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鸡架”出圈后,东北这批神奇地名火上了热搜!

◆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我的个天 | 克拉拉与太阳| 成为 |小花旦 |……

蜗牛那么多书,我们要看点啥?

书桌大爆炸,还没时间仔细看内容怎么办?

不慌不慌,慢慢来,小蜗牛先帮你爬爬看。

东北不愧是神一般的黑土地,跟它关联的人和事总会透出一股搞笑画风。

这两天沈阳出现了新疫情,本来是一件挺揪心的事儿,但飘上热搜的却是“鸡架”。 因为有一位确诊的东北大爷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顿,其他病例的流调记录里也有。

这不禁让没吃过的网友万分好奇:沈阳鸡架到底多好吃啊?!看新闻都给人整饿了!

另一个在疫情中凸显出来的笑料就是东北各地的狂野地名,有一股直愣愣的魔性画风,能让人笑出猪叫!

比如,东北人把山叫做顶子、砬子,如老秃顶子、三个顶子、烟囱砬子、棒槌砬子。

顶子是指某一地区的最高峰或主峰;砬本意指 “孤立的石头”,砬子也多指石头山。此外,还有一些动物拟形的山,比如,鹰嘴碰子、马屁股山,以及神奇的一撮毛:

东北人把河道叫沟子,当然,谷地河流即为沟,它原本也有这个意思。

于是就有东老营沟、倒木沟、王脖沟,实在想不好,就叫它“出不来沟”:

东北三省中,辽宁是沿海的,他们把海中的小岛和沙洲唤作坨子。

坨,本来泛指成块或成堆的东西。清人吴嘉宾《海疆善后疏》中有记:“海中沙洲,俗呼为坨…”

别说,还挺形象,什么拉坨子、石坨子、干坨子、元宝坨子,起得烦了直接以数字代称:

这风格实在质朴豪横,还有一些更别致的地名,逗趣中透出一点邪性,让人忍俊不禁:

为什么?为什么同样的山水桥村,在江南就叫得清隽秀美,在东北就画风突变、野得无法无天呢?

浙江部分地图,地名多清俊文艺

小蜗从《大国大民》的“东北往事”一章、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的《东北游记》、和讲述“黑社会”的《黑白民国》,为大家爬一爬具体成因:

0 1

自古就是未开化的野蛮荒地

中国历史上,东北偏居一隅,没有中原地区那么复杂的朝代变迁。在世界进入近代化以前,东北一直是本土少数民族的舞台,靺鞨、鲜卑、女真,等等。

他们周期性地崛起或衰落,时而布武天下,时而深藏于白山黑水之间。

而且,和很多以劫掠为主的草原民族不同,东北的游牧民族大多有着建立统一大帝国的野心。

鲜卑建北魏契丹建辽、女真建金、满族建清,他们不甘于接受汉化,总想独立为王。

大清帝国建立后,把东北当成了自家祖宅和龙兴之地。

清王朝在此设立了三个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以将军府衙进行管理,只保护不开发,谁也不能扰了大清的龙脉。

因此,自顺治朝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两千里“柳条边”封禁东北。所谓“柳条边”是指清政府修建的一道1600多公里的屏障,起自山海关,延至东北腹地。

这道屏障是用土筑起来的壕沟,沿壕种植柳树,所以称之为柳条边。 目的就是尽一切可能禁止汉人在东北定居、垦荒,以及从事采参、猎貂等活动。

在这种封禁政策下,东北一直处于线性发展的漫漫长夜。

中国成立时,黑龙江地区的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或半原始社会的状态。

0 2

鄙陋粗疏的流民迁移

地理上的未开化必然造成文化上的蒙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北的古代史和近代史是半割裂的。

原住民是生猛不羁的少数民族,不可能为此地创造什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山秀水不存典故。

清廷覆灭后,不管是“闯关东”而来的流民,还是奔赴“北大荒”的知青,文化水平都不太高,不懂寻章摘句。

但他们非常善用常见的事物来形容抽象的东西,语言艺术充满了来自草根的生命力,画面感很强,让人耳目一新。

因此,一面是亟待开垦却无名无着的青山沃土,一面是腹无点墨却幽默风趣的流民知青,两相碰撞,可不就是怎么简单怎么取、怎么好记怎么取么!

甭管好不好听、意义如何,反正也没有什么曾用名供以参考,能起到辨别作用就行!

比如下图中,獐子岛、鹰嘴石、大耗嘴、鸭鹤嘴等地名,动物拟形,就为好记。

再比如这个东褡裢岛、西褡裢岛,褡裢可是流民的宝贝,再破再旧也装着对故土的牵挂啊!

0 3

剽悍粗犷的江湖气息

流民入关之前,驰骋在东北大地上的是善骑善射的满清八旗子弟。

流民入关之后,一路能从中原翻山过海而来的,也都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勇士狠人。

其中一大部分,严格来说属于亡命之徒,“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好勇斗狠,数不胜数。

这两种人群集合在一起,东北地面上不可能太平,清廷还没倒,这里便匪患横行。

土匪是江湖上最草根的武装力量,他们像野草,生长在公权力无法到达的社会空间里。

在民国,土匪是一种广泛的存在,皆因民国的中央政府是最涣散的中央政府。

中国的国土上有大片的权力真空地带可供冒险家们去闯荡、发挥。

土匪不光可以生存,还因为军阀斗争的需要而经常成为被拉拢的对象。

官匪一家,匪中有官、官中有匪,这是民国社会生活的常态。

而当时的东北简直就是土匪窝,所谓“山东出响马,东北出胡子”。“红胡子”是中国东北的土匪专用名,这些人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土匪中是最粗暴的一群。

这一点在电视剧《闯关东》中有深刻体现,女主人公鲜儿就是土匪的二当家。

土匪多了,江湖习气就会加重,民俗民风都受影响。

荤素不忌、粗犷剽悍,取名自也透着一种粗豪之气。

比如,不管面积多少、名头强弱,是村镇还是水库,都得在具体名字前加一个“大”字。

喊大,它就不能小;要强,你就不能弱,这是一种争胜的心气,也是一种生活的奔头。

总得来说,一地之名有一地之风貌,东北的沧桑流变都在这一个个可爱而野性的地名里了。

你的家乡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地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呀!

欢迎下载网易蜗牛读书app

或使用公众号搜索功能阅读更多图书

- END -

Hash:40ebcb55e12c7d6fe89afe4610a1230a4f828469

声明:此文由 网易蜗牛读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