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韵下的魅力拱墅

文艺青年都喜欢怀旧。

其实,怀旧不仅仅是沉湎于旧时的记忆,更是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探寻。要读懂一个地方的文化,就必须沿着时光的轨迹,和那些古老的历史打交道。

拱墅,不乏好风景,更不乏有历史韵味的风景。找个大晴天,一起去翻开岁月典籍,看看拱墅街头的前世故事吧!

江墅铁路公园遗址

浙江省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就是杭州的江墅铁路。这条铁路南江干闸口,沿着现在的绍兴路通往湖墅拱宸桥畔,并因此而得名。1905年,为抵制英美掠夺路权,浙江省成立了商办的浙江铁路有限公司,并推时任两淮盐运使的汤寿潜为总经理,揭开了兴建浙江铁路的序幕。江墅铁路始建于1906年,全长16.135公里。1912年,孙中山还从闸口乘火车到过拱宸桥。1944年,艮山门至拱宸桥段被日本人全部拆除。解放后,政府在江墅铁路的路基上修筑了绍兴路。

2008年,建成了现在的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并向市民免费开放。江墅铁路遗址公园依据历史资料还原钟楼、候车室、火车头和部分铁轨等设施,钟楼高19.06米,候车室140方,火车头重125吨,两条铁轨长45米,是杭州市唯一独具特色的铁路遗址公园。

通益公纱厂旧址

通益公纱厂旧址位于拱宸桥西侧,现杭一棉有限公司厂区内,属于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通益公纱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翌年竣工。通益公纱厂是杭州市拱墅地区现代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奠基石”,也是杭州近代民族轻纺工业创建、发展史的历史坐标,更是杭州棉纺业发展史“活”的实物见证,具有极大的典型意义。

通益公纱厂旧址的遗存建筑,是杭州清末、民国时期工业建筑的实物例证,此类近代工业遗产建筑在杭州保留不多,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如今,拱宸桥西的扇博物馆,就是通益公纱厂的旧址所在,里面还保留着公纱厂的4幢旧厂房,其中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建筑,就是当时的生产车间。

荣华戏院遗址

荣华茶园建于清光绪年间。1925年,改为荣华大戏院兼放电影,成为杭州首家电影院。1949年,更名为国益戏院。1952年,在原址翻建改名为大众电影院。2005年,该园遗址已成为运河广场的一部分。

清末,拱宸桥一带出现杭城最早的戏院,因戏院卖茶,故称“茶园”。天仙、荣华和阳春是清末民初杭城有名的三大茶园,与运河拱宸桥段两岸的戏院成为杭州戏剧、曲艺和电影的发展繁荣之地。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以七龄童的艺名曾在天仙茶园演出。张英杰14岁时在天仙茶园以“盖叫天”艺名演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阳春茶园放映了杭州的第一部电影。

半山娘娘庙遗址

半山娘娘庙由古时半山娘娘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演绎而成。据称,半山娘娘裔出倪氏,祖居湖广襄阳,为避战乱,随父南迁徒居皋亭(半山)。因家庭贫寒,常上山打柴,被虫蚊叮咬,身患疥疮,无钱医治。最后经高人指点,半山娘娘用一种树叶煮出的水,做成了黑米饭,食之三天,治愈。从此每年立夏,半山一带的人就保留了上山採乌米饭叶烧糯米饭的传统习俗。

另称这位半山娘娘自幼聪慧,尤乐饲猫灭鼠,护蚕丰收。康王南渡时,娘娘救驾捐躯,南宋高宗建都临安,首崇祀典,敇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在皋亭山西南坡半山腰中敬奉(半山地名由此而来)。嗣后,娘娘塑像前时现七彩灵猫,倪氏后裔取山泥依样塑之,上供祈祷,镇于蚕室,驱鼠护蚕,祛邪扶真,蚕花茂盛,家道昌盛。“半山泥猫”泥塑便由半山娘娘庙的典故演变而来。

卖鱼桥遗址

卖鱼桥,南宋时名归锦桥,位于湖墅路北端横跨余杭塘河。因此地为旧时鱼市所在,故俗称卖鱼桥。民国十六年(1927)卖鱼桥改建成混凝土平板桥。1953年和1966年两次重建。1996年湖墅路拓宽此桥整体拆除重建,桥面成通衢大道。

明清以来,卖鱼桥一直是城北闹市水陆码头,往来舟楫聚泊于此,米店、鱼行众多,商贾云集,集市兴盛,是“十里银湖墅”的中心。在卖鱼桥东有北宋时建的江涨桥,桥西曾有明代时建的五圣庙,每逢春秋两季,布台演戏,观者云集。民国年间,卖鱼桥附近运河边建有轮船码头,商业盛极一时。

现在的“卖鱼桥”不仅是单一的桥名,而是杭城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名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研究杭州运河集市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等具有重要价值。

古和睦桥

和睦古桥位于登云路与和睦路交叉处,单孔石拱桥,横跨小河之上。桥长20米,宽4.5米,拱矢净高5.48米,净跨10.20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拱板上刻有荷叶莲花图案。桥南侧正中石护栏上刻着:“乾隆丙午(1786)重修,光绪丙午(1906)重建”。桥北侧望柱上刻有对联:“虹跨东西千门焕彩、霓飞南北四境腾辉”。

该古桥保存基本完好,桥上的雕刻反映了清代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平台栏板的“霸王靠”造型体现了造桥者的便民思想。和睦桥于2003年被公布为杭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点。现新旧两桥并存,堪称双桥跨虹,交相辉映。

北新关遗址

历史记载,北新关在明代即为运河七关之一,最初隶属于户部,又称户关、户部分司。浙江物资丰美,素有“甲天下”之誉,明代四方商贾皆云集于此。清朝年间的北新关征收杂货税,其税课来源“上赖江西、闽广,下赖苏、杭、常、镇等商货”。明代内地征税的关卡。钞关是明政府为疏通钞法而设,因起初系以钞(纸币)交税,故称钞关。

宣德时,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为主,包括漷县关(正统十一年移至河西务)、临清关、济宁关、徐州关、淮安关(在今江苏清江)、扬州关(在今江苏江都县)、上新河关(在今南京)。景泰、成化年间,又在长江、淮水和江南运河沿线设置金沙洲关(在今湖北武昌西南)、九江关、正阳关(在今安徽寿县)、浒墅关(又名苏州关,在今苏州许关镇)、北新关(在今浙江杭州)。钞关几经裁革,万历六年(1578),尚存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淮安、扬州、杭州七关。

END

图文来源:杭州旅游发布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ash:b0a773a97904117394b8d72f7d348593628c2f04

声明:此文由 杭州历史建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