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镇:打造文明城镇 为千年古镇趟出突围之路

这是一个沐浴两千五百年文明之光的江淮古镇,这是一个水路航运时期的商贸重镇,这也是一个渐渐被人遗忘、寂静败落的孤寂之城。曾经的“鸡鸣犬吠闻三县”之称、“一埠二厂三马头”之誉,一度的发展瓶颈、一度的尴尬处境,让小镇的优越感随着北流的淠水荡涤地无影无终。

古镇要发展,古镇要突围,路在何方?

文明城镇,从脚下的路开始

污水横流、乱搭乱建、道路泥泞、垃圾遍地……

“这些现象不根治,不要谈发展旅游事业、复兴古镇繁荣,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不会幸福。”该镇党委政府带领新一届党政班子走村入户、倾听民声,找到了古镇的突围之路——文明创建。

金安区马头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要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镇个性和魅力,彰显文化内涵,提升城镇品味,就要从一条道路、一片垃圾入手。

“大主题、小切口。”马头的城镇特色发展之路,选择了文明创建这个切口,选择了从脚下的路开始。马头老镇区背街小巷众多,雨天污水纵横,晴天也是泥泞难干。自2016年以来,马头镇筹措资金对镇区范围内的犄角旮旯道路硬化,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大路修宽了是‘面子’,巷子修好了是‘里子’,马头镇现在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马头街道的居民对看得见的改变赞不绝口。

改造实验完成后,群众反响良好。马头镇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闫店街道“三化一网”工程,安装闫店街道至十字路街道路灯200盏,马头街道路灯26盏;新建垃圾池300多个,公厕7座。伴随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工作不断深入,2016年以来,马头镇先后投资1000万元,用于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打造六寿路亮化绿化工程,老十马路、李三路提升改造工程,新十马路建设工程,旅游公厕建设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重塑古镇形象,在加大古镇建设的同时,综合开展“保护古镇、倡导文明”环境整治工作。

建在一时,管在平时。为保障文明城建成果,镇党委、政府首先从环卫队伍建设入手,着力解决无保洁机制,无常规队伍,无管理制度等问题,镇党委、政府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先后考察多地保洁方式和先进做法,广泛听取群众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决定公开对社会招标,组建环卫保洁队伍,解决了困惑马头镇多年以来的环卫保洁问题。

成立环境卫生保洁督查小组,对镇区内所有街巷进行巡查,采取累积积分扣资制度,同时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洁中来,凡镇区居民都是保洁监督员,只要发现保洁不到位的地方,可随时向镇城建办反映,保洁公司必须在3小时内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扣5分。只有群众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把古镇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古镇的发展才有希望。

文明城镇,用产业夯实基础

“精神文明创建首先得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镇长吴昌军认为,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物质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

马头镇黄店村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由葡萄种植能手王虎创办,种植面积400亩,建设100个标准大棚,项目年产值达500万元。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改传统种植品种,开发高端葡萄品种和葡萄酒酿造,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攀升。葡萄种植基地共流转27个贫困户及32个一般农户的土地,每户获得收益4000元。该蔬菜种植基地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产业带动”,王虎主动找到村“两委”干部,掌握了解本村贫困户情况,在村两委干部的建议和支持下,王虎从全村贫困户中挑选了16名家庭特别困难,又无力外出务工的贫困对象,安排他们长年在葡萄园帮忙,人均月工资1800元,每户年打短工收入15000余元,为这些家庭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2015年以来先后有7户贫困户脱贫。

马头镇现有贫困人口1754户4785人。2016年以来,该镇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认真实施“十大脱贫工程”,强力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

产业发展是文明城镇的“生存基础”,是必由之路。一直以来,马头镇产业发展的主要难度在于有产品没资金,有人力没技术,有产业没产业链,有品牌没名牌,有利益没机制等方面,主要表现为产业项目比较单一,规模不大,千篇一律的老套路,缺乏新招数,且见效周期长、效果不稳定。“直面突出问题,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马头镇产业发展的工作重心由“多”向“优”,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使产业发展模式更加优化,更加科学,受益面更大。

蔬菜种植业是马头镇区别于其他乡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在马头镇高皇村宝隆蔬菜种植基地,人们正在忙着除草、施肥,大棚蔬菜、露地蔬菜生长旺盛,长势喜人。“这个蔬菜种植项目2015年一期投资就种植了1100亩,目前发展态势良好。”高皇村负责人介绍,蔬菜种植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就业压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基地落成之后,每天都有近百人进行栽苗、除草等管理工作,特别是15户21名贫困人员常年在基地务工,每人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2015年以来带动了17户贫困户脱贫。

产业大发展,不能拘泥于“小打小闹”。马头镇的光伏产业也因为当地政府的重服务、优环境而成效显著、成绩非凡。

“几块板子搁在那,不烧油、不喝水,一天净赚200块。”看着眼前一块块闪闪发亮的太阳能板,马头镇崔店村的老百姓对身边发生的新奇事儿津津乐道。

村民口中“净赚200块”的“板子”,指的是并网发电的光伏发电设备。2月中旬,崔店村光伏电站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这也是马头镇首个正式并网发电的村级扶贫光伏电站。随着第一批光伏发电扶贫进村入户项目的启动,贫困村的乡亲们在“阳光收入”里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坐落在村活动中心左侧,在整洁精致的村居和广袤麦田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崔店村党支部书记戚功军刚看着发电数字不断攀升的电表,兴奋地说:“这个光伏电站占地850平方米,总共6组240块的光伏电板,容量60千瓦,日均发电200度以上,1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6万元的收入! ”

崔店村是金安区6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多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收入一度为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贫困人口达410人。光伏电站带来的“阳光收入”为崔店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

文明城镇,重在民心所向

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马头镇在做好清除垃圾、清除杂物、清除水体的基础上,在绿化乡村、美化家园上做好提升文章,把马头的文化底蕴付诸在美化家园的每一步行动上。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建设由表及里,收效不仅仅是环境整洁,更重要是人心转变。

“建设美好家园不是面子工程,更要注重由内而外,积极培养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知荣辱,明善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镇。”马头镇人大主席张扬介绍说。

马头镇高皇村,曾经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恶劣环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镇村开展文明创建集中整治以后,宽阔整洁的街道路面,门前花花绿绿的栅栏菜园,到处彰显着乡村田园风味,整治一新的生活环境,村里群众一致拍手称赞。

村民闫珍勤说:“以前村前村后的沟塘里都是瓶瓶罐罐、生活垃圾,乱七八糟。现在村道两旁布满了垃圾桶,垃圾有了去处,大家也就不好意思乱倒垃圾,环境漂亮的不得了。”

“通过整治,家家门口都兴起了微田园,墙都涂白了,包括塘里面都用清水清洗的,给群众带来一种舒心的生活,慢慢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高皇村党总支书记孙长山介绍道,为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村里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找来贫困户负责卫生清理,帮助贫困户的同时,环境卫生也有了长效管理。

姚家寿是高皇村的贫困户,高皇村路面保洁都是他负责。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卫生打扫好以后,垃圾全部拉倒转运到垃圾中转站,没有太大技术含量,力所能及。“环境卫生搞好了,我还能有稳定的收入,这下能彻底脱贫了。”姚家寿高兴地说。

人心思变,人心向好。文明创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这古镇人的图强的愿望。镇容整洁、产业发展、人心凝聚……马头镇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找到了突围之路。(邹长新)

Hash:2e7270388f90d96e2acf9417b6b751e654417462

声明:此文由 六安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