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旅游景点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1.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面积面积2544平方公里。

江城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0'~22°36'之间。东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西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与翠云区、普洱县相连,北与墨江县隔江相望。东西横距112公里,南北纵距64公里。全县总面积3544平方公里。县城勐烈镇海拔1119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驻地翠云区145公里。


2.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看守所图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个旧市 大屯镇 看守所的邮编是:661017 。


3.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距离老挝

云南靠越南的地方富宁县、麻栗坡县、马关县,绿春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5个县。

1,富宁县

富宁县为云南省文山州下辖县。民国时期设富宁县,系因元时曾于此置过安宁州,后又将安宁州并入富州,故名。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河江省接壤,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县(区)毗邻,西与文山州的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国道323线贯穿县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

2,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为文山州下辖县,“以附近出产麻栗树,而街市适建于山坡得名”。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东南部,东接富宁县、西邻马关县,北靠广南县、西畴县,南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县境内有国家级一类口岸1个,边民互市点14个和边境通道108条。

3,马关县

马关县为文山州下辖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县份。民国二年(1913年)时,因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名。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并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南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西南与红河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县交界。

4,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简称江城县)为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故名江城。

江城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83公里,是云南省唯一与老挝、越南两国接壤的县城。

江城县名优特产主要有江城香软米、火烧牛干巴、江城大黄鱼等;风景名胜主要有十层大山、勐烈湖湿地公园、山神庙丫口阻击战遗址等。

5,绿春县

绿春县为红河州下辖县。原名“六村”,1958年建县时,周恩来依据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亲自定名为绿春。

绿春县地处云南省南部,在红河州西南部,东与元阳、金平两县接壤,北与红河县相连,西北倚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距河口边境口岸312公里,距金水河口岸132公里,省道S214公路穿越县城。


4.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属于普通高中吗

云南没有叫雄州的市(县、区)。

云南共辖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9个县级行政区,具体名单如下:

1、昆明市 :呈贡区、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晋宁区、东川区、安宁市、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2、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宣威市、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

3、玉 市: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4、昭通市 :昭阳区、水富市、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

5、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

6、丽江市: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7、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8、临沧市: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

9、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

10、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11、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12、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13、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

14、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弥勒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绿春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15、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

16、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5.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编制工资

中国吉林省第一大地级市,来源于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诗词,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源于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芜湖市芜湖市是安徽省经济。江城县 黄鹤楼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中国云南省思茅市下辖的自治县。吉林市中国魅力城市——吉林市。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城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别称,文化,政治次中心,中国广东省阳江市下辖的市辖区,也是吉林省,别称江城;江城还是一位全国冶金记协常务理事和一位浙江万里学院讲师的名字,交通。江城区江城区、云南省所属的一些市县区的名字或别称;江城也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美丽的北国江城,于现省会长春共同组成吉长都市圈,别称江城,别称江城、广东省


6.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邮政编码

富民县、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嵩明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鲁甸县、巧家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 绥江县、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富源县、会泽县;

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

建水县、 石屏县、泸西县、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 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


7.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改成哈尼族掷族自6了吗

全市下辖9个民族自治县和1个市,即: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沉彝族哈尼族拉枯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沦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普洱市市。

全市南北纵距208.5公里,东西横距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总面积为45385方公里。有汉族、哈尼族、彝族、拉拈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傈僳族、回族、白族、苗族、瑶族、蒙古族、景颇族等14个世居民族。

普洱的哈尼族共有40余万人. 佤族,人口共有14万余人. 彝族人口有近40万人. 拉祜族约30万人. 傣族13万余人. 其他的不清楚。。


8.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银行

中国共有22个彝族自治县。

一、四川省3个:

1、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1984年4月9日成立。

2、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1984年4月9日成立。

3、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2003年7月6日成立。

二、贵州省1个:

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4年9月11日成立。

三、云南省18个:

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

2、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1958年9月24日成立。

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1958年9月24日成立。

4、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54年5月18日成立。

5、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

6、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

7、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990年2月3日成立。

8、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

9、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79年12月26日成立。

10、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79年12月26日成立。

11、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1951年1月10日成立。

12、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956年11月16日成立。

13、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1963年9月14日成立。

14、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

15、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1956年9月11日成立。

16、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1957年3月26日成立路南彝族自治县、1959年被裁并入宜良,1964年恢复,1998年10月8日,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17、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

18、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57年3月26日成立寻甸回族自治县,1960年9月13日撤销,1979年1月5日设自治县。


9. 云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全州总面积3.29万平方千米。2016年,全州辖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市、泸西县、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共13个县(市);下设13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43个村民委员会、173个居委会。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城。2010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东部。东西最大横距61.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公里,总 积2228平方公里。东邻文山县,南接屏边县,西连个旧市,北与开远市接壤。北回归线从境内鸣鹫镇小坝心、西北勒乡苏租、文澜镇大台子、雨过铺镇新光、长桥海东坝穿过。


彝族建筑或景点 - 彝族民族建筑 彝族

1. 彝族民族建筑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彝族传统建筑风格各异,建筑类型多样,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建筑,其都蕴含着本民族的伦理观念与思想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瓦板房是凉山彝族传统民居最高级的形式,与生土木构架民居相比,瓦板房的搧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木材平面设计是沿着一个方向层层叠架,最终形成拱形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民居的整体跨度。瓦板房正房开间是向内凹的,其出檐构造出深远的感觉。

  瓦板房的构架是依据物理结构的逻辑性进行组合的,未应用任何其他物品进行连接固定,体现了彝族居民的建筑智慧。在墙体的构建上采用土墙与木墙的组合应用模式,利用木板墙拼接出各种花色图案,其黄褐色图案与褐色的木架、棕色的土墙显得协调统一,加之黑色的木瓦板,使整个民居显得宏伟大气。

  瓦板房不甚高大,屋内的柱、梁、横杆均采用原木柱体,四壁或土或木,屋檐加斗拱,屋顶为“人字形”,上盖云杉木板,俗称“瓦板”,加横木压石固定,雨水顺杉木纹路而下,透气通光。屋内板壁、屋檐、门楣、斗拱、窗上绘有色彩浓郁的日、月、星、花、草和动物图案。

  瓦板房建筑的独特性在于其精湛的“穿斗式”技艺和民族风格浓郁的室内外雕饰工艺,这不仅是工艺技艺的展示,还是一个民族习俗的复合体。房屋建造选料考究,工序复杂,工艺高超,没有既定的施工图纸,全凭工匠心中积淀的经验来建造,且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从选择宅基、请工匠、起基、封顶,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特定的民俗行为。

  “穿斗式”瓦板房一般选用冷云杉、白杨、松树等耐久性、纹样、色泽、光洁度、韧性上乘的优质树木,并阴干。彝族民居的大小,视不同情况与经济条件而定。彝族民居小则在100平方米左右,大则200—300平方米。要建造一座全木“穿斗式”瓦板房,至少需要直径为50公分上下的圆木(柱)30—50立方米,板材10—30立方米左右。

  彝族房屋建造从地基选择、建造、完工、入住都有极其严格的民俗讲究。就建造本身而言,往往需要分工合作。一般而言,70%的工程量靠木工独立完成,其余30%时间为选择地基、平整地基、砌墙、盖顶等,因此,建造一座“穿斗式”结构的民居,3-5个木匠合作需要数百个工作日。建造工序主要为:

  (1)选料:根据需要选择符合规范的圆木、板材若干,作为穿枋、房柱、抬梁、斗拱、门、楣、隔板、窗格等材料。

  (2)度量和上墨线:度量就是对材料长短、厚薄进行测量。习惯上,木匠主要用手作丈量工具来庹量材料长短,只有凿孔度量用角尺。上墨线,就是对材料曲直、长短进行分类和大小标示。

  (3)加工:利用锯、刨、钻等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程序主要有:锯形、刨平、凿孔、制形、雕刻、彩绘、校正,此工序耗时最多、最为复杂,最能体现木匠的技艺水平。

  将不同柱、板、斗拱、穿枋、窗格、床、门按规则组装。按传统,楼上穿枋,楼下以板或窗装饰。穿枋取三、五、七、九、十一层的单数,楼下分主位、客位、生活区、杂物区,除杂物区立柱为饰外,其它三区,分隔成不同的单元,进行不同的装饰。该建筑,不论是穿坊、斗拱或者室内装饰,其镶嵌各部,均不用一根铁钉,尽显其高超的技术水平。

  雕刻与彩绘部位多见于檐、楣、板壁、窗户和斗拱,图案丰富, 见的图案有日、月、星、花、鸟、草、虫、山、河和动物图案,也有些波纹、回环纹等抽象的符号。同时,此类建筑,均留取3—5米的屋檐,以斗拱为饰。斗拱多拱成水牛角形,多雕刻马牙纹,方架上多用红黄黑相间的彩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瓦板房如同一个个“凝固的音符”,与自然具有统一的特性,成为自然中的一部分,具有山野之间的质朴气息。

2. 彝族文化建筑

大理风景名胜区、丽江古城、落邓古镇、娜姑古镇、昆明官渡古镇、大理古城、腾冲和顺风景、丽江束河古镇、楚雄楚雄姚安光禄古镇、楚雄彝人古镇。

云南丽江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之一。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主要由古街、古桥、木府、各种古建筑组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这里有光滑洁净青石板路、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房屋、小桥流水,还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别具特色的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

3. 彝族民族建筑形式

传说中,鹰是彝族的祖先。

其实许多居住在山里的民族都崇拜鹰,总想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

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年代,只有雄鹰能够穿山越林。所以彝族最崇拜动物是鹰。

1、虎是彝族的原生图腾,随着原始氏族人口分支繁衍而产生许多衍生图腾或其它多种崇拜。

2、虎图腾崇拜在彝族的历史传说和生活习俗中,有如下表现:彝语称虎为“罗”,约占彝族人口半数的一个支糸自称“罗罗濮”,其义为“虎族”或“虎人”。就是说,约占半数的彝族人民,自认是“虎的民族”。 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彝族村寨,有一年一度的“虎节”,正月初八“接虎祖”,正月十五“送虎祖”。“虎节”期间跳“老虎笙”,祭虎祖,祈福消灾,合族同乐。在当今的彝族人民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崇虎的习俗,彝族的建筑、服饰、民间工艺品中虎的图案随处可见,虎图腾崇拜的遗迹所在皆是。

4. 彝族民族建筑特点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

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

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

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

一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5. 彝族标志性建筑

不是,吊脚楼是傣族的,目的是避开热带雨林潮湿的地面以及凶猛的野兽。

彝族民居有2种:土撑房和瓦房。土撑房墙壁和屋顶都是土,不可思 议吧,屋顶其实不会漏土的,也不会漏雨,因为还有一层木块以及干结的泥巴,在温差较大的云贵高原冬暖夏凉,住起来特别舒适;瓦房主要是一个木结构大房子2层(一层有6间,正堂2间为一间),正房左右各有偏房,一层,做厨房和杂物间,瓦房在雨水较多的地区能让雨水快速离开房子以保持干燥。

6. 彝族的民族建筑

彝族的传统民居平顶房,被称为“土掌房”,又名“土库房”,是土墙土顶的泥巴房。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汉朝,为适应滇南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族先民从自然、审美的角度和宗教文化角度衍演创造出了土掌房。

它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泥土、木料、石块,屋顶以整棵的木材一根根铺底,然后在上面铺上柴草、松针之类,最上层铺上黏土用木棒锤实。

这样建造的房顶不易漏雨,且冬暖夏凉,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自然地调节昼夜温差,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只要注意保养平台屋面,一般可住数十年或上百年,即使需翻修更新,也较其他建筑省力。

7. 彝族古建筑

彝族特色建筑——瓦板房的建筑技艺,来自凉山,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8. 彝族建筑风格

1、凉山彝族民居为“瓦板房”;贵州和云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楼”、“垛木房”和“厦片房”。

2、彝族村寨一般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阳避风、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开阔、有利于耕牧和军事防御的山坡上。在高山多散居,半山和河谷地带多聚居。。

3、按彝族习俗,儿子结婚后需另外建房居住,父母随最小的儿子居住。“瓦板房”的建筑材料很简陋,大部分是山草、竹、木、砂土、块石等。

4、河谷与高山地区略有区别。河谷地区多为土掌房,用泥土做墙、木材做板瓦,内部隔板都用木板,梁柱及椽子的连接全部用木榫。

5、山地区多用竹墙、板瓦,内部间隔亦用竹墙,梁柱、椽子多用竹材或竹木混合,多用竹篾、山藤绑扎。

9. 彝族民族建筑图片

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彝族民居从建筑到居住,都不是单纯的物质建构和使用过程,它包罗了彝族的世界观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创造,它是彝族文化的综合产物,同时也是彝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一、彝族村寨命名方式

四川凉山彝族村寨命名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特色较为鲜明。

(一)以某一家支姓氏加通名命名

如盐源县大林乡村名沙玛拉达,“沙玛”即姓氏,“拉达”即山沟,沙玛拉达意为“沙玛住的沟”。这类彝语村名体现了某一姓氏聚集在某一地区的居住历史。

(二)以旧凉山等级称谓加通名命名

如兹莫依得(土司住地)、吉合依得(奴隶住地)、土诺依得(白彝、黑彝住地)等就是由兹莫、吉合、土诺加住地构成地名称谓。这些地名反映出旧凉山浓厚的等级观念。

(三)以人的五官特征加通名命名

如倮波依得(聋子住地)、大拨依得(矮子住地)等便是此类命名。

(四)以某地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称谓命名

如美姑县子威乡,“子威”即赛马。古时,人们常在子威村的平坝上赛马,故名。又如克启补尔(烧狗小山)、有木瓦吉(驴子滚岩)、文都德波豁(打熊山)等。

(五)以方位命名

如布约西(下庙旁)、依伍(北面)、作各乃拖(索桥头坝上)、才洛瓦拖(鹿子沟岩上)、尔坡西(石牌坊旁)等均体现了较强的方位意识。

(六)选取某地有代表性的植物称谓命名

如几波大队(漆树大 )、波祖等(青冈树多的地方)、他普(松林地带)等就是以某地生长的代表性植物为名。

(七)以某地栖息或出没过的禽兽称谓加通名命名

如瓦喀觉史(猎狗山)、史过拉达(大蛇沟)、布木洛(刺猬谷)、策豁裹乃(野鹿哑口)、阿吉姑惹(乌鸦山)、约梯约豁(牧羊山)、哈莫洛(雉鸡山沟)等。

(八)以故事传说命名

比如,金阳县地名老阿木只,意为“石仙女”。传说,数百年前有一仙女因触犯天规,罚下凡间后化作一石,立于此而得名。

(九)以表示意愿命名

比如,盐源县巫木乡村名尔补西,意为“祈求吉祥的地方”。美姑县村名瓦普,意为“鸡山包”,是因旧社会人们用鸡在此地山上“驱邪”,以祈求太平而得名。

(十)按山地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来命名

此类命名方式在凉山彝语地名中占有较大比例。如自什莫(黄沼泽)、扎莫(黑土地)、阿合史依(金沙江)、罗什依(黑沙河)、觉蒙扎洛果(黑土坝)、波谷阿木(大山坳)、瓦子莫(大岩村)、牧布拉达(马过不去的沟)、沃补祖(鸡冠山)、嘎普(斜路山)、阿舍日豁(山形似斑鸠)、吉普乃坚(蜂窝山)等。

(十一)以数字加通名命名

如依次者(一碗水)、木梭宗(三块相连地)、尼曲苦(林边有两块山形地)、嘎尔吉西(三锅庄地)、洛所姐(三岔林)、尔觉坝(四块坝)、哈拉达(百虎沟)等。

由上所述,凉山彝语地名以地形地貌、居民姓氏、故事传说、植物禽兽命名的居多,因而,重名的地区也不少。凡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要在地名前加上范围限制词或某、或某乡,甚至某村,用以区分重名的地区。

二、彝族民居类型

(一)主要民居类型

由于彝族分布甚广,聚居于不同的地域,且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各地彝族的建筑形式也变化多样。典型的民居样式有贵州彝区的权权房,凉山的棚屋,小凉山的木罗罗,大小凉山的瓦板房、草房,滇、黔彝区的一字房,滇南彝区的土掌房,杂居区的三房一照壁、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1.权权房

是旧时彝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贵州彝区,为贫苦阶层居住的一种简易房舍。一般以两根插入地下的树杈作柱子,一根树棒横在叉上作为横梁房架,四面用茅草遮掩而成,无墙壁,是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凉山过去的原始棚屋也属此类。

2.木罗罗

是小凉山森林地区的传统民居。采用原木纵横交错叠置成井干式结构,构成房屋的壁体,由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庇护结构组合而成复合式纯木结构。

3.瓦板房

是大小凉山彝区的传统居住形式,有土墙和竹笆墙两种。上置栋梁,构成房架,双斜面人字形屋顶,盖以木瓦板二层,下层满铺,上层则于两板相砌处置一板。此种木板用刀剖,不用锯解,便于雨水顺木板纹路而下。因木板起着瓦的作用,故得名“瓦板房”。

4.土掌房

云南南部彝区的一种民居,建造简单,取材容易。墙和屋顶用材均用泥土,所以叫“土掌房”。其建筑以立木为柱,四壁以土坯或用湿泥夯成。多为一楼一底,屋下住人,屋面平顶即为晾晒谷物、纳凉之地。此种土壁泥顶建筑结构保暖好,防火性能强,亦称“封火房”,有冬暖夏凉功效。土掌房有简繁之别,简易土掌房为单层单间,依山而筑,除门户外四壁密封,房屋阴暗低矮,室内一侧掘一火塘,上悬锣锅下支三脚架,起居饮食均围坐火塘边,房屋四角堆放粮食、农具等。较好的土掌房多为二层结构,一般以正三两耳围 为封闭庭院,中留天井,正房楼上用于储备粮食等物,底部正中作为堂屋,为待客之地。并于后山墙设长形供桌供奉祖先牌位,堂屋两边正房为家长居住和儿子娶亲之用,两侧耳房分别为厨房和女性住所,耳房基地及屋面低于正房,以示尊卑之序。此类房屋在山区和半山区较常见。

5.三房一照壁

流行于云南大理巍山等地的彝区。主房顺山势依山而建,两侧耳房较低,再加一照壁,为土木结构的组合建筑。多数为草房,少数为瓦房,有带厦和不带厦两种。房形有实心房、空心房;吊厦用木板搭成踩楼。主房高于耳房,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前有垂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山墙到顶,屋面挑出。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面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板间隔。主房隔为一大两小三间。大间于左,三面是火炕床,中央设火塘,上放铁三脚。正中一间为堂屋,右边为新婚夫妇的居所。主房有走廊,摆有长桌,是家人聚餐和待客之所,还置放有大碓臼、手磨、纺织工具等。楼上放置粮食、乐器、猎枪、工具等。耳房储存粮食或住人。院心作打、晒作物用。

(二)房屋的格局及装饰

彝族普通住宅的正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正中为客堂兼厨房,犹如现代建筑的“起居室”,大门正中或稍偏的地方设锅庄(火塘)一座,由三块石头支撑,是全家起居、饮食、会客的生活中心,有些家庭设置的客室面积约为外室的三倍。入门左侧为牲畜圈,其中常搭有放置饮水的木桁条。右侧为卧室或什物储藏间,亦有利用空间架檩条,作为储藏物品或招待客人的临时住所。

彝族民居外墙上不开窗,极少数开有小方洞,以木条纵格或竹笆蔽之,亦有利用椽子与墙交接的空隙透进光线,或利用大门作为直接采光口,因此室内黑暗。这主要是出于当地风沙大以及便于防卫的考虑。

大门一般在正面,以木材为主,不设后门。门高160厘米左右,下设30-40厘米高的木门槛,常用二道门,一道“板门”向内开,一道“栅门”向外开。门除了作为采光通风用,还可防止家禽牲畜的出入。

室内木隔板上常做成小花格窗,以利装饰和通风。大门入口和屋檐是装饰的重点,常常在大门上作各种拱形图案并常有门楣。门楣刻有日、月,鸟兽等象征自然界的“神灵”,封檐板刻有粗糙的锯齿形和简单的连续图案。屋脊中部及两端有简单的起翘及起拱。山墙的悬鱼,屋檐的挑拱、垂花柱,屋内的梁枋拱架等也雕刻有牛羊头、鸟兽、花草等线脚装饰。富者尚在锅庄石上及石基上刻有对称均匀的连续四方雷纹及圆形花饰,极富建筑装饰效果。

三、彝族民居中的民俗文化

(一)神圣的建筑仪式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选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仪式一般有动土仪式、上梁仪式、压土仪式、搬迁仪式等。

(二)房屋的神圣空间

彝族是一个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族,在彝族的民居建筑中,梁、柱、墙、火塘、门等主要建筑部位也承载了其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观念。

柱是支撑起房屋的主要力量,柱在房屋的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所以竖柱上大梁在彝族建房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仪式。柱是房屋建筑的实体,同时也是与神灵沟通的象征物,正是由于它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也就有许多禁忌来强化它,日常生活中,不能去摸中柱,不能靠着它,更不能在上面挂东西。而大梁是福禄所在的 位置,在大梁的中央有布袋或竹篓,装有象征财富的钱物即五谷、羊毛等,以满足人们对财富的渴求。

墙是房屋阻挡风雨和与外界相隔的主体建筑,是内外界线之分。彝族盛行祖先崇拜,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有三魂,死后一魂归祖先的居住地,一魂在坟里,一魂则在家里。在家的魂灵依附于用松或葫芦等制作的祖灵上。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大多是在堂屋正面的墙上凿一方洞,祖灵放置洞中。他们处于墙的中间,离房顶和地面皆有一定的距离,介于纯精神和纯现实之间,是观念中抽象的祖先。

云南的很多民族都在家中设有火塘,火塘成为住屋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划分社会性别、社会地位的一个中介。火塘位于堂屋中偏左或右的位置,由三个锅庄石隔成三个空间。火塘左上方是老人和主人的座位,右侧面是客人座位,靠大门方则是烧火人的位置。一般儿媳妇不能坐老人的位置,人不准从上面跨过火塘,不准丢脏东西进去。彝族人的公共活动和仪式皆围绕火塘进行,在火塘边,精神活动空间和日常活动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互渗。

门在家居生活中起着沟通内部与外部的作用,是家庭的象征。门向、大小都要经过巫师严格的测定和选择。彝族对门也有许多禁忌,如忌讳跨在门槛上站立;人或东西不能依靠门框;不能向门板吐口水等;外人进门不能扛锄、犁,也不能带斗笠等;有的地方还在门楣上钉羊角。

彝族的土掌房,楼下的明间是堂屋,是房屋的中心,后墙中部设置祖先堂,一般在正堂的锅庄上供奉祖先牌位。楼下的两次间为儿子和儿媳的卧室,有长子、长媳居左边的次间,次子、次媳居右边的次间之俗,这与彝族传统观念中以左方为尊贵的习俗有关。

(三)村寨的神圣空间

彝族村寨空间包括居住房屋、祖灵洞、墓地、寨神树、山神、祭祀场地、蒙格家支会议地点、磨秋场、公房、寨门树等要素,其中祖灵洞空间、祭祀场地蒙格家支会议地点、公房等为整个家支所共有,成为家支共有空间中心。彝族村寨空间要素又可分为,精神空间和现实生活空间两类。精神空间领域包括:祖灵洞空间、向天坟空间、祭祀场所空间墓地、寨神树和山神空间。现实生活空间领域包括:居住房屋、蒙格会议地点、磨秋场、公房、寨门树等空间形式。由于族居住地环境为山地,各种空间散布于不同地点,于是便按照“柱”的观念来分层设置和安排不同作用的空间领域,以满足情感与生产生活的需要。

村寨空间层次划分与功用在空间层次划分上,精神空间处于空间上部,而现实空间处于下部,构成一个完整的柱形空间。村寨或住宅选址注重“靠山”选择,认为好的“靠山”可供神灵上下,而赋神灵作用,家宅则可受到神灵庇护。村寨四周要丛林茂盛,并有巨大的树神,认为这样村寨就有通天的通道,以满足村民沟通天地的心理要求,同时这些大树成为村寨的一个标志物,在这种心态影响下,村民在宅前屋后广植树木,形成哪里有树木绿荫哪里就有村寨人家的良好景观。

四、彝族传统民居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凉山彝族的住房极其简易,分木栅栏房和土掌房两种。木栅栏房是凉山彝族最初的住房建筑形式,也是凉山彝族贫民阶层的主要居所;少数富有的彝族地方首领在其领地上建固定的常年定居的土掌房。无论木栅栏房还是土掌房,房顶上盖的都是木瓦板,上下两层相接的地方用木瓦板作压条并用石块压稳,房顶四周的木瓦板也用石块压住,以防房顶上的木瓦板被风掀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许多彝族村子建 起了土木结构的瓦房或木楞子瓦房,过去由于贫穷无力建房而与牲畜混居的情况已基本不存在。如今,彝族地区已普遍建砖瓦房,有的地方还建起了外观保持民族特色,内部装饰非常现代化的建筑。

彝族建筑或景点 彝族民族建筑 彝族

1. 彝族民族建筑

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彝族民居从建筑到居住,都不是单纯的物质建构和使用过程,它包罗了彝族的世界观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创造,它是彝族文化的综合产物,同时也是彝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一、彝族村寨命名方式

四川凉山彝族村寨命名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特色较为鲜明。

(一)以某一家支姓氏加通名命名

如盐源县大林乡村名沙玛拉达,“沙玛”即姓氏,“拉达”即山沟,沙玛拉达意为“沙玛住的沟”。这类彝语村名体现了某一姓氏聚集在某一地区的居住历史。

(二)以旧凉山等级称谓加通名命名

如兹莫依得(土司住地)、吉合依得(奴隶住地)、土诺依得(白彝、黑彝住地)等就是由兹莫、吉合、土诺加住地构成地名称谓。这些地名反映出旧凉山浓厚的等级观念。

(三)以人的五官特征加通名命名

如倮波依得(聋子住地)、大拨依得(矮子住地)等便是此类命名。

(四)以某地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称谓命名

如美姑县子威乡,“子威”即赛马。古时,人们常在子威村的平坝上赛马,故名。又如克启补尔(烧狗小山)、有木瓦吉(驴子滚岩)、文都德波豁(打熊山)等。

(五)以方位命名

如布约西(下庙旁)、依伍(北面)、作各乃拖(索桥头坝上)、才洛瓦拖(鹿子沟岩上)、尔坡西(石牌坊旁)等均体现了较强的方位意识。

(六)选取某地有代表性的植物称谓命名

如几波大队(漆树大队)、波祖等(青冈树多的地方)、他普(松林地带)等就是以某地生长的代表性植物为名。

(七)以某地栖息或出没过的禽兽称谓加通名命名

如瓦喀觉史(猎狗山)、史过拉达(大蛇沟)、布木洛(刺猬谷)、策豁裹乃(野鹿哑口)、阿吉姑惹(乌鸦山)、约梯约豁(牧羊山)、哈莫洛(雉鸡山沟)等。

(八)以故事传说命名

比如,金阳县地名老阿木只,意为“石仙女”。传说,数百年前有一仙女因触犯天规,罚下凡间后化作一石,立于此而得名。

(九)以表示意愿命名

比如,盐源县巫木乡村名尔补西,意为“祈求吉祥的地方”。美姑县村名瓦普,意为“鸡山包”,是因旧社会人们用鸡在此地山上“驱邪”,以祈求太平而得名。

(十)按山地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来命名

此类命名方式在凉山彝语地名中占有较大比例。如自什莫(黄沼泽)、扎莫(黑土地)、阿合史依(金沙江)、罗什依(黑沙河)、觉蒙扎洛果(黑土坝)、波谷阿木(大山坳)、瓦子莫(大岩村)、牧布拉达(马过不去的沟)、沃补祖(鸡冠山)、嘎普(斜路山)、阿舍日豁(山形似斑鸠)、吉普乃坚(蜂窝山)等。

(十一)以数字加通名命名

如依次者(一碗水)、木梭宗(三块相连地)、尼曲苦(林边有两块山形地)、嘎尔吉西(三锅庄地)、洛所姐(三岔林)、尔觉坝(四块坝)、哈拉达(百虎沟)等。

由上所述,凉山彝语地名以地形地貌、居民姓氏、故事传说、植物禽兽命名的居多,因而,重名的地区也不少。凡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要在地名前加上范围限制词或某、或某乡,甚至某村,用以区分重名的地区。

二、彝族民居类型

(一)主要民居类型

由于彝族分布甚广,聚居于不同的地域,且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各地彝族的建筑形式也变化多样。典型的民居样式有贵州彝区的权权房,凉山的棚屋,小凉山的木罗罗,大小凉山的瓦板房、草房,滇、黔彝区的一字 房,滇南彝区的土掌房,杂居区的三房一照壁、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1.权权房

是旧时彝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贵州彝区,为贫苦阶层居住的一种简易房舍。一般以两根插入地下的树杈作柱子,一根树棒横在叉上作为横梁房架,四面用茅草遮掩而成,无墙壁,是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凉山过去的原始棚屋也属此类。

2.木罗罗

是小凉山森林地区的传统民居。采用原木纵横交错叠置成井干式结构,构成房屋的壁体,由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庇护结构组合而成复合式纯木结构。

3.瓦板房

是大小凉山彝区的传统居住形式,有土墙和竹笆墙两种。上置栋梁,构成房架,双斜面人字形屋顶,盖以木瓦板二层,下层满铺,上层则于两板相砌处置一板。此种木板用刀剖,不用锯解,便于雨水顺木板纹路而下。因木板起着瓦的作用,故得名“瓦板房”。

4.土掌房

云南南部彝区的一种民居,建造简单,取材容易。墙和屋顶用材均用泥土,所以叫“土掌房”。其建筑以立木为柱,四壁以土坯或用湿泥夯成。多为一楼一底,屋下住人,屋面平顶即为晾晒谷物、纳凉之地。此种土壁泥顶建筑结构保暖好,防火性能强,亦称“封火房”,有冬暖夏凉功效。土掌房有简繁之别,简易土掌房为单层单间,依山而筑,除门户外四壁密封,房屋阴暗低矮,室内一侧掘一火塘,上悬锣锅下支三脚架,起居饮食均围坐火塘边,房屋四角堆放粮食、农具等。较好的土掌房多为二层结构,一般以正三两耳围建为封闭庭院,中留天井,正房楼上用于储备粮食等物,底部正中作为堂屋,为待客之地。并于后山墙设长形供桌供奉祖先牌位,堂屋两边正房为家长居住和儿子娶亲之用,两侧耳房分别为厨房和女性住所,耳房基地及屋面低于正房,以示尊卑之序。此类房屋在山区和半山区较常见。

5.三房一照壁

流行于云南大理巍山等地的彝区。主房顺山势依山而建,两侧耳房较低,再加一照壁,为土木结构的组合建筑。多数为草房,少数为瓦房,有带厦和不带厦两种。房形有实心房、空心房;吊厦用木板搭成踩楼。主房高于耳房,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前有垂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山墙到顶,屋面挑出。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面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板间隔。主房隔为一大两小三间。大间于左,三面是火炕床,中央设火塘,上放铁三脚。正中一间为堂屋,右边为新婚夫妇的居所。主房有走廊,摆有长桌,是家人聚餐和待客之所,还置放有大碓臼、手磨、纺织工具等。楼上放置粮食、乐器、猎枪、工具等。耳房储存粮食或住人。院心作打、晒作物用。

(二)房屋的格局及装饰

彝族普通住宅的正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正中为客堂兼厨房,犹如现代建筑的“起居室”,大门正中或稍偏的地方设锅庄(火塘)一座,由三块石头支撑,是全家起居、饮食、会客的生活中心,有些家庭设置的客室面积约为外室的三倍。入门左侧为牲畜圈,其中常搭有放置饮水的木桁条。右侧为卧室或什物储藏间,亦有利用空间架檩条,作为储藏物品或招待客人的临时住所。

彝族民居外墙上不开窗,极少数开有小方洞,以木条纵格或竹笆蔽之,亦有利用椽子与墙交接的空隙透进光线,或利用大门作为直接采光口,因此室内黑暗。这主要是出于当地风沙大以及便于防卫的考虑。

大门一般在正面,以木材为主,不设后门。门高160厘米左右,下设30-40厘米高的木门槛,常用二道门,一道“板门”向内开,一道“栅门” 外开。门除了作为采光通风用,还可防止家禽牲畜的出入。

室内木隔板上常做成小花格窗,以利装饰和通风。大门入口和屋檐是装饰的重点,常常在大门上作各种拱形图案并常有门楣。门楣刻有日、月,鸟兽等象征自然界的“神灵”,封檐板刻有粗糙的锯齿形和简单的连续图案。屋脊中部及两端有简单的起翘及起拱。山墙的悬鱼,屋檐的挑拱、垂花柱,屋内的梁枋拱架等也雕刻有牛羊头、鸟兽、花草等线脚装饰。富者尚在锅庄石上及石基上刻有对称均匀的连续四方雷纹及圆形花饰,极富建筑装饰效果。

三、彝族民居中的民俗文化

(一)神圣的建筑仪式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选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仪式一般有动土仪式、上梁仪式、压土仪式、搬迁仪式等。

(二)房屋的神圣空间

彝族是一个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族,在彝族的民居建筑中,梁、柱、墙、火塘、门等主要建筑部位也承载了其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观念。

柱是支撑起房屋的主要力量,柱在房屋的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所以竖柱上大梁在彝族建房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仪式。柱是房屋建筑的实体,同时也是与神灵沟通的象征物,正是由于它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也就有许多禁忌来强化它,日常生活中,不能去摸中柱,不能靠着它,更不能在上面挂东西。而大梁是福禄所在的位置,在大梁的中央有布袋或竹篓,装有象征财富的钱物即五谷、羊毛等,以满足人们对财富的渴求。

墙是房屋阻挡风雨和与外界相隔的主体建筑,是内外界线之分。彝族盛行祖先崇拜,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有三魂,死后一魂归祖先的居住地,一魂在坟里,一魂则在家里。在家的魂灵依附于用松或葫芦等制作的祖灵上。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大多是在堂屋正面的墙上凿一方洞,祖灵放置洞中。他们处于墙的中间,离房顶和地面皆有一定的距离,介于纯精神和纯现实之间,是观念中抽象的祖先。

云南的很多民族都在家中设有火塘,火塘成为住屋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划分社会性别、社会地位的一个中介。火塘位于堂屋中偏左或右的位置,由三个锅庄石隔成三个空间。火塘左上方是老人和主人的座位,右侧面是客人座位,靠大门方则是烧火人的位置。一般儿媳妇不能坐老人的位置,人不准从上面跨过火塘,不准丢脏东西进去。彝族人的公共活动和仪式皆围绕火塘进行,在火塘边,精神活动空间和日常活动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互渗。

门在家居生活中起着沟通内部与外部的作用,是家庭的象征。门向、大小都要经过巫师严格的测定和选择。彝族对门也有许多禁忌,如忌讳跨在门槛上站立;人或东西不能依靠门框;不能向门板吐口水等;外人进门不能扛锄、犁,也不能带斗笠等;有的地方还在门楣上钉羊角。

彝族的土掌房,楼下的明间是堂屋,是房屋的中心,后墙中部设置祖先堂,一般在正堂的锅庄上供奉祖先牌位。楼下的两次间为儿子和儿媳的卧室,有长子、长媳居左边的次间,次子、次媳居右边的次间之俗,这与彝族传统观念中以左方为尊贵的习俗有关。

(三)村寨的神圣空间

彝族村寨空间包括居住房屋、祖灵洞、墓地、寨神树、山神、祭祀场地、蒙格家支会议地点、磨秋场、公房、寨门树等要素,其中祖灵洞空间、祭祀场地蒙格家支会议地点、公房等为整个家支所共有,成为家支共有空间中心。彝族村寨 间要素又可分为,精神空间和现实生活空间两类。精神空间领域包括:祖灵洞空间、向天坟空间、祭祀场所空间墓地、寨神树和山神空间。现实生活空间领域包括:居住房屋、蒙格会议地点、磨秋场、公房、寨门树等空间形式。由于族居住地环境为山地,各种空间散布于不同地点,于是便按照“柱”的观念来分层设置和安排不同作用的空间领域,以满足情感与生产生活的需要。

村寨空间层次划分与功用在空间层次划分上,精神空间处于空间上部,而现实空间处于下部,构成一个完整的柱形空间。村寨或住宅选址注重“靠山”选择,认为好的“靠山”可供神灵上下,而赋神灵作用,家宅则可受到神灵庇护。村寨四周要丛林茂盛,并有巨大的树神,认为这样村寨就有通天的通道,以满足村民沟通天地的心理要求,同时这些大树成为村寨的一个标志物,在这种心态影响下,村民在宅前屋后广植树木,形成哪里有树木绿荫哪里就有村寨人家的良好景观。

四、彝族传统民居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凉山彝族的住房极其简易,分木栅栏房和土掌房两种。木栅栏房是凉山彝族最初的住房建筑形式,也是凉山彝族贫民阶层的主要居所;少数富有的彝族地方首领在其领地上建固定的常年定居的土掌房。无论木栅栏房还是土掌房,房顶上盖的都是木瓦板,上下两层相接的地方用木瓦板作压条并用石块压稳,房顶四周的木瓦板也用石块压住,以防房顶上的木瓦板被风掀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许多彝族村子建起了土木结构的瓦房或木楞子瓦房,过去由于贫穷无力建房而与牲畜混居的情况已基本不存在。如今,彝族地区已普遍建砖瓦房,有的地方还建起了外观保持民族特色,内部装饰非常现代化的建筑。

2. 彝族标志性建筑

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

  其居住形式与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长期的生活实践,使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合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发明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互板房、闪片房、土掌房、三房一照壁、干栏房等,是彝族丰富的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3. 彝族民族建筑特点

彝族是一个重视建筑及建筑装饰和造型的民族,同时,在建筑装饰中,也十分的重视雕刻艺术,雕刻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彝族的建筑装饰雕刻主要是木雕和石雕两类。中国的建筑石雕艺术分两类,一类是功能优先,装饰次之的建筑石材构建装饰,一类是装饰优先、功能次之的建筑陈设品石雕装饰。

楚雄彝族的民居装 饰中主要是属于第一类,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4. 云南彝族建筑

回族的房子讲究工艺和装潢,颇具民族特色;如宁夏同心县的有些回民盖小高楼式的房子,门窗全是拱形,大门楼采用绿色的大圆顶式,显得肃穆典雅,格外别致。大门两侧有用阿文写的楹联。回民房子的檐头、檩榫、砖墙、门窗、廊前等处搞木雕或砖雕。用聪明的智慧刻牡丹、葡萄等各种花卉图案,抽象多变的几何形以及卷草式的植物纹样和吉祥如意的图案,古朴典雅,别具风格,在全国也颇有名气。

有的回民还在大门口做一照壁,照壁用石灰石或水泥装饰,绘上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各式图画。

5. 彝族的建筑

传说中,鹰是彝族的祖先。

其实许多居住在山里的民族都崇拜鹰,总想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

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年代,只有雄鹰能够穿山越林。所以彝族最崇拜动物是鹰。

1、虎是彝族的原生图腾,随着原始氏族人口分支繁衍而产生许多衍生图腾或其它多种崇拜。

2、虎图腾崇拜在彝族的历史传说和生活习俗中,有如下表现:彝语称虎为“罗”,约占彝族人口半数的一个支糸自称“罗罗濮”,其义为“虎族”或“虎人”。就是说,约占半数的彝族人民,自认是“虎的民族”。 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彝族村寨,有一年一度的“虎节”,正月初八“接虎祖”,正月十五“送虎祖”。“虎节”期间跳“老虎笙”,祭虎祖,祈福消灾,合族同乐。在当今的彝族人民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崇虎的习俗,彝族的建筑、服饰、民间工艺品中虎的图案随处可见,虎图腾崇拜的遗迹所在皆是。

6. 彝族民族建筑形式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彝族传统建筑风格各异,建筑类型多样,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建筑,其都蕴含着本民族的伦理观念与思想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瓦板房是凉山彝族传统民居最高级的形式,与生土木构架民居相比,瓦板房的搧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木材平面设计是沿着一个方向层层叠架,最终形成拱形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民居的整体跨度。瓦板房正房开间是向内凹的,其出檐构造出深远的感觉。

  瓦板房的构架是依据物理结构的逻辑性进行组合的,未应用任何其他物品进行连接固定,体现了彝族居民的建筑智慧。在墙体的构建上采用土墙与木墙的组合应用模式,利用木板墙拼接出各种花色图案,其黄褐色图案与褐色的木架、棕色的土墙显得协调统一,加之黑色的木瓦板,使整个民居显得宏伟大气。

  瓦板房不甚高大,屋内的柱、梁、横杆均采用原木柱体,四壁或土或木,屋檐加斗拱,屋顶为“人字形”,上盖云杉木板,俗称“瓦板”,加横木压石固定,雨水顺杉木纹路而下,透气通光。屋内板壁、屋檐、门楣、斗拱、窗上绘有色彩浓郁的日、月、星、花、草和动物图案。

  瓦板房建筑的独特性在于其精湛的“穿斗式”技艺和民族风格浓郁的室内外雕饰工艺,这不仅是工艺技艺的展示,还是一个民族习俗的复合体。房屋建造选料考究,工序复杂,工艺高超,没有既定的施工图纸,全凭工匠心中积淀的经验来建造,且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从选择宅基、请工匠、起基、封顶,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特定的民俗行为。

  “穿斗式”瓦板房一般选用冷云杉、白杨、松树等耐久性、纹样、色泽 光洁度、韧性上乘的优质树木,并阴干。彝族民居的大小,视不同情况与经济条件而定。彝族民居小则在100平方米左右,大则200—300平方米。要建造一座全木“穿斗式”瓦板房,至少需要直径为50公分上下的圆木(柱)30—50立方米,板材10—30立方米左右。

  彝族房屋建造从地基选择、建造、完工、入住都有极其严格的民俗讲究。就建造本身而言,往往需要分工合作。一般而言,70%的工程量靠木工独立完成,其余30%时间为选择地基、平整地基、砌墙、盖顶等,因此,建造一座“穿斗式”结构的民居,3-5个木匠合作需要数百个工作日。建造工序主要为:

  (1)选料:根据需要选择符合规范的圆木、板材若干,作为穿枋、房柱、抬梁、斗拱、门、楣、隔板、窗格等材料。

  (2)度量和上墨线:度量就是对材料长短、厚薄进行测量。习惯上,木匠主要用手作丈量工具来庹量材料长短,只有凿孔度量用角尺。上墨线,就是对材料曲直、长短进行分类和大小标示。

  (3)加工:利用锯、刨、钻等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程序主要有:锯形、刨平、凿孔、制形、雕刻、彩绘、校正,此工序耗时最多、最为复杂,最能体现木匠的技艺水平。

  将不同柱、板、斗拱、穿枋、窗格、床、门按规则组装。按传统,楼上穿枋,楼下以板或窗装饰。穿枋取三、五、七、九、十一层的单数,楼下分主位、客位、生活区、杂物区,除杂物区立柱为饰外,其它三区,分隔成不同的单元,进行不同的装饰。该建筑,不论是穿坊、斗拱或者室内装饰,其镶嵌各部,均不用一根铁钉,尽显其高超的技术水平。

  雕刻与彩绘部位多见于檐、楣、板壁、窗户和斗拱,图案丰富,常见的图案有日、月、星、花、鸟、草、虫、山、河和动物图案,也有些波纹、回环纹等抽象的符号。同时,此类建筑,均留取3—5米的屋檐,以斗拱为饰。斗拱多拱成水牛角形,多雕刻马牙纹,方架上多用红黄黑相间的彩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瓦板房如同一个个“凝固的音符”,与自然具有统一的特性,成为自然中的一部分,具有山野之间的质朴气息。

7. 彝族文化建筑

大理风景名胜区、丽江古城、落邓古镇、娜姑古镇、昆明官渡古镇、大理古城、腾冲和顺风景、丽江束河古镇、楚雄楚雄姚安光禄古镇、楚雄彝人古镇。

云南丽江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之一。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主要由古街、古桥、木府、各种古建筑组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这里有光滑洁净青石板路、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房屋、小桥流水,还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别具特色的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

8. 彝族民族建筑图片

彜族建筑,利用山地石块,就地取材。

9. 彝族的民族建筑

盘点彝族村寨建筑文化特点,全面了解真正彝族文化。

彝族特色建筑:

一,彝族村寨命名方式

以某一家支姓氏加通名命名。

如盐源县大林乡村名沙玛拉达,“沙玛”即姓氏,“拉达”即山沟,沙玛拉达意为沙玛住的沟。这类彝语村名体现了某一姓氏聚集在某一地区的居住历史。

二,以旧梁山等级称谓加通名命名。

如此兹莫依德、吉合依得、土诺依德等就是由兹莫、吉合、土诺加住地构成地名称谓。

三,以人的五官特征加通命命名。

如淉波依得、大拨依 等便是此类命名。

四,以方位命名。

如布约西、依伍、作各乃拖、才洛瓦拖、尔坡西等均体现了较强的方位意识。

五,选取某地有代表性的植物称谓命名。

如几波大队,波族等就是以某地生长的代表性植物为名。

六,以某地栖息或出没过的禽兽称谓加通名命名。

如瓦碦觉史、阿吉姑诺

七,以故事传说命名

如金阳县地名老阿木只,意为石仙女。

八,以表示意愿命名

祈求吉祥的地方。

九,按山地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来命名。

十,以数字加通名命名。

如一碗水,三块相连地,三锅庄地。

10. 彝族建筑风格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

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垍頭條萊

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條萊垍頭

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垍頭條萊

一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彝族自由行旅游攻略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旅游景点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旅游景点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1.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看守所图3.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距离老挝4.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属于普通高中吗5.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编制工资6.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邮政编码7.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改成哈尼族掷族自6了吗8.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银行9. 云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2024-02-18
    1960 4
  • 彝族建筑或景点 - 彝族民族建筑

    彝族建筑或景点 - 彝族民族建筑 1. 彝族民族建筑2. 彝族文化建筑3. 彝族民族建筑形式4. 彝族民族建筑特点5. 彝族标志性建筑6. 彝族的民族建筑7. 彝族古建筑8. 彝族建筑风格9. 彝族民族建筑图片


    2024-02-27
    475 13
  • 彝族建筑或景点 彝族民族建筑

    彝族建筑或景点 彝族民族建筑 1. 彝族民族建筑2. 彝族标志性建筑3. 彝族民族建筑特点4. 云南彝族建筑5. 彝族的建筑6. 彝族民族建筑形式7. 彝族文化建筑8. 彝族民族建筑图片9. 彝族的民族建筑10. 彝族建筑风格


    2023-11-23
    1247 80
  • 彝族的旅游景点 彝族风景区

    彝族的旅游景点 彝族风景区 1. 彝族风景区2. 彝族风景区的介绍作文3. 彝族文化旅游4. 彝族旅游资源5. 彝族旅游攻略6. 彝族风景区有森林小鸟的研学基地哪些7. 彝族风景区有哪些8. 彝族著名景点9. 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2024-01-22
    232 44
  • 彝族代表景点 彝族特色有哪些

    彝族代表景点 彝族特色有哪些 1. 彝族特色有哪些2. 彝族有什么特色3. 彝族有哪些民族文化和特色4. 彝族特色有哪些食物5. 彝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6. 彝族特色有哪些东西7. 彝族的民族特色8. 彝族文化特色有哪些9. 彝族特色是什么10. 彝族的文化特色11. 彝族传统文化有哪些


    2023-07-27
    557 65
  • 彝族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彝族文化旅游

    彝族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彝族文化旅游 1. 彝族文化旅游2. 彝族文化旅游资源研究意义3. 彝族文化旅游节4. 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5. 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6. 彝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7. 彝族文化旅游开发8. 彝族文化旅游资源9. 彝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2023-01-05
    810 56
  • 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1.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2. 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景区3. 云南省红河州旅游景点4.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大全集5.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大全集有没有新冠6.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大全集胜村7.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大全集有那些大学8. 云南省红河旅游景点9.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旅游景点


    2023-10-12
    542 7
  • 如何去彝族旅游 四川彝族怎么去

    如何去彝族旅游 四川彝族怎么去 1. 四川彝族怎么去2. 彝族在四川哪个地方3. 四川凉山彝族怎么去4. 大凉山彝族怎么去5. 凉山彝族离成都有多远


    2023-10-20
    921 36
  • 楚雄彝族景点 - 楚雄彝族景点介绍

    楚雄彝族景点 - 楚雄彝族景点介绍 1. 楚雄彝族景点介绍2. 楚雄彝族景点介绍视频3. 楚雄彝族旅游文化4. 云南楚雄景点介绍5. 楚雄彝族景点介绍图片6. 楚雄彝族风情7. 楚雄彝族旅游景点8. 楚雄彝族旅游资源9. 楚雄彝族文化介绍


    2023-11-16
    1804 32
  • 彝族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彝族的旅游资源

    彝族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彝族的旅游资源 1. 彝族的旅游资源2. 彝族的旅游资源介绍3. 彝族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4. 彝族的旅游资源有哪些5. 彝族的旅游资源丰富吗6. 云南彝族旅游资源7. 彝族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8. 彝族文化旅游


    2023-09-22
    1599 24
  •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有哪些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有哪些 1.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有哪些2. 云南红河州旅游景点有哪些3.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4. 红河自治州旅游景点5.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点有哪些地方6.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攻略7. 云南红河县景点8. 云南红河旅游景点9. 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景区


    2024-03-13
    1316 99
  • 彝族有什么旅游景点 彝族旅游攻略

    彝族有什么旅游景点 彝族旅游攻略 1. 彝族旅游攻略2. 彝族文化旅游3. 彝人古镇旅游攻略4. 彝族旅游区5. 凉山彝族旅游攻略6. 云南彝族旅游景点7. 云南彝族旅游8. 彝海旅游攻略9. 彝族的旅游景点


    2023-10-21
    32 36
  • 彝族自治州景点 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彝族自治州景点 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1. 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2. 彝族风景区3. 楚雄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4. 彝族的旅游景点5. 云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景点6. 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有哪些7. 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景点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9. 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排名10. 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大全11.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2023-08-15
    1408 18
  • 彝族的旅游景点 彝族的旅游景点推荐

    彝族的旅游景点 彝族的旅游景点推荐 1. 彝族的旅游景点推荐2. 彝族旅游景点有哪些3. 彝族风景区4. 彝族旅游攻略5. 贵州彝族旅游景点6. 四川彝族旅游景点7. 彝族的旅游资源8. 彝族风景介绍9. 彝族哪里旅游最好10. 彝族文化旅游


    2023-12-05
    1678 86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