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个分区城市设计出炉!滨江智慧新天地等五大片区未来长啥样?

今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杭州市滨江区分区总体城市设计》进行公示。

01

规划背景及区位

杭州市滨江区位于钱塘江下游南岸,西、北侧临钱塘江,东、南侧与萧山区相接。

在杭州市主城区“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战略中,滨江区同时属于中塑与南启战略区域,承担着打造杭州最为精华的核心区域(CAZ)及建设杭州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双重任务。

总体城市设计范围为滨江区行政区范围,面积约72.2平方公里。

设计围绕高新区(滨江)建设“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体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滨江特色、高新定位,深入践行三江汇未来城市理念,按照“发展定位不一样、产业业态不一样、城市形态不一样、开发模式不一样、治理模式不一样”的总体要求,优化总体空间格局、塑造城市风貌形象,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

02

规划定位与空间布局

总体目标: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杭州拥江发展示范区未来城市先导实践区

空间格局:C形山水融城 一环三区协同 一核两心引领

C形格局:一江三山生态骨架

一环三区:城市共享环线

锦绣滨江带、山水科创谷、智慧创新园

一核两心:滨江公共服务核

智慧新天地次中心、白马湖次中心

功能定位:

创新滨江——面向全国的自主创新策源地

数字滨江——数字经济与应用双强示范区

国际滨江——幸福宜居国际化现代化新城

形象定位: 未来风 国际范 江南

03

生态格局与活力街巷

生态景观格局

充分发挥滨江区江湖相映、依山傍河的生态本底优势,以冠山为生态绿心,建立多条山水生态廊道连通滨江,构建全域生态格局,构筑网络化的生态本底空间,实现蓝绿空间由保障到引领的转变。

活力街巷体系

将重要街道按照出行方式和人行体验分为六大类型,即交通景观大道、景观林荫街道、休闲景观街道、历史文化街道、商业活力街道、生活活力街道,形成街巷活力网络,打造舒适的滨江体验步行环境,强调街道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和多元化活力的共享。

04

文化体系与风貌分区

文化展示体系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构建钱塘江文化带、萧绍海塘文化带、紫红岭-白马湖文化带分别体现公共文化、历史文化、创意文化三种主题。规划铁路遗产文化带和运河风光文化带连通西湖文化片区与湘湖文化片区,形成融汇区域文化资源的特色文化感知脉络。

构建三类五带多片文化展示体系

三类:公共文化、历史文化、创意文化

五带:

钱塘江文化带

萧绍海塘文化带

紫红岭-白马湖文化带

铁路遗产文化带

运河风光文化带

风貌分区引导

规划以“未来风、国际范、江南韵”为总体风貌定位,划定五类风貌引导管控区。

1)北部滨江风貌区:呈现“锦绣滨江、时代风尚”的风貌特色,体现滨江现代、开放、创新的城市气质。

2)中部产业风貌区:塑造“科技水乡、活力新城”的整体形态风貌,营造现代科技的活力生活场景。

3)南部山水风貌区:展现“湖光山色、杭风雅韵”的整体风貌,绘就生态、人文交相辉映的富春山水图景。

4)智慧新天地风貌区:打造“智慧硅巷、景城一体”的整体风貌,构建具有东方诗画意境的现代城市风貌魅力。

5)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体现“诗意江南、古韵遗风”的江南水乡风貌,保持江南城市栖水而居的城市意象。

05

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一)智慧新天地片区

基于现状优势特征,总体形成以下三个特征:

一岸连四段:滨江活力生态绿带由北往南依次串联数字总部港、医健创研坊、智慧活力心、科技信息湾四大核心创新街区;

垂江引绿廊:以绿化廊道及精细化设计街道为载体构建垂江发展脉络,东西向联动沿江产业集群、腹地社区及轨交节点,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梯级轮廓线:优化滨江天际轮廓线,量化垂江高度梯度秩序,打造高低错落,前后通透,层次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规划构建“滨江锦带连四片、鱼骨轴带促产城、水环珠链融组团”的规划结构。其中:

滨江锦带连四片:以滨江活力生态绿带串联沿江四大核心创新片区,营造以创新为特色的活力水岸;

鱼骨轴带促产城:基于原有三条顺江发展轴,垂江引廊,打造滨文路、坚塔路、镇前路发展轴、浦乐路四条特色街道,东西向联动沿江创新产业集群、腹地社区及浦沿路轨交上盖开发节点;

水环珠链融组团:结合现状水系,同时利用古海塘保护空间,链接水网成环,联动滨江开敞空间,构建“环+放射”的蓝绿空间骨架,并与腹地空间融合发展。

(二)紫红岭片区

规划构建“一廊、两组、三级”的规划结构。一廊即山北河生态廊道;两组为创新转型组群、创新发展组群;三级为科技绿洲、南站综合枢纽、文化休闲中心。

基于现状“两山一谷,溪涧中流”的地貌特征,引水塑洲,在强化河谷主廊生态本底的同时,引动“科技绿洲”项目集聚创新要素,实现片区绿色转型与创新升级,打造集绿色、创新、活力于一体的紫红岭科技谷。

(三)白马湖片区

规划构建“一湖两山引多廊,群组融绿塑五区”的规划结构。一湖即白马湖生态绿心;两山为冠山与越王城山-美女山;多廊为沿湖放射绿廊与连山绿廊;五区包括环湖科创休闲组团、冠山会展组团、原乡文创绿谷组团、河网科技岛群组团、山水文旅休闲组团。

在现状生态要素分析基础上,精细谋划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由沿路发展转变为沿绿发展,在临绿空间布局重要公共服务、文化设施及科技服务功能,并对沿绿重要开放空间形态提出管控指引。结合在地生态空间特色,打造五个特色复合组团,分别为湖荡岛群型、河网岛团型、河网微丘型、山谷微生型、融山聚落型五大特色片区。

(四)奥体片区

规划构建“一桥立门户、一江展两翼”的规划结构。一桥即西兴大桥门户景观轴;一江为钱塘江及滨江绿带;两翼为沿江蝶形展开的南北组团,包含科创总部基地、国际交流中心和两个健康社区组团。

遵循顺江优化天际轮廓、垂江塑造梯级层次、拥江扩展景观界面三大滨江价值转换思路,树立“双塔聚心、起伏韵律”的标志性门户景观形象。同时植入健康文化要素及特色配套功能,满足服务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呈现活力多元的高品质未来社区生活场景。规划设计以塑造蝶形格局实现滨江价值转换,构建蓝绿网络延展生态景观体系,打造活力客厅激发社区活力氛围,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滨水开放活力水岸商务区。

(五)区政府北侧区块

以中低强度开发为导向,由南至北分别构建政务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建立有序、开放、共享的建筑空间序列。其中文化中心A座和B座沿轴对称布局,科技中心置于轴线之上,建筑整体对称布置,建立滨江公共空间轴线秩序。

本次规划功能定位为滨江文化科技窗口。构建滨江区三大公共服务中心——智慧创新中枢、公共活动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形成集文娱休闲、公园绿地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滨江文化科技窗口。

本次规划结构为:一轴三段,三心三园。

一轴指南北公共空间轴;三心三园为政务中心一政务广场、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科技中心—科技广场。

Hash:e10a65b94923d5f4583663a1a6ecf3c16ed29055

声明:此文由 拿地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