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夹馍

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肉叫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 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 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剂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价格2-4元不等一般分普通和优质两种优质的是纯瘦肉比普通的贵五毛或一块

正宗的肉夹馍是什么样的 怎么在西安吃到正宗的肉夹馍

肉夹馍可以说是西安的代表美食之一了,不过朋友们肯定在自己的城市都可以见到肉夹馍摊子,小编以前吃的不正宗的都觉得好好吃,这正宗的肯定更好吃了,那么在哪里吃正宗的呢?快来看看吧。

正宗的肉夹馍是什么样的 怎么在西安吃到正宗的肉夹馍什么样的肉夹馍算是一个好的肉夹馍?

当然是充满着入口即化的碎肉块和烤到香脆的馍。肉要用汤煮,陈汤,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白吉馍用半发酵面制成,和面时加些清油,醒面要醒足半小时。陕西人把做饼叫“打馍”,一家正经卖肉夹馍的铺子就是靠师傅手工打馍。这是绝对的功夫活,讲究一气呵成。

肉夹馍逐渐走红之后,全国各地都有了卖肉夹馍的店铺,同时也有有人开始尝试往馍里加青椒、香菜来中和肉的油腻,但陕西人才不会承认加了青椒和香菜的肉夹馍呢!真正做得好的腊汁肉哪会肥腻?加青椒和香菜只会破坏肉的香气,口感复杂不利于细细品味肉香。真正好吃的肉夹馍当然是肉和馍都足够出色。

正宗的肉夹馍是什么样的 怎么在西安吃到正宗的肉夹馍

肉入汤锅,肉皮朝上,加绍酒、食盐、冰糖、葱段、姜块、大茴、桂皮、草果,大火烧开,小火转焖,水开圆却不翻浪。肉的好吃,是时间的沉淀。打馍师傅们一首持着擀面杖,一手捏着面团,上下摔打着面团,经过“蹂躏”的面团才最好吃。有的店铺会依旧用老炉烤馍,火焰将白吉馍的面香发挥到极致。

怎么点才最地道?

在陕西人的眼里,肉夹馍可不仅仅是点一个肉夹馍而已。

肉夹馍分为肥肉肉夹馍、瘦肉夹馍,再细分的话,还有纯瘦夹馍、肥瘦夹馍、皮瘦夹馍、皮肥夹馍……人和口感都能够点到。肉夹馍店的餐牌一般只写“普通”和“优质”,优质夹馍就是肉更多的意思。我们问了陕西本地人,他告诉我们,第一次吃纯肉夹馍建议选择纯肉,然后再慢慢加入肥肉,逐渐品尝油脂的香滑,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最高级的,总是最好吃。

正宗的肉夹馍是什么样的 怎么在西安吃到正宗的肉夹馍

新鲜出炉的白吉馍脆的掉渣,师傅一刀分成两半,热气蒸腾,把腊汁肉剁碎夹入,煮的足够久的肉汁入味,最后浇上一勺陈年老汤,这便是老陕人心中永远难忘的美味

吃肉夹馍搭配什么最美味?

吃肉夹馍时候的搭配也很重要,最广为人熟知的搭配是传说中的“三秦套餐”,肉夹馍、凉皮、一罐冰峰。地道老陕味。

回民街吃腊牛肉夹馍的最佳搭配则是街道两旁的酸梅汤。除此之外,西安人还会选择搭配丸子汤或者肉丸胡辣汤,这几个单品真的各个都足够排入小吃榜的前几名,搭配在一起更是1+1大于2,至于个中滋味,就到陕西亲自品尝吧。

陕北风味小吃之话说羊肉泡馍和肉夹馍

吴歌原创/餐饮文化

6月底飞去西安,开启了一周的大西北风味小吃之旅。

提起西北风味小吃,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羊肉泡馍肉夹馍

羊肉泡馍美味十分诱人。拿上好的白面馍馍掰碎了,放入锅内用羊肉汤煮了,加入粉条或者粉丝,倒入大碗,再摆入几大块煮得透烂的卤羊肉,撒上葱花、香菜末、胡椒面、口味重的鲜红的辣椒酱,无论色香味,都是绝佳。吃羊肉泡馍是必须以糖蒜相佐的,喝一口羊汤,吃一个糖蒜,正应了雀巢咖啡的那句广告:味道好极了!如果嫌弃羊肉有膻味,那可以改成牛肉泡馍,牛肉汤虽然没有羊肉汤那样的鲜肥,也非常好喝,如果采用的是出自陕北以北大草原的生态卤牛肉,那滋味就更加难以言说了。

肉夹馍所用的馍,与羊肉泡馍的馍略有区别,那是一种酥脆的馍,烘烤热了,顶头切开一刀,留着下边连住,把煮得透烂的五花大肉切细了,填入馍的那道切口,肉里的油渗入馍的内层,咬一口肉的肥美馍的脆香,塞满一嘴。肉夹馍中加入的大肉,分为三种,一种是普通,那是肥肉稍多一点,而且不一定是五花肉;一种是优质,那是五花肉肥瘦相间的得恰到好处,瘦肉略多一些;还有一种是纯瘦肉,取自前腿或者后腿的瘦肉,这符合那些丝毫不愿意吃肥肉的女孩。

词典说,馍,是一种面制食品,用面粉用发酵,蒸熟,做成半圆状,北方叫馍,南方叫馒头。因此,南方有一些卖肉夹馍的小店铺,用那种薄薄的白面馒头塞入烤肉当成肉夹馍卖,这其实是糊弄南方吃客的。陕西羊肉泡馍和肉夹馍的馍,都不是用蒸笼蒸出来的,而是铁锅烙出来的,其性状更接近于面饼而不似馒头,比蒸出来的馒头更硬实更有咬劲。如果用南方那种白面馒头做出肉夹馍,那就几乎丧失了这道美食原本的西北风味,因为你吃的根本不是正宗的肉夹馍,而是馒头夹肉——南方的菜馆里经常可以吃到白面馒头夹红烧肉或者小炒肉。

馍,是个形声字,从食从莫,莫,指夕阳西下,转义为“太阳西下的地方”。中国古人认为太阳西下就是“莫”,太阳西下的地方在西北,甘肃和陕北一带。食与莫联系起来,就是指太阳隐没地方的食物。所以,西北地区的馒头,习称为“馍”。馍也有用蒸笼的,比如黄馍馍,是用糜子粉或者小米粉调和、发酵,再用红豆沙做馅,上笼蒸熟,至今是陕北一道著名小吃,上了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显然,用铁锅烙的馍的历史应该比蒸笼蒸的馍更早,制作这种馍操作简单,对烹饪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简单,同时也比蒸出来的馍更加容易保存,可以放置较长的时间而不易霉变。

说起羊肉泡馍,我首先想起的居然是梁生宝,这是一位山西作家的一部老作品《创业史》中的一个人物。合作化的积极分子、青年农民梁生宝为合作社去买稻种,一路省吃俭用,随身带了一些馍做干粮,却舍不得买碗羊肉汤泡馍,只央求饭铺老板给一碗热水泡馍当晚饭。所幸,这样的年代早已过去了。

这次,吴歌在陕西走了近两千公里,多个城市,包括黄土高原草原交界处的几个县城,都已经看不到有梁生宝这样的窘态了。这些县城的小吃店小饭馆门口,张贴着招工广告,开出的条件是服务员每月收入2200至3000元加提成奖励,而店堂里常常是吃客盈门。即便是延川县山沟里的梁家河村,据说现在的人均年收入也已经接近两万元了,这个收入足以让农民们吃饱吃好不必像梁生宝那样了。

在比延安更北边一些的榆林,我品尝了陕西肉夹馍,是在陪同我们这次小吃之旅的延波兄弟店里吃的。延波兄弟开了一家“延波米线”的餐饮店,几年来已经发展成几乎遍布榆林市县的二十多家连锁店,除了米线之外,凉皮面皮、肉夹馍都是热门产品。在榆林绥德的店里吃了一次,又在榆林城里的店里吃了一次,非常美味,馍很酥脆,肉很香很烂很入味,量还很大,我们几个江南人每人都只吃了半个,配上米线,咬一口馍,喝几口汤,美滋滋的。

后来,在西安城里的一条老街上,正对着著名的民办高校“西安外事学院”的一个巷口,看见有卖肉夹馍的小摊,是一对小夫妻经营的,男的烤馍,收钱,女的剁肉,夹肉,吃的人还挺多。两个中年汉子各要了一个,还吩咐肉要略肥一些,女摊主特意切了一片肥肉细细剁碎,给夹进了馍,俩汉子就坐在小摊的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一对小年轻过来,男的要了优质的,为女伴则要了一个纯瘦肉的,不一会,他们就边吃着肉夹馍边逛街去了。

延波兄弟引导我们在西安城里的回民街吃羊肉泡馍,已经是这次陕北小吃之旅的结束之夜了,第二天下午,我们就离开了美味难舍的西安,飞回无锡。在陕北走了那么些天,吃了那么些好吃的特色小吃,就是没碰一次羊肉泡馍,不只是因为特色美味太多吃不过来,还是故意留着最后画龙点睛。不过,终究没与名气最大的羊肉泡馍只相逢不相识。

回民街在西安鼓楼前面一条纵向主街与几条横向辅街,构成了最具西安特色的景观街区,每天引来满满的人群。我们去的那天,已经是傍晚七点多钟,看了一天市场,虽然身心疲惫,但这回民街时必须去一看的,不然,小吃之旅一定是留下缺憾了。

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汉唐京城所在,但看到鼓楼钟楼,还是可以发现,这已经是明朝建筑风格了,半点汉唐气象都没有,但其高大巍峨还是令人震撼的。足以令人想到,这西北重镇,当年是如何深受朝廷的看重!

回民街紧贴着西安鼓楼,一直向前延展。两边布满了特色风味小吃,一家店铺紧挨着一家店铺,人行道上也排满了摊点,路旁的树干上,电杆上,挂满了飘扬的旗幡,老孙家,老王家,老米家,岐山,绥德……全是广告,一路看去,犹如走入了陕西风味小吃露天博物馆。那天西安下着大雨,但显然没有影响到逛街的吃客们,满街人头济济,撑着各色雨伞,甚至还有冒雨观景排队买心仪小吃的人。

回民街的风味小吃很多,各种烤肉,各种面食,但最引人排队品尝的还是肉夹馍,而门面最大的就是羊肉泡馍了。可见,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在陕西风味小吃中的地位之重要,以及被人们所认知之广泛。门面堂皇的羊肉泡馍店,主要是两家招牌,老孙家羊肉泡馍和老米家羊肉泡馍,金匾黑字,每个字都有几十公分大小,但仔细看了,这老什么家之中也是有些奥妙的,比如有的打着百年老米家,有的打着正宗老孙家,还有真正老孙家,等等,让我不禁想起苏州和无锡曾经有过的熟肉店陆稿荐,不也有老陆稿荐,真正陆稿荐,正宗陆稿荐等各种招牌吗?大概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品牌理念,到后来跟风者众多,或者是家族各支分割使用了品牌,这后果很严重,会让人分不清真假。

延波领我们去了与回民街相交的西羊市街,从街头差不多走到街尾,有一家老米家羊肉泡馍。这家铺子明显没有前面看到的几家老米家羊肉泡馍热闹,但它的匾额上有几个小字:正宗的。延波说,这是他从前来吃过的一家,觉得风味很地道。

夜空里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我们坐在老米家的廊檐下,一小块一小块的剥着馍,把掰碎的馍放到大碗里。现在许多羊肉泡馍店已经采用机械切馍了,而这家店还采用让客人自己掰馍的方式,大概也算保留一种地道传统风味吧,但延波的弟弟延浪却悄悄跟我说,这是店里偷懒节省人工。

懂行的人说,羊肉泡馍的馍,要掰的细碎才好吃。我是外行不会掰,延浪是懒得细掰,结果我们掰好的馍端给了厨房,厨师冲我们笑笑,就挥手让我们去等着了。好奇的是,我们两碗馍端进去晚,端出来却比别人早。我沾沾自喜的开 吃了,延浪却告诉我,我们这两碗被简化了加工,羊肉泡馍的馍是必须先用羊汤煮一下的,煮到馍软,汤里微微起稠,然后才加入粉丝、羊肉和其他调香佐料。而我们因为馍掰得大了,厨师就不煮了,给我们冲成清汤。不过,我觉得滋味还算不错,只是量有点多了,因为每份两个馍,我把两个馍都掰在里面了。

濛濛夜雨之中,我们坐车返回曲江池畔的酒店,顺道浏览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夜景,途径大汉未央宫旧址,忽然想起了汉武帝,以及他最喜欢的那位骠骑大将军霍去病。18岁的霍去病曾率领800骠骑兵,突袭匈奴主力,斩杀2000多敌军。我想,长途奔袭大获全胜的那夜,骠骑兵们一定在篝火下用大锅煮了羊肉,掰碎挂在马背上的干粮——馍,大口地痛饮着美酒,大口的吞咽着肥美的羊肉泡馍,而那羊肉泡馍,一定比如今成为小吃的那种更加粗犷,更加多肉,更加肥美,更耐咬劲,更加令人热血沸腾……

欲知陕北小吃之旅还遇到什么难忘美味,请待下篇。

吴歌,文化学者,品牌战略学者,资深媒体人,副教授。有《古今多少事》《企业文化ABC》等著作。写过“江南望族”、“吴说餐饮等专栏”。

临颍美食探访:新区步行街有家肉夹馍,7元一个,肉烂馍脆

本地资讯创作者

临颍新城区四环和五环之间,有条步行街,刚刚建成的时候,由于人气不旺,这条街基本上都是各种培训机构,后来,随着人流量的增多,慢慢的就有人在这里开饭店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尝尝一家肉夹馍店。

这家店的名字叫做老潼关肉夹馍,还是一个加盟店,不过,进店之后,里面除了肉夹馍,基本上啥都有。

除了陕西米皮凉皮擀面皮,还有馄饨热干面米线麻辣烫等等。

店里人气还算可以。

价格嘛,在临颍来说,还算适中。

这是用来夹肉的饼,皮是酥皮的,很脆香很好吃,肉香而不腻,肥瘦肉夹馍7元一个,真心不贵呀。

这是小编点的热干面,临颍本地的做法,里面有菠菜,还放了花生米和萝卜丁。

如果想品尝一下陕西的小吃,来这里保管没错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