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溪村: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随着文化旅游部的组建以及各地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的完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文化和旅游部制定《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高的整合功能,能很好地实现有机融合,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旅游景区开始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和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选择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今天,以文旅融合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广东江门蓬江区良溪古村中原移民南迁至广东各地的中转站,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与海外文化的交汇处,古村开基久远、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保护较为完好,保留有多项传统民俗,沉淀下不少富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蓬江区良溪村深度整合本土特色文旅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大举建设文旅基础设施,多途径宣传推广良溪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的创新路线,实现了文旅产业的紧密结合。

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新时代文明建设

一是加强村干部和党员培训。以建设班子为重点,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章、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等重点内容,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四个意识”。

二是发挥“领头雁”作用。选派敢作为、有担当的年轻干部担任良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为古村各项工作开展带来新思路、新活力。

三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检查,规范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干部考核,村中的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处理。在公开栏公示村中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情况,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

四是注重村小组阵地建设。投入超过150万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良溪村史馆等硬件设施,规范和完善 “一厅四室”,提升服务环境,方便为党员群众办事。

专业规划,做好旅游开发保护

挖掘历史遗迹,讲好“后珠玑巷”故事,弘扬珠三角“移民文化”,提升良溪村旅游发展水平。良溪村委托五邑大学规划设计院,以良北、良中、良东为中心,逐步完善良溪自然村的旅游规划建设。通过采用EPC模式实施良溪村聚心环湖路面改造工程、良溪古村保护性旅游开发工程、良溪村主干道房屋外立面复古及周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三个项目,深入发掘良溪村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旅游+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时,创新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拿出好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工作以及旅游开发工作中。

在旅游路线的开发上,一是以良溪古驿道为载体,大力发展“寻根+文化”“乡村+节庆”“亲子游与教学游”“乡村+文创”“乡村+美食”“乡村+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将历史古村落、特色小镇、山水生态、人文历史等相结合,集购物、乡村小食、文创、娱乐、罗氏祖训文化等元素,打造“良溪古街”;二是以南迁良溪为中心,贯穿石头村名人、民俗品牌,组团发展“寻根文化”;三是把罗氏大宗祠、罗贵墓、护城墙、码头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点串联起来,形成良溪古村旅游路线;四是招商开发,挖掘野外文化遗址,打造良溪上坑“洒洒水”诗词休闲景区。

多措并举,打造文旅融合乡村业态

一是举办乡村特色品牌活动 。策划“良民良风、清溪长流”——纪念良溪古村建基888周年祭系列活动,包括“罗贵奖”楹联书法大赛、“乡村振兴·美丽良溪”摄影大赛中国著名作家良溪采风行活动、曲艺晚会等;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棠下牛肉”美食节活动,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良溪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美食文化;依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柑普茶,开展一系列茶文化体验活动。

二是加强文旅产业人才培养。所谓“民以食为天”,乡村美食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乡村历史和风俗的见证。“粤菜师傅+电商”培训班,以良溪特色美食传授制作技术培训,辅以“抖音美食与带货”“网店营销管理”等与时俱进的美食电商课程,集中培养本土现代餐饮人才,推动良溪本土传统美食推陈出新、大放异彩。此外,良溪村还举办导游培训,提高导游素质,通过三十六姓源流文化、珠玑巷移民文化,将故事讲活、讲好,让游客玩在良溪、吃在良溪的同时,还了解良溪历史文化,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三是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创作基地。近年来,蓬江区积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2020年,良溪村被设为“中华诗词之乡”创作基地,是“中华诗词之乡”的“诗词进农村”工作示范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榕树讲堂、罗氏大宗祠等阵地,良溪村举办了广东省良溪古村首届“罗贵奖”楹联书法大赛和“乡村振兴•美丽良溪”摄影大赛两个省级大赛及系列诗词相关的文化活动。

四是积极引进特色民宿。2020年10月,良溪村缘贵苑民宿正式开业,为蓬江区第一家授牌的民宿。民宿以老旧民房改造而成,通过还原民居自身特色,丰富当地传统文化韵味,营造一种古朴、原汁原味的岭南侨乡民居韵味,成为了良溪古建筑、历史文化的展示点。

梳理历史脉络,多重方式讲好良溪文旅故事

一是收集良溪相关诗词歌赋,启动三十六姓家史馆的建设工作,准备相关文史资料及编制展陈方案,建设家训公园及耕读文化长廊与孝道文化长廊,把名人事迹、良溪名人与诗词结合古村特设建筑进行打造,使村中每处景点都彰显历史文化品位和内涵。

二是整合罗氏大宗祠顶脊长联的传说、罗贵传奇、良溪村村名的来历、罗贵择良溪定居的来由等故事,编辑出版了《良溪掌故》《良溪古风》《话说良溪》《良溪古村与珠玑移民》《良溪名人略述》《古韵良溪·区启森写生作品集》等书籍与作品集,讲述良溪传统文化和故事。

三是把良溪特色景点、罗贵南迁的故事等以水彩绘画的形式在入村道路展现出来,让村民更好的了解当年罗贵南迁的艰辛与开拓进取精神,也让游客在进村路上对良溪古村产生无限遐想。

四是将“珠玑巷移民开基蓢底的故事”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良溪村内增设罗贵带领36姓97人南迁的铜像雕塑,使游客在游览良溪古村时,了解、寻根,感受南迁历史文化与异姓一家,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精神。

文旅规划有序推进

江门市蓬江区先后制定《良溪古村旅游文化总体规划》《良溪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政策方案,对良溪村的古建筑、历史文化与民俗进行保护。区、镇两级在两年时间内共投入600万元对良溪古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罗贵广场、村史馆等一批文化场馆;投资约1200万元规划设计良溪村聚心环湖路面改造工程、良溪古村第一期保护性旅游开发工程、良溪村主干道房屋外立面复古及周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三个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制定并实施《关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罗氏大宗祠修缮工程(二期)勘察设计方案》,对罗氏大宗祠进行修缮加固。

文旅设施基本建成

2020年,良溪古村试点游客服务中心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提供游客服务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场地、人员、设备等资源,提高服务中心的使用价值。通过展架共用、宣传栏共用、场地共用等模式,为游客展示更多本地特色文化与习俗,为村民提供更专业、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两中心”融合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被列入市试点名录。

产业模式初见成效

良溪村罗氏柑普茶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良溪村还将柑普茶制作方式传播到周边地区,通过开展制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俗体验活动,多渠道发展柑普茶产业经济。如借助已建成极具当地特色的“良溪茶楼”,以“特色产品+美食”的模式,大力发展柑普茶文化;通过推进“农业+会展”,积极培育本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2020年,罗氏柑普茶获全国首届公共文旅产品“云采会”销售冠军。此外,良溪村还开设“粤菜师傅+电商”培训班,进一步壮大蓬江区粤菜技能人才队伍,发掘和推广良溪特色美食,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本土饮食文化影响力。

文旅品牌持续擦亮

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棠下牛肉”美食节、“良民良风,清溪长流”——纪念良溪古村建基888周年祭系列活动、“中华诗词之乡”系列活动、柑普茶文化体验活动……良溪村系列文旅品牌活动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推广了良溪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美食文化,逐步形成具有侨乡特色及影响力的乡村文旅品牌。

作为古村、景区、村庄的集合体,良溪村通过发展旅游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保护与修缮历史文物建筑,提升文化服务平台承载力,以“文化+旅游”融合推动了良溪品牌形象改造升级。在面向村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又完善了旅游基础建设,真正实现了“主客共享”。

一是举办展览、诗词文化节、祭祖活动、美食节、非遗体验、采风等样式丰富的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旅品牌;二是深挖历史内涵,构建起了以侨乡、非遗等为主要元素的古村落文旅产业体系;三是注重文旅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利用宗族、祠堂、祭祖等文化,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市场感召力强。

(图片均由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专家点评】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点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内容,同时要有良好的体验服务。文化内容是基础,是带动和激发旅游的核心关键,而旅游的根本就是体验,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必须找到旅游体验的引爆点和核心点。良溪古村有故事资源,有乡村记忆,因此讲好良溪古村故事是文旅开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要使良好的故事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体验的产品,还必须有整体的规划、配套的服务、特色产品的创新、场景的体验等。良溪古村以故事记忆为基础,首先做好整体规划,然后完善相关服务设施、优化场景体验、开发特色产品体验,同时提供良好的引流服务,从而初步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有效融合,社会资源和经济效益实现初步协同发展。寄望未来该村可进一步强化故事场景设计,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验,以期实现更加持续的文旅融合发展。

(点评专家: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博士 黄士芳)

责编:吴敏

Hash:cfbc70d1e83bdece11c801c6f97a905b3007e364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