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羊肉糊饽

韩城羊肉糊饽是韩城芝川镇的特色美食小吃,起源于元代,由大漠蒙古传入中原,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在关中地区,自来就有"宁说一碗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语,在陕西称为羊肉糊饽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合阳县的煮糊饽,另外就是韩城的炒糊饽,其共同特点是烙饼相似,都用羊肉烹煮,油水充足,辣子红亮,咸鲜辣香,过口不忘。韩城羊肉糊饽和羊肉饸饹是一对姊妹小吃,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和地方特色,都是韩城人的至爱,来韩城可以品尝品尝。

贵州遵义羊肉粉,兴义羊肉粉,水城羊肉粉到底

众所周知,遵义、水城、金沙、兴义等地的羊肉粉在贵州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前大家各自经营相安无事。而今年10月,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兴义市“中国羊肉粉之乡”称号,引发其他贵州各地网友热议。 兴义那些事猜想这件事网友们可能都已经听腻了,今天要说的事虽然也与之有关,但绝对不乏味无趣。那么贵州遵义羊肉粉,兴义羊肉粉,水城羊肉粉,到底那个好吃?其实遵义、兴义为了宣传自家羊肉粉都挺拼的。

  贵州羊肉粉,到底哪家强?我相信,你们都是有主见的吃货

  遵义、兴义虽然都大力宣传地方羊肉粉,但两地的粉在口味、烹煮等方面都有一定区别,区别嘛,吃过的人才知道!

遵义清汤羊肉粉:11月29日,遵义市烹饪饭店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媒体通报会称,于12月17至22日,举办“中国·遵义首届冬至羊肉粉节”。同时,该协会也发布了遵义羊肉粉的新标准。兴义羊肉粉:《兴义羊肉粉》单曲发布《兴义羊肉粉》单曲。图自中国黔西南网友热评分派支持兴义的网友说:1,除了兴义羊肉粉,其他地方的羊肉粉都有骚味。2,说句公道话,遵义的羊肉粉确实不如兴义的,太杂、味太多、太乱,谁家出来都说自己才是正宗的遵义羊肉粉。兴义羊肉粉几乎都是一个味,麻辣鲜香,选料和制作都非常考究……3,身为兴义人,开心。但是贵州每个地方羊肉汤味道都很不错(都吃过,难分伯仲)。

支持遵义的网友说:1,兴义得牌,遵义羊肉粉,水城羊肉粉表示不服。2,就是遵义的羊肉粉资格再老,你要想吃一碗正宗的在坡上敞放的山羊肉——只有晚上在床上吃,做梦!!!在习水羊肉粉馆倒还可能吃上真正的羊肉,在火车站小食街前几年有人恬不知恥的还打了一个“老正宗羊肉粉”牌子,都是擦依(方言,冒牌之一)货,试问遵义哪家不是杀的大耳羊了?3,本人是遵义原住民,吃了几十年的羊肉粉,羊肉还得算土山羊为上等,其余羊种次之,羊肉粉的发源地在遵义,离开了遵义,味就变了,好比离开了茅台镇,就造不出茅台酒一样。即使仿冒,味道一尝可辨之。本人怀念的还是儿时2角5分钱一碗的遵义董公寺戴家羊肉粉,想起那味,才吞口水。

老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咱贵州说大不大但也不小,南北相距甚远,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吃货,兴义那些事表示不参与撕X,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静静地吃碗正宗的羊肉粉就好!那么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我的头条号 兴义那些事 会经常更新贵州一些好玩的事,好玩的地方,欢迎关注。

整理编辑回答:兴义那些事

(各大平台搜索可关注)

爱生活爱金州、更爱兴义那些事,兴义那些事、不只是那些事。

山东美食探秘:菏泽的羊肉汤、诸城烧肉、朝天锅

美食领域爱好者

菏泽

第二次来,一座老态的旧城,虽然市容不佳,但不影响地处山东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羊汤重地所传播的美味

菏泽的羊肉汤色泽奶白,醇厚,膻味浅,肉味香,所配的面饼略粘牙,非常适合随机一口汤,却是洋溢沁心香气的羊肉汤,那真叫绝配。

菏泽羊肉汤,值得推荐。

单喝一碗汤,也舒服

软饼,和汤绝配

羊腰,有韧感

羊脑,舌下,抿化了

羊杂

放大看,也差不多

十二诸城

诸城不大,历史上竟然驻留过二十三座寺庙,可见曾经佛教文化的厚重和发达,历史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无数瑰宝。

诸城古为密州,隋时改称诸城至今。

诸城博物馆

诸城博物馆

诸城恐龙博物馆的巨大诸城龙,高度九米多

见过的城市,诸城很有人性,经过宽大漫长的密州大道,见两侧非机动车道开辟了一整条的停车位,供人免费停车,后发现有更多的道路都是如此,甚至在不大的美食街人行道上,马路牙石条也打成斜面,上面间断划上停车位,免费停车,剩余的宽度不影响行人。且不说是否免费,单是划拨车位,本身就是体恤民众的便利。

大路望不到头,两侧均设停车位

间隔悬挂明示牌

诸城的小吃里,有朝天锅,有诸城烧肉。

朝天锅,不要误解潍坊地区的朝天锅是有汤的料理,却是一张柔软暖舌的单薄烙饼兜起了各类熟食,卷成锥形,主要以卤肉为主,肉含汁,吃到口里生香,润泽,尤其卷猪头肉咸鲜有滋味,诸城原本就会烧肉。

朝天锅,无论有滋味的土豆丝、猪头肉、肚丝、还是大肠片,被不软不硬的单饼一包裹,合理程度给百分,牙齿切咬的瞬间,馅已挤出,滋味和油水最先接触到舌尖,激发你的口水溢出,随后与麦香混合,完全不同于饺子包子,富含另种包馅深情,你只有咬牙切齿,为什么不早些认识朝天锅。

土豆

猪头肉馅

猪肚馅

骨汤,随便喝

诸城烧肉,在青岛多叫作诸城熏肉,因为有熏的工序,两地相隔不过百公里,但肉的味道却相差甚远,遗漏太多的滋味线条,远没有诸城的深厚丰满

你没在诸城吃过,不算吃过诸城烧肉。

诸城烧肉略口重,咸味大点,可诸城烧肉的卤制滋味却扎得很深,侵入到厚肉的里层,吃一大块肉,烟熏味伴随凝重的肉香味,扩散到五脏六腑,最爱的猪头肉,油脂滑牙,肥肉沁香不腻,已经做过脱脂处理,爱在心头口难开,闭嘴咀嚼,脂香料香肉香,在口水里拌匀,啊呀,快擦擦嘴角。

还有那口条,绵软中翻腾嚼头,滋味深切;烧鸡架,细骨咂出无数风味,漫天飞舞,独特的烟熏如一口醇酒,灌入头顶。

猪头肉

烧鸡

口条

猪肚

围心肉

由于疫情,没能放肆地吃,心中存有遗憾,嗯,留着念想,期待再次扑进像西安成都这样的城市,还有未知的自贡,狂放一番,让前襟沾染油渍,一路芬芳,永无止境。

菏泽老城美食之三 羊肉汤

        说起菏泽老城的美食,羊肉汤不能不提。还是从菏泽一中西街的羊肉汤馆说起。
        菏泽一中西街,官方称呼是广福街,原来称好善街,也有可能是后来改称广福街的,尽管更名,但好歹算是承袭了原来街道的意思,不像其他改名的街道,一点文化的根也没了。至于为什么叫好善街,待考。

        这条街上其实著名的羊肉汤馆有两家,一家姓张,一家姓海。张家羊肉汤馆因为拆迁,在上世纪末就搬到了东关体育场对面,也没干多少年,两个孩子不愿意再干这个行当,就无声无息地从菏泽羊肉汤馆的第一阵营消失了。现在菏泽的张家羊肉汤馆和这个张家没有什么联系,此张非彼张。

      菏泽老城起初兴喝羊肉汤的时候,我都没听说过单县羊肉汤。其实,菏泽羊肉汤馆的做法基本差不多,当初都是用鲁西南青山羊。现在的馆子,坚持用青山羊的,已经不多。因为这种羊出肉时间长,比不上西北羊和内蒙羊,因为养育时间长,成本就高,羊肉汤馆的价格卖不上去,所以说,在菏泽能找到好的羊肉汤馆,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尽管肉不同,但做法差别不大。各家各有各的配方。所谓配方,基本是那几种常见的香料,但比例不同,味道上就差多了。张家羊肉汤馆原来是一中年妇女开的,距离菏泽卷烟厂20米左右。后来,她把这个配方传给了其侄子。

        我印象中,这家馆子大概开在1985年左右,一开张,生意就很好。隔壁是一家饭馆,做什么,记不太清了,反正是没啥特色,本来生意就冷清,羊肉汤馆一开张,生意更加惨淡,饭馆老板整天和羊肉汤馆有口角,不让喝汤的食客在他馆子门口放“洋车的”。没坚持几年,这家饭馆就关门大吉。

        张家羊肉汤馆的门面后来是赁的我家的房子,这也是他们生意最发达的时候。几乎是同期,海家羊肉汤馆在路口南开张。两家生意都很好。据说,张家属于红汤,海家属于白汤,二者究竟有啥区别,我至今不明白。

        店主半夜就起来熬汤,据说,他在放香料的时候,要只开所有的服务员。店主的老婆半夜起来烙饼,他家的饼,基本没油,溜薄,软又筋道,筋道又不硬。擅长做面食的母亲曾请教过老板娘,她或笑而不语,或轻描淡写,母亲学着做过几次,怎么也烙不出店家的火候和味道。

        菏泽的羊肉汤馆,都单卖羊奶、羊脑等,其实是汤一样,但肉不一样,你可以告诉店家,羊奶一碗,店家就会给你切羊的乳房肉。当然,价格比普通羊肉汤贵。羊奶肉更细,羊脑更香。国人信奉吃哪补哪,附近一中的学生偶尔也会要个羊脑。我儿子小的时候,断奶早,但羊脑没少吃,至今爱喝肉汤。

        这条街上的两个馆,消费的主力是菏泽卷烟厂的工人,当初菏泽卷烟厂效益如日中天。也有不少菏泽一中的学生,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毕业生回家后一定要去喝碗汤。

        喝羊肉汤,最好喝的应该是头汤,更鲜更香。一天就煮那么多肉,肉加完,当天的生意就算做完。随后,开始准备第二天的生意。

        说说海家吧,海家羊肉汤馆目前应该还是菏泽的头把交椅,海家有自己的定点羊肉,熬汤用的水也是从某村庄拉来的,这些都属于商业机密,正如张家的熬汤配方。

        菏泽近年来,小留羊肉汤馆忽然多了起来,没去喝过,不做评论。据当地同学讲,上面漂一层厚厚的羊油,格外香,估计偏腻了。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偏好。菏泽的羊肉汤馆,虽说不上多如牛毛 ,但绝对称得上星罗棋布。

       

      本文写于几年前,今天补充几句。海家羊肉汤因为老城改造的缘故,总店已经搬到人民路开发区管委会对面。国庆节回家,没去。去了青年路三角花园的马老五羊肉汤馆,这家馆子同时供应水煎包。味道也不错。

      西关,西安路上,还有一家沙家羊肉汤,是上过央视《乡土》栏目的,我去喝过,口感也属上乘。

      每天早晨,除了过年的那几天,爱喝汤的食客都有自己喝汤的地方,在氤氲升腾的热气中,来来往往,开始自己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