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松与道教圣地之道观青云宫--追溯板棚冲儒佛道文化渊源
-----追溯板棚冲儒佛道文化渊源
作者:屑木
河洛文明成就了板棚冲的辉煌,在龙城汝阳大地积淀了深厚凝重的道教底蕴,透出了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
星汉灿烂,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九千年大浪淘沙,多少的文明之珠散落在中原大地。
板棚冲,始于道教圣地铁顶山,经板棚河于千年古刹观音寺、至汝州石台镇,这里有九千年新石器时代遗留的痕迹,这里有六千年仰韶文化绽放过的绚丽!儒学奠基于此,道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魏晋玄学盛行于此,宋明理学开创于此。板棚冲文化圈的中心村落--板棚,故称“榜台”“榜棚”“出榜台”,是昔日洛阳、汝州乡试考试揭榜公示的地方。闻名遐迩的板棚冲“三台”就是指“榜台”(乡试揭榜公示的地方)“石台”(集贸交易市场)“凤凰台”(圣王台观音寺佛教圣地、仰韶文化区)
在洛水之南,凤凰山下,汝河水畔,鬼谷子隐居修道之所云梦仙境边的汝阳小店镇板棚村就这样隐藏着千年道教圣地铁顶山北翼道观青云宫;圣王台村座落保存完好的佛教圣地千年古刹观音寺,距汝阳县城十五公里,旧时曾为汝阳八大景之一,引得众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
青云宫坐落于凤凰山脚下的板棚河畔,坐北朝南位居村中,所遗存建筑最早可追溯到宋庆历年间,而后至明清两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整个古建群院落占地十二亩,共有殿宇120余间,塑像林立,石碑十八座。整个院落布局严谨,设计精巧,颇具匠心。修建于明代的两座大型戏楼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宫内有千年华山白松,树高九层楼房、树干三人环抱,蕴“苍苍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的感叹;涵“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的古韵。青云宫南有岘山之麓道教文化圣地铁顶山,北临汝水之滨千年古刹观音寺,东有九凤朝凰山水相依林泉为伴的凤凰山峦,西临鬼谷子天下第一古军校遗址、国家恐龙遗址博物馆。这里实属为荡涤身心的好去处,祈福纳祥的真道场。
据板棚村已故私塾先生李芝口传,村里李姓是唐朝李渊之子李元名后裔;商姓人家一百多户是从南阳淅川县迁徙而来,是商朝商鞅后代。青云宫是李芝祖父的高祖名门望族李焕贞所建。李芝说法有家谱记载,随李芝后代无续现已散失。
商汤七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汤王睹民众之疾苦,御驾于此,亲临素有观音菩萨点化张天师九女儿化身为清泉的古凤凰台之"九女灵泉"祈雨,果获大灵验。遂建行宫做避暑养息、遇旱祈雨之所。后人为铭记汤王恩泽特在原址建庙塑像以香火祀之,即最早的汤王庙,并将“古凤凰台”更名为“圣王台”以示纪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时间长达3600年之久。
岘山之麓道教地,汝水之滨有古刹焉,千峰秀峙,万壑交流,软翠晴岚,仙屏环抱,拖蓝漾碧,众涓滢洄,与印度洛迦山有着几分神似,妙善公主成道后遍寻神州大地,惟独深爱这一灵秀之地。百姓对于三皇姑的浩浩神恩自然也是念念不忘,纷纷要求建庙供奉,香火永祀。然汤王在此早已坐上了正位,“大悲观音”只有借汤王背影对面而坐。自此汤王与观音同坐凤凰山,佛道凤凰台,和谐共处,历久弥坚。
铁顶山,又名岘山,位于汝阳县城南15公里三屯乡于刘店、小店板棚村交界,海拔1170米。自古与武当山(金顶山)相对应,是豫西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圣地。据南宋郑樵《通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过此地,以其千仞耸峙,峰峦秀绝,类襄阳之岘山,而将其命名为岘山,并书题“危峰独见”。后来,武则天也慕名而来一睹岘山之风采,见其巍峨峻秀,卓而不凡,游至尽兴,挥笔题写“伏牛第一山”,岘山从此更是名扬天下。古往今来,帝王、名人朝山揽胜者不乏其人:杜甫、苏轼等文人墨客,亦即景缀句,千古传诵。
铁顶山为真武祖师修道成仙之地。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是传统的岘山庙会,洛阳、郑州、平顶山、开封、四川等地前来游览观光及诵经焚金者络绎不绝。
铁顶山自上而下建有真武观、崇天宫、广成宫等三道宫观,三个建筑群,计有庙宇房舍120余间,塑像30多尊,柱天立地,端庄雄秀,挺拔卓立。纵观山水,各显其像:有梳妆云楼,凌霄摩天;舍身陡崖,壁立百丈;玉皇极顶,横空出世;过风仙垭,罡风频吹;飞来乾石,惟妙惟肖;磨针胜迹,承前启后;王母神泉,济事回春。另有八仙洞、天桥洼、跑马岭、猴王台等十余个风景点。这里的诸多景观,往往伴有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亦庄亦谐,引人入胜。
1995年7月16日,在岘山老石壕一泉水坑内,岘山铁顶山道士在泉清淤时,意外发现一方大型金印,重800克。经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省周易研究会会长董应周先生考证,认定此印为北魏太祖拓跋硅天兴元年七月定都平城初的万户侯印,距今已一千六百多年。至于这枚印章如何散落于此,姑且不论,但至少可以说明,从南北朝起,这里已不是蛮荒之地,是一条连接鲁阳(今鲁山)、梁县(今汝州)、伊阙直至洛阳的山野古道,是名门贤达聚散游玩的圣地。
“天下第一古军校”云梦山,当年王禅曾隐居于这座大山深处的鬼谷,自号鬼谷子,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战国时期的优秀军事家和谋略家,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他们都是两千多年前叱咤风云的人物。
观音寺位于古圣王台,座南朝北,她依山势而建。左紫逻,右凤凰,道教圣地铁顶山、青云宫雄踞于后,汝水绕其前,视野辽阔,气势磅礴。相关资料均言观音寺是—处风脉绝佳之地,龙缠虎抱之气,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
唐代初年国运兴盛,随着儒佛道三家文化的彼此交融.关公信仰逐渐普及。板棚河下游凤凰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战乱纷繁,适逢乱世,这里却能屡次得以免难。这与古龙异驻、鬼谷教化、观音显灵、关公显圣的灵异是分不开的,此事在碑文上亦多有记载。历史经典故事“关公温酒斩华雄”就是发生在板棚冲,关公在观音寺坐正殿、待之如佛与这一典故是有很深渊源的,这在全国寺院是绝无仅有。此后的—千多年里,观音寺—直以儒佛道三家文化,和谐共存的情形下,演绎着不平凡的历史。
青云宫每年二月二十四日庙会三天三夜唱大戏,几百年来延续至今,经久不衰。板棚冲的戏曲文化业也随之流传甚广,板棚冲是实际上的曲剧发源地。曲剧(后来成为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称"洛阳高台曲"或"洛阳曲子戏",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源由板棚冲流行的曲艺鼓子曲(也称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800年至1936年先后经由洛阳王屯村私塾先生王凤桐根据艺人演唱编排曲谱、板棚村艺人李需、圣王台村李久长等同乐社成员相继到登封、汝州、南阳、黄河北等地演出,把曲艺鼓子曲搬上戏剧舞台,曲子戏的广泛流行同时也刺激、促进了圣王台村百年古笙乐器作坊的发展,从此,笙响生曲、曲笙不离,“圣王台笙”响彻中原、享誉全国。后来曲子戏逐渐演变,正式发展为戏曲曲剧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儒佛道文化的鼎沸造就了昔日板棚冲的人文景观,也哺育成就了今天板棚河流域的人文辉煌。板棚冲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昔日的李焕贞、商金星政府部门身居要职;改革开放后的板棚河流域先后出现了李灵峰、韩进官、李灵敏等三位副县长。学者、工程师、检察官不胜枚举。。。。。。
儒佛道文化源远流长,板棚冲文明熠熠生辉!现如今青云宫所遗存建筑最早可追溯到宋庆历年间,而后至明清两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整个古建群院落占地十二亩,共有殿宇120余间,塑像林立,石碑十八座。整个院落布局严谨,设计精巧,颇具匠心。
青云宫是贯通观音寺、铁顶山、恐龙遗址博物馆、云梦鬼谷子古军校遗址、西泰山旅游线路的一个重要衔接点,也是擎起汝阳大旅游线路的一个支点。青云宫位于汝阳二广高速路出入口,有便利的交通线路、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儒佛道文化的集散地、游览观光的圣地要冲,实属为荡涤身心的好去处,祈福纳祥的真道场。
呜呼!而如今的青云宫古松参天、烟云缭绕,却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破落不堪、亟待维缮。。。。。。
修建于明代的两座大型戏楼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早已被摧毁;千年古树华山白松被伐两颗,仅剩孤零零一株也几经凋零,残枝败叶。。。。。。
十六颗千年扭筋莲花柏已被毁坏;十八座石碑断首异处、花草凋落、殿阁破落、瓦砾散落。。。。。。
板棚冲彰显着儒佛道三家文化的和谐融合。。。。。。
青云宫却哭诉着遭遇冷落、遭遇破败和面临近乎遗弃之不幸。。。。。。
【凤凰新闻社】责任编辑:屑木
Hash:aa0119221b915f8eabc2ea544597215799bfda5c
声明:此文由 微派视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