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街—那些不可复制的记忆

北大街是西安老城墙圈里,由钟楼幅射出四条大街中的一条通衢大道,北通龙首原,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长安的龙脉之路。

【概况】

这条大街长度接近四里。小时候记得西安四条街有“东六、西五、北四、南三”之说,但肯定是概说,因为南城墙长度3441米,换算大致七里,西城墙2631米,换算也就五里多。

印象最深就是北大街上的老建筑,有人民剧院、报话大楼、和平电影院、北门里建筑公司大楼,这几年都成了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报话大楼、和平电影院,2013年5月又被列入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60年代西安民间评建国以来西安的十大建筑时,北大街就占了四个半,半个是钟搂盘道上的邮电大楼,让人感慨。这几座闻名遐迩的老建筑,在西安现代建筑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无疑已成为西安地标性的伟大遗产。

北大街最令人注目的地方,首先是西华门什字。西安报话大楼与省中医研究院大楼东西相对、巍然屹立,当报话大楼上《东方红》报时之声响彻云天,路经之人谁不注目仰视。这里还可以说曾经是西安的行政中心,东边新城广场的省人民政府大楼,西边是西安市人民政府的北院门,只是前些年市政府已北迁凤城路了。

但这里最风光的时期,还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全市集会大游行,各种节日尤其是国庆和五一节,再有什么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支援世界革命,从抗美援朝、抗议英法侵略埃及、抗美援越等等。到了文化大革命中,大游行之风更为红火。

而西安游行四面八方拥进城的人群,第一必然选新城广场,再就是到钟楼绕上一圈,方打道回府,各回各家。这北大街西华门什字成了这两点最中心地点。游行队伍里各个单位有自己横额标牌、立体方块字牌子,红旗彩旗、彩车、洋鼓洋号军乐队、锣鼓队、领袖画像、民兵队、秧歌队、甚至狮子龙灯等,衣服也各有行业特色练钢工人、建筑工人安全帽,纺织女工白色工服,经常还要手挥小彩旗以及有自己职业特点工具什么的方阵,基本就是全市工农兵学商文艺体育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单位的全部亮象,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通过游行我可以熟悉了全市各个有名的大单位。而每逢游行我都必去看热闹,而选择最佳观摩地点,第一就是西华门什字西南角一带。

北大街连接西五路和莲湖路的什字就叫北大街什字。一边通革命公园,一边接莲湖公园,四周有中心医院、交大附属二院、北大街商场、火车站售票处、老百姓大药房,省出版局大楼,省广电厅也离得不远。尤其是新世纪2009年西安修筑地铁,最先建成的一二号线,其交汇处就在北大街什字。这里真正可以称为西安交通医疗卫生文化的中心之一。

北大街上的剧场、电影院为西安档次最高,密集度最高。人民剧院、五四剧院、和平电影院,加上西一路的秦腔百年易俗社。文化单位有陕西省出版局及陕西人民出版社、三秦、太白科技美术等众多出版单位。靠近钟楼的省美协,中段光辉巷北口的省广播电台,也是省广电厅所在地。以及西一路里的陕西省文化厅,西七路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另外,陕西省文联、西安市文化局和西安市市文联,都曾在北大街左右的巷子里安过家。

每当走过这条已然整修得面貌一新,宽阔的北大街,尤其是金秋之季街道两旁七八百棵桂花树飘香之时,那种神逸心旷,真正用语言已无法形容。我明白我对这条大街的感情已深植心中。我忘不了五十年代末在和平电影院看立体宽银幕电影《魔术师奇遇礼记》,忘不了建国十周年在新城广场游行通过西华门到钟楼,忘不了六十年代“文革”时期在钟楼邮电大楼北大街一侧墙壁上粘贴我的老师张义潜创作的巨幅宣传画,忘不了七十年代我在铜川歌舞团工作时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时在人民剧院的首次演出,就是在这所富丽高雅的剧院里,我多次欣赏过陕西歌舞剧院与陕西乐团的演出,观看过陕歌的现代笆蕾舞剧《白毛女》。还参加电影《闪闪的红星》在西安的首映式。

再有,北大街西华门什字东北角有一所创建于1941年的以艺术教育闻名全国的学校,他就是西安市30中,著名导演张艺谋、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国家一级舞蹈编导左青、著名歌唱家任慧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

北大街两边的商店单位记得靠钟楼路西有点影响的是钟表修理部、钟楼旅社、公交公司调度总站、电话二分局、“星火照像馆”等,这里民国年间有一所“明星电影院”,创办人张茂如,为国民二军胡景翼部军需处长,家住西梆子市街与四知村。大一点的饭店有实验菜馆,文革中改名代代红菜馆。还有寄卖商店、一个小新华书店、工艺美术服务部等,西华门朝北主要有西安市工商银行北大街办事处,一家羊肉泡馍馆叫“鼎新春”,新中华甜食店,好像也叫梁记甜食店。有的规模的有东亚服装店,更为有名的是北大街商场,商场大楼有五层高,底下二层为商业用房,二楼有门直通南北过街天桥,东边楼下是人行道,此楼为转角楼,一边转到莲湖路上去了,门面很长,足有二百多米。

街东钟楼邮电大搂朝北的一号是市邮局大院,隔上几个门牌6号有钟楼粮店,这里解放前是渤海浴池,解放后曾一度成了西安市文联的办公处,后文联搬到新城广场东南角,“文革”中解散,“文革”后恢复,先租北教场警备区招待所,1985年前搬进所巷(社会三路55号)一居民院后院,所巷通钟楼盘道,《西安老街巷》一书说所巷路口归北大街门牌。

可能因为思维与意象的顽固,在每个西安人心中的北大街好像永远定格在了昨天那原汁原味的质朴纯粹上。

我想:记忆一定属于过去,这些崭新的让你目眩的锦绣变化也应该属于向前。很多脑海中的潜藏如同遗失的昨日泛黄老照片上让你会心一笑的缘,一定不可复制。

Hash:1d039805e2a700e4f15473690dbffa83eea930c3

声明:此文由 悦享莲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