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兴卢板鸭

涌兴卢板鸭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涌兴镇的特产。涌兴卢板鸭色泽金黄,肉质酥松,香脆酥嫩,口感舒适,香味回荡,是下酒、佐餐的上等佳品。

涌兴山美,水美,草也美,鸭更美。涌兴卢板鸭是以涌兴特产麻鸭作原料,经宰杀、烙烧、烘烤、卤料配制、卤煮等十余道工序精心加工而形成的纯天然卤制板鸭,在100多年的家庭制作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完备的民间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色泽金黄,肉质酥松,香脆酥嫩,口感舒适,香味回荡,是下酒、佐餐的上等佳品,在卤食品中且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餐饮文化。

兴化板桥古居周边旅游景点 兴化板桥故居介绍

1. 兴化板桥故居介绍

1、拱极台——西水关

2、八字桥老街——八字桥

3、板桥纪念馆——八字桥

4、板桥故居——东门

5、东岳庙——东门城内大街

6、养和园(百年老店)——长安路

7、元老府(明代宰相府第)——八字桥

8、四牌楼——城中心四牌楼

9、文庙(兴化中学旧址)——牌楼西路

10、赵海仙洋楼——东门城外洋楼巷子

2. 兴化板桥纪念馆图片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3. 兴化郑板桥纪念馆图片

郑板桥陵园位于兴化市腹部的大垛镇管阮村西北角,该地俗称郑家大场,为郑氏祖坟地。墓区总占地2760平方米。郑板桥墓坐北朝南,圆形墓廓。墓前立墓碑,碑文“郑板桥之墓”五个大字为周而复题书。由墓向南有一条入园中轴通道,通向门楼。门楼前耸立一座三门牌坊,牌坊上额书“板桥陵园”四个大字。墓四周有波浪形围墙,墙的左右内侧嵌有板桥书画石刻八块。墓区松柏林立,翠竹丛生,绿树环绕。墓的西、北邻河,建有护坡驳岸和栏杆。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4. 兴化名人故居

1、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大家印象

水上森林挺有特色,空气很清新,而且美丽的白鹭。整体感觉不错,环境也很好。人不是太多,很幽静的地方。

走进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位于兴化市李中镇,是全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的好去处。这片人工生态林面积1500亩,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水杉、池杉参天,树梢益鸟欢聚,沟内鱼儿跳跃,林内一片生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猫头鹰、野鸭、白鹭、黑杜鹃、草鹦鹉、山喜等在此筑巢生息。林中鸟平时有3万多只,最多时有6万多只。黄昏时分,百鸟归巢,遮天蔽日,景象蔚为壮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这里游人如织。

景点类型:公园

门票:80元

开放时间:8:00-20:00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李中镇苏宋村

2、千岛菜花

大家印象

油菜花很漂亮,虽然人多,但是还是要给个好评,景色很壮观,大片大片的花海实在令人震撼。

走进千岛菜花

千岛菜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东侧,总面积近万亩。千百垛田漂浮于水中,云蒸霞蔚,煞是壮观。江苏兴化的油菜花,开到荼蘼。在这里,乘木船的优雅不输贡多拉,花垛田的情调不输威尼斯水系的复杂……每一处的转角,都是迷途在花田里的自说自话。2011年经过网络评选,兴化花海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油菜花海第一名。与享誉世界的普罗旺斯熏衣草园、荷兰郁金香花海、京都樱花并称,跻身全球四大花海之列。

景点类型:其他

地址:缸顾乡东旺村东侧

3、郑板桥纪念馆

走进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 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纪念馆所辖的郑板桥故居,为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 萧疏,保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

地址:牌楼北路2号

4、施耐庵陵园

走进施耐庵陵园

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 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块,高1.4米,宽0.4米,前有三门砖砌牌坊。东南有施耐庵文物陈列室。施耐庵墓园。墓前立一砖砌三门牌坊,正中横梁上,悬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苍松翠柏间,赵朴初手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的石碑立于墓前,邻近还有一绿岛,一条小河环岛流过,人在高处俯视,却似狮子(施子)盘绣球,因而俗称“风水宝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张惠仁有诗赞之曰:“隔岸白驹迷晓雾,盘球狮子沐晨阳。耐庵泉下泰然卧,评说由人论短长。”

地址:泰州市兴化市

5、乌巾荡

走进乌巾荡

位于兴化城区北郊,面积6.78平方公里,陆地、水域各一半,相传由岳飞在此射下金兀术的乌巾而得名。这里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笔下梁山泊的原型。元朝末年,施耐庵回归故乡,面对景色壮美的乌巾荡,曾吟诗一首:“昔人曾去桃花源,我辈今到芦苇荡。蓝天白云映碧波,绿树丛中是故乡”。 景区水面开阔,陆地平坦。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南湖公园(俗称乌巾荡公园)和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著名水上佛教胜地--上方寺均在区内。

地址:江苏省泰州兴化市城区北郊

6、垛田风光带

走进垛田风光带

垛田风光带位于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这里河港纵横,菱藕飘香,块块隔垛宛如漂浮 于水面岛屿,有“万岛之国”的美誉。每年春季,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 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宫,浓 郁花香让人迷醉,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地址:江苏省泰州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

7、四牌楼

走进四牌楼

兴化四牌楼在明代称做“四攒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楼。兴化四牌楼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后、万历十九年以前,即1559年至1591年约30年间。四牌楼匾额除我们今天所见的47块外,尚有明代初建时悬挂的“国朝省阁”和“淮海人文”。这两两块匾额在康熙二十三年重修时仍然存在。 47块匾额旌章兴化籍历史人物75人81人次,上自南宋开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寿之征,跨越五个朝代。但立匾的时间却不以历史先后为顺序。根据记载,明代初建时只有4块,后加“东海贤人”和“中原才子”不过6块,基本上都是为当时明代的人物所立。康熙二十三年以后才逐步增加,出现了宋元时期人物的匾额。嘉庆三年才形成“上下四旁皆立匾,可以觇文物之华焉”。 47块匾额,绝大多数为地方官府或士绅名流发起公立。其中御赐之“性静情逸”以及民初大总统徐世昌特颁之“仁寿之征”也只是地方上复制或仿制。因而,家大势大者尽点上风,一些在历史上很有地位的如成元竹、胡献、陆西星、宗元鼎、禹之鼎等却无人问津,更不要说张士诚、施耐庵之辈了。至于武士、闺阁、艺匠、方外本受歧视,当然一概摒之。因此,四牌楼的匾额可以反映兴化部分历史,但不能以偏概全。

景点类型:历史建筑

地址:泰州市兴化市牌楼路

8、郑板桥故居

走进郑板桥故居

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 各一间。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

地址:兴化市昭阳镇

9、竹泓光福寺

走进竹泓光福寺

兴化市光福寺,位于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东,因此又叫竹泓光福寺。此寺初名为“福田庵”,乃佛教曹洞宗贾菩萨派的祖庭,为竹泓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见证。竹泓光福寺在清朝光绪年间,由主持僧福庆和尚拆除旧庙重建而成。寺内建有大雄宝殿、关帝庙、都天庙,楼台亭阁遍布,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可惜抗日时期,该寺被日军占为据点,地势比较险要,建筑坚固,八路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后日军投降,古寺被八路军焚毁,防止再被占为据点。 建国后原址被辟为粮库。如今古刹“光福寺”又得以易地重建,成为了竹泓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景点类型:宗教场所

地址:江苏省泰州兴化市竹泓镇东

10、刘熙载故居

走进刘熙载故居

位于兴化市城区小关帝庙巷3号,为原貌易地重建,前后两进,前为听事厅,后为生活用房,还有面东书斋一处。厅堂正中悬挂着咸丰皇帝御赐的“性静情逸”匾额,下方长几上陈列刘熙载石刻遗像。故居原名古桐书屋,陈列刘熙载生平简介、刘氏遗物、当代名人手迹及学术研究资料等,是展示刘熙载人生旅程和学术思想的一扇独特的窗口,使游客对被誉为“东方黑格尔”的文艺理论家刘熙载的一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景点类型:故居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小关帝庙巷3号

5. 兴化郑板桥故居介绍

郑板桥诗/贺俊杰/整理:

沁园春·恨

清代:郑燮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雪

清代: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竹枝词

清代:郑燮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念奴娇

清代: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题画竹

清代:郑燮

两枝修竹出 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道情

清代:郑燮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

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6. 兴化吴甡故居

文状元应该指“经殿试后确定的第一甲第一名的进士。下列几位为兴化历史上的文状元是毫无疑问的。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的废止(1905年),兴化共出了十一位状元,其中文状元九人,武状元两人。

7. 兴化板桥故居门票

江苏兴化。

板桥竹位于江苏兴化城英武大桥西南车路河沿岸,主要以绿化与园林景观建筑相结合,总建设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园内有斑竹、茶秆竹、黄杆乌哺鸡竹、菲白竹、凤尾竹、孝顺竹、早竹、紫竹、辣韭矢竹、水竹、小琴丝竹、南君竹等58个竹类品种,同时园区内配以各类乔木、花草,营造自然生态园林景观,是兴化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场所。

8. 兴化是谁的故居

刘熙载,江苏泰州兴化市人。现在的兴化市府前街西端有刘熙栽载故居。

故居现有坐西朝东门楼,坐北朝南前堂后屋。家居式穿堂、天井、古桐书屋等建筑。正堂屋悬咸丰皇帝御书“性静情逸”匾额。室内陈设古朴典雅。并陈列刘熙载所著《概论》、《四音定切》、《说文双声》等文物资料。

刘熙载在兴化诸多历史名人中,其学问可称是最为浩博而精深者。对此,近人尝概言其要,云其“博学而多能,于六经子史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又治音韵、算学,卓有成绩,于文艺各门,博综约取,尤多建树。”

刘熙载(1813~1881),清代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

  刘熙载出生于一个世以耕读传家的清寒知识分子家庭。父松龄,字鹤与,监生,是个闲居乡里的「隐君子」。

熙载生数岁,父于与言时许其趣尚曰:“是子可以人道,殆少欲而能思者也。”十岁丧父,数年复丧母。少孤贫,力学笃行,读书睹指识微,约言孱守。

道光十九年(1839年),熙载二十七岁,乡试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熙载三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与书法均优,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召对称旨,旋奉命人值-房,为诸王师。

咸丰六年(1856年》,年终考绩,二乐察,公名在一等。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犯北京,部中有惊,官吏多迁避,熙载独留。和议成,鄂抚胡文忠。明年,应鄂抚胡林翼之聘,离京赴武昌任江汉书院主讲,嗣因太平军二次西征,生员逃散而未果,于是,留诗一首,回程返京,中途改辙,进入山西,在汾河一带浪迹漫游。

其汾河柳诗云:“节近清明柳未新,汾河寒色感羁人。十年浪迹浑闲事 知负淮南几树春。”

正当刘熙载初到山西时,清帝咸丰病死。同治元年(1862年),诏起旧臣,而君与焉。其明年,两奉寄谕,趣人都。

同治三年(1864年》,补国子监司业,其秋,命为广东学政,补左春坊左中允,掌管广东全省各府、州、县学生员考课黜陟之事。督学广东,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以教育士人。督学三年任期未满,即请长假归里,从此脱离官场生活。

  同治六年(1867年)至光绪六年(1880年),历时十四年,刘熙载晚年一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

刘熙载的著作有《艺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说文双声》、《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其中以《艺概》最为著名,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论著。《艺概》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是刘熙载多年来玩味品鉴传统文化艺术的心得之谈。

9. 兴化板桥故居介绍词

23岁时,郑板桥与幼读诗书的徐氏成婚,他们相濡以沫生活了16年,生有一子二女:一子犉儿早夭,长女适袁氏,次女适赵氏。徐氏夫人在郑板桥39岁时病故,约过了三年光景,板桥续娶郭氏夫人,婚后并无子嗣。

饶氏夫人是郑板桥43岁时在扬州玉勾斜偶遇的小家碧玉,她芳名饶五娘,当时年仅17岁。饶五娘对郑板桥慕名已久,在其母亲的撮合下,与郑板桥定下了婚约。两年后,已成进士的郑板桥纳饶氏为妾。多年以后,饶五娘诞下一子,小名麟儿,郑板桥52岁再度得子,可谓喜不自胜。然而,麟儿6岁夭亡,这使郑板桥陷入了无子可续香烟的境地。

东兴旅游攻略模板(东兴旅游攻略模板图片)

广西东兴市旅游简短攻略,要求最新最全,要纯手打2013年的(高分悬赏,拒绝复制)。

今晚高兴,我就回答下你的问题,本人就在东兴,我就简单说说吧......

NO.1 购物方面你们要是想买一些外国特产或者红木工艺品之类的,口岸那边、新华路两边或者解放路都有卖,海鲜干货的的话可以去国贸。

NO.2 饮食方面早上可以去吃点粥(当然看你住在什么位置了),东兴粥做的还是可以的,各种口味都有。其他有点特色的的,除了大酒店之外简单说几个小吃类型的。湖南路那良风味、强记烤鸡。想吃点辣的四川路山城重庆。原北部湾大厦对面越南炒螺,味道还不错。想喝汤的话北仑大道的邱氏膳食。

NO.3 住宿方面我就不罗嗦啦,东兴酒店宾馆很多,都比较便宜。如果晚上想去K歌,东兴酒吧也不少。有金源F1 、新城、百威、88、皇家凯歌等等。民族禁忌嘛没什么的,做好你们自己就好,这边的人还是比较好接触的。查车的话也就是进入东兴横江检查站会查一下,口岸嘛都这样。

NO.4 旅游景点如果你们自驾游那出了跨海大桥可以先去江山半岛玩玩。再往前澫尾金滩和竹山风景区。进入东兴市区没什么景点的,国门口岸算一个,其他小地方有陈公馆、友谊公园、关帝庙等等。其他市外的九龙潭风景区、红石谷都还不错。至于你说的宰客很少的,因为我罗列的景区除了两个漂流的地方,大部分都没有门票的。当然在景区买卖你们可以讨价还价嘛。

NO.5 至于想去越南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护照,没有的话也可以,这边可以跟旅行社团。如果你们只去半天还不如偷渡过去1、2百搞定。千万不要相信那种带你去越南的,到时候有可能会被宰。

温馨提示:这也是对来东兴的游客唠叨几句。对于不懂玉器和红木的轻易不要出手。一些越南人卖的越南烟其实价格都比较便宜,也就几块钱一包。最贵的铁盒升龙零卖10块也OK了。6月份这里经常下雨,记得带雨具。

最后祝大家在东兴玩的开心,过得快乐。有不懂得可以咨询我。

广西东兴旅游攻略 求好心人告知!

广西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东兴自1989年口岸开放以来,利用边境旅游、边民互市等优惠政策,在自治区和中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区内外、国内外旅游部门、企业合作,逐步形成了跨国旅游、京族风情游、京族渔村游、东兴市内游等境内外旅游,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与周边地区构架了“上山、下海、又出国”的大旅游格局。境外旅游有:芒街一日游、“海上桂林”下龙湾三日游、河内海防五日游等国外旅游线路。境内旅游有: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万尾金滩、竹山一号界碑、新石器贝丘遗址、红树林、万鹤山、石门谷、北仑河中越友谊大桥、胡志明亭、中越人民友谊公园、仙人井、响水龙、观音寺、天主教堂等众多景点。

广西东兴旅游攻略

九龙潭风景区、红石谷、中越边境旅游线、万尾、口岸风景区等,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可以值得一去。

东兴景区很多,有很多都是自然免费的。就是花公车费,便宜得要死。可以去万尾看海,游泳。还可以吃到实惠的美味海鲜。到东兴街上,还可以吃到很多来自越南的小吃和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吃,更有便宜的特产。另外全生态的自然风景,还有中越边境的自然风貌,少数民族的漂流景点等等,太多了。

另外说一点,东兴的住宿非常便宜。东兴什么不多,就是酒店、宾馆、旅社最多了,这让您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享受高等服务的酒店。防城和钦州的住宿大体也和东兴差不多。

.饮食文化谈不上什么特色。数量尚可,味道一般。营养不错。

.购物:东兴只有一些越南特产。用的玩的有红木用品和工艺品,越南牛角梳,越南香水。吃的有越南咖啡(买纸质简装的又香又便宜,但送礼除外)。越南海产品(干品)是很好的。这些商品同内地相比是价廉物美的。有些甚至便宜成倍或几倍。

在东兴,千万不要听信那些所谓帮办过境证的人,往往都是非法过境的。是一些东兴人或越南人,把你从船带过去。这也属于是非法越境。被捉罚款自已负责。要过境,一定要亲自入到公安局柜台去办。(似乎散客芒街一天游尚未解禁),东兴每天有一班气车到越南下龙湾。

东兴旅游攻略,急急急!!!!

。九龙潭风景区、红石谷、中越边境旅游线、万尾、口岸风景区等,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可以值得一去。

东兴景区很多,有很多都是自然免费的。就是花公车费,便宜得要死。可以去万尾看海,游泳。还可以吃到实惠的美味海鲜。到东兴街上,还可以吃到很多来自越南的小吃和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吃,更有便宜的特产。另外全生态的自然风景,还有中越边境的自然风貌,少数民族的漂流景点等等,太多了。

另外说一点,东兴的住宿非常便宜。东兴什么不多,就是酒店、宾馆、旅社最多了,这让您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享受高等服务的酒店。防城和钦州的住宿大体也和东兴差不多。

.饮食文化谈不上什么特色。数量尚可,味道一般。营养不错。

.购物:东兴只有一些越南特产。用的玩的有红木用品和工艺品,越南牛角梳,越南香水。吃的有越南咖啡(买纸质简装的又香又便宜,但送礼除外)。越南海产品(干品)是很好的。这些商品同内地相比是价廉物美的。有些甚至便宜成倍或几倍。

在东兴,千万不要听信那些所谓帮办过境证的人,往往都是非法过境的。是一些东兴人或越南人,把你从船带过去。这也属于是非法越境。被捉罚款自已负责。要过境,一定要亲自入到公安局柜台去办。(似乎散客芒街一天游尚未解禁),东兴每天有一班气车到越南下龙湾。

东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东兴旅游攻略

金滩

金滩,属于东兴京岛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内的一个景点,位于万尾岛上,该岛地处北纬21°31’,东经108°22’,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旅游季节长达8个月之久。岛上草木繁茂,四季常绿。金滩全长15公里,宽阔坦荡,沙质细柔金黄。绿岛、长滩、碧海、阳光,构成京岛如画景色,是天然的海滨浴场,滨海旅游度假胜地,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东兴屏峰雨林公园

东兴市屏峰雨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东兴市马路镇平丰村。千年山泉水中的溪流从海拔900多米的罗华山蜿蜒跌宕而来,谷床全是洁净的花岗岩,千年流水冲刷,石头裸露了原色,殷红如血。溪水随着谷床的变化成潭、成湾、成瀑布;谷道两岸茂林修竹簇拥,危崖中闲花点缀,青藤怪树探首。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位于东兴市东兴镇西南侧,中越界河—北仑河旁。1958年为纪念中越两园人民在解放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而建,故名“中越人民友谊公园”。2000年,政府引资对公园进行修复。1958年经东兴县人民委员会与越南海宁省政府商定,为在1954年的援越解放斗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立这座纪念碑。

白鹤园

白鹤园位于东兴市郊、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总面积535亩,其中水域面积将近200亩,区内植被茂密,绿草如茵,具有东兴“绿肺”之称,有诗形容“松柏葱翠,黛色横天”。

罗浮天主教堂

罗浮天主教堂位于东兴市区罗浮河畔。距离市中心2公里。东兴罗浮天主教堂始建于1832年。当时的罗浮天主教堂属北海教区。始建时的罗浮天主教堂占地10447平方米。设有教堂、钟楼、育婴室(收养弃婴)、男校、女楼、仁爱堂、圣堂、织纺堂等各组成部分。由于历经岁月的冲刷、历次政治风暴的决荡以及人口增殖的影响,如今的罗浮天主教堂只剩490平方米的教堂和25平方米的钟楼。

古榕部落

古榕部落位于东兴市竹山港旁,是竹山八景之一。竹山别称榕树头,因村中一片古榕而得名。竹山古榕部落由一棵一千三百多年的古榕和众多小叶榕组成。古榕为高山榕,榕树高大挺拔,树干需十三个成人张开双臂才能合抱。

大清国一号界碑

该界碑正好处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系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所立的第一块界碑,故称大清国一号界碑。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块历尽风雨的巨石就这样巍然屹立着。

万鹤山滨海湿地公园

万鹤山滨海湿地公园位于京族三岛之一的巫头岛南面,南临天鹅湾,西接榕树头,面积3平方公里。这里亚热带水果随处可见,珍稀植物杂居岛中。长在深山野岭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膝柄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紫荆木在巫头岛现身。万鹤山湿地公园有海边“小西双版纳”之称,是广西保存最完好的滨海湿地。在湿地公园的南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树种繁多,野趣浓郁,靠山临海,物华天宝。每年清明节到冬至,都有二万多只白鹭在这里栖息繁衍,最多时超过四万多只。当地人把鹭鸟称为鹤,因而得名万鹤山。万鹤山有鹘鹤、翎鹤、白鹤、银鹤、蓑羽鹤、黄嘴鹤、马褂鹤等七个品种;按书诗上说分属两大家族,即白鹤与苍鹭。

陈公馆

陈公馆,即陈济棠公馆。是20世纪20年代陈济棠在他事业巅峰时期回家乡兴建的豪宅。陈公馆是一座别墅式大院,整个院落呈西北——东南走向,北面建有主门楼和炮楼,东侧有侧门,四周有青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一座两层西式别墅。门楼加炮楼一共三座,均为二层式砖混结构。陈公馆的主体 建筑,分主楼和副楼两部分,这是一座两层西式豪华别墅,两楼之间用天桥连接。主楼是陈济棠陈列馆,副楼是中越友谊馆。

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区

红树林,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滩的胎生树种,海洋唯一木本植物的群体,是世界珍稀保护植物。当你把它的树皮划破后,破口处立即渗出红褐色的汁液,红树其名因此而来,海边的群众别称为“海榄树”。红树林是由许多红树种类生长在一起形成象陆地一样的树林状态而得名。

三圣宫

三圣宫,又称三婆庙。庙中供奉的三婆婆又叫妈祖,复姓三卫,名林默,后被皇帝赐封为三圣,故其庙就称三圣宫。竹山三圣宫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坐北向南,整座庙宇飞檐高翘,红墙绿瓦,雕龙画凤,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宗教庙宇特色的古式建筑。

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纪念坛

广西沿边公路零起点标志——零点纪念坛,位于北仑河入海口的大堤东端,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包括平台、栏杆、球雕塑标志和基座部分。整个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均用花岗岩石材料精雕细刻而成。

贝丘遗址

交东贝丘遗址,位于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海边,遗址在高出海面不到十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遗址在社山东部隆起处,故又名“社山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

北仑河口(竹山)景区

竹山,位于北仑河的出海口,是中国大陆最西南端的边海小渔村,因盛产竹子得名。村子里有大清国一号界碑,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起点,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陆地边境线的交汇点,有当年侵华日军在广西沿海的第一个登陆点的遗迹——寇井,有广西目前发现树龄最“老”的榕树——榕树王,有香火鼎盛的“三圣宫”(三婆庙),有广西沿边公路的零起点,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国家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兴化郑板桥故居附近的景点 - 郑板桥故里兴化

1. 郑板桥故里兴化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2. 板桥故里兴化五子

 尚寨派裔孙吴锡璋,清乾隆四十年乙未科高中一甲一名武状元,钦点殿前侍卫,晋封四品武德骑尉。?、  吴 姓源 流?  一、渊源  在古谱中出现许多吴姓的人物:有《路史•国名记》中记载的炎帝之臣吴权、黄帝之母吴枢 ;有火神祝融氏吴回;有曾与羿比射的神箭手吴贺等。这些吴氏的来源,固然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在吴氏史料中十分罕见。而现在吴姓的人绝大多数是泰伯、仲雍的后裔。郑樵《通志 •氏族略》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起源出自姬姓:黄帝,有熊氏国君,号有熊。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名轩辕。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是历史上第一个姬姓的人。黄帝有四妃,共生子二十五子,其中正妃嫘祖生二子,长玄嚣,次昌意。黄帝去世后,玄嚣继任。并继承了黄帝的姬姓,吴姓即从玄嚣这一支脉递传而来。史称姬姓吴氏,故追溯本源,黄帝是吴姓的初祖。?黄帝以降,经玄嚣、娇极,帝喾至五世为后稷。名"弃"。善农耕,播五谷,建功于天下, 被尧帝命为农官,受舜帝封于邰(今陕西武功)。成为我国农业始祖,后被后世遵为"神农" 。吴姓旧谱载:"吴氏之先,始于后稷",指明后稷是吴氏的先祖。?开氏于泰伯、仲雍:后稷之后,传十二代至古公亶父,(下简称古公),几经迁徙,已由封地 转移至 (今陕西西彬县和甸县一带)。古公继承和振兴了后稷等祖先的事业,积德行义,深受民众拥戴。时值商殷之世,西北戎狄游牧民族也逐步强大起来。经常搔扰古公的辖地,因不堪戎狄侵凌,古公便率众离南迁岐山山麓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定居,同时建立国家统治管理机构。得到了商王朝的认可。因所建的诸侯国地处周原,故称周人,诸侯国也称周。?古公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传说季历贤而其子昌(即周文王)有圣端,深得古公宠爱。古公有意传位于季历,以便今后能传位给昌。但因碍于当时氏族王位长子继承的传统而苦恼。泰伯、仲雍体察到古公这一心意,为了顺从父亲的意愿,兄弟俩决定自动引退,以逊位于季历,于是托辞为父采药,结伴南奔衡山,且一去未返。这样,季历被立为太子。但古公去世前仍留下遗嘱,要季历让位给泰伯以遵氏族传统。泰伯、仲雍回国奔丧时,季历遵 照父亲遗命,要泰伯继承王位,泰伯却坚辞不受。季历不依。几经避让不成,泰伯只好再次 偕弟南奔荆蛮,为了表示义无反顾之心,泰伯、仲雍回荆蛮之后,即举族南迁,兄弟俩辗转 来到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吴地(今无锡梅里村一带)落脚,并改从当地吴人断发纹身之俗,以成 "刑佘"之人。表示再无资格当宗庙社稷之主,籍以回避季历。泰伯、仲雍此举,不仅顺从父意,使季历因而登上王位,而且开创了吴氏的谦让家风。其崇高品德,深为后世敬仰。孔 子在《论语》中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认为泰伯的品德已到了至高的境界,这就是"至德传芳","至德"堂号的来源。司马迁在《史记 》中把泰伯列为《世家》之首。?  泰伯、仲雍到江苏吴地之后,不畏艰辛,开山辟水,教民农桑,积极改造环境,"数年之后 ,人民殷富,远近民众相率归附者千余家",于是泰伯兴建国家,国号"勾吴",族人以国为姓,改姬姓为吴。泰伯从而成为吴姓的开氏始祖,无锡梅 里成为吴姓的发祥地。《赵宋百家姓》载:"纪吴之郡海",盖舆地志云"渤海者,东海之通称也"。所以吴姓统称" 渤海传芳"。由于泰伯无嗣,泰伯去世后,王位传于仲雍,今日吴姓乃仲雍所传,仲雍是为 吴姓的传代始祖。?后来传至泰伯十九世孙寿梦,吴国始称王。吴王寿梦有五子:长诸樊,次余祭,三夷昧,四 季札,五厥由。由于季札最贤,吴王要传位于他,他坚辞不受,寿梦死后,才决定以兄弟次 序传位,最后传给季札。可是,季札仍旧礼让不受,后来索性避居延陵(今江苏武进),二兄 余祭无奈,只好把延陵封给他作属邑,因此世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但继承了"让德"高风的高尚品质,而且以高度的文化素养称贤于世。季札去世时,六十五岁的孔子亲自为他题写墓碑:"于戏有吴延陵季子之墓",世称"十字碑"。传至泰伯二十一世孙吴王夫差,至公元 前四七三年被越王勾践发动的对吴国战争中所打败。夫差失国,绝大部份的吴姓子孙被赶出 家园,流亡他乡,散居各地,甚至流落国外。其中除季札四子中的子玉一支留守延陵外,其 他的则"散处吴楚、闽越间"。季札的后裔另称延陵,以别渤海,郡号"延陵郡"此后还析 出"长沙郡"、"濮阳郡"。吴姓一族以"谦让开拓"的特有家风,生息繁衍,丕显昌盛, 成为望族,据最近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吴氏族人有二千多万,在十九个大姓中居第十名。海 外吴氏后裔有四百六十万人,占华侨总数的百分之十五。?二、入闽  福建是吴姓分布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崇安、建阳、浦城、福州、连江、莆田、泉州、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同安、厦门、漳州、云霄、龙岩、宁化、连城、上杭等县市 。?南北朝至德三年(583年),丰州刺史章大宝谋反,吴惠觉平叛有功,授丰州刺吏,后择居清源山朋山(旧称屏山)岭后。?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吴图元,以治书御史奉命都统节制经略闽疆。先住福州古桥头,反又迁居尤溪,子孙又分衍大田、漳平、安溪等地。?唐僖宗中和二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吴仁禄唐开成进士,官国子博士,迁户部大司徒,因避广 明之乱"耻再受乱朝爵令",徙居惠安大吴。至今已一千余年,传四十世,誉为"名宦乡贤 裔,忠臣孝子家",繁衍蕃盛于闽南各市县和台湾、浙江、广东、四川、江西、辽宁等省, 以及东南亚诸国。子孙数百万人,泉州黄龙、晋江磁灶、石狮三宗,乡殷富昌荣,菲律宾" 让德堂"和印尼"延陵公会"以及泰国、星州等的吴氏族姓社团,对侨居地和祖国贡献巨大 。宋代惠安九世十三人登进士第,宋旌表吴德章为孝德大孝子,清光绪庚寅,晋江吴鲁钦点 状元。其所著《百哀诗》为亲睹八国联军侵华罪行之纪实。痛责清廷腐败卖国之爱国史诗。唐僖宗中和四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吴祭字孝先,随王审知入闽。同行的还有其堂兄弟:发、 兴、瑞、良、斌等五人,分居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汀州等地,称为吴氏六祖。?宋末元初(1249年),状元宰相安徽吴潜之十一世孙吴薪,从浙江兰溪以孝廉征为龙岩令入闽,为官清正,未三年即得迁秩,改判潮州,莅任时途径海阳探访祖迹,不幸染疾,其子徙居漳下坡,后裔丕振蕃盛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和东南亚诸国,至今繁衍二十多万人 ,其中尚寨派裔孙吴锡璋,清乾隆四十年乙未科高中一甲一名武状元,钦点殿前侍卫,晋封四品武德骑尉。?浦城城吴氏显荣于宋仁宗朝,礼部侍郎吴待问生:育、京、方、亮四子均进士及第;吴育大魁天下,与弟吴充先后任仁宗,神宗宰相,调和鼎鼎,家声大振。?迁入上杭的吴氏有两派,一属江 无锡常州延陵郡;一属渤海郡。衍居全国各地子孙以四川为多,连江吴氏,其始祖吴省元,于宋代因避乱由南京迁居连江东塘,至今已发展三十一世 ,其裔孙吴运追随孙中山革命,为黄花岗烈士之一。?宋进士文林郎吴宥由江西南丰迁宁化,成为后世闽、粤客家吴氏始祖。子孙分衍于台湾、两广、香港等地。?  安溪县厚安吴氏,其始祖子原公,于明代永乐年间迁入安溪剑斗开发创业,至今五百余年, 人才昌盛,其子孙散居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仅安溪剑斗镇就有子孙一千余人。?福建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吴姓的清官廉史,在宋代就有知惠、潮二州的惠安吴达老;有古田尉,积阶朝散大夫莆田的吴公诚和尚右郎官,大理少卿吴叔告;有史称"真廉吏"的建阳古田尉,攸县丞,融州节度推官吴居仁以及长乐世称"吴铁面"的著名监察御史吴实。此外还有 南宋进士、大教育家、惠安吴岗治学舍以经学指授峡邵二州,夷陵学子始第春官。?  三、肇南  吴姓也是较早迁居南安的族姓之一。两晋时期,中原汉人为辟战祸,纷纷南来,沿古南安江而居,特别是唐宋、中原板荡,北方大量民众南迁入闽,移居南安。唐代诗人韩盄隐居南安时,在《秋郊闲望有感》诗中就有"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的诗句和《南安寓居》中有"天近函关屯紫气,水通吴甸浸晴霞"诗句,说明南安一带早有地名"吴乡"及田地"吴甸"。?据有关史料记载,吴姓移居南安主要支派有:黄龙族礼孙公裔下;漳州南靖吴薪公裔下;还有吴伯谦裔下;灵水清溪支派,肇基公,燕翼公裔下;还有从龙岩、漳浦等地迁入其他支派,他们在南安开山辟水,艰苦创业,蕃衍昌盛,至今人口达58170人,为南安第七大姓。?四、蕃衍  黄龙吴氏:大约于宋嘉定(公元十二世纪)纷纷迁入南安,黄龙一族迁入南安开发的村落有: 码头诗口村、诗坂村、龙溪村、营园村;洪濑有湖美小路村、进坑村;溪美有顶溪美、溪美 街、莲池村(赤口);柳城有浦头村、鹭江大埕村、下都、杏莲、三堡、八尺岭东山村;彭美 下房村;金陶有鼎美村、吴板村、内寮村、盖溪跳坑村、金墩吴厝村、镇山墩头村;罗东有 潭边村;水头有湖内村、田中村、托坂村;石井有后店村;丰州有素雅东门、南门、港吴; 霞美有邱店、许厝后村、下福村、埔头村、麻山村、金鸡村、云台村(小部分);康美有东坂 吴厝村;诗山吾丰古宅村。美林有溪州、省新的林头、库内、梅胜、埔顶;历经八百左右年 来,如今黄龙族的南安后裔,广播闽、浙、赣、粤、港、澳、台,并侨居海外,星、马、泰、菲、印尼、欧美等地,瓜瓞绵长,人才辈出,簪缨显宦,名贤博士,商贾富豪,遍及海内外。?黄龙吴氏开基祖礼孙,其先祖吴琚以下几代是:吴琚--吴安仁--吴仕骧--吴爽-- 吴礼孙,自礼孙起至今已传二十九世,衍居于海内内数十万人。一世礼孙,配陈氏,生三子 :长景政,居黄龙祖地传世;次景善,分居南安诗口;三景兴,分居晋江、石狮、蚶江及锦里。二世景政,配蔡氏妙清,生六子:长君用、次君济、三君弼、四君辅、五君锡、六君赐 。?二世景善支派:后裔又迁播于南安金淘、安溪、泉州城内、福清、龙溪地区、尤溪县、福州市、延平、建宁、邵丁、同安、厦门、晋江以及江西上饶、浙江温州、平阳和台港等地,后裔数万人。三世君用支派:配陈氏,生三子:长观生、次观应、三观庆。后代有分居予永春梧板和南安陶内、吴坂、内寮、诗口、埔尾等地。?  三世君济支派:字和卿、号龙溪。配杨氏、胡氏、刘氏、杜氏、蔡氏。生七子,长希宪( 氏生),配林氏,生三子:长宗之、次益之、三习之;次希文(杜氏生),配周氏,生一子, 羽遂,分居晋江、石狮、蚶江;三希礼(杜氏生)官讳显宝,号大石,配庄氏,生五子:长仕 良、次仕宗、三仕铭、四仕端、五福生(早逝);四子希勉(杜氏生),配林氏,生一子:从道 ;五子希舜(杜氏生)讳显德,配虞氏(早逝无嗣);六子希禹(杜氏生)讳显胜,号翌斋,配甘氏,生二子:长孟溢、次孟奇;七子希敬(蔡氏生)讳仲孙,生三子:长观荣、次观志、三观东。?水头湖内吴氏:始祖一处士(君济之裔孙),分支晋江东廷后播居,水头湖内的泰安。一处士 到水头开拓求进,不久便与宋氏交厚。宋氏慧眼识中一处士之才能与为人,遂以爱女妻之, 生二子,长精直、次精一。精直与精一于明宪宗成化九年开族湖内,精一即大二房,后插迁漳州开族。精直传恪齐,继传滨竹。滨竹再传四子:长竹居、次竹所、三竹轩、四竹斐(后 裔大都分支漳州葛头或云角尾纲头)。故称后湖内村吴氏四房之分源于此。一处士衍传水头 吴氏,迄今已有五百余载,传宗二十一代,现海内外人口五千多人。?裔孙播据南安溪美街、顶溪美、洪濑进坑村。?  三世君弼支派:字和甫,号清江。配陈氏,生二子,希圣讳元宝,配刘氏,生二子:长绍祖 、次绳祖。绍祖播居南安市海都石井后店。再播迁于广东潮属的海丰、陆丰、曲溪等地。绳祖播居惠安洛阳街及武夷山等地。君弼次子希源讳福宝号揽秀,配陈氏,生四子:长敬祖、 次德祖、三荣祖、四庆祖。?石井后店吴氏:始迁祖吴启勋讳绍祖,于元朝末年(1361年)迁居后店村。至明末清初, 郑成功反清复明与清廷对抗。斯时人口二千余人,清廷以治海民与郑成功交接、强迫迁移。 限三十里外,驱而逐之。初、二次村民尚在近处观望,至第三次大肆杀戮,焚其居室,村民 惊而四散逃走。全族逃往广东属揭阳、海丰、陆丰等地。后来郑成功退守台湾,至康熙末年 (1735年),两广总督奏请,"沿海居民当使复族",康熙准奏。于是人民纷纷回乡,重 整家园。后店村回归者仅十余户,其余均留在广东各地,各自谋生。回归吴姓人艰苦奋斗, 辛勤创业,传至现在二十四代, 总人口三千余人,其中分居台湾三百余人,分居厦门三百 余人,在村人口(包括外出国内工作人员)二千余人,侨居海外一千余人。?裔孙播:新步、下尾宅、产头、星田、西庄、仙景、石崎、延陵的索路、南安洪濑镇。?  三世君锡支派:字和杰,号敏斋,仕元武荣州主薄;授将士郎,配何氏又名妙莲,生三子: 长希善,号俨斋,配叶氏,生二子:贤、德;次希允,号毅斋,配扬氏,生一子:玄瑞(今严埔西房大厅);三希弼,号忠斋。配蔡氏,生三子:莹、辉、昭(今严埔东房)。?裔孙播居:金浦(严浦)、金鸡、麻山、石崎、仙景、五羊、小锦田、仙塘五房、浦头、下福 、田中等。?  贤名大治,号惟忠,播居南安古宅。辉由乒乓石沟花树下据居晋江下浯(花树房),传下灶、 罗堂、高坑、安海圣店街、南安官桥田盇、丰州下福。六世允斋居南安铺头、赤口、当甲、 丰州东门。七世吴钦宜播居南安洪濑、小路。八世愿庵之子播居南安坑尾再移居芸后(即今浦头)。希灏之长子移居库内。九世临田播居南安林头。西渠裔孙一柱移居晋江茂陈宅,由 陈宅部份移居南安邱店许厝后,一柱移居仙景、石碑后。十世退庵播居晋江下茂。秀山播居 南安罗东潭边,其长子茂山由潭边迁居江西上饶桥恩山村;十二世岩山之子播居南安岸帽; 鹏之子印官(龙亩)播居南安露水头大埕;十三世朝官由金浦播居麻山 人口1800人,十 八世自浮由南安库内分居溪美吴厝巷;十九世周广播居金鸡,人口200余人。?苍山吴氏:明洪武年间,宋状元宰相吴潜的十一世孙吴薪派裔启衷公,字钧父。为避" 辱宰官祸"由漳州南靖展转迁徙,开基武荣二十七都古苍乡,生三子:长高斋,次厚斋,三 实斋。公元十四世纪初,高斋迁居兴化仙游,厚斋迁居同安吾峰,唯实斋公,仍留居桑梓, 弘扬祖业。实斋生二子:长圣福,次圣禄。圣福生一子,裔居古苍、墩坂。圣禄生四子:长 秉与居溪后埔。次秉成居古苍。三秉贡,大约于公元十四世纪八十年代,分居?尾。四秉泰 分居后畲。至五世,大约于公元十五世纪,秉成之长子钦明,次子钦玉分居安溪墩坂。三子 钦和仍守居古苍。历经六百多年风风雨雨,艰苦创业,苍山吴氏一族,以坚强的毅力,慧悟 之本性,著望族于温陵,拓乡域于苍山,一脉绵长,发屏崛起,如今仅于本土人口12000 多人,地跨南安、安溪两县,分布于?美、古苍、墩坂三乡,此外还有大批宗族成员,拓展 港、澳、台和东南亚诸国,足迹遍及五大洲。?濑水头吴氏:吴伯谦于北宋年间由泉州清源山朋山岭后分居南安濑水头,(一说从晋江象畔 迁入)濑水头吴氏子孙后衍居安溪长坑、祥华、龙涓、西坪、魁斗、剑斗、尚卿和德化、感 德、石门、潘田、福德等地。?灵水吴氏:灵水支派始祖吴懒翁,是江南吴氏大宗吴宣的后裔,自宣以下,世系是:吴纶 - --吴宥--吴坤二--吴吉甫--吴五四郎--吴千六郎--吴九六郎--吴懒翁。吴 懒翁字志仲,生于1325年,卒于1387年。明洪武十三年(1380),携其幼孙吴温明(1375--1 443),从泉州东门移居灵水安居落业,至今600多年。?江崎吴氏属灵水清溪支派,始祖肇基公于明末由晋江东石镇坑园徙居江崎,繁衍至今已二十 五世,现本乡人口2500多人,并衍至水头、康店、后邦、上郎、上圳、田中、抚坂、苏 厝、云霄城关及世界各地,在台湾台南港仔尾、彭湖锁广港等地都有江崎的分支。?山前顶乡吴氏属灵水清溪支派,开基祖清溪一世祖然公之子燕翼,现人口600多人。?  蕉山吴氏:礌苍蕉坑吴氏的开基祖朴轩公,平贼有功,钦赐游击,明正统年间由龙岩徙居蕉坑,本地人丁2000多人,还有子孙分衍温州、福清、安溪等地和东南亚诸国约20000多人。 ?凤巢吴氏:属入闽龙溪支派默公裔下,始祖述善公生二子,长致政,居东石埭边。次致茂, 裔居丰州西岱浯宅。致政生四子,长勤斋,仍守居埭边,次毅斋,三慎斋,四宁斋居柯坑, 次子毅斋於大清雍正年间,开基凤巢村,生二子至今传十八世,人口400多人。次子仍回埭边。?五、昭穆  黄龙吴氏通族:六十四字行。?  十二世起字数取易有六十四卦,生生不已之义。?  洪维我宗,生民自周,记序世家,端为之首,?  至德所贻,实庶且永,代钟哲人,在君左右,?  允文亦武,亮节高风,辉煌典策,蔚焉国桢,?  丕嗣徽音,望诸贤裔,凡亿孙曾,尚其懋哉。?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七月望日(1686年)赐进士出身南康县令裔孙吴黄龙编定?  水头湖内吴氏字行(自七世起):?  宗、宪、缙、绅、世、代、恩、荣、学、遵、孔、孟、道、法、周、程?  苍山吴氏?  前十字:启 斋 圣 秉 钦?  于 德 景 宗 伯  后二十八字:?  世 光 祖 武 永 传 芳 基 业 敬 承 信 彦 通?  惟 冀 孙 曾 敦 道 学 朝 廷 应 举 显 明 堂?  江崎吴氏字行:?  世 必 孟 仲 淑 奋 隆 徵 锡 御?  翼 亮 昭 文 德 丕 绳 振 武 功?  蕉坑吴氏字行:?  廷承宗功世道德文章荣国选仁慈孝友振家声?  凤巢吴氏:?  述 致 斋 纯 敦 素 复 司 奇 兴 孟?  宗 光 嘉 庆 永 远 传 辉 耀 泽 隆?  吴氏堂号 延陵衍派?  六、宗祠楹联?  苍山吴氏?  德扬渤海志异征诛春秋颂美节 宗镇苍山谦让开拓祚胤传遗芳?  启基拓梓园高瞻远瞩推钧父 衷正系邦国武略文韬赋裔孙?  麟趾呈祥开一世 螽斯衍庆拓三吴?  宏图钧父启苍山 妙荫定公传古佛?  大圣孔丘崇至德 雄心宗武仰高风?  苍山梓桑多雨露 山川形胜蔚人文?  古干新枝春永在 苍松翠竹寒岁长?  谱 牒  南安吴氏谱牒的编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部份的支派世系完整、脉络清楚,长幼有序 ,排列井然,而且名人传记,行状、文辞精华,有的还载有诗词赋和文物古迹。?苍山吴氏大宗谱约编篡于清咸丰年间,由苍山吴祖许先生编篡,后来再篡修。但各支派房谱 ,匀有自行续修,直至2002年10月,由吴达生、吴文华、吴基彬主持修编。约于2004年10月完成。

3. 兴化板桥纪念馆

除了上面的还有千垛菜花、水上森林、施耐庵陵园、县府衙门、板桥纪念馆等

4. 江苏兴化郑板桥纪念馆

1、拱极台――西水关

2、八字桥老街――八字桥

3、板桥纪念馆――八字桥

4、板桥故居――东门

5、东岳庙――东门城内大街

6、养和园(百年老店)――长安路

7、元老府(明代宰相府第)――八字桥

8、四牌楼――城中心四牌楼

9、文庙(兴化中学旧址)――牌楼西路

10、赵海仙洋楼――东门城外洋楼巷子

5. 兴化的名人郑板桥的传说

郑板桥以卖画为⽣,为“扬州⼋怪”

重要代表⼈物。下⾯我们就来看看郑板桥的两则故事。

  写⽵明志

  郑板桥⼀⽣,以写画⽵⼦最为着名:

  “咬定青⼭不放松,⽴⾝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画、这诗、这⽵,正是他“清为官,勤为民”的⾼亮志向的⽣动写照。

  在⼗⼆年的官宦⽣涯中,他时时以百姓为念,有错即改,有利即⾏,在潍县时就曾有这样两个故事:

  当时,潍县每到冬天,经常发⽣⿏窃狗盗之事,闹得⼈⼼惶惶。郑板桥就募⼈专事巡查捉拿盗贼强徒。谁知,这⼀番好意却没有得到好报。巡查队⾥的宵⼩不良之徒借此滥⽤职权,看到哪家⼩孩在玩牌,即以“抓赌”为名,闯进去敲诈勒索;碰到⾛夜路的,就污蔑⼈家是⼩偷,抓来吊打,讹诈钱财;⽽对真正的盗⾸⽍⼈却视⽽不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郑板桥得知这情形后,⼀⾯⽴即派⼈严查不法分⼦,⼀⾯⽴即遣散了⾃⼰募⼈组织起来的巡查队,沉痛⾃责道:“我愧对⼦民啊!”

  乾隆⼗⼀、⼆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发⽣了⼈吃⼈的惨事。郑板桥痛⼼疾⾸,决定开仓赈灾。⽽那些胆⼩怕事的⼈却阻⽌他不要这样做。

  郑板桥对此⼼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此!事已⾄此!待⼀层⼀层禀报上去,苍⽣百姓早已死光了。天⼤之事,由我承

担!”他当即开仓拨⾕,让乡民按⼈头领取。

  谁知这⼀开仓济民的善举,却被⼀些⼈污蔑为贪污渎职、另有所图,告发于朝廷。郑板桥因⽽被撤职罢官。

  离开潍县时,郑板桥只雇了三头⽑驴:⼀头驮着简单的⾏囊,他⾃⼰骑着;⼀头装着两夹板书,还有⼀个叫阮咸的乐器;另⼀头,⼩皂⾪骑着,在前⾯引路。

  郑板桥为官清廉,⼼系民⽣。⽼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和菊。

  开仓济民

  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的孩⼦⼀样。家⾥没有收受的贿赂,桌⼦上没有遗 留的公⽂。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们喝酒颂诗,以⾄于有⼈忘记他是⼀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吃⼈(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阻⽌他。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责问下来,我⼀⼈承担罪过。”

  郑板桥⽴即发粮⾷给⽼百姓,救活的⼈有上万⼈。

  ⼈物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号板桥,⼈称板桥先⽣,江苏兴化⼈,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年举⼈,乾隆元年(1736年)进⼠。官⼭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为“扬州⼋怪”重要代表⼈物。

  郑板桥⼀⽣只画兰、⽵、⽯,⾃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万古不败之⽯,千秋不变之⼈”。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较有代表性的⽂⼈画家。代表作品有《修⽵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芳馨图》《⽢⾕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6. 兴化板桥故居

1、拱极台——西水关

2、八字桥老街——八字桥

3、板桥纪念馆——八字桥

4、板桥故居——东门

5、东岳庙——东门城内大街

6、养和园(百年老店)——长安路

7、元老府(明代宰相府第)——八字桥

8、四牌楼——城中心四牌楼

9、文庙(兴化中学旧址)——牌楼西路

10、赵海仙洋楼——东门城外洋楼巷子

7. 游兴化郑板桥纪念馆作文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 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品析郑板桥不同时期所画的兰竹图上的题画诗,我们可以透过有限画幅的形象联想到郑板桥的人生经历,联想到清代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使单幅画面犹如文学作品、影视片一样,叙说着许多许多……

家世背景

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郑板桥故居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早年生活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三十五岁,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中年生活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 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

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

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禹王台勘灾。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

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晚年生活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嗣。

8. 郑 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 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④、哈尼族改姓郑姓:明朝弘治初年,知府陈晟把《百家姓》中开始两句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氏分别让当地的土司使用,哈尼族从此才有了郑氏。后来,一些哈尼族人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汉字“郑”,成为哈尼族郑氏的新成员。

⑤、满族改姓郑姓:满族济礼氏,亦称纪里氏,世居驽宜(今俄罗斯萨哈林岛)、长白山区、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郑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郑姓名人:

1、郑成功 (公元1624~1662)

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成功遁入海岛与父绝。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举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湾作为根据地,仍奉明年号,未几而卒。

2、郑燮 (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少颖悟,读书富于别解,落拓不羁,有狂士之名。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循吏之称。晚年躬耕自食,以诗酒自娱,诗、书、画俱佳,着有板桥全集。

9. 兴化郑板桥博物馆游览日记

东山民俗博物馆位在龟蒙景区内,主要展示的是沂蒙民俗和历史文化,馆内有两大展区,三十间展厅,主要展品是生产工具、生活器具、民居建筑、服饰穿戴、仪仗用具、游艺道具等。去山东民俗博物馆玩,个人推荐注意事项:

一是开馆时间:上午 9:00 ~ 下午 17:00

二是博物馆免费不免票,去博物馆参观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登记领票,门票仅当日有效。

三是交通路线:如果是从外省自驾或坐飞机、坐高铁等去山东民俗博物馆玩,首先到山东济南市,然后根据你所在位置,乘可选择乘坐BRT5路、K115路、K119路、K139路、K145路、K152路、K160路、K171路、K187路、K202路、K911路、326路公交车,到“省博物馆”站下车即。四是参观博物馆用时,约需半天时间。

五是十大镇馆之宝必须重点观赏,如东平汉墓壁画(汉)、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甲骨文(商)、颂簋(周)、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鲁国大玉璧(战国)、郑燮双松图轴(清)、亚丑钺(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九旒冕(明)等。

10. 郑板桥故居兴化

  兴化古代名人  他们中有明代三任宰辅高 榖、李春芳、吴 甡,“杨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鱓 ,“后七子”之一文学家宗臣,著名文艺理论家、“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经学家、扬州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任大椿,国学大师李详,江淮名医赵海仙等。近代,从这里走出去的学者还有生物学家李继侗、化学家纽经义、地理学家李春芬等。  兴化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兴化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在苏北实属罕见。  -------------------------------------------  开埠先祖,楚国大将 昭阳(战国) 战国时代楚国上柱国 开埠先祖。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高 榖 1391 1460 明内阁大学士,被尊为“五朝元老”。 《明史》有传(《明史》卷169 列传第57)。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李春芳 1511—1585 明嘉靖状元,隆庆初年任内阁首辅,被称为“状元宰相”。 《明史》有传(《明史》卷百930 列传第81)。兴化“元老府”即其故居。传东岳庙为其所建。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吴 甡 1589—1670 明内阁大学士,有“平章纶阁”匾悬兴化四牌楼。 《明史》有传(《明史》卷252 列传140)。  明代“后七子”之一 宗 臣 1525—1560 作《报刘一丈书》 明朝“后七子”之一,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有“中原才子”匾悬兴化四牌楼,故居在西门石桥北的侯家垛子。  施耐庵(明朝) 著《水浒传》  陆西星 著《封神演义》  任大椿 经学家,扬州学派早期代表人物  刘熙载(清朝) 著《艺概》 《清史稿》卷480 列传第267。  韩乐吾(明朝)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清朝) 书画名流 故居在东门护城河边、小南门东。  扬州八怪之一 李鱓(清朝) 书画名流,写意花鸟 据说后代在镇江。  李清(明朝) 明大理寺左寺丞 《清史稿》卷500 列传287遗逸传一  解学龙(明朝) 明刑部尚书 《明史》卷275 列传163。  孔尚任(清朝) 著《桃花扇》  解缙 ——明代翰林院学士一级官 “解学士”。  --------------------------------------------------  当代名人  军中将星——解厚铨  两院院士——朱亚杰  两院院士——李德平  两院院士——李继侗  两院院士——钮经义  两院院士——王振义  国象大师——谷笑冰  国象大师——侯逸凡  文化名流——袁木  文化名流——周志高  文化名流——江南春  文化名流——毕飞宇  文化名流——顾保孜  文化名流——傅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