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建筑景点 成都独特的建筑

导读:成都的建筑景点 成都独特的建筑 1. 成都独特的建筑 2. 成都特有建筑 3. 成都独特的建筑特色 4. 成都最有标志性的建筑 5. 成都的著名建筑 6. 成都奇特建筑 7. 成都有特色的建筑 8. 成都独特的建筑特点 9. 成都独特的建筑风格

1. 成都独特的建筑


成都339电视塔

位于内环线双林路二号桥头,猛追湾片区,塔高339米,拥有中国西部第一称号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

位于红星路三段1号,紧挨春熙路,成都最高档次、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地标性建筑物。


环球中心

环球中心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物


天府广场

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心脏地带,天府广场的形式与地位 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相似


天府立交

天府立交位于火车南站附近,荣获成都市政府确定的城建标志性建筑,2003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成都露天音乐公园

位于金牛区北部新城,凤凰立交旁,拥有国内最大露天音乐公园称号

廊桥



廊桥位于府南河交汇口南河上游, 廊桥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商贸、餐饮、行人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桥,取“天上鹊桥,地上廊桥”之意命名。

还有东门大桥建筑群等等……

当然,成都地标也在不断更新

比如说还在修建中的成都绿地468

又比如说规划中的熊猫大厦


2. 成都特有建筑

1.成都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

  特色:陶器、瓷器、字画、杂件

 2.成都永陵博物馆

 地址:成都永陵路10号

 特色:陶器、瓷器、铜器、瓦当、画像砖、石刻、字画、杂项,以前蜀皇帝王建地宫为代表

3.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武侯祠大道231号

 特色:三国文化藏品、民俗文物、字画等 

4.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特色:字画、古籍、唐代遗址及唐代陶瓷器

5.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

特色:出土陶器、瓷器、金器、玉器、漆器、骨器等各类商周至战国晚期器物

 6.明蜀王陵博物馆

地址: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八组

 特色:明蜀藩王地宫、兵马仪仗俑、陶瓷琉璃器物、冥器模型等

 7.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

地址:成都华兴正街54号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特色:以脸谱为主,反映川剧艺术门类及发展史,体现编、导、 演、舞美艺术成就

 8.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西二段31号

 特色:青羊宫窑出土瓷器

 9.成都十二桥遗址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十二桥路18号

 特色:商周建筑遗址专题

10.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通惠门路25号琴台商厦

 特色:各类皮影作品 

11.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沙河堡菱窠西路70号

 特色:李劼人史迹文物资料

12.成都画院书画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支路矶石街59号

 特色:书画艺术品

 13.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区

 特色:医药文物、药材标本为主,反映中医、中药的发展史

 14.成都饮食文化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区

 特色:以展示饮食文化为主题

15.电信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文庙前街72号

 16.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

 地址: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4号

 特色:口腔医学史上重要的纪念意义的物品、书籍、资料

 17.四川雅颂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苏坡桥日月大道1132号

 特色:瓷器、青铜器、民俗、字画、玉器

 


3. 成都独 的建筑特色

1、注重环境,利用自然地形,做到人、环境、艺术的结合。四川民居极其注意与环境的融合,大多是依山临水,后高前低,层层拔高,与四邻环境协调,并用古林修竹、挖池堆石加以点化,使之具有特殊的韵味。

2、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四川民居有明显的中轴线,而又不受中轴线的束缚,体现着一种自由灵活的平面布局,打破了对称谨严的格局。利用曲轴、副轴,使建筑随地形蜿蜒多变,曲折迭进,宜左宜右,忽上忽下,充满自然情趣。空间大、中、小结合,层次丰富,有小中见大的效果。

3、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建筑文化,这种文化与历史、人文等因素息息相关,不仅表达了民居主人的文化品位、社会地位,同时也包涵着人们的祈求和愿望,以及在满足居住功能之外的追求。


4. 成都最有标志性的建筑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历史上曾经产生难以数计的建筑物,有许多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也有不少得到保存,流传至今,就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建筑物。

▲天坛

因为数量众多,且建筑布局、形制等级、功能构造和建造等不同,这些历史建筑物大致可归纳为八大类,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宗庙建筑等。下面,我在分类之后,再辅以具体的建筑名目,进行阐述。

1.宫殿建筑

古代社会从原始时代,进入奴隶时代,最后进入长期的封建社会,作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制,就是所谓的宫殿建筑。

▲北京故宫

目前所能看到的宫殿建筑,主要是供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休憩的大型院落式建筑群,一般指皇城建筑、宫城建筑和避暑建筑。

首先,最著名的当然是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依据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故宫占地72万平,建面15万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规模相当宏大。

其次,现存较好的还有布达拉宫、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占地六万多平,建面将近两万平,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其建造承袭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

按说古代知名宫殿很多,如秦代阿房宫、汉代长乐宫、未央宫、唐代大明宫,但是作为土木建筑,不耐战火,不及明清砖木宫殿建筑容易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整体看到的主要就是明清留下来的宫殿了。

2.民居建筑

这是相对于帝王上层社会的宫殿建筑而言的民间建筑,主要为满足人民的生活起居需要而建,因人口众多,自然数量更大,分布也更广,东南西北、大江上下都有它们的踪影。

另外,根据古代各地的差异性,如环境、气候、民俗、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无论艺术风格还是建造工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差异,因此民居建筑体现出很大的地域性。

▲北京四合院

现存知名的历史民居建筑物很多。首先是北京四合院,隐藏在市井胡同中充满烟火味的传统高档合院,四面房子将庭院围合中间的建筑。它起于元大都时期,经过明代发展,到清代至巅峰,最能代表北京城市底色。

其次,要提到各地的民居,比较著名的有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客家土楼和皖南民居,它们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和价值都很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

▲皖南民居

当然还有很多民居,比如具有世界遗 潜质的藏羌民居、山西民居、云南民居和四川民居。民族地域特色浓重的新疆民居、陕西民居等。

3.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其中包括亭、榭、廊、阁、轩、楼、台、馆、桥、坞、舫、厅堂等建筑物。著名园林建筑又可以分成三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风景园林。

首先,私家园林建筑以江浙苏杭最为著名,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寄破山庄;绍兴的兰亭和沈园。

▲拙政园

其次,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周围,如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颐和园

最后是风景园林,主要分布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山岳河湖,通过建造园林建筑,画龙点睛,增强自然景观的档次和品味,满足游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杭州西湖的苏堤、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以及五岳名山泰山、嵩山、华山等园林建筑。

▲大观楼

4.宗庙建筑

宗庙建筑具体可分为: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所谓三教九流,文化云集,在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上蔚为壮观。

我国历史上道教和佛教盛行,各地都有许多寺庙、道观、塔和石窟,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教派的建筑如伊斯兰教建筑。这些宗教建筑主要为人们提供从事宗教活动的便利,著名的如禅宗祖庭少林寺、第一古刹白马寺、嵩山中岳庙、北京白云观、敦煌莫高窟、天水玉泉观,其他道教名山、佛教名山如武当山的南岩宫、五台山的显通寺、甘肃麦积山石窟等。

▲显通寺

坛庙建筑主要是祭祀天地祖宗所用,也称礼制建筑。例如北京的天坛、日月坛、社稷坛和帝王庙,各地的孔庙、关帝庙、文庙,其中曲阜孔庙、山西关帝庙和南京夫子庙最为著名。还有各地祠堂,如湖南屈原祠、山西晋祠、成都武侯祠、包公祠以及宗族的家祠家庙。

▲曲阜孔庙

5.陵墓建筑

我国文化渊源,历朝历代帝王与名门贵族众多,作为安葬和祭祀的专用场所,陵墓建筑是中国历史建筑中特殊而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的建造严格遵循风水和规制,不可逾越,包括地下的地宫和地上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

▲十三陵

它有严格的规制和“风水学”之说,帝王的陵墓建筑由地下部分的“地宫”和地上供后人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及设施组成。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自己陵墓的营建。

▲清东陵

有许多十分著名的陵墓建筑,远的如秦始皇兵马俑、秦皇陵,近的有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清皇家陵墓,如明显陵、明孝陵、十三陵、清东陵西陵等。除了前述保存较好的陵墓建筑,还有许多仅存遗址遗迹,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

▲清西陵

6.城市建筑

主要是古代城市中的建筑,如城池城墙、钟鼓楼、道路桥梁等。一些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比较多这种建筑,如北京钟鼓楼、西安、南京、洛阳和开封城墙,此外还有平遥古城、安徽寿县古城墙城楼等。

▲平遥古城

7.设施建筑

这些建筑能够为国家、社会提供基本或特殊功能,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军事防御设施、水利设施和交通水运设施。

▲黄河栈道

首先是军事防御设施,如长城和各地关隘,著名的有嘉峪关、山海关、镇北台、娘子关、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以及西北夯土长城。其次,水利设施在南方水系丰富地区分布较多,如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等。最后是交通水运设施,包括道路、栈道、水运码头、桥梁,著名的如秦驰道、黄河栈道、大运河、赵州桥、宝带桥和卢沟桥等。

8.其他建筑

除了上述特点鲜 的建筑之外,还有商业建筑的当铺、教育建筑的书院、学府、考场,以及牌坊、影壁墙、驿站和会馆。著名的如嵩阳书院、山陕甘会馆、北京国子监、九龙壁、湖广会馆、高邮明代盂城驿、鸡鸣驿等。

▲北京国子监

▲盂城驿

▲湖广会馆

9.小结

以上列出了一部分著名历史建筑,当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这些著名历史建筑物很多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极大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或地方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时也以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著称,成为世界全人类的建筑瑰宝。


5. 成都的著名建筑

四川都江堰风景区

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成都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收藏文物丰富、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是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之一,也是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成都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由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殿宇深幽,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中国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知名度较高且较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望江楼古建筑群

望江楼古建筑群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东南部,九眼桥东南1公里,府河西岸,传为唐代女诗人薛涛(759-831)旧居而著名,现存望江楼古建筑群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以崇丽阁为主,还有吟诗楼、浣笺亭、五云仙馆等,总称望江楼。崇丽阁壮观秀美,全木结构,高30多米,四层,上两层为八角,下两层为四角,鎏金顶、黄屋脊、绿瓦朱柱,檐角高翘,取晋代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之意命名。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是中国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较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是西晋末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现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庙宇所在,现占地15万平方米(230亩),由三国文化遗产保护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即西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组成。

青城山古建筑群

青城山属道教名山, 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后称张天师)曾在此修炼,道教称此山为 “第五洞天”。全山树木葱茂,青翠满目,鸣泉飞瀑,清冷怡人。山中有8大洞、72小洞,道家宫观,遍布其间,由 下而上,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 著名的景点有:上清宫、建福宫、天师洞、天然图画等。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刘氏庄园旅游区

刘氏庄园博物馆,建立于1958年10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博物馆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55平方米,其建筑、馆藏、泥塑、遗存是认识和研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近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

成都市望丛祠旅游景区

望丛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南部,距成都市区23千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为了纪念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帝王陵冢。望丛祠景区占地面积为5.5万平方米,区内水池环绕,碧波荡漾,旅游点以望丛祠为主,包括“西游记艺术宫”、“激光枪战场”、“水泊梁山”等旅游项目。

王建墓

成都王建墓博物馆位于成都市西门外三洞桥。王建(847~918),河南舞阳县人,虽目不识丁,但作战勇猛,被唐昭宗封为蜀王。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史称前蜀,死后葬于三洞桥。1942年该墓被人们发掘确认。王建墓虽被盗过,但墓室内仍出土有玉带、哀册、谥册、谥宝,各种银器及铁猪、铁牛等。这些文物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的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朝廷礼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什邡堂邛窑遗址

什邡堂邛窑遗址为隋至宋代民间瓷窑遗址。在四川省邛崃市南河乡什邡堂村。邛崃,唐至明清均属邛州,故名邛窑。创烧于隋,盛于唐而终于宋。该窑古无文献记载,20 世纪30年代始被发现,引起考古界、古陶瓷界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古陶瓷史编写组曾多次对此窑址进行调查。1984~1987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邛崃县文物管理所进行发掘。该窑是邛窑系中面积最大、堆积层最厚的窑址,为四川青瓷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瓷窑址之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成都奇特建筑

1、上海中心大厦

刚建成不久的上海中心大厦,不仅是中国第一高楼,备受瞩目的还有它自身应用的多项节能环保技术,涉及照明、采暖、制冷、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据预计,这些节能技术每年将为大厦减少碳排放2.5万吨。其中安装于565-578米的270台500瓦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功率为135千瓦,每年可发电约119万千瓦时,满足建筑的外部照明及部分停车库的用电需求。

2、广州珠江城大厦

位于广州CBD核心区域的珠江城大厦,一直被国外媒体喻为“世界最节能环保的摩天大厦”,并获得多个国际环保奖。其设计单位曾特别指出,该大厦节能效应的最大贡献来自空调系统。大厦采用的冷辐射天花板可以产生一种奇异的效果:“室内温度设定在28℃就可以让人感受到26℃的体感温度,就是这2℃的温差,便可节省空调25%的能耗。”此外,大厦玻璃幕墙还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从而利用日照发电,大楼还装有其它太阳能板为大厦提供热水。数据显示,这座大厦每年至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千吨。

3、世博会中国

斗拱造型的世博中国馆 誉为“东方之冠”。夏季,顶层建筑可以为底层建筑遮阳,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另外应用了生态农业景观技术,能有效隔热,使建筑能耗降低25%以上。世博中心设计遵循“3R”原则,大力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减少热量损失。应用了自遮阳、太阳能采集、雨水收集等多项环保技术。

4、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

这座被列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清洁能源展示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面积7119平方米,由国际知名设计团队德立参与设计,是全球首座“以太阳为主线,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专业性展馆。展馆建筑外观采用薄膜发电建筑一体化(BIPV)设计,将太阳能薄膜发电组件集成到建筑幕墙、屋顶,使之成为绿色发电主体,在实现自身发电、用电、储电、售电的智能化管理和最优化运行的同时,实时与汉能总部进行能源互联和共享。

5、深圳万科中心

万科中心位于深圳市的大梅沙度假村,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米。首先其屋顶采用的是能够自动调节的创新式外遮阳系统,可根据太阳的高度以及室内的照度自动调节穿孔透光板,从而达到理想的遮阳效果。其次,建筑内部采用全面的雨水回收系统,可以将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处理后蓄积在水景池内进而回用于草地绿化。最后,太阳能热水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也在这里有所应用,太阳能所产生的无污染电能预计每年提供25万度的电量。

6、清华大学节能楼

这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办公楼座落在清华大学校园东区,是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利奥.古奇内拉设计的,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它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据初步核算,该楼每年将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二氧化硫5吨。

7、杭州低碳科技馆

杭州低碳科技馆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是名副其实的低碳建筑。总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在建材上,首先选用本地建材,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其次选用天然的、可回收的材料;幕墙则采用太阳能光复材料。此馆于2012年开放,是世界上首个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技馆。

8、成都来福士广场

投资达40亿元、建筑面积逾30万平米的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系统、冷热水蓄藏、中水回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外墙安装的低辐射中空节能玻璃,能够将玻璃的高透光性与太阳热辐射的低透过性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最高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达70%以上,每年节约的空调能耗超过百万元。

9、德州日月坛微排大厦

这座位于山东德州的微排大厦号称“全球最大太阳能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曾是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主会场,目前已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宾馆、娱乐等功能集于一身。它综合应用了多项太阳能新技术,如吊顶辐射采暖制冷、光伏发电、光电遮阳、游泳池节水、雨水收集、中水处理系统、滞水层跨季节蓄能等技术,节能效率高达88%,被誉为全球低碳中心。

10、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光热馆

位于浙江浙北部的桐乡国际新能源市场光热馆,外形如贝壳,整体采光率达到90%左右,内部所有透光面板均铺设采光集热板,屋顶20000多平米放置多达15000块自动化光线跟踪面板,另外配备风电补充系统,以至于整个建筑全天候运作实现供热供暖供电的一体化,每年可节电100万度,减少二 化碳排放600吨左右。


7. 成都有特色的建筑

国金IFS是春熙路的标志性建筑,而趴在IFS上的熊猫雕塑又大火了一把,全国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其中最出名的要数IFS的这只爬楼熊猫了,它不仅是春熙路的网红地标,也成为成都的代表建筑。

和春熙路紧邻的太古里商圈,也是逛街的好去处。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别具一格,纵横交织的里弄、开阔的广场空间,值得把玩的生活趣味、大都会的休闲品位、林立的精致餐厅、历史文化及商业交融的独特氛围,让人于繁忙都市中心慢享美好时光


8. 成都独特的建筑特点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东汉的覆灭,这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这一时期的建筑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代表这种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

秦汉时期建造了大规模的都城与大尺度、大体量的宫殿。如秦咸阳城,以渭水贯都,象征河汉,以宫殿象征紫宫,以城市内其他建筑象征星罗棋布的星空。

咸阳城中心还建立了祭祀性的极庙。

咸阳阿房宫前殿的台座,规模可以容纳万人,其前有一条宽阔的大道,直抵其前的终南山,并将远山之巅,作为这座大殿的门阙,气势非常宏伟。

汉代建筑在秦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宫殿如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未央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等,均豪华壮丽、门阙巍峨,前无古人。

汉长安城,据后人推测,其平面上南像南斗,北像北斗,城市的轮廓呈不规则形,城内大部分都被帝王的宫殿建筑所覆盖。

西汉来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了明堂、辟雍。

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宫殿前设置标志性的高大门阙,将宽阔的驰道与城市、宫殿联系在一起。宫殿内仍然有高台建筑。宫殿的布局形式,还不像后世宫殿那样的层层门殿,有些宫殿呈四出门的格局,很像这一时期文献中提到的明堂建筑的布局形式。 秦汉时代的陵墓规模巨大。

相传秦始皇陵内,描绘了天空星象,并用水银象征河川大海。陵周围的兵马俑军阵,表现出极其宏大的气势。

汉代陵墓呈方尖台的形式,有如将埃及的金字塔上端削平的做法。

各代王陵沿关中平原一字排开,气势如虹;陵前有石刻的雕像。

汉代陵墓的地上部分依旧为夯土台封土,地下部分则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西汉帝王墓室以木构“黄肠题凑”为主,东汉墓室结构则以砖石为主,称为“黄肠石”。

西汉的陵墓除了掘地起坟之外,还出现了一种“凿山为陵”的形制。

“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分。

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

在这些墓葬里,墙壁上大都绘有彩色的壁画,或者有模印的画像砖,而在石结构的墓葬里则大部是雕刻画像。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大的陪葬墓地。

陪葬者大都是当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

据记载,陪葬长陵的有萧何、曹参、张良等一些开国元勋;陪葬茂陵的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陪葬者的墓地多是皇帝所赐,各自建有陵园、园邑和祠堂。有的还把子孙附葬在父祖墓旁,形成宗族墓地。陪葬者地位越高,离帝陵越近,封土也较高大。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

汉陵园四周的建筑与西汉相异,不筑垣墙,改用“行马”。

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石雕,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置石雕的先例,更进一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一建制为以后各朝所沿用。

秦汉两代,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

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不仅按天象来布局,而且“弥山跨谷,复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由于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还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上林苑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赛狗的场所,成就了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峰。“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并一直延续到清代。 秦汉时代一个伟大的建设工程是万里长城。秦代第一次将战国时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为一条较为完整的防御结构体系。 西汉末叶,台榭建筑渐次减少,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的楼阁建筑开始兴起。从许多壁画、画像石上描绘的礼仪或宴饮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殿堂室内高度较小,不用门窗,只在柱间悬挂帷幔。西汉宫殿多以辇道中相属,而未央宫西跨城作飞阁通建章宫,可见当时宫殿多为台榭形制,故须以阁道相连属,甚至城内外也以飞阁相往来。东汉中后期的明器中常有高达三四层的方形阁楼,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置平坐,将楼划分为数层,此种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方法,战国铜器中已见,汉代运用在木结构上,满足遮阳、避雨和凭栏眺望的要求。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和收进,使外观稳定又有变化,并产生虚实明暗的对比,创造出中国阁楼的特殊风格,南北朝盛极一时的木塔就是以此为基础。 通过大量东汉壁画、画像石、陶屋、石祠等可知,当时北方及四川等地建筑多用抬梁式构架,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架,斗拱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中国古代本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三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木构建筑的斗拱形式,除流行“一斗二升”外,还可以看到“一斗三升”的新形式。汉代建筑组群多为廊院式布局,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搭,衬托中央主要部分,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秦咸阳宫殿遗址也发现有大量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砖在汉代建筑更是使用广泛。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隆顶和双曲扁壳。 在建筑装饰方面,早在战国时代,秦国的建筑装饰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奔鹿纹、凤鸟纹、豹纹、双獾纹的秦国圆瓦当,其艺术水平比燕、齐等国的半瓦当明显高出一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瓦当图案更加丰富多样,除流行云纹和葵瓣花纹外,还有四鹿纹、四兽纹、子母凤纹及鹿鸟昆虫纹圆瓦当,构图更加饱满,形式愈加华丽。此外,秦代开始出现吉祥文字瓦当,如“唯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篆文瓦当。 到两汉时期,更流行卷云纹瓦当和吉祥文字瓦当。西汉末年,出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瓦当,形象矫健活泼,瓦当中央的半球形图案越来越显著。汉人尤擅长将表意的汉字,变成庄重典雅的装饰艺术品,如栎阳、周至等县出土的“汉并天下”、“长乐未央”文字瓦当,长安汉城遗址还发现“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为内容的十二字瓦脊。 总之,秦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的青年时期。建筑特点是:都城区划规则,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重要建筑追求象征含义。


9. 成都独特的建筑风格

成都西站:位于青羊区西三环路苏坡立交附近,是川藏铁路的起点站,建成后将办理成灌铁路、成蒲铁路等线路的火车客运业务。

建设中的成都西站按远期(2030年)高峰小时客流量7677人的规模设计为大型客运站,站房为线侧平式,车场规模为4台8线,设基本站台1座、岛式中间站台3座,设8米宽旅客进、出站地下通道各1个。

站房设计采用现代风格,突出地标性建筑特征,造型融入“太阳神鸟”姿态,体现了西客站作为成都“西部门户”的主题定位。[1] 成都西站是一个集公交、计程车、动车组、成都地铁4号线、成都地铁9号线、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旅客乘坐火车到站后,就能通过周边换乘枢纽到达各自的目的地。

车站周边还将配套建设广场、社会停车场、公交站等相关的工程。 成都城区现有4个火车站,分别布局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中成都东站是全国六大铁路客运枢纽[2] ,成都站即将进行扩能改造,成都南站于2014年底建成。成都西站建成后,成都将形成以成都东站和成都站为主,火车西站和南站为辅的“两主两辅”格局。[1]


Hash:e135e782b9dd6111d8bf10edb48d5f43434f9bb0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