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的九架孤山,每一座都有厚重文化

作者/蓝成云

来源/网络

南阳城周边有九架山,突兀而立,互不相联,古时人们称为九架孤山。分别是遮山、羊山、磨山、塔子山、紫山独山、蒲山、丰山隐山。九架孤山平均海拔310米,最高的是独山,海拔367.9米,最低是丰山,海拔225米。距市区最远的20公里,最近的3公里。从地形上看,紫山居中,隐山、丰山、独山、蒲山居左,塔子山、磨山、羊山、遮山居右,九架山形如圈椅,繁华的市区稳稳地坐在大椅子的怀抱中。圈椅的左边,奔流的白河似锦带飘逸,圈椅的右边起伏的翠岗如卧龙腾跃。山有灵气,水也传情,城蕴神韵。九架孤山是南阳市的后花园,更是述写南阳历史的山和文化厚重的山。

九架孤山来历有着美丽的传说,据传鲁班在潦河修一石桥,方便过往行人。峻工之日来一骑驴老者,说此桥不坚固,毛驴就能把桥踩塌。鲁班大怒,与老者相赌。谁知毛驴刚一上桥,桥即被踩塌。鲁班大惊失色,问老者缘故,老者取下驴身上驮的袋子,解开袋口,向空中一挥,袋子内飞出九颗五彩石子,落在自西向东的方位上,九架山轰然耸立,突兀而起,原来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考鲁班。传说是人们对九架山神奇形成的遐想,而实际是在3.21亿年—3.83亿年间,神奇的秦岭造山运动,催生了伏牛山,成就了九架孤山,是大自然赋予美丽南阳的九颗宝石

循着古人的履痕,寻着历史的遗迹,让我们对九架山逐一寻访。

一、处处有史迹的山----紫山

紫山位于南阳市北15公里,处卧龙区谢庄乡、蒲山镇、石桥镇交汇之地。整个山体南北延伸,跨越面积25平方公里,此山由玉皇顶等13座大小山头组成。主峰玉皇顶,海拔325.9米,因山体秀丽,石呈紫色,且盛产中药材柴胡,人称紫山,古时也称紫灵山。紫山自然风光优美,四面山势巍峨、沟壑幽深、悬崖峭壁、怪石林立、风景宜人。紫灵峰与翔风岗两峰相持的峡谷之间,层峰叠翠,云遮雾绕。流经南阳市区的梅溪河发源于此。明清时的梅溪河两岸红梅似火,小桥横架,河中波光潋滟,舟楫穿梭往来。现在没有了如霞的梅花列岸,舟楫往来,但那如许清流的梅溪河从紫山一路波笑浪欢奔向南阳市区。山下,人工筑成的麒麟湖翠柳拥岸,泱泱湖水,照如镜,绿如兰,为紫山平添了不少灵气。

紫山的名胜古迹颇多,汉光武帝刘秀曾落脚此山避难,现留有刘秀床(是浑然天成的巨石床)、刘秀锅台、刘秀脚印。有三国蜀帝刘备高参庞统(字土元、号风雏)曾于此山隐居。庞统故居“风雏台”其实是一座山峰,山顶原有建筑颇具规模,前殿、大殿、山门、廊房,并有风雏祠,祠中石碑林立,晨钟暮鼓,烟火袅娜,古建筑现在留有石井和残垣断壁的寨墙和风雏祠,其它已荡然无存。三月三庙会却留传至今,香客依然川流不息,怀念着当年庞统与诸葛亮志同道合,分别隐居在紫山和卧龙岗,纵论天下大事的历史故事。紫山的南山坡,据《嘉靖南阳府志》载,朱元璋坐天下后,二十三子朱柽封到南阳做世袭藩王,藩王看上紫山的风水,选为陵地。建有王陵12处,埋葬着明唐定王、靖王、唐世子并宪、庄、成、敬、顺、端、裕诸王。有建造奇特的“朱王桥”、“白龙宫”等。可惜李自成起义攻南阳,占紫山,先扒王坟,后毁祭祠的庙宇,使王陵成了一座废墟。现在紫山仍有很多美丽传说的地名,如“好汉坡”、“祖师庙”、“石头寨”、“娘娘石”、“擂鼓石”、“红艳潭”、“白马寺”、“走马岗”、“林马坡”、“报恩庄”等。相传黄巾军曾择紫山而居守,李自成盘踞紫山攻南阳;陈庚部队为解放南阳激战紫山等。纵观古今,紫山处处有史迹,蕴藏着诸多古文化和神奇的传说。(点击→南阳紫山的东汉、三国、明朝故事讲透了,还分析了诸葛躬耕南阳 )

二、被诗仙李白歌颂的山----丰山

丰山在南阳市偏东北方向15公里处,属卧龙区蒲山镇,又与蒲山相峙,东临白河之滨。九架孤山之中,丰山最低,海拔225米,面积最小,不足1平方公里,但名气丝毫不逊于其它孤山。丰山名胜古迹由来已久,《吕氏春秋》有记载,张衡的《南都赋》也提到丰山,《山海经》与《水经注》更有描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五次游南阳,多次登丰山畅游,并留下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游清冷泉》:“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空歌望明月,曲尽长松声”。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也多次登临丰山,他在《丰山怀古》诗中,写道“丰山一何高,古木苍烟重。开门望吴楚,鸟去天无穷”。这两位大诗人的诗句中对丰山孤秀寄寓了深切的感情,今天读起来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丰山脚下是白河,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白河百艇接樯,桅杆林立,从南阳市 划小舟直到山脚。清流绕山,平波叠翠,河中千帆争渡,沙鸥翔集,山上绿瓦红墙,怪石林立,天然的山景水色,恬静宜人,清悠雅致。山上有泉,山下有潭,潭是白河水回旋处形成的,深不见底。山的东麓攀崖石窟两个,分别写有“清冷泉”、“清冷渊”,字体五尺见方,书写流畅,笔力苍劲。清冷泉石窟上边,原有很多摩崖石刻,多为历代文人骚客题词。每个窟内都供有石佛造像,窟处有石碑数座。丰山南麓有一千年古柏,虬枝龙钟,挺拔魁梧,铁骨铮铮,状如爬山之龟,故世人称之为龟柏。《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八景有“丰山霜钟”,即山内有一个九耳钟,每年秋红霜降期间,整个丰山嗡嗡作响,霜钟自鸣。《山海经》注“丰山有钟九耳,霜降则鸣”。唐代,宫廷以丰山霜钟为题试士命赋,如《文苑英华》载有乔覃《霜钟赋》一篇。其实霜钟自鸣的谜底,在上世纪蒲山人开山炸石时已揭开。原来丰山外实内空,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然溶洞,长有八十米,自然形成四个大厅,洞内到处可见石笋、石钟乳,或立或伏,千奇百怪。东北面有牛眼洞数个,后秋,东北风乍起,风吹山洞,洞内迎风共振,如人吹笛,发出轰鸣之声。可惜这一自然奇观,谜底揭开了,山也被毁了。

丰山美妙的传说很多,其一,据《山海经》注:“古有北人无择,清身洁己,疾世人浊,自投清冷之渊”。说的是上古时期,帝王选接班人不是世袭制,而是选贤接任。舜帝时选“北人无择”为贤人,做掌管天下的领袖,可“北人无择”认为还有更贤的人,不愿承担这一重任,就投清冷之渊而亡。其二,科圣张衡在南阳赋中写道“耕父杨光于清冷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这也是一个神话传说。据李善《文选》注:“耕父者,旱魃也”,即耕父杨光是个旱鬼。《山海经》注:“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冷之渊,出入有光”。古时人认为天下遭旱灾是旱鬼在作怪。旱鬼耕父杨光住在丰山下深潭中,一旦出来,就有光放射,赤地千里,五谷不收,为害百姓。人们求雨常跪拜在丰山的潭边,后耕父杨光被上苍囚禁在丰山深潭之中不让他出来祸害百姓。

可惜丰山丰厚的文化、自然奇观均毁在当地人挖山凿石求一时之利上。昔日的庙宇戏楼,麒麟石兽,山泉石刻,古树名木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山坑痕迹,丰山在现代文明中消失了。

三、蕴藏南阳翡翠的山----独山

独山又名预山、序山,在卧龙区七里园乡境内。独山是离南阳市区最近的孤山,城市的扩张已濒临山下。九架孤山独山最高,海拔367.9米,是南阳市区的制高点西北至东南走向跨越2.3平方公里。独山世界闻名,是因为隐藏在山体中的独山玉

中国大名玉:和田玉岫玉云南玉(实为缅甸玉)、南阳独山玉。独山玉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南阳翡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30余种色彩类型,在中国玉资源中一枝独秀。独山玉历史悠久,1956年独山附近的黄山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铲,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发现的独山玉器,都证明了5000年前的人们已认识和使用独山玉。建国以来南阳各地考古发掘中找到近千件独山玉制品,证明了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亦曾有过独山玉的辉煌。《汉书》记载:独山脚下的沙岗店,当时是闻名全国的玉街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由独山玉制成。历史记载数百名工匠夜以继日精雕细刻了五年,玉料通体墨绿,周身浮雕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众多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的海兽,以至被皇宫收藏。元代皇帝用此器盛酒,犒赏三军。乾隆皇帝先后四次传旨修琢,放到北海公园团城安家至今。清代南阳玉雕作坊有七八十家,而今的南阳玉雕街、玉雕城、玉雕大市场比比皆是,玉雕产业更是在全国有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显赫。说起来似乎也让人难以置信,全国做玉器生意的人近一半是南阳人,玉器的摆件、挂件50%以上是产自南阳。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河南省人民政府送的贺礼,就是一尊雕着九条形态各异的盘龙环绕着日晷的“九龙晷”,是用一块完整的重500公斤的独山玉雕刻而成的。

独山玉出名,文化古迹也很多,山上昔有“三贤祠”,内奉两汉太守召信臣杜诗、及晋镇南将军杜预。敬奉的是对南阳贡献最大的两位父母官员,人称召父杜母。山下名人墓葬很多,最早的记载,有黄权墓、庞林(即三国名士庞统之弟)墓等。豫山书院座落于独山南侧,明成化八年(1472年),知府段坚修建,有田二十顷,明唐藩王宗室子弟受业于此,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曾在此修业,后来李自成起义军攻打南阳被毁。

今日的独山满山翠绿,是南阳市区的后花园。独山因人们爱护它、保护它、绿化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达到了平衡,每年成千上万的市民进山植树,蓊郁的绿树灌木遮蔽着山体,一行行的独山茶树和名贵花木包围在独山脚下,景色天成,姿态万千,是名副其实的南阳植物园,天然“氧吧”。投资上百万元改造的废旧矿洞,修成了独有特色的巧胜天然的“玉华洞”。洞深千米,洞内峭壁环立,巉岩峥嵘,曲折蜿蜒,迭宕幽邃,依山就势,陡壁峭岩,多层洞穴重叠交错,并塑有八仙、地神、观音大士、道教圣祖等神话传说人物,洞内展现了一派神活世界的胜景。南坡新修有祖师庙,红墙绿瓦掩淹在翠竹松柏之中,香客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庙会,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2008年,南阳市政府在独山半山腰,修建了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这在河南省是第一家,全国也仅有28家。占地6000平方米的公园广场,玉文化墙的浮雕介绍着玉的美丽传说,展示着玉器制作的全过程。16米高的主碑体镶嵌着玉壁,雕有龙凤图案,广场丰厚的玉文化氛围令人流连忘返。(点击→和氏璧是南阳独山玉吗?这里有答案。 )

四、即将消失的山----蒲山

蒲山位于南阳市区北十五公里处,属卧龙区蒲山镇。东西延伸,蜿蜒数里,跨越面积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19.6米,因形似卧牛,又俗称牛山。晋代以前,蒲山叫“狐山”。可能此山多产狐狸而得名。晋代夏候湛给张衡撰写的碑文“行次西鄂盼狐山而颂英缺,历兹邑而怀夫子”。可见晋时称狐山。现代叫蒲山可能时代变迁,音串所致。

蒲山整个山体属地台型浅海相石灰岩矿床,岩石是优质的烧制水泥、石灰及各种石材的建筑原料。正是这些优质的石材毁了这座山。解放以后,水泥厂、石灰厂、石料厂、电石厂、磷肥厂等企业建有250余家,仅大型水泥厂就有七家。30年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铁路、公路修建等,使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供不应求。城市高楼拔地而起,而蒲山却日渐削低,甚至部分被夷为平地。“愚公移山”在蒲山得到了践蹃,以后蒲山“横绝南北、南阳屏障的风姿”因山被挖平将永远消亡,只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点击→南阳汉画甲天下!还有三大制作基地,标准化生产成规模 )

南阳蒲山青石,狮子斗宝。清代

蒲山也是一座文化的山,蒲山南麓蕴藏白色大理石,素有汉白玉之称,洁白无瑕,细腻少纹。历史上,蒲山脚下的村民早已用山石琢磨玉镯,广销各地。南阳汉画馆藏的汉画石和南阳各地发现的古代碑碣、浮雕也多产于蒲山。现代石刻艺人、石材加工更是遍布蒲山四周。蒲山北麓,泗水河畔,“万祀千龄,令人敬仰”的科圣张衡长眠在这里。肃穆静谧的张衡陵园,从古至今,万人凭吊。蒲山山顶昔有汉高祖庙,纪念刘邦屯兵驻扎于此山。山脚下有明唐藩王成王墓,这些古迹也随山一块儿消失了。

五、书写三国历史的山----隐山

九架孤山最东的山是隐山,离南阳市区20公里,属宛城区新店乡。西北—东南走向,跨越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250米。隐山的名字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大将夏候淳在此决战,刘备火烧隐山北边的博望后,佯装兵败逃遁而隐兵设伏在山后,从此人称“隐山”。

隐山名字来源三国,而在隐山附近发生的很多故事,都有着厚重的三国文化。山顶原有“昭烈帝庙”一座,传说刘备在博望之役登山观察指挥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刘备的仁人功德,修庙祭祀。可惜此古迹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山的西边有一个夏饷铺村,名字由来出自三国故事,夏是当年曹操的大将夏候淳,饷是指粮饷。传说是当年曹操占宛城,夏候淳将军队的粮饷存放在此。就是这个夏饷铺村,还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老将的故里,村旁至今仍留有演武厅、饮马池、灌花井等遗迹,另立有“季汉后将军刚候黄忠故里”石碑一通。山东有个村庄叫大苏庄,是三国时候刘备送徐庶到许昌,走马荐诸葛的地方。山北有个梅林铺村,则是三国时期曹操征宛城时,道上短水,将士们长途跋涉、口渴难耐,找不到饮水,军心涣散。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指着前方一个地方大呼“喂,前边有个梅林,梅子又酸又甜!”众将士听到酸梅,不由口流涎水,干渴消去,士气大振,队伍又加快了行军速度,火速向宛城进发。从此,曹操所指的地方建村就叫“梅林铺”。成语故事“望梅止渴”,流传至今。山下还有大军帐、小军帐的自然村名,可能皆源于三国曹操 或刘备军队驻扎的地方。

隐山当年,曹操、刘备故事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如今,人们开发山体蕴藏的铝矿物蓝晶石,为冶金、玻陶、宇航等工业提供重要矿物原料。

六、独峰耸立的山----塔子山

塔子山位于南阳市西北15公里处,古时称精山。属卧龙区谢庄乡。跨越面积1平方公里。山体为花岗岩化石。海拔277米。独峰耸立,拔地耸天,山貌如黑塔,又加之山顶有浮图(佛塔),人们又称此山为塔直山。《南阳县志》载,塔建于“宋元符三年”。史书还记载东汉未年,黄巾起义,此山为义军根据地。当地统治者西候军队围剿黄巾军,激战数日,义军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上建有微波通讯大楼、无线载坡装置,直径丈许的碟形接收天线,摩云捧日,为现代信息社会提供服务。

七、峰秀石奇的山----磨山

磨山位于南阳市区10公里的西北方向,属卧龙区的王村乡和谢庄乡。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公里,宽约1.5公里,跨越面积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65.6米,九架孤山中,高度居第二,仅比独山低2米。花岗岩山体,石青质坚,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人们吃面粉全靠石磨,磨山石是制作石磨最好的石材,磨山的名字就因出磨而被命名。这山虽不重峦叠嶂,却也峰秀石奇。山上土质肥厚,也曾青竹滴翠,藤萝蔓挂,可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毁林和人们砍柴做饭,翠绿的山逐渐变成了裸露青石的山。省柞蚕研究所解放后在此山建有蚕场,培育优良蚕种,因山林的破坏,现蚕场规模也日益缩小。

山上自然奇观很多,有一溶洞,当地人称“狼洞”,村民多次入洞探险,终没有走到尽头,至今没有开发利用,仍保留原始壮况。主峰下边,曾有一石,裸露面积约有3平方米,人踏在石上,身体晃动几下,石就随人起舞,自然晃动。人们称为“晃荡石”。可惜这一奇石,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桐柏开山民工挖根问底,先用杠橇,石蚊丝不动。再用小剂量炸药炸,仍然奇山未损。这伙人鬼迷心窍,用大剂量炸药,把奇石炸的粉身碎骨才解了心头之气。人们把奇石与南阳名人相联,民间传说颇多。山南麓,悬崖处有一大青石板,石板凹处似马槽形状,储一弘清水四季不干,清水澄澈,透影见底。石板处还留有三个马蹄深痕,传说刘秀当年饮马于此,人们就叫“饮马槽”。山西,有一巨石高数丈,人攀岩可上下,石上留有两个大脚印,并有一深缝,常年流水。传说刘秀当年打完仗,躲在巨石上解手所留。山东麓,有一天然石桥,夏季桥下洪水轰鸣,桥上人可通行。传说刘秀当年被王莽所追,山洪阻挡,情急之下,高呼:有桥就好了,只听一声巨响,一巨石歪倒,横垮深沟两边,成了天然渡桥,刘秀踏桥而过,后人称为刘秀桥。当然,这自然景观不过是人们神化和怀念自己的故土上出了个皇帝而已。

山主峰上边比较平坦,四周有寨墙,传说南宋年间,南阳是金和宋的前沿阵地,两军对垒,此消彼长,百姓遭殃,为躲避战乱,村民上山修石寨驻扎。清未,洪秀全造反,太平天国一度攻占南阳,南阳府台曾重修石寨,在寨内躲避。

八、状如伏羊的山----羊山

羊山位于南阳市区西北方向,距市区12公里,属卧龙区安皋镇和谢庄乡。西北东南走向,跨越面积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99米。遍山皆为花岗岩风化石,荒山秃岭。山形状如一只伏羊而得名羊山。羊山与磨山相峙而立,山脚相联.两座主峰相距不足1公里,远看如一山。羊山秃而无石,又不长树木,山体发黄,而磨山奇石峥嵘,通体发青。有人把磨山比作一只威武的雄狮,那么羊山则如一只文静的雌狮,二狮并卧,饮水于潦河之畔。

羊山脚下,昔有明朝藩王新野王墓,现已毁。西南山麓露一巨石,壮如磨刀石,传说三国时期,这里曾是战场,关云长曾在此磨刀,当地人称关爷磨刀石。

九、救过皇帝的山----遮山

遮山位于南阳市20公里的正西方向,是九架孤山唯一属镇平县的管辖,现属镇平县遮山乡。曾名岱山、柘山、赭山。西北东南走向,长8公里,宽5公里,跨越面积40平方公里,九架孤山中面积最大的山。主峰海拔360.5米。山体岩石系震旦大理岩。

遮山的名字来源于传奇故事。《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上说:“相传光武被莽兵所逐之此,阻兵不得进,逐得遁去,固得名”。说的是刘秀当年在南阳求贤访才,积蓄力量,起兵讨伐王莽。白河滩一仗初战不利,率兵向西逃奔。王莽带兵在后紧紧追赶,刘秀逃到西边的荒山内,王莽大军也追到荒山中四处搜寻,刘秀沿山沟奔向西北的伏牛山深处躲过追讨。大山遮掩了刘秀的行动,也遮挡了王莽的进攻,就这样,刘秀称帝后荒山也有新名字“遮山”。(点击→南阳人笑了!上海青海也有“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遮山顶部有庙,叫“先亡庙”,也叫山神庙。庙内立有石碑,记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刘秀当年被王莽所追,逃到遮山内,一日走的又渴又饿,人困马乏,这时,山脚下走上来一位老婆婆,手提一只小瓦罐,是给半山脚刨地的老伴送饭。刘秀拖着困乏的身子,向老婆婆深施一礼讨饭吃。老婆婆看到刘秀挺可怜,就答应了。刘秀两手捧起饭罐,一口气把一罐麦仁汤喝完,和老婆婆一起走到老头那里,下跪拜谢,又掏出一锭银子送给两位老人,老两口坚持不要。追兵又到,刘秀只好转身向草木茂密的山沟奔去。后来,刘秀洛阳称帝,派大臣到此山访查二位老人,要厚赏封官,得知老两口早已下世。为报答他们赠饭的恩惠,刘秀下旨封二位老人为山神,修庙祭祀。因为刘秀未能在他们活着时候报答他们,就把这座庙命名为“先亡庙”。

遮山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石油机械厂建于山中,并建有22万伏大型变电站一座。312国道在山北,沪陕高速在山南,岭南高速在山东。昔日的荒山,如今道路纵横,车流如梭,随着南阳市区的西移,镇平县城的东扩,遮山将遮挡不着两个城市的相联。

每每倘佯在九架孤山,都能触摸到古老南阳最早的一圈年轮,都能捡拾到宛地先人们活动的片断。山留有南阳不同历史时期的印痕,山上的每一颗石砾都能发出历史的声息。九架孤山延续着南阳的历史文脉,提升着历史文化名城南阳的品位,更是南阳市区的后花园。九架孤山秀南阳,用它那朴素俊秀的山野之美,为市民提供了恬淡超逸的去处,如九颗宝石,点缀着中国优秀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南阳桂冠,把南阳市这座盆地的宝珠妆扮得更加妖娆。

Hash:9baa2c44a6202f531d98f9d724c40a827c59607f

声明:此文由 文化影响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