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旅行:中国古塔梳理(国一)
文物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类
不可移动文物就是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分五大类
其中古建筑和石窟寺可看性最强
外观又分为以下主要分类
阙、桥、塔、房屋、城、园林等等
而这其中塔和桥都是很有看点的
接近年底,游学淡季,我最近开始整理整理这两类有特点的古建筑,奉献给大家。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塔16座
1、嵩岳寺塔
2、四门塔
3、大雁塔
4、小雁塔
5、崇圣寺三塔
6、云居寺塔
7、兴教寺塔
8、云岩寺塔
9、祐国寺塔
10、开元寺塔
11、佛宫寺释迦塔
12、六和塔
13、广惠寺华塔
14、妙应寺白塔
15、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16、海宝塔
下面逐一介绍
【嵩岳寺塔】
时代:北魏(也有人认为是唐)
高度:37.045米
材质:砖
层数:15
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密檐式塔,现存唯一的十二面塔,很有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早的砖塔,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
【四门塔】
别名:神通寺塔
时代:隋
建造年份:611年
高度:15.4米
材质:石
层数:1
大业七年造,唯一的隋代石塔。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庭阁式石塔,原属神通寺,底边宽7.4米。四门塔内的阿閦佛石雕佛像是我国隋代石刻造像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7年3月,阿閦佛佛首被不法分子盗走,几经辗转流,由台湾法鼓山以圣严法师为代表的众位善士毅然将其送还四门塔。
【大雁塔】
时代:唐
建造年份:652年
高度:64.517米
材质:砖
层数:7
大慈恩寺佛塔,永徽三年造。四方阁楼式砖塔,玄奘为保存经卷佛像建造,最初五层,后来曾经加至九层,底层边长25.5米。
塔内顶层藻井处的莲花图案有14个字,可以连环解读。
【小雁塔】
别名:荐福寺塔
时代:唐
建造年份:707年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
高度:43.3米
材质:砖
层数:13
建于唐景龙年间,方形密檐式塔,原有15层,现存3层。
【崇圣寺三塔】
别名:三塔中间最大的塔又名千寻塔、文笔塔
时代:南诏王劝丰祐时期(中原是唐五代)
高度:69.13米(主塔)
材质:砖
层数:16
底方9.9米,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为十级,高42.17米,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云居寺塔】
别名:红塔
时代:隋唐辽金
高度:30.4米
材质:砖
层数:7
主塔建造于大业年间,塔身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八角形,上层为圆锥形。现在主塔周围有四座唐代石塔有明确年号。
【兴教寺塔】
时代:唐
建造年份:664年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
高度:21
材质:砖
层数:5
唐高宗总章二年,平面呈四方形,楼阁式,旁边有玄奘两位徒弟的塔,共三座。
【云岩寺塔】
别名:虎丘塔
时代:北宋
建造年份:961
高度:47.7米
材质:砖木
层数:7
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
【祐国寺塔】
别名:开封铁塔、开宝寺塔
时代:北宋
建造年份:1049年
高度:55.88米
材质:砖
层数:13
皇祐元年重新修建,八角十三层,是仿木构的楼阁式砖塔。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
【开元寺塔】
别名:料敌塔
时代:北宋
建造年份:1055年
老照片
高度:84.2米
材质:砖木
层数:11
塔全部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
【佛宫寺释迦塔】
别名:应县木塔
时代:辽
建造年份:1056年
高度:67.31米
材质:木
层数:5
建于辽清宁二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
内部的彩塑佛像
【六和塔】
时代:宋
建造年份:970年
高度:59.89米
材质:砖木
层数:13
建于开宝三年,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为8面13层。
别名:多宝塔
时代:金
地址:河北正定
高度:40.5米
材质:砖
层数:3
八角形楼阁式华塔
广惠寺门前的丰收
【妙应寺白塔】
别名:灵通万寿宝塔
时代: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高度:50.9米
材质:砖
层数:1
元代阿尼哥设计建造,台基高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
别名:五塔寺塔
时代:明
建造年份:1473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高度:17米
材质:砖
层数:6
建于明代成化九年,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高7.7米
【海宝塔】
别名:赫宝塔、黑宝塔
时代:清
建造年份:1778年
高度:53.9米
材质:砖
层数:11
据说始建于大夏时期, 平面呈正方型,四壁出轩,即每层四面设券门的部分均向外突数十厘米,构成十二棱角塔
下期推出《中国古塔梳理国二》
喜欢这类内容,请关注“历史中旅行”
欢迎按住二维码识别,加作者交流
Hash:a39c9632aa889c618ff35178c7a211cd2d31fed9
声明:此文由 三秦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