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风 | 走进邓家祠堂 领略家国大爱

悬山顶、青砖墙、西式卷廊、罗马柱……踏入历经百余年风雨的江津白沙邓家祠堂,仿佛走进了旧时光。

邓家祠堂

作为以盐业兴家的商贾之家,近200年间,邓家不仅成就了一座百年名校——聚奎中学,更让其家训“重教弘文、齐家报国”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创新,孕育万千桃李。

忧国忧民 家风校训一脉相承

清朝咸丰年间,从江西迁来白沙的邓家出了一个胆识过人的后生仔,他就是百年名校聚奎中学的创始人邓石泉。邓石泉自幼家贫,从一名街头小贩白手起家,靠经营盐业成为一方巨贾,邓氏家族至此兴旺起来。

邓家祠堂

邓石泉虽因年幼辍学没有满腹诗书,却不拘泥于陈俗旧思,怀揣着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常常说:“中国之弱,由八股、鸦片、妇女缠足者害最烈。”为造福乡里,他开办《广益业报》、筹办“天足会”、出资修建“私立新本女子学堂”、捐建白沙贫民教养工厂等。

1870年,邓石泉兴办起聚奎义塾。作为这所百年名校的创始者,邓氏家族的家风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校校风的精髓。

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和彩色玻璃

在书院时期,由于受科举制度影响,邓家曾以“养道德,济苍生”作为办学思想,但未能得到较好实施。1905年,改书院为学堂,随即将“崇尊实学,关怀国事”作为办学宗旨,在教育中逐渐融入新学(西学)内容。

邓家祠堂内景

1926年,聚奎书院扩建,聚奎董事主任邓鹤丹与时俱进,又将办学思想改为“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与邓家家训“重教弘文、齐家报国”不谋而合,道出了邓氏家族兴教办学的初衷。

聚奎中学

潜移默化 峥嵘岁月不忘初心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40多年来,邓家先后有三代人出任过聚奎校长,历代族人不断投入捐资办学,与聚奎学校共风雨、共成长;聚奎也从义塾到书院,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由私立到公办,成长为一所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培养栋梁之材的现代化学校。

140多年来,聚奎中学秉承这一初衷,培养了近十万学子,其中杰出人物代不乏人。著名爱国诗人吴芳吉、国画家张采芹、巴蜀史学家邓少琴、科学家周光召……他们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聚奎书院大门

漫步在古朴、清幽的聚奎中学内,穿过聚奎书院和石柱楼,浓荫密布下隐约可见一座白墙青瓦、对称建造的建筑,那就是民国时期享有“川东第一大礼堂”美誉的鹤年堂。

抗日战争期间,国内各界名人学者纷纷入川,白沙成为人才荟萃之地,这座由邓石泉之子邓鹤年捐资10万银元而建的“鹤年堂”也成为当时西南乃至全国思想碰撞的圣地。每逢周末都有名人来校,或讲学,或演说,文幼章、冯玉祥、欧阳渐、梁漱溟、卢前、陈可忠、胡小石等人都曾是座上宾。

鹤年堂——当年的抗日宣讲堂

当时的邓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重庆巨富。虽然腰缠万贯,但邓家子孙一直秉承先辈古训,为人正派,急公好义,家财多用于国家民族事业的发展。《聚奎校史》一书中记录到,民国十五年,邓鹤年向重庆基督教青年会捐银洋两万元,修建“蟾秋图书馆”。尔后又与侄子邓燮康创办江津救济院,设立“石泉义仓”,赈济穷苦灾民。而邓鹤年留给子孙的,不过二十担租子的田业。

当年的抗日宣讲堂,如今的聚奎大讲堂

除了赫赫有名的鹤年堂,邓家甚至将家族祠堂贡献出来支持民族大业。1939年抗战期间,国立中央图书馆搬迁至白沙。邓家族人自愿将祠堂腾出作为国立中央图书馆办公处,更倾尽家财帮助图书馆举行多次文化展览,开放阅览所藏图书,为抗战期间流亡来川的学者、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直至1944年3月搬离白沙,图书馆在抗战的恶劣环境中,竟在5年内新增藏书1万多册。

历久弥新 世代传承家国情怀

世纪风云变幻,邓氏家族可谓是人才辈出。

邓若曾,国家女排原教练、总教练,曾带领国家女排多次荣获世界冠军

邓焕曾,当代著名桥梁专家,其主持设计的重庆黄花嘉陵江大桥曾获全国市政工程金杯奖和全国环保示范工程奖

邓敬苏,师级国家一级演员;邓敬兰,副军级教授,核医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邓若曾,国家女排原教练、总教练;邓庆曾,著名医学博士;邓焕曾,当代著名桥梁专家、高级工程师;邓寀姝,世界中国烹饪大赛国际大师……

邓家祠堂外景

邓氏家族“重教弘文、齐家报国”的家训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正如悬挂于祠堂正中那副楹联:“黑石钟灵重教弘文垂典范,清泉毓秀齐家报国仰宗风。”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演绎着何为家族传承,何为“齐家报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邓氏族人。

如今,年轻的族人们又建起了邓氏家族的QQ群、微信群,大家常常在网上进行交流。“自强不息、尊师重教、敬业亲和、乐善好施”“扶持正义、艰苦朴素、严教子孙、发奋图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爱人才”……新时代的邓氏家训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不变的,依然是那份永恒的家国情怀。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已写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也被列入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入法之前,家风建设还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德纪法齐发力,正是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优良家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从中华优秀家风家教家训中汲取营养,把文化滋养和道德倡导贯穿家风建设全过程,养成建设、传承好家风的自觉,人人参与、家家共建,凝起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

作者:段廷智 饶 辉

编辑:周 敏

校对:徐 杨 郑兴林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ash:dce1987e1f73254fe2cf7e39b61259a2dc51f0f1

声明:此文由 风正巴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