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除了黄粑,贵州还有这些“必吃粑”|兴仁盒子粑,及松桃油香粑,沿河、德江油粑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编者按

黔西黄粑火了!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向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总书记亲手用粽叶裹着糯米、黄豆面包好一个黄粑,微笑着对赵玉学一家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黔西黄粑是贵州名小吃,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也是黔西县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需要备好的“年货”。“粑粑”是贵州小吃界的“大家族”,在全省各个地区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做法的“粑粑”高达20多种,前文提到的黄粑是“家族成员”之一。

在贵州,逢年过节和婚丧喜庆之时,还有许多必做、必吃的“粑粑”。这些“粑粑”,不仅和地方风味有关,还与当地各民族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关。

欢迎读者爆料你们家乡独具特色的“粑粑”,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发送至gzrb27@qq.com,请记得留下爆料人姓名与联系电话。

兴仁盒子粑

走在黔西南兴仁县的街上,随处可见一种外观金黄的油炸食品,尝上一个,只觉外壳酥脆,里面又糯又软,吃完满口留香,这种小吃名叫盒子粑,发源于兴仁,是当地特色传统美食

盒子粑因用特制的小铁盒烹饪而得名,当地人过早,往往是一碗豆浆稀饭配两个盒子粑加辣,简单吃过后便开启一天的忙碌。

馅大的盒子粑

盒子粑老少皆宜,制作盒子粑的食材也非常简单。选用黄豆、大米、鲜肉、葱等原材料,把黄豆大米按照比例进行调配,先将一定比例的米浆兑好,将锅里的油烧涨,控制火候,然后把米浆舀在油炸的铁盒子里。铁盒子大约深4厘米左右,刚开始舀到铁盒子里的米浆大约要盖过2厘米左右,然后把鲜猪肉丝与葱花、胡椒粉、酱油、盐等佐料拌匀,适量放入铁盒子里,然后再舀米浆铺上,放进油锅里,直到金黄色,油炸两分钟左右成熟,便可以出锅。

炸好的盒子粑

刚炸好的盒子粑外酥内软,油而不腻,馅心鲜嫩适口,咸淡适中,金黄的外衣包裹丰富的味道,肉香、葱香盈满口腔,久久不散,让人难以忘怀。

铜仁松桃油香

实际上,兴仁盒子粑在铜仁松桃、德江沿河等县区也留下了足迹,只不过叫法不同。在松桃,这种用特制盒子油炸出来的粑粑叫做“油香粑”,沿河、德江等县区则称为“油粑粑”或者“马泡”。与兴仁盒子粑唯一不同的是,铜仁的粑粑馅料大多是素食,比如酸菜海椒面、豆腐等,而兴仁盒子粑的馅料基本上要用到鲜猪肉,以荤为主。馅料不同也让“本是同根生”的粑粑在味道上略有不同,但吃起来都是口感香脆,糯香纯正。

铜仁地区马泡

无论是盒子粑还是油香粑,它们都慢慢地从地方特色小吃变成人们关于乡愁记忆的一部分,也总是能在沉睡的早晨和倦怠的夜晚唤醒人们的味蕾和极具烟火气息的生活。

栏目策划/向秋樾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图/来源于中国西南公众号

文字编辑/曹雯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糖油粑粑的历史

糖油粑粑是湖南长沙市的汉族传统名吃,糖油粑粑造价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但其制造工艺精细讲究,有特殊的制造过程。
  它虽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价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众的厚爱,成为民间长吃不厌的小吃。
  在长沙,不管人的俊美丑恶、身份地位,也不管男女老少,凡是热爱生活、懂得享受吃的乐趣之人,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都对糖油粑粑有特殊感情。
  早上三个糖油粑粑下肚,可饱一天精神,充沛体力,下午三个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饱肚,精神旺盛,糖油粑粑的滋味和作用在长沙人眼里都是奇妙无穷的。

长沙特色小吃是什么?

长沙特色小吃是:

1、油炸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具有一种“远臭近香”的特点,质地外焦内脆软嫩,味鲜香微辣,加上调料,吃起来香辣味美,别有一番风味。

2、糖油粑粑

新鲜出锅的糖油粑粑金黄脆嫩,甜而不浓,油而不腻,软软的,柔柔的,色香诱人,引人胃口大开,使人想一口气就全部吞下。

3、口味虾

长沙口味虾又叫麻辣小龙虾,以小龙虾制成,口味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滋味香辣。

4、德园包子

德园包子皮薄馅大、面香浓郁、颜色白净、质地松软、面呈海绵状富有回弹性,口感特有嚼劲。

5、剁椒鱼头

剁椒鱼头,看名字就知道它的大致形状和做法。通常选择鱼头、剁椒配上酱汁、生姜、大葱、蒜头蒸制而成,菜品色泽红亮,味道浓郁,肉质嫩滑。肥厚不腻,口感软糯,鲜辣适中。

长沙臭豆腐。糖油粑粑等。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别名星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屈原之乡,楚汉名城之称。长沙还是著名的美食之城。
长沙臭豆腐是长沙的传统特色名吃,长沙当地人称之为臭干子。糖油粑粑是湖南长沙的传统名名吃,是由糯米粉和红糖制成的。长沙米粉是长沙市民最爱的小吃之一。长沙生产糕点的历史很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几百年。德园包子是长沙地区的传统名吃。德园是一家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门店。口味虾,又称麻辣小龙虾,在长沙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

长沙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长沙特产有:

1、长沙臭豆腐

长沙臭豆腐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道传统特色小吃,属于湘菜,该小吃又被长沙当地人成为臭干子;其色墨黑,外焦里嫩,鲜而香辣,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

2、口味虾

口味虾,又名麻辣小龙虾、长沙口味虾、香辣小龙虾等,是湖南省的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属于湘菜系,该菜品以小龙虾制成,口味麻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滋味香辣。

3、湘绣

湘绣,湖南省长沙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4、酱板鸭

酱板鸭是以鸭、酱料为主,通过杀鸭、退毛、擦盐、复腌、最后用谷草引火,撒上糠壳,待初烧青烟散去,将鸭子反复熏烘至金黄色即成的一道美食。酱板鸭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

5、菊花石雕

菊花石雕是湖南浏阳县独特的手工艺品,用生成于2亿多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浏阳菊花石雕被誉为“全球第一”。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 菊、蒲叶菊和金钱菊花型等。

美食打卡息县两家油酥馍老店,这两家油酥馍和胡辣汤都好在哪里?

美食打卡息县两家油酥馍老店,两家店的油酥馍和胡辣汤都好在哪里?】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夜春雨洗凡尘。驱车早起从信阳到息县吃早餐,这事还是第一次。不过,由于提前做了美食攻略,这次,先是在8点左右杀到息县东大街小树林这家没有门头的油酥馍老店。不出所料,前来他家吃油酥馍喝汤的非常多,一个面案两个烤炉三个人忙乎个不停,扫码付款靠自觉,即使是提前报数,也是先喝汤尔后才能吃到油酥馍!

老王在2017年信阳菜风味小吃油酥馍标准制定时见过一面,并在一个桌子上吃过饭。看着他忙乎个不停,也不忍前去打扰让他分心。点了4块的汤和3块的馍,找了一个地儿,吃上了。先说息县的胡辣汤吧,和信阳的糊辣汤的浓稠相比要相对清亮一点,同样都加海带勾芡,但息县胡辣汤里加黄豆芽还是少见!

步行导航穿过向阳巷,来到相距仅不到700米处另一条街上的彭氏油酥馍,也才9点左右。前来吃早餐的人虽没有老王家的那个阵势,但人也是络绎不绝。以前记得他两口是把案板和烤炉放在靠门的地方做,现在挪到前屋的里面做。彭氏油酥馍门脸不大,但用餐环境要比老王家的好,从技艺传承上也是有年数的,并且坚持用老技艺即猪板油滋润增香。时隔几年没见,老板还能认出我来,也算是一种欣慰。坚持扫码付了7块,点了和老王那边同一样的胡辣汤和油酥馍,总体感觉这边的汤要有内容一些,油酥馍烤的也更出味一些。当然,百人百味,适口者珍,适合自己的就好!

不过,有一点还是要说一下,吃了天下第一县的油酥馍,那个由油酥馍演变而来的鸡蛋灌饼道真的要差一点大截儿呢!还有市区6块一碗的信阳牛肉糊辣汤,很多就是粉疙瘩汤,做的比较假,饼5汤6,一顿早餐要比息县的贵三四块,先心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