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孝文化园:在安徽萧县城西南5公里全国最长村名“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

中国百孝文化园:在安徽萧县城西南5公里全国最长村名“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

(根据 中国百孝文化园 百度百科 整理 )

中国百孝文化园坐落于安徽省萧县城区西南5公里的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村名是全国最长的,后简称车牛返村。村名来源于闵子芦衣顺母鞭打芦花的典故,是具有2700多年历史文化的古村。

图片 来源于 网络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传统美德,为后人树立孝文化的典范,促进构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筹备在中国安徽萧县建立“中国百孝文化园”,利用杜楼镇车牛返村的自然资源的人资源,扩大“鞭打芦花”的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百名以上孝子孝女的典型,使其扩大建成为全国孝文化教育基地和旅游基地。

利用杜楼镇车牛返村的山森、山坡的荒废山地200余亩。其中以现有的“鞭打芦花处”石碑为中心,向周边扩展,恢复“四贤堂”、“鞭打芦花”碑坊,圣旨碑等古建筑物用山地40亩,新建“中国百孝碑廊”占地120亩,新建中国百孝展览馆占地10亩,新建敬老院占地20亩,门面及停车场发仿古建筑物为主题,体现中华民族古代建筑风格。

中文名称

中国百孝文化园

地理位置

安徽省萧县车牛返村

气候类型

图片 来源于 网络

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200余亩

景点级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牌坊、古牛车道、圣旨碑、四贤祠、中国百孝碑廊、百孝展览馆

目录

1 历史文化 2 历史名人 3 著名景点 4 相关电影 5 景区建设 ▪ 规划 ▪ 荣誉 6 萧县文化

历史文化

春秋时期鲁国人闵子骞遭继母姚氏虐待,寒冬时节,姚氏俩亲子穿的

芦衣顺母

都是棉衣,而闵子骞只能穿芦花做的衣服。一次父子四人坐牛车外出,闵子骞负责赶车,芦花衣不耐寒,冻得他颤抖不已,牛鞭从他手上掉落,闵父以为闵子骞懒惰,便挥鞭朝他身上打去,这一打,打出了他衣服内的芦花,闵父纳闷,去检查另外两个儿子的衣服,这才察觉出后妻的无德。闵父气愤不已,于是打道回府去休妻。闵子骞懂事,跪劝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父于是作罢。后姚氏悔改,待闵子骞如同己出。

闵子骞以德报怨让人钦佩,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识大体,为整个家着想。“鞭打芦花车牛返”的故事其实就是《二十四孝》里的《芦衣顺母》。从古至今,“孝”都是华夏儿女须大力弘扬的美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行孝”其实是促进人类健康繁衍的润滑剂。而这个拥有着长村名的村庄,无疑承载着国人自古以来对孝道的恪守,它的存在其实是对世人拳拳孝心的呼唤。

后人为了纪念闵子的孝行,将鞭打芦花这个山坡上的“杜村”改名叫“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更名,源于孔子高徒闵子骞的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今人为图方便,简称“车牛返村”。后来,人们将其故事纳入二十四孝,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并编成戏剧广为演唱,遂使闵子之孝名扬天下。元大德年间,乡人又在该村增建“四贤祠”,分别祭祀闵损、颛孙子张、颜子柳和孟子以作尊贤崇儒,彰显孝道,自此,该村又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萧县的“鞭打芦花处”是二千多年前,人们为了纪念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其中的闵子骞忍受痛苦和屈辱孝敬后母而立的石碑,是历代宣传孝道的重典型,是孝文化的基地,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历史名人

闵子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闵子想拜孔子为师,可家境贫寒交不起“束修”(十条干肉,古人用以充当学费),他就为老师奉上一缸用曹溪之水酿成的薄酒。同学中有人嘲笑他:“曹溪之水怎能抵得上束修?”孔子听到这话,就在讲学时故意说:“闵子骞千里求学,精神可嘉,虽然是曹溪一滴,却远远胜过束修百条。”这就是宿州安特酒厂生产“曹溪一滴”酒品的由来。闵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行”与颜渊齐名,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性情恬淡,不计名利。史书上说他仪表超群,和蔼可亲,一派中正气象,平时不轻易发言,如果发言则必有相当的分量。土桥区闵贤村有闵墓、闵祠,三面环山,泉水涌流。墓地周围植松柏数百棵,郁郁葱葱,山风乍起,松涛阵阵。“闵墓松风”为古宿州八景之一。 闵祠,在闵墓之南,与闵墓相连,始建于宋,现存殿宇14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闵子塑像仪容慈祥,有历代碑碣108块,赞颂闵子之“孝”。祠前有一棵古柏,相传为闵子手植,故称“闵柏”。还有一棵银杏,也为闵子手植,称“闵公孙”。祠东南有孝泉,祠近旁还有骞山、洗须沟、荷花池、芦花坡等景观。说起“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这个村名的由来,还与闵子有着密切的关系。闵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后迁居宋都相邑(今淮北相山)东(今闵贤集),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闵子秉性敦厚,刚直不阿,以德名于世。

度愚和尚

据《度愚和尚传》,度愚,萧县车牛返村人,俗姓杜。姑母为尼僧,鼓励度愚自幼钻研佛经。度愚先后求学于南京宝华山浙江天台山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律、教、禅、密、净,彻底贯通”。顺治八年,度愚前往瑞云寺,艰苦创业,开十方丛林,春冬依律传戒,凡四十余年经营,号称“中兴”。度愚方丈,学贯禅教律净,瑞云中兴,当与此不无关系。

著名景点

中西合璧汉墓

在2007年村民们在车牛返山南巁山地取土时偶然发现一座千年古墓。经初步挖掘、清理,文物专家根据墓葬形式、画像石图案、墓志铭等推断,这是一座汉末的古墓,且墓主身份较高,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经过5天的抢救性挖掘清理,考古人员发现古墓共有主室1个、侧室2个、耳室1个,并配有前厅和中厅。墓室西壁刻有青龙、白虎、翼马等象征太平盛世的祥禽瑞兽,而东壁则刻着“百戏图”。共出土文物28件,其中,汉画像石10块,青瓷14件,青铜器2件,铁器2件。

千佛禅寺

车牛返现存千佛禅寺遗址,已经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自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拨地建设,历近200余年,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辉煌,规模宏大,可与当今徐州云龙山寺庙相媲美。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遗址内现存石碑众多,字迹秀丽清晰,民国年间雕刻千佛禅寺石牌坊(刻于民国三十年) ,虽经历尽沧桑可依然清晰可见。车牛返千佛禅寺遗址自2012年年底起,已经用捐款的方式筹款着手重建,新寺庙布局紧凑,设计精巧,按着原规模尽量复原而成。

乾隆圣旨碑

乾隆御笔圣旨石碑现存千佛禅寺遗址内,此碑刻于大清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十三日,上有记录关于设立本寺庙的重要详细信息。

鞭打芦花处石碑

在村东头山脚下鞭打芦花处立了一块石碑,由李恒章撰文、王兆敏书丹、蒋相帆刻石、杜长耀竖碑。碑文为:“孝哉闵子!人无间言,必在汶上,忠操靡坚。哀之今人,忠孝荡然。求则得之,效法前贤。”此碑损坏后,后人又在原址上重立一碑,上刻“鞭打芦花处”(此碑刻于民国乙卯年),至今保存尚好。

贤祠

嘉靖十三年,为纪念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唐代封萧伯三人。知县朱同芳在白茅山建三贤堂,孟子后裔于元大德初由邹县迁萧,为把祀奉孟子后裔于车牛返建四贤词,以作尊贤而张读书之风,今祠堂已毁。

古会

古代村民把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日(闵子骞的生日)定为古会,古会通告在“鞭打芦花车牛返”处逢会三天,引来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车牛返村延续的2000多年古会,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四旧” 而被废除。为弘扬中华孝文化,纪念孝圣闵子骞,从(农历)二零壹三年起恢复正月二十四古会,会期从正月二十二日至正月二十五日。

相关电影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景区建设 规划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传统美德,为后人树立孝文化的典范,促进构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筹备在中国安徽萧县建立“中国百孝文化园”,利用杜楼镇车牛返村的自然资源的人资源,扩大“鞭打芦花”的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百名以上孝子孝女的典型,使其扩大建成为全国孝文化教育基地和旅游基地。

利用杜楼镇车牛返村的山森、山坡的荒废山地200余亩。其中以现有的“鞭打芦花处”石碑为中心,向周边扩展,恢复“四贤堂”、“鞭打芦花”碑坊,圣旨碑等古建筑物用山地40亩,新建“中国百孝碑廊”占地120亩,新建中国百孝展览馆占地10亩,新建敬老院占地20亩,门面及停车场发仿古建筑物为主题,体现中华民族古代建筑风格。

荣誉

2005年9月,鞭打芦花车牛返遗址被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公布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安徽乡村旅游规划(征求意见稿)》把鞭打芦花车牛返石碑遗址、千佛禅寺遗址列入乡村旅游规划。

萧县文化

汉文化彰显悠久辉煌的汉代文化。采取措施,做好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建设汉画像石陈列馆,拍摄展示我县汉文化风彩的专题片,印制汉画像石解读和宣传画册。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融入鲜明的汉文化元素。街道、广场、小区等公共场所设计建设,要体现浓郁的楚风汉韵文化符号。全方位打造我县的汉文化品牌。 [1]

书画文化弘扬洒脱豪放的书画文化。进一步打造书画艺术品牌,培育壮大书画艺术创作队伍。建立完善书画创作基地、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产业基地,多出艺术精品。提高我县书画艺术的知名度,使我县的书画艺术走出萧县、走向全国。 [1]

孝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的孝善文化。充分运用孝文化这一萧县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加快"百孝园"工程建设,制作孝文化纪念品、鞭打芦花专题片、百孝名人录,进一步挖掘孝文化的品牌价值。

饮食文化做强鲜辣浓香的饮食文化。大力推介伏羊肉、磨茹鸡、葡萄美酒等萧县餐饮美食,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建设美食城,提高加工制作水平,延伸发展产业链。不断提高我县美食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民俗文化挖掘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做好对传统民间技艺和传统曲艺的搜集整理工作,对一些民俗民艺要抢救保护。弘扬光大优秀的传统曲艺剧目,提高创作和表演水平。使我县的民间文化瑰宝重新焕发光彩。

陶瓷文化开发资源丰富的陶瓷文化。对萧窑文化遗址进一步做好开发和保护工作,提高陶瓷文化知名度,建议陶瓷工业园,做大做强陶瓷工业,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中部地区陶瓷生产基地。

园区文化培育生机勃发的园区文化。全面规划建设食品、化工、陶瓷、合成革、皮革、箱包、循环经济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园。吸引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入驻经济园区。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中部地区合成革生产基地,皮革加工制造基地、箱包生产基地,防腐研发中心,力争创造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

旅游文化壮大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实施旅游突破工程。充分利用自然、人文、生态、红色旅游四大资源,开发好书画艺术旅游、人文历史游、自然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红色历史游等旅游线路,打造萧县的旅游亮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服务体系

萧县文化艺术中心:选址于政务新区,占地150亩,项目建设包括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影剧院,建成皖北一流的文化中心。

萧县书画艺术城:选址于龙城镇,占地15亩,项目建设包括纪念馆、名人艺术馆、民间艺术馆、萧县书画展览馆等,建成全市独树一帜的书画艺术博览城。

中国百孝文化园:选址于杜楼镇车牛返村,占地200亩,项目建设包括鞭打芦花处、古牛车道、四贤祠等,打造全国孝文化教育基地。

萧县画家村:选址于龙城镇,占地800亩,项目建设包括中国书画展销大厦、工艺美术厂、画家村服务大楼等,为培养高水平的书画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唐宋窑址:抢救保护工程选址于白土镇,占地60亩,项目建设包括窑址保护、旧民居维修、作坊修复等,打造全国一流的瓷器研究开发基地。

蔡洼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工程选址于丁里镇,占地60亩,项目建设包括恢复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新建广场和纪念馆,打造精品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陶艺村:建设工程选址于白土镇,占地300亩,项目建设包括陶艺博物馆陶艺展馆、培训中心等,打造中部瓷都

黄河故道:水库综合开发工程选址于杨楼镇,占地1400亩,项目建设包括水上游览区、水面养殖区、果蔬采摘区等,集种养、休闲、旅游于一体。

天一角乐园:建设工程选址于庄里乡,占地3000亩,项目建设包括地下溶洞开发、珍稀植物园、水上乐园、天然浴场等,建成皖北最大溶洞旅游休闲中心。

皇藏峪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463国际马戏乐园"建设工程:选址于官桥镇,占地2万亩,项目建设包括建设汉文化民俗风情园、历史文化区、休闲度假区、自然生态区、旅游服务区、茶马古道、游戏乐园、马戏艺术表演等,建成AAAAA旅游景点。

梅村生态园:建设工程项目选址于龙城镇,占地120亩,项目建设包括山区开发、娱乐休闲、疗养野营等,建成全市生态旅游景点。

圣泉寺:旅游开发工程选址于圣泉乡,占地3亩,项目建设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景点修复等,打造寺院旅游新景观。 [1]

文化事业

萧县第五届书画艺术节:从举办的规模、书画作品的档次、参与活动的范围,比前四届有更明显的创新,真正把"龙城画派"的传统风格和新时代的创新更密切的结合起来,推出3-5幅在国内有影响的书画精品力作。

伏羊文化节:通过社会团体联合各经济实体,推出萧县伏羊饮食品牌,张扬萧县饮食文化。

民间艺术节:开展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展示民间艺术成果。

皇藏峪望山节:组织周边县市游客和本县登山爱好者参与登山活动,进一步扩大萧县旅游 景点知名度和影响力。 [1]

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以"唱响萧县"为主题的文化月活动,每月举办2场大型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每个社区配备1名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社会文化,广泛开展歌咏、书画、读书、演讲等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大力培育企业文化,展现企业的精神内涵,凝聚职工的向心力,实现一园一品,展现园区特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开展 "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内涵,实施国家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立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点;建设"农家书屋",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 [1]

龙城画派扎实推进书画艺术提升。成立"龙城画派"研究会,力争2012年出版发行《龙城画派》一书,扩大"龙城画派"在全国的影响。努力提高书画艺术创作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在国家级书画报刊发表书画精品25-30幅,在国家级大赛获奖3-5幅。认真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组织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反映萧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十二五期间,创作长篇小说5部,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诗集、短篇小说集6部,力争有1-2部作品获省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积极开展戏剧曲艺创作。

民间戏曲以县剧团和民间演出团体为依托,每年推出2部大戏,小戏小品5-6个,其中2个剧目在市级以上获奖,一台大戏在省级以上获奖。加强对花腔渔鼓和萧县坠子的创新研究,培养一批新生代的优秀演员,扩大在省内外的影响。重点繁荣广播影视事业。加强与省内外影视发行、制作机构的合作,着力打造反映萧县历史文化、地域风情、社会发展的影视作品。力争"十二五"期间,拍摄5部反映萧县发展的影视作品,3部反映汉文化、书画艺术、陶瓷文化的专题片,1部反映萧县孝文化题材的"鞭打芦花"电视连续剧,全面繁荣我县的广播影视业。着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文物保护对萧县古代及近现代建筑孔庙、瑞云寺、圣泉寺、天门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及时做好修缮保护工作,保持原貌不受损坏。积极做好新石器文化遗址汉墓群的保护工作。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资料,公布萧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强化地下文物的管理,实现地下文物保护管理程序化和制度化,防止建设工程对文物的破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挖掘、整理并继续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及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建立民间非遗产品展示活动机制。 [1]

文化产业艺术产业发展书画艺术产业。以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皇藏峪创作基地为依托,延伸书画艺术创作经营产业链条,形成从原材料经营、艺术创作、装裱、展览展销、包装、营销的产业链。在做好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在外地设立"萧县画廊",使萧县书画产品融入更加广泛的艺术市场。

饮食产业做强饮食文化产业。以县食品工业园为依托,努力打造苗山园艺场万亩葡萄种植,圣泉、丁里伏羊养殖,官桥、白土、庄里、龙城土鸡养殖等八大种植养殖业基地。大力发展伏羊肉、蘑菇鸡、葡萄酒等饮食文化产业,通过产品深加工精包装,把萧县美食推向全国,"十二五"末,饮食产业实现产值超5亿元。

文化产业开发民俗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剪纸、陶艺、毛窝等民俗产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培育中介营销机构,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我县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民俗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产值超亿元。

旅游产业做大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开发皇藏峪森林公园、蔡洼红色旅游、梅村生态园、黄河故道湿地开发等景区建设。加强旅游产品策划开发,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力争"十二五"末,旅游产业实现产值突破10亿元。 [1]

人才培训实施人才队伍培训工程强化管理人才培养。充实城乡基层宣传工作力量,加强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建设、懂法律具有现代科技管理业务的人才,采取上挂下派,横向交流等形式加大交流培训力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管理人才队伍。注重领军人才开发。建立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库。对领军人才中工作成就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典型予以重奖,用成果考核的方式为中青年文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落实领军人才开发和梯队建设措施,培养年轻领军人才。

加强专业人才建设。实施"狮虎计划",壮大书画艺术人才队伍,力争到2015年省级书协、美协会员发展到200人左右,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增加到20人。 引进和选拔编剧、导演、舞蹈、表演、文学创作等各类拔尖人才10名,培养各类艺术人才150名,不断扩大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总量。加大对城乡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扶持一批业绩突出,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工作在一线的实用型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扶持乡土人才成长。编制乡土文化人才保护规划名录,动态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乡土文化人才保护和延承工作。建立奖励扶持政策,为乡土人才施展才干,发挥作用创造作用。 [1]

参考资料 1. 萧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1-11]

Hash:a9d033e0b56b549319e0d868ad02225947a68a1f

声明:此文由 田园泥土香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