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大宗祠三百年的书香至今依存

不到黄埔横沙大街走走,你就不知道广州人有多重视读书。到了横沙大街不去罗氏大宗祠走走,你就体会不到流年岁月酿成的美酒,时光愈久,愈加馨香。

建筑——简朴大气古色古香

但凡家族的大祠堂前,都会有一个大水塘。横沙的罗氏大宗祠同样如此。

沿着横沙大街走几分钟,就会看到一个大水塘,你的眼界会一下子开阔起来。水塘对面就是罗氏大宗祠。

祠堂外面一般都一派宁静,里面就不一样了。不少老人会围坐一起,下棋的下棋,喝茶聊天的喝茶聊天。如果是节假日比如端午节乞巧节,就更热闹了。

罗氏大宗祠坐西朝东,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今三百多年。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整间祠堂简朴又大气,古色古香。

祠堂首进头门阔三间深两间,建筑面积106.43平方米。前廊有三步梁,梁上驼峰、斗栱刻有浮雕及花卉纹饰。后堂设木制神龛,内挂南迁罗氏始祖罗贵及其两位夫人的画像。

▲ 屋脊。

砖雕

▲ 中堂梁架。

▲ 后堂。

祠堂大门分高、矮门,两侧置有石门枕及石鼓。门两侧挂有对联,上为“展鸟梦之词章文成锦绣”,下为“绍龟山之道学理致精微”,落款“辛未科联捷进士门后学麦药拜题”。

族人介绍,此对联讲述了两位罗氏族人——罗含和罗丛彦的故事。罗含是东晋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上联讲的是他少年时曾梦见一只五彩鸟飞入口中,从此文思日进。下联讲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罗丛彦。罗从彦是宋明时期闽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上接程颢、程颐、杨时,下传李侗、朱熹,是闽学的奠基人之一。杨时是著名的理学家,晚年隐居龟山,故称龟山先生,曾以程门立雪求道被传为千古佳话。罗丛彦是龟山先生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龟山先生的学问,即“龟山之道”。

迁居——俨然书生与白富美的故事

现在的罗氏大宗祠气派而古色古香。能有这样的面貌,离不开两次重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修过一次,1994年再次进行了重修。

上世纪80年代,祠堂右边墙壁倾斜了20厘米左右。于是,1994年重修祠堂,在内墙裙贴白瓷片,外墙贴彩釉砖,地面除头门、天井外,均重新铺设了水磨石米。当时罗氏族人捐资100多万元,全面修缮大宗祠。还成立了罗氏宗祠基金,随时接受捐资。

▲ 年年横沙会,大宗祠前广场都成了宴会厅。

横沙罗氏族谱记载,罗氏远祖罗贵,讳以达,字天爵,号琴轩,宋南雄府贡生,宋绍兴元年(1131)度宗咸淳九年,因避苏妃之难,组织97家33姓南迁,从南雄府始兴郡迁广东新会。其子孙后又迁居车陂永泰市。

宋末元初,罗贵的曾孙罗维清从车陂迁入横沙,娶何氏。罗维清娶了何氏女后,何氏父亲将20亩奁田送给女儿作为嫁妆。从此,罗维清和何氏一起耕种、生活,横沙村的罗氏人逐渐繁衍兴旺。看上去,很像是一个落难书生娶了个白富美的故事。

据了解,现时罗姓人是该地最大的一个姓氏,大概有4000多人,另有子孙后裔散居于别地。

现今——文翰书香依旧

罗氏族人表示,因年代久远,有关罗氏族人的历史,记载得并不完全。比如罗氏有不少家塾书舍,与罗氏始祖罗贵是南宋南雄府岁贡生的出身有关。罗氏后人也继承先祖的遗风,重教尚文,世代相传。以前知道祖上有功名,但具体是谁、有何功名,并不清楚。

直到2005年4月上旬,村民们在罗氏大宗祠门前挖出11块旗杆夹石,上刻有5名清代罗姓举人,才使此前的传说有了依据。

这些旗杆夹石有的已断为两段,但刻字依旧清晰,见证着罗氏族人过去的科举功名。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Hash:0d685cc51273a99b32a5eb6b5234ae94313f1a0c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