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

我们济宁素有“运河之都”的美称。一方水土一方人,作为济宁人对运河还是有很深的感感情。

历史上记载,自元朝大运河纵贯济宁南北以来,独特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散中心,曾是江北最大码头之一。北上南下的土特产贸易和买卖,坐进了济宁商业、服务业的一度兴旺,尤其是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南船北车,交易频繁,十分繁华,也有“江北小苏杭”之美誉。

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变迁,岁月的蹉跎,国家层面尚未对大运河形成专业化、多层次的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团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需要。

大运河文化阐释解说系统不科学、不系统、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大运河文化的传播。

缺乏对大运河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的重视,过渡开发、盲目开发,对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不明确,缓冲区预留空间不足、不合理等问题。

解决办法:

一是开展大运河保护立法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省情市情的《大运河保护条例》;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以运河遗产点为核心、运河河道为线、保护范围为面,点线面结合的条块化运河保护与管理网络;

三是健全大运河综合管理体制,理顺区域间、部门间、产业间的关系,夯实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基础。

充分发挥大运河济宁段沿线历史经典产业的集聚和先发优势,以丝绸、黄酒、茶叶、湖笔等历史经典产业为重点,建设非遗特色小镇,以产业化发展促进非遗保护和活态化传承。谋划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Hash:6f8b17a8a55c9e52826bfae8be774e2dfc71b2cb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