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安息在这里的每一个灵魂都有着非同凡响的一生

位于莫斯科西南部新圣女公墓始建于16世纪,全称“新圣女修道院公墓”,因紧靠新圣女修道院而得名。起初修道院内辟有一片墓地,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墓地向围墙外扩展,形成了新圣女公墓,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该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两万六千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公墓,饱含着浓厚的俄国文化韵味。墓主的人物身份与墓碑雕塑巧妙结合,全世界来参观的游客总是无比惊叹并给与无尽的赞美。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埋葬俄罗斯民族历代精英和骄傲的公墓,更是俄罗斯百姓的精神家园。每天都会有很多莫斯科市民来到这里,似乎只要在这里停留片刻,平淡无奇的生活就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烛光。我们到访的时候,天空正下着小雨,但这依然没有阻挡人们来此祭拜的脚步,参观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墓园的中间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墓碑是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墓地。叶利钦的墓碑酷似一面飘扬的俄罗斯国旗,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威尼斯马赛克、巴西产的红色斑岩构成,地面铺着石砖,右侧石砖上镶嵌着一个东正教十字架。墓碑向人们告知:叶利钦一生有两大贡献——俄罗斯恢复了三色国旗和东正教。叶利钦晚年极端厌恶苏共,厌恶代表共产主义象征的红色,他的墓碑用褚红代替了鲜红。他可以说是苏联的掘墓人,他的一生也充满争议。他执政期间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采取的所谓“休克疗法”差点使俄罗斯经济崩溃,所以当时好多俄罗斯人并不赞同他入葬新圣女公墓。由于普京的坚决支持,最终他还是被安葬在这里。普京评价其为20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

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的墓地位于墓园墙壁一侧,赖莎·戈尔巴乔娃墓碑是一尊优雅美丽的青铜雕像,雕像是按照戈尔巴乔娃大学时的一张照片雕刻的,这是赖莎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雕像不仅一如她生前的典雅和高贵,更将她的美丽定格在18岁的青春岁月。她是苏联历史上首位走向公众的第一夫人。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赖莎冲破苏共首脑夫人不能抛头露面的禁锢,与丈夫一起共赴政治激流,成为苏联新一代妇女的典范。苏联解体以后,戈尔巴乔夫经常出国讲学,她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即使得了白血病,依然多方奔走呼吁,为儿童捐建白血病医院。1999年9月20日赖莎病逝于德国慕尼黑,叶利钦特派专机将她的遗体运回国安葬。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1990年3月14日,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为苏联首任总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无法推卸对导致苏联解体的责任,当年他曾努力想拯救和保留苏联,但未能实现目标,没有成功控制局面。世人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对其敬仰赞美,有人则对其口诛笔伐。戈尔巴乔夫深爱着自己的妻子,特地在赖莎墓地旁边空出来的地方为自己百年之后陪伴妻子留出了位置。

在新圣女公墓里只埋着三个中国人,他们是王明和他的妻子及女儿。王明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曾留学苏联,被称为斯大林的学生。后被派往中国,担任中共的高级领导。王明在担任中共领导期间曾经犯过左倾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1935年红军长征的时候,是他第一个提出八一抗日救国宣言,开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大门。上世纪五十年代王明以治病为由两度赴苏并滞苏不归,中苏关系破裂后,他用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历史,攻击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去世。其俄文的墓志铭写着:“王明同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的著名活动家。”

王明的夫人孟庆树和女儿的墓则在王明墓的路对面,孟庆树为安徽寿县人,出身地主家庭,在莫斯科学习期间与王明相识,中共六大、七大代表,妇女运动领导人。据说因为夫妻生前关系不好,孟庆树死后不愿和王明葬在一起。

赫鲁晓夫墓个性十足,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体交叉而成,赫鲁晓夫微笑的头像从黑白几何体的凹陷处探露出来,似乎是要倾听后人的评价。1971年9月11日,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世,按照惯例,作为苏联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他的遗体应该被安葬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下,但出人意料的是,赫鲁晓夫却最终被安葬到了新圣女公墓,远远地离开了红场,离开了他的前任们。赫鲁晓夫与墓碑设计者--前苏联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特内曾水火不容,但赫鲁晓夫在弥留之际却嘱咐家人,希望由涅伊兹维斯特内为其设计墓碑。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雕塑家通过黑白两色交错的花岗石,隐喻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功过对半的人生。

赫鲁晓夫墓碑的左侧是他的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和孙子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943年3月11日,列昂尼德·赫鲁晓夫上尉在与德军战斗机的空战中神秘失踪,其结局至今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所以这个墓碑估计多半是个衣冠冢。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是赫鲁晓夫次子谢尔盖·赫鲁晓夫的儿子,1999年谢尔盖·赫鲁晓夫移民美国,因为父亲的离去,小赫鲁晓夫饱受国人的冷嘲热讽,但他依然坚持自己是一个俄罗斯人。尼基塔如此选择并非是留恋俄罗斯的特权,相比于其他前国家领导人的后代,尼基塔并没有向俄罗斯政府索取过任何东西。小赫鲁晓夫以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个坚定的爱国者,尽管尼基塔常常徘徊在失业边缘,生活有些窘迫,但他却享受着内心的心安理得。2007年,年仅48岁的尼基塔去世了,对于这位永远忠于自己国家的前领袖的孙子,俄罗斯人报以了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

莫斯科大马戏创始人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坐在一个石阶上,面前鲜花环绕,眼睛看着卧在他面前的他忠实的爱犬,他的雕像上,手中的烟头是红色的,意为大师並未远去,只是休息一下而已。据说他和他的狗是同天死亡的,这是心灵交融的结果,比人与人的情感更为真挚、动人。他的表演诙谐幽默,总能喚起观众的激情,如今俄罗斯大马戏团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去世当天叶利钦总统亲自在电视台公布这一噩耗,并为他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国葬。

著名芭蕾舞演员加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的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她富有神韵的优美舞姿永远地留在了像幕布一样的白色石碑上上,让世人永远难忘。她的舞蹈动作自然流畅,表演典雅而富有音乐感,她在《天鹅湖》、《泪泉》、《罗密欧与茱丽叶》等著名芭蕾舞剧中所创造的女主角,始终是芭蕾舞剧表演艺术的典范,被誉为芭蕾舞的象征和灵魂。她的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她在世时,俄罗斯和世界各地已经为她竖立了纪念像。1998年乌兰诺娃逝世后,以她的名字为一颗重达164.7克拉的钻石命名。俄罗斯著名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称:“她强大无比,她是艺术的灵魂。她本身就是诗,就是音乐。”

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人。而小说中的原型卓娅、舒拉,以及这本小说的作者,两位小英雄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都安葬在这里。据说卓娅塑像现在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8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18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国法西斯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残忍地割去了她一只乳房。当卓娅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达了一道命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所有的红军部队,命令说在未来的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

卓娅死后,她的弟弟舒拉也进入坦克学校学习,毕业后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在战争胜利前夕,他也不幸在东普鲁士牺牲。如今这个英雄的家庭,被埋葬到了新圣女公墓。他们的遗体和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元帅将军们埋葬在一起。舒拉墓的旁边是他俩母亲的墓,母亲守护着儿子,凝望着女儿。舒拉墓后那块赭红色的墓碑,就是母亲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

苏联卫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中的三位英雄: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少将,他们的墓碑并列在园中,格外引人注目。如今,随着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新圣女公墓也受到资金与墓地匮乏的双重挤压,但想死后葬入新圣女公墓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商人愿意用巨资来交换墓地资格,但是俄罗斯人不同意,能否入葬此园须经俄罗斯全民表决,即使政商名流也难以破例。

Hash:777c30efe853e2d83387cbdddc0a1546f8556ffc

声明:此文由 倚窗寒梅看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