基础,交互斗垂直于坐斗,坐斗的两侧是鸳鸯交手斗,与另外两组鸳鸯交手斗相接;下层交互斗又与上层交互斗相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远望像蜜蜂窝。每当风过门楼,则有嗡嗡轰鸣之声发出,百姓谓之为“蜜蜂楼”。此楼还有一妙处,鸟儿蝠兽不敢在此“安营扎寨”,对保护门楼,利好多多。

“ 蜜蜂楼”采用全木杠杆结构,不用一件铁件。它以多根坚实木料互相串联吻衔,飞檐挑远,是清式营造法的典型,但为清式建筑中所罕见,充分体现了恭城人在建筑艺术上的聪明才智。周渭祠堪称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瑰宝。 正是:

一代清官御史郎,庙宇门楼展辉煌;

貌如蜂窝传千古,蜂蜜济世寓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