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老君庙,再走承天梁——18.4.20两人小环穿 1

承天寨是一座山,座落在山西平定娘子关西2公里处。承天梁是承天寨西侧的山梁,它是绵河上游两大干流桃河和温河的分水岭,从东向西连绵数十里。 承天寨又不单纯是一座山,还曾经是一级军事组织、政权机构。关于承天寨,《娘子关志》中有这样的记述:

【承天寨山】原名紫金山,位于娘子关城西村,海拔879米,唐代曾在此筑承天军城驻兵。

【承天军】唐朝乾元元年(758年)设承天军,军城在紫金山,建于大历元年(766年);宋建隆元年(960年)仍以娘子关地建军,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废承天军为寨。唐代于设戍守之地置“军”,在宋代,军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一与州、府同级,隶属于路;一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

【唐代军城】唐大历元年(766年),在距明代娘子关城西堡2公里的城西村北部紫金山上修筑的承天军城,据史料记载具有相当规模,“缭崇墉于岩半……冠小城鱼峰巅……”,军城内有蓄水池,附近的地名如草场洼、车套沟、赛场等也与军城相关。军城建筑现已不存在,尽在石壁上留有唐代裴度、韩愈、吴丹及明代乔宇等人的题刻。宋代,废承天军,改为承天寨。

【承天镇明朝时,在娘子关设承天镇,因承天军城而得名,城西村仍有“古镇承天”的石刻,辖区已无从考证。清朝时,在娘子关设承天都,属安平乡,下辖地都、娘子关、河北、会里、镇里(今苇泽关)、坡地、城西、冯家峪、董寨、甘桃沟,共计10村。 承天寨山上老君庙,还有珍贵的唐至明清时期的碑碣、石刻,关于老君子庙,关于承天寨山上的碑碣、石刻,有关的记载不多,娘子关志中只在关于城西村介绍中有寥寥数笔:

【城西村】坐落在承天寨山下,东、南濒临桃河,因苇泽关在隋开皇年间置苇泽县,而此地位于苇泽县城之西而得名。村北部的承天寨山,唐朝曾修筑承天军城,半山有老君洞,并修筑有老君庙,承天寨山上及老君庙内有唐至明清时期的碑碣、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文化大革命”中老君庙遭到严重破坏。

我曾三次寻觅承天寨,前两次寻觅两次不遇。直到第三次,才在老李的带领下找到进了慕名已久的承天寨。我也曾两次到过老君庙,却两次庙门紧锁,不得入内。正因为有遗憾,才有了再去承天寨的动力。这次再上承天寨是受汗腾邀请。头天晚上汗腾说想坐绿皮车出去转转,问我有兴趣不。至于上哪儿转汗腾没说,说“只要出去,上哪儿都行。你去那边多,你定路线吧。”“那就去承天寨吧,你不是一直想去么。我们上次想走个环穿,结果没找到下山的路,最后只好走磨峪下的山,这次正好再走走上次没走通的那条路。”“行,那就明天早晨见。”“明天见。”

还是那趟熟悉的绿皮车,6031。4元钱到娘子关。这么便宜的火车如今可不好找了,坐一次少一次,不坐白不坐。下车,正赶上一列货车要通过,我们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游客只能等待,焦急又无奈。

娘子关位于晋冀两省交界处,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娘子关是扼守太行八径之一井陉的一座雄关,明内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素有三晋门户、天下第九关之称。广义的娘子关是山西平定县治下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娘子关镇,下辖24个村委会,分别为大社、背峪、东武庄、西武庄、程家、东塔堰、西塔堰、城西、坡底、金窝庄、上董寨、下董寨、吊沟、罗家庄、回城寺、河滩、河北、三星村、娘子关村、关沟、井沟、贤沟、新关、旧关。其中三星村和河滩村已连成了一片,这两个村也是娘子关镇的中心,镇政府设在河滩村的地界,火车站则在三星村的地界。 娘子关我到过多次,数不清有多少次。如果是普通游客,如果你去娘子关景区,出车站要往右走。我们是去承天寨,要往左走。向左一拐就是河滩村,村里还有少量老房子。这些老房子我在走秦皇古道的过程中也拍过照,做过介绍。这次只是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还是坐落在桃河上的那座桥,那座废弃的铁路桥。 承天寨山坐落在桃河西岸的城西村西,这座桥坐落在磨河滩村和城西村间,是城西村人去娘子关镇常走的路,也是我们从西南方向进出娘子关的捷径,我几次去承天寨 ,走的都是这座废弃的铁路桥。 桥下的养鱼池,池底密麻麻全是鱼

我们没走熟悉的大路。而是又一次走了捷径。路上的一幕让我们大吃一惊。哗哗的污水,象奶一样浓、白里还透着灰色的污水从一个紧锁着的大门里流出来,流进了我们熟悉的桃河里,桃河可是我们的母亲河——滹沱河的重要支流,我不知道那白乎乎的水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但我知道它肯定不是牛奶,肯定没有牛奶的丰富营养, 也肯定不是我们需要的水。

绕过老乡的房子,穿过小片的梯田,我们沿一道陡坡吃力的冲着土崖上的缺口攀去,我们走的根本不是路,但从痕迹上看有人这么走过。根据方位判断,只要攀上去就能看见承天寨山,就离去老君庙的小公路不远了。

攀升中回看身后的桃河河谷

攀上土崖,豁口那边果然是一条水泥公路,那条路我走过一次,它是“美丽乡村”路(即在“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中利用国家拨款修的便民路,它即是去老君庙的路,也是老乡们下地种田的路。老君庙坐落在承天寨山的东坡上,庙前是大片的缓平坡地,面积足有数百亩之多。当年我初次寻找承天寨 时还不知道山寨的具体位置,当时我站老君庙前指着山脚下的大片坡地说:“承天寨应该离此不远,这片坡地很可能就是当年的承天军的大校场。”

远看承天寨和老君庙

这片坡地非常平缓,平的可以当足球场地,它不仅平缓,还有一个非常特别之处,梯田的护坡多是用各式各样的古碑砌成的,资料介绍,城西村的村民多姓梁,他们的先祖是驻守承天寨的梁姓守领。梁氏后人人丁兴旺,据现存《梁氏家谱》记载,经过上千年的繁衍,梁氏家族至今已传21代,发展成一个宏大家族,除城西村外。还有人先后迁至平定杨树庄和河北井陉的大、小梁江等地定居。这么宠大的一个家族,墓多碑多再正常不过。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在高大台基上的这座建筑就是老君庙。 老君庙坐落在娘子关镇城西村背后的紫金山半坡上,供俸的是道教鼻祖、曾将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的太上老君。历史上的老君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历经千年却经久不衰。时间进入现代,老君子庙因历年战乱及文革的破坏,到上世记末原有建筑已所剩无几。历史遗存仅剩唐碑一块,唐至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一处, 八卦洞一个。现在看到的老君子庙是1994年照原貌重修的老君庙。 山门外,两对石狮雄距石阶两旁和山们两侧。这两对石狮都是近年的新作,左侧雄狮右蹄下踏着秀球,俗称“狮子滚秀球”,象征着混元一体和元上的神权。右侧的雄狮,左蹄下踏着一只小狮,俗称“太狮少狮”,象征道门昌盛,隐寓事(狮)事(狮)如意。

老君庙有三个门,正门冲东,除正门外,其南北两侧还各有一侧门。正门只有庙会或重大活动时才开,看庙人平时出入都走北侧门。 我曾两次到过老君庙,第一次是走娘白线时,我和朋友从小河分几次一路走来,最后一次是从程家走到娘子关,到城西村后,我们按老乡的指点去了老君庙,然而老君庙大门紧闭,我们大门叫了偏 门叫,没有任何动静。下来问老乡,老乡说庙里有人, 有一个看庙的人,只是那人耳朵很背,声音小了根本听不见。第二次是我和老李上承天寨那回,那次也是庙门紧闭,我们在北门那儿喊了好半天,还是没能叫开门,最终只能遗憾离开。这次运气不错,北门虚掩着,连喊几声还是无人应答,我们斗胆的推门走了进去。老君庙的北侧门、鼓楼

客观的说,老君庙面积不大,只有一进院落,但山门殿、钟鼓楼,正殿、配殿配套齐全,布局也算严谨。老君庙与一般的寺庙又有几处不同, 一是一般的寺庙都是坐北朝南,因此有“庙门口朝南开”的民谣,这座老君庙却是门朝东开,而且还略向北偏一些; 二是一般的寺庙山门两边是左钟右鼓(从里向外看),老君庙却是左鼓右钟,这大根是因为老君庙门偏向东北,钟楼设在右侧才符合晨钟暮鼓的祖制; 三是一般寺庙的配殿都设在正殿两厢,左右配殿相对而建,与正殿成品字形布局,老君庙的配殿却设在正殿两侧,与正殿成一字排列。这可能是受地势所限。

老君子庙的钟楼、南侧门

老君庙始建年代不详,但根据庙中存有的唐朝大诗人韩俞(768~824)的手书碑记及唐相裴度(765年-839年)的题字分析 ,这个庙至少在公元824年就已经存在。即便从824年算起,老君庙至今有1194年历史了。老君庙建成后历有重修,香火一直不断,清末民初以后因战乱不断,老君庙年久失修,上世记50年代大雨成灾,老君庙建筑全部倒塌。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君庙为1993年城西、坡底两村村民集资重建,于1995年元月建成,这有山门殿内的“老君庙重修碑纪”为证。老君庙重修碑记

老君庙的主要建筑呈一字型排列,中间是供奉太上老君的正殿,正殿为三楹,进深三间。正殿北侧有进深一间的配殿四间,正殿南侧有配殿三间,进深也是一间。另外在南配殿旁另有一间玉皇庙。从北角门处看老君庙的主体建筑

老君庙的正殿

我们来老君庙并不是为拜神,也不是为转庙,前边说了,历史上的老君庙已经倒塌,我们现在看到 的老君庙是一座新庙,是用红色机砖垒的。红色机砖,你懂得。对这种新建 的庙我并不感冒,我之所以一次次的来老君庙,是为了寻找一处珍贵的摩崖石刻,关于那个摩崖石刻我知之甚少,只知它就是承天寨山上,是唐代文物。唐代至今已1000多年,上千年的风风雨雨,即使是唐碑能保存到今天已属凤毛麟角,一处名不见经传的荒山上,一个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经受了上千年风雨侵袭的摩崖石刻,能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要知道,太行山可是石灰岩山。石灰岩是最容易风化的岩石。可据说承天寨上的的摩崖石刻保存的还比较完好,绝大多数字迹还能辩认出来。我想看看这处没有列入国保范围中的国宝。既然是摩崖石刻,应该在崖壁上,哪儿有崖壁?只能在庙后。我们绕过大殿奔向庙后。老君庙的大殿与山连为一体,大殿南侧有处崖壁,贴着崖壁的是玉皇殿,里边供奉的是玉帝。让我们失望的是,玉皇殿两边的石壁上没有任何文字。

玉皇殿里的神像,不知为何,玉帝和诸神全都歪着脑袋、斜着身子

老君庙的南配殿是圣母殿,圣母殿前平台面积有限,无法拍照圣母殿外观的照片,我们的主要注意力也不在这些殿上,我们寻找 的是摩崖石刻、是古碑。

圣母殿前立有重修圣母殿碑,碑文中关于年代部分已毁,因此无法辨认年代,但从字迹的风化程度看似是清碑,最早不早于明代,明显不是我们要找的碑。

圣母殿里的神像,都是近年新塑

圣母殿内有三个石供桌,桌座上雕有精美花纹,从风化程度看应该都有数百年历史了,都属于老物件,但上边没有任何文字,不是我们要找的东西。

Hash:5790387968dd66e4adc5c63bddf1a8855db85614

声明:此文由 北海龙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