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旧屋到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孙翠翠 实习记者 王伟

月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安然坐定于图们市之南。踏入月晴小镇,时光突然就慢了下来。

十月末,旅游的旺季已过,但月晴小镇仍有来来往往的游人。10公里之外的白龙村也持续热闹着。

村民金京南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后,站在老宅门前,看着妻子把绿萝卜切成片再切成条,然后晾晒到太阳底下。

熙攘的人群,并未影响他们享受美好的慢生活

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让一个个月晴一样的小镇富裕起来。

图们市顺应时代的“工业立市、开放兴市、旅游活市、文化塑市”战略目标,让图们人民过上了真正安居乐业的日子。

40年前,金京南和其他村民一样,忙碌、疲劳,日子过得缺衣短食。

思变、想变,如何变?年轻的金京南憋着一股劲儿,却无计可施。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金京南一样的农民们身上上了一道发条。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图们这座边疆小城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1978年到1992年,图们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5%。

村民们已经不再为吃穿犯愁,随之而来的是一波盖房热。

金京南花了3000元钱,买下了一座百年老宅。他计划着把老宅里的旧木料拆出来,在原地盖一间非常气派的新房。

人们的头脑灵活了,眼界也开阔了。做小买卖、开工厂的人越来越多。

1992年到2002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图们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9%、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0.9%、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2.8%。图们市总体上迈入小康社会。

物质生活富足了,民族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金京南的老宅还没等拆,就被保护了起来。金京南开始迎接一波接一波的专家考察。

这座百年老宅的故事,在专家们一次次到访后,渐渐清晰起来。

老宅是由朝鲜移民商人朴如根1891年修建的,1893年9月竣工,是典型的朝鲜族风格房屋,保留着较为原生态的民居特点。其所用木材均为长白山优质原木,通过木排沿图们江运至,所用瓦片由对岸朝鲜用船运至。

金京南从一个拆房者,变成了执着的文物保护者。

随着图们旅游产业的发展,百年老宅越来越受到关注。

图们市政府打出“文化+旅游”牌,利用白龙村原有特点,建设了具有鲜明朝鲜族建筑特点的23座风格各异、用途别样的朝鲜族房屋,形成仿古部落群,被称为“中国朝鲜族百年部落”。

“中国朝鲜族百年部落”是集民俗饮食、传统农耕生活、民俗表演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区,让人直观感受了近百年来朝鲜族农耕、生产生活、饮食、娱乐等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2017年,图们市深入挖掘和弘扬“图们江文化”,成功举办“2017中国图们江文化旅游节”“图们江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和承办2017延边·韦特恩国际自行车旅游节、第二届图们江朝鲜族端午民俗节、中国朝鲜族艺术汇演等多项文体盛事,提升了“图们江畔第一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为小小的白龙村招揽了更多的游客。

去年,一个外地游客出价3000万元钱,想购买金京南的老宅,金京南只是憨憨地笑笑。

住在月晴,是一种生活。

记者手记:

改革开放40年,图们之变可谓翻天覆地。经济总量扩大,经济实力增强,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做精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做稳二产,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做强三产,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据了解,2017年图们市生产总值42.26亿元,是1978年23.6倍,总量翻了4番多。

Hash:9eac62be7842ed02938ab8a49b9c944adc3b5392

声明:此文由 吉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