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的这条老街,藏着无数人的乡愁~看看里面有你的回忆吗……

千年古城平阳县城东门有一条长达五百米的石板街道,叫做东门街。它是历史悠久的商业繁荣之街,仅次于城内的白石河街。它在县域的经济贸易活动方面曾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说早在东晋建县时就已经存在,素有老街之称。

叙和酱园、黄泰昌酒坊、恒丰南货店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东门街上,鼎鼎有名的店家算是叙和酱园,一排三间店面房,后有三进工场,员工达数十人之多,规模挺大。其精工制作的红、白酒及酱油醋等产品名闻县内外,生意特别红火,颇有信誉。隔街相望的对面是黄泰昌酒坊,虽经营规模略次于叙和酱园,可历史之久、名声之大、销路之广、品种之多、质量之优,均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有着多年的老招牌。

叙和酱园斜对面有一间张姓老板开设的糖坊,其糖是用大米和麦芽合成加工的,过去街上肩背四方形的“洋油箱”的孩童们叫卖“白糖芝麻糖、嵌香糖”,就是该店生产的,味甜爽口,有助消化,健脾益胃,吃了不上火。

东门街的药业也不示弱,有长寿堂、太和堂、新香山三户药铺,间隔很近,都是有名气、有字号的老店,各自经营道地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深受顾客信赖。长寿堂药店正对面是一间恒丰南货店,批发零售南北货、糕点、糖果、红白糖等,并自设糕点加工场,现做现卖,货色新鲜,香甜味美,受人青睐。

东门街的中段还有新源发烟店,祖传加工生产旱烟丝,很有名气。此外,东门街还有和祥兴五金油化颜料店,品种齐全,花样多多,方便群众。

而买衣帽、鞋袜、热水瓶、面盆等日用品,可以不出东门街,更不需跑到白石河街去,东门街南首的叶隆昌百货店既方便又便宜,又适合进城农民兄弟的购货需求,商品美观、新颖、时髦,摆得琳琅满目。东门街的张同盛文具纸店经营各种颜色纸张、簿册和笔墨等。每逢春节东门街热闹非凡,气氛非常活跃,好似一片红色的海洋,沉醉于欢乐之中。

东门街的工商业布局可以说是三十六行,样样俱全。有为农民专制锄头镰刀的吴天和打铁铺,其特制的菜刀因锋利耐用而得名。还有李寿喜的糕饼店,高日升的打钉店,刘师傅的豆腐店,还有箍桶店、方木店、做鞋店、裁缝店、理发店、饮食店、饭店、馍糍店、水产店等等,行行都有。

仙坛禅寺、葛溪井、八角桥

东门街不但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也是具有历史文化色彩的街。街的南端紧依东门山麓,山上耸立着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仙坛禅寺。

仙坛禅寺东侧山间,传说晋代葛洪在此修道炼丹,其间一条自然溪流便称之葛溪,溪水流到山脚下,汇积一口井内,故此井又称葛溪井。而“平阳出仙坛”之说,也带动了东门街的兴旺和名气。

东门街的北端有一座八角桥,史载始建于南宋绍熙三年,原名八卦桥,象征八卦而得名。古时县城必须在东门方位上建一座八卦形石板桥,以示扶正去邪,保一方平安,由于此桥呈八角形,且平阳方言里“角”和“卦”谐音,后人就顺口称它为八角桥。

此桥,流向东门台桩河,然后直通宋埠斗门闸入海。从前,从万全片方向进城的人们必须通过八角桥,经东门街才能至城中,这是当时必经之路。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道路改建,人们不再绕道东门街,于是东门街成了背街小巷,开始渐渐衰落萧条。

追忆童年时,我世居东门街,曾在八角桥边生活和玩耍过。炎热的夏天,八角桥的桥板被骄阳晒得火辣辣地烫,居住在桥边的人们傍晚用桥下河水浇桥面,使其冷却。晚上乡亲们聚集在桥板上纳凉,河风阵阵扑面而来,深深地吸上一股股清凉的空气,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为了凑热闹,有时唱词艺人或说书先生也来说唱,给大家带来一个愉快的夏夜。有时孩子们乘凉不过瘾,流连忘返,干脆躺在桥板上入睡,一觉醒来已是东方鱼肚白,真是愁煞了父母,难免得到一顿责骂声。暑天烈日当空,无处藏身,孩子们三三两两结群隐蔽桥下,避开太阳直射,一边戏水一边捕捉鱼虾,自娱自乐。冬天遇上大雪,大伙就在斜坡桥面上滑雪、打雪战、捏雪人……不亦乐乎。

1995年老城改造后,八角桥销声匿迹,只有原来陪伴旁边的一棵大樟树依旧孤单而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八角桥啊!昔日的东门街正因为有了你的依托而增添了历史文化色彩,而今没有你也失去固有的历史风貌,令后人惋惜感叹不已!

来源:幸福昆阳

作者:谢锦芳

Hash:b5efa2728504def3949b81f819e714bbf893ba5e

声明:此文由 平阳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