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式:如何读懂江南的私家园林

前言

今天由风景园林理论知识整理的内容是江南的私家园林·上。(2020.9.2)

01

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自宋、元、明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地区。私家园林建设主流仍然像明代和清初一样,集中于扬州苏州两地。乾、嘉年间的中心在扬州,稍后的同、光年间则逐渐转移到苏州。因而此两地的园林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1. 扬州园林:扬州园林在明末清初已十分兴旺的基础上,到清乾隆年间更臻于鼎盛的局面,获得了“扬州园林甲天下”的隆誉。

江南的叠山艺术经过几代人的创造,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扬州画舫录》卷二有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评价。早在明代和清初,许多江南的叠山巨匠都在扬州留下了他们的作品。江南的最后一位叠山巨匠戈裕良在扬州堆筑“小盘谷”假山。戈裕良,常州人氏。他的叠山艺术在吸取前辈如计成、张南垣等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叠造石洞用大小石钩带联络之法,是园林工程的一项创新。

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的黄金时代。乾隆以后,迭经多次毁坏重建,至今尚完整保存的约有三十余座,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片石山房、个园、寄啸山庄、小盘谷、余园、怡庐、蔚圃等。

(1) 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又名双槐园,如今尚存假山一丘,该湖石假山倚墙叠筑,西首为主峰,俯临水池。沿着曲折的石壁可登临峰顶,峰下筑方形石室两间,即“山房”之名的由来。假山通体主次分明、布局疏密恰当,用小块石料拼镶,显示石料的纵横纹理,与石涛“峰与皴(cūn,中国画中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合,皴自峰生”的画理吻合。

(2) 瘦西湖

乾隆时期的扬州,西北郊保障湖一带,别墅园林尤为兴盛,鳞次栉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达十余公里的“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瘦西湖园林集群分别命名为24景。这24景中的大部分为一园一景,景名就是园名,也有一园多景的。 这些各具特色的园林沿湖的两岸连续展开,构成一个犹如长卷的整体画面,并利用河道的转折和岛、桥的布置而创为长卷画面上的起、承、开、合的韵律。

瘦西湖不仅是私家园林荟萃之地,也是一处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水 上游览区,湖中笙歌画舫昼夜不绝。

2. 苏州园林:同治以后,江南地区的私家造园活动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太湖附近的苏州。乾、嘉时期的苏州园林,大体上仍然保持着清初的发展势头。所存无几,有的甚至全然改观。宅园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内,占苏州园林总数的十分之九以上。

(1) 拙政园:全园包括中部的“拙政园”、西部的“补园”和东部的原“归田园居”。 留园、拙政园连同网师园狮子林,号称苏州四大名园。成为中国古典园中晚期宅园的代表作品。此外,城内的耦园、怡园、环秀山庄、半园、残粒园畅园鹤园等,均各有特色。

(2) 退思园:园名寓有“退则思过”之意。在园与宅之间介以庭院作为过渡。总体上呈左宅、中庭、右园之格局。

退思园平面图

叠山——于水池东部叠一假山。上建“眠云亭”,为全园制高点

理水——中央水池面积不大但曲岸参差,山石花木穿插得宜。环池的建筑物均贴近水面,被誉为“贴水园林”;

建筑——中庭之正厅为一幢船厅(旱船),园林区中曲尺形的游廊将游人导向园内。

3. 杭州园林:现在保存完好或经过重建的有西湖西岸的几座别墅园,如刘庄(水竹居)、高庄(红栋山庄)、郭庄汾阳别墅)等。园内池水贯通西湖,多以收摄西湖的借景取胜。孤山上的西泠印社,则是别具一格的山地小园林。

(1) 郭庄:郭庄位于西湖西岸卧龙桥畔。东临西湖,西临西山路。总体布局——北面是宅园的主体部分,当中为略呈方形的水池,自东北角上引来西湖之水。水池的四面建置堂榭、游廊等,结合山石堆叠而呈环抱之势,池岸曲折有致。总体布局很像苏州的网师园。

叠山——东北角上的水口处叠石为假山,山顶建小亭“仲云亭”。

总结——郭庄的宅园充分利用所在地段的优势,保持小园林本身的幽静,同时又尽量开拓园外之景。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郭庄平面图

(2) 西泠印社:西冷印社原为清代孤山行宫的一部分,后来改作篆刻家聚会之所,位于孤山顶之西端。

总体布局——整座园林呈开敞的庭园形式,利用基岩进行水池、道路、山石之加工,仿佛石印章之雕刻制作,景观别具一格。为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南半部不用围墙和游廊。因而空间开敞,具有优越的、多方位的观景条件。

建筑——建筑物倚山就势,仿佛自然山岭的重点加工,围绕一泓清池作灵活随宜之布局,以山岩、竹丛、树木交错穿插分隔空间。山顶泉池以北的方台上耸立着一小巧玲珑的石塔,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也是孤山景观的重要点缀。

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以松、竹、梅为主调,突出了文人园林的高雅意境。

西泠印社平面图

4. 吴兴园林:杭、嘉、湖地区自南宋到明清,造园事业一直繁荣。吴兴在南宋时私家园林已极为兴盛。清末以来该地区的园林逐渐衰微,现存的“绮园”“小莲庄”等几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1) 琦园:建于清同治年间。面积大约0.1公顷。此园山、池约占总面积之70%。

总体布局——园林区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一大池为中心,池面以堤、桥划分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域。池东岸建“醉吟亭”,西北角上建水榭“卧虹水阁”。大池的南、东、北三面均为大假山环抱。南区以建筑物“潭影轩”为中心,前临碧池,背依假山,隔池之南面亦为假山。显示出浓郁的“咫尺山林”的意味。北山之巅为全园制高点,建“依云亭”可俯瞰全园之景。园内之假山互相连接而成一整体的山系。山系与水系又嵌合形成山环水抱的态势,建筑与桥梁疏朗地散布其间,充分发挥其“点景”的作用。

建筑——建筑物数量少而且位置比较隐蔽。南面的“潭影轩”是全园的主要厅堂。

植物配置——园内植物十分丰富,常见的为江南传统树种如榆、朴、样、柳、樟、梧桐、槐、银杏、杨、黄杨、紫藤等,不少古树都是明代遗留之物。游人入园仿佛置身深山老林之中。这也是此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琦园总平面图

(2) 安澜园:又称“陈园”,沈复对其有极高的评价。乾隆在北京圆明园内摹仿安澜园建成“四宜书屋”。

5. 上海园林:上海近郊尚有完整保存或经修复的私园多处。

(1) 豫园:现状豫园仅是当年豫园东北隅的一部分,以大假山为主体, 此山是江南园林中最大的一座黄石假山,出自明末上海叠山巨匠张南阳之手。山间磴道、石洞纤曲萦回,引人入胜。山顶设平台,具有观景的作用。台旁有望江亭可俯瞰黄浦江。山之南麓为水池,池之南建二层楼阁“仰山堂”,其前接“三穗堂”,呈厅堂、水池、假山之序列布局。

豫园平面图

6. 南京园林:南京的私园所存不多。 瞻园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府的花园。面积仅8亩,用地呈长条状,乾隆曾驻跸此处,赐名 瞻园,并在北京之长春园内摹仿建成“如园”。主要建筑物静妙堂将园林划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较大,假山约占三分之一。山前为水池,池东岸沿墙建游廊。西岸为土山花木自然之景。

瞻园平面图

(1) 随园:旧园已毁。园主人袁枚字子才,钱塘人,是知名才子、文人。随园占地达百亩左右,规模比一般宅园大,而且园、宅合一,还有蔬圃、水田、鱼池等,相当于一座庄园的性质。园之布局顺随形势,因地制宜。袁枚的园居生活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悠游林下的恬适,还有诗酒风流之享乐。正因为这样的园居生活,随园的规模较大,建筑较多,来园造访者络绎不绝,一时成为江南名园。

随园平面复原图

(2) 江宁织造署园(商园):为乾隆南巡时住跸的行宫。宫廷区包括宫门、前朝、后寝的七进院落,构成建筑群的主要中轴线,其西侧三路跨院,东侧一路跨院,分别构成建筑群的四条次要中轴线,为便殿、寝宫、朝房以及各种附属、供应用房之所在;西北面辟为完整的园林,即织造署花园,又名商园。

江宁织造署花园平面复原图

织造署花园以一个大水池为中心,池上二岛并列。当中的大岛上建水榭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架虹桥连接池南岸。围绕水池建置游廊周圈,其间穿插着一系列的厅、堂、楼、馆、亭、轩等园林建筑,均各有题名。这种“周以长廊”的做法在前此的园林中并不多见,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乾隆时期已开始增加园林建筑比重的倾向。

总结:

江南的私家园林。 (1)扬州园林(片石山房、瘦西湖); (2)苏州园林(退思园、拙政园); (3)杭州园林(郭庄、西泠印社); (4)吴兴园林(琦园、安澜园); (5)上海园林(豫园); (6)南京园林(瞻园、随园、江宁织造署园)。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风景园林理论知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用于学习仅供参考,一切版权归原作所有!

点击下图中二维码了解更多园林课程

解读“留园”,中国人的造梦空间!

日新学堂

20:00开讲

讲师介绍

沈亮

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撰稿、定稿人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副秘书长

《苏州园林风景绿化志丛书》责任编纂

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苏州政协》杂志特约撰稿人

在苏州地方文化,尤其是园林方面有诸多重要的论著,有名的“老苏州人”

听课前先了解留园布局

嘉树荣而嘉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

留园的空间序列

在苏州的各处园林中,不但以其规模大而著称,而且在建筑艺术上也独创一格,它巧妙运用了建筑空间的衬托、对比、大小、疏密、藏露等布局形式,全园可分为中、东、北、西四部,景色互异。

在中部山池东侧别开生面安排了空间组合丰富变幻的建筑群组,间列石峰,作为客厅和书斋区,重檐叠楼,曲折幽深。

留园有连绵七百余米的长廊,有数十峰姿态各异的太湖石峰和几百方镌刻有历代名家书写的书条石构成了中国石文化的重要内容,有苏州各园林中最富丽堂皇的厅堂,园西和园北还有一道青青的土岗和一脉恬静的田园风光

内容节选自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中国语保工程苏州方言发音人,《苏州园林绿化志》丛书责任编纂沈亮《说说留园的那些事儿》

图文来自“苏州留园”微信公众号

Hash:8912364cabe51914469c1b1f3c6e74c5643c8ee5

声明:此文由 中式营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