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蟹

口味蟹是一道湖南的地方菜品,属于湘菜。主要食材有螃蟹、桂皮 、八角、花椒 、香叶 、干红辣椒、蒜 、生姜 、香葱 、紫苏 、豆瓣酱。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螃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湿退黄、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对于淤血、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中文名:口味蟹

分类:湘菜

口味:海鲜味

主要食材:螃蟹

蟹黄豆花的美食(教你如何美味可口的蟹黄豆花)

蟹黄豆花是一道口感细腻、味道鲜美的传统美食,尤其在夏季更是受到广泛的喜爱。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 蟹黄豆花的具体步骤。

1. 豆腐200克

2. 鸡蛋1个

3. 蟹黄50克

4. 鸡汤适量

5. 盐、味精、葱花、姜末、料酒、淀粉适量

1. 将豆腐切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2. 将鸡蛋打散,加入少量盐和淀粉,搅拌均匀。

3. 将蟹黄加入鸡蛋液中,搅拌均匀。

4. 热锅凉油,倒入蟹黄鸡蛋液,用小火慢慢煮,不断搅拌,煮变浓稠状,关火。

5. 另起锅,加入适量鸡汤,放入焯烫好的豆腐,加入盐、味精、葱花、姜末、料酒等调料,用中火煮沸。

6. 将煮好的豆腐倒入碗中,将煮好的蟹黄鸡蛋液淋在豆腐上即可。

1. 蟹黄可以用市售的罐装蟹黄,也可以用新鲜的蟹黄。

2. 煮蟹黄鸡蛋液时一定要慢慢煮,不要用大火,否则容易糊底。

3. 蟹黄鸡蛋液煮好后可以加入少量淀粉,使其更加浓稠。

以上就是 *** 蟹黄豆花的具体步骤,希望大家能够尝试 *** ,享受美食的乐趣。

口口香石锅鱼(品味正宗川湘口味的美食)

石锅鱼是一道源自于重庆的美食,因为其口感鲜美、香辣可口,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而口口香石锅鱼更是让这道美食变得更加出色。它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川湘口味,还在料理方式上进行了改良,让人们吃起来更加方便、卫生。

口口香石锅鱼的特点就是鱼肉鲜嫩,口感细腻,而且每一口都会有浓郁的香味。这得益于口口香石锅鱼选用的优质鱼肉,而且每一条鱼都是现点现做,所以新鲜度和口感都非常好。此外,口口香石锅鱼的调料也是独特的,采用了传统川湘口味的辣椒、花椒等调料,让人吃起来辣而不燥,鲜而不腻。

除了口感好,口口香石锅鱼的卫生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因为它采用的是无烟石锅,所以不会有油烟产生,不仅省去了清洗烟机的麻烦,还让人们吃得更加健康。此外,口口香石锅鱼的服务也是非常周到的,每一个顾客都会得到热情的招待,让人感到宾如归。

总之,口口香石锅鱼是一道非常的美食,不仅口感好,卫生方便,服务周到,而且价格也非常实惠。如果你想品尝正宗的川湘口味,不妨来口口香石锅鱼试试,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周口有故事:寻味周家口 记忆中的老城味道

映象网·河南人客户端官方帐号

映象网讯(记者 金江涛 实习生 丁阳光)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座城都有自己的“小城故事”。周口,古称“周家口”,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之地。周口每一个街头巷尾,都蕴藏着“周家口”历史过往的点点滴滴。

周口,不单单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还有很多精彩纷呈的“周口故事”,背后更蕴含着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周口元素”。那么,周口到底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记者探寻过往的历史烟云,穿过周口的大街小巷,希冀用笔锋描绘、还原一个生动鲜活的“周家口”。

寻味周家口 一种味道即是一种人生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在周家渡口处沉淀出历史精华,不仅造就了周家口的“一城繁华”,也给一代代周口人留下了很多“老城味道”。

若从城区古老的“周家渡口”畅游,沿着三川之一的沙河往上游走,约五十公里处就能来到曾经的逍遥古渡口,也能在这里找寻到周口一种传承八百余年的特色美食——胡辣汤

遥想当年,古渡口南来北往的船民上岸后最馋的也是这碗胡辣汤,诱人的香料、浓郁的骨汤,鼻尖一闻就能感受到胡辣汤美味,人们也带着这碗胡辣汤从渡口出发驶向远方。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周口人的味蕾,更拴住了周口游子的乡愁,能让人忆起了家乡的味道,也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周口特色“胡辣汤

一碗胡辣汤,汤汁浓郁、韵味悠长,真正让人品尝到了时间的味道。它起源于北宋年间,传承了800多年,早已是闻名全国的“中华名小吃”。《舌尖上的中国》曾到这里取材,作为逍遥胡辣汤的发源地“河南胡辣汤之乡”,周口逍遥镇也因这碗汤在全国声名远扬,如今又成为周口地方特色“新名片”。

除了在全国“开枝散叶”的胡辣汤,老周口人喜欢的还有牛肉烧饼等美食。好的烧饼外焦里头嫩、筋道牛肉新鲜有嚼劲,要说,周口人实在太爱牛肉,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牛肉品牌。

周家口酱牛肉“始于明,盛于清,香天下”

当然,要说最受欢迎的,还要属还原老周口八景四珍之一的“周家口牛肉”。历史上,周家口酱牛肉“始于明,盛于清,香天下”,曾一度为清廷御用牛肉。为了还原它的原始风味,一群热爱牛肉的人遍阅了老周口特产美食传记古籍,挖掘出“周家口牛肉”的百年独传配方及古 制作工艺。后经多次配方试验“三洗六腌九煨”,按照现代化科技生产,才将这一“有文化价值、有历史沉淀、有工艺传承”的珍馐美食重新带回周口人的视野和餐桌。

周家口牛肉的传承与创新

周家口牛肉无汤无油,吃起来很紧实,加上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已成为周口人走亲访友的主要选择,也是餐桌、旅游、馈赠亲友的高档牛肉。

据传,老周口人的饮食习惯很多和周口漕运等传统历史息息相关。往上溯源,周家口古老渡口上店铺鳞次栉比、商船南来北往,弥漫在空气中的大多是肉香、饭香。除此之外,古老的“牲口市”上牛马骡羊等交易繁盛,也给周口老城奠定了丰裕的食材资源

一种味道即在品味一种人生,胡辣汤的麻辣适宜像极了人生的苦辣,周家口牛肉的紧实口感及创新传承更代表着周口人百折不挠的勇气,各自的独特风味都蕴含着不同人生哲理。如今这些已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材,走入周口的千家万户。

老城有记忆 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采访下,你对周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那必须要数文化和美食,文化要属三川汇聚、沙颍河畔、耀眼夺目……”

“简要点、说人话。”

“好吃的、好玩的……”

以上源于记者和本地人小周闲暇的戏谑之言。在小周看来,若有外人来周第一次介绍周口自然要往“高大上”方面靠拢,着重讲述周口作为三川交汇之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过私底下,对于自称“吃货”的一介俗人来讲,小周接地气的言语更能反映当地人的真实念头。对小周来说,周口的老城味道,好吃的必须放到首位,这就是老周口的“烟火气”。

“沙颍河北岸关帝庙附近的人和街、二板桥南岸的界牌街、大十字街等老街口绝对算是个‘吃货天堂’,人和街上做了四十年的老式蜜汁元宵,还有传承自清代的关德功烧鸡,二板桥岸边西侧有一家特色传承小吃顶碗糕……”“吃货”小周说起老城好吃的,眼睛里都放着光,似乎下一刻就要流口水。

传统美食顶碗糕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烟火,有烟火的地方就有“吃货”,人间有烟火,吃货有人生。在吃货们看来,周口古老的记忆、地道的美食其实就隐藏在大街小巷处,因为那里有最朴实的“烟火气”。

“顶糕诶……”随着一阵吆喝声,河西二板桥的刘记顶碗糕热气腾腾的画面映入眼帘。远望下,米粉透着光泽,点缀着顶端的红糖,清香味扑鼻,最能勾起老周口人记忆中的味道。

据经营者刘师傅介绍,顶碗糕是在特制容器里加入原料、辅料,上面撒上一层米面,用铜勺覆盖上一层玫瑰红糖粉,再放在 滚水瓶口利用热蒸汽,圆圆的顶碗糕就制成了,如今这项美食传承到自家已有三代人了。

顶碗糕

“我家的烧鸡也好吃得很,口味那是一绝。”傍晚的人和街,关师傅的手推车正停靠街角一隅,前来买烧鸡的顾客络绎不绝。采访时,大家纷纷表示,关记烧鸡不管热凉只需提着鸡腿一抖,骨肉即可分离,风味十分独特。据传,关德功烧鸡又称“关记烧鸡”,始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与道口烧鸡孔集烧鸡齐称“河南三大名烧鸡”。

五一路上胡记米酒混合着溏心鸡蛋沁出的馨香、光荣路上传承了三代的祖传羊肉汤、西大街飘香了近四十年的师高卤肉……周口老城的记忆大多是围绕着关帝庙附近、大十字街、西大街等老街展开的,无论是熙攘往来的早市,还是夜晚喧闹的小摊,或者是节假日期间“张灯结彩”的新老街口,都弥漫着一种人间烟火气。

要知道,寻味周家口,不只是沿着老城的脉络欣赏古建筑的只檐片瓦、一砖一木,而是在找寻记忆中的味道。

其实,属于周口的味道有很多种,过往渐行渐远,但对大众来说,追忆和怀念还有一种最质朴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吃。因为舌尖和变化的眼耳终归不同,舌尖味蕾最能记住人的“喜怒哀乐”。顶碗糕的软糯清香、关德功烧鸡的这些传承多年的美食也早从大街小巷走入百姓生活。

新的时代已来临,却不意味着传统和文化的消亡,而是相互融合发展,一代代人默默坚持着饮食传承,伴随着一次次的创造与新生,传统美食也在创新与发展中前行,古老的周口老城正和沙颍河中流淌的水一样,乘风破浪、焕发新生。

(映象网周口新闻热线:15036826188,投稿邮箱:zhoukou@hnr.cn。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